评论|邝健铭:“新加坡故事”如何阐释反修例运动

我们不时听到“论述”二字。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之中,新加坡对香港抗争者行动的表态,大概演示了“论述”的政治乃至外交功能。
新加坡一个钓鱼的人。

自香港反修例运动爆发之后,黄蓝之争不只发生于香港,东南亚华人社群的黄蓝分布﹑对香港时局的看法也受香港民众乃至香港内外媒体关注。香港网民尤其会留意新加坡针对香港状况的观点,例如8月时,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上讨论区“连登”便曾刊有以〈新加坡官媒: 中共解放军进击香港, 利多于弊!香港会玩完, 但中共会胜利〉为题的帖文,文内谈论前《海峡时报》(Straits Times)总编辑 Leslie Fong 不乏亲中色彩的观点与主张。

新加坡社会上下评论香港现况的观点易受香港民众注意,原因至少有二:第一,新加坡与香港素来被视为比较对象,况且在运动期间,香港内外媒体也不时报导新加坡如何因香港时局而得益,新加坡舆论自然易被港人留意参考;第二,于香港风雨飘摇之时,相较其他东南亚华人社区的表现,新加坡反应的特别之处,在于狮城政治精英相对积极与踊跃地就香港事务表态。新近例子,是总理李显龙在公开演说指香港抗争者提五大诉求无助解决问题﹑旨在「推翻香港政府」,此一言论其后广受香港媒体报导,中国网民甚至因而视李显龙为英雄

从香港角度看,新加坡媒体乃至精英的香港评论不无可商榷处,甚至不难被否证﹑参考价值不如想像般高。问题是,新加坡言论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多不是香港人,其 framing 实际上犹如新加坡国家发展论述“新加坡故事”的另类演绎,其内容多少附有内政外交功能。

新加坡精英对港观点

新加坡媒体乃至精英的对港观点基本上离不开三点:第一,香港抗争者被视为“无法无天”的“暴徒”乃至“恐怖份子”﹑被认定是香港乱局的主要问题根源,因为政府权威不容被挑战﹑社会秩序不能被扰乱﹑民众生活不能被干扰。香港警察已克尽己职,为制服「暴徒」而疲于奔命;第二,由始至终,中国于香港管治事务里都居于主导地位﹑处于强势位置,香港抗争者与中国政府硬碰硬,是以卵击石,终将徒劳无功;第三,香港乱况是单纯的中国境内内部事务,外国势力对香港处境既不感兴趣,亦无意介入。换言之,香港民众寄望国际社会能为反修例运动提供援助是不切实际;民众力图以所谓“焦土”或“揽炒”方式抗争,只会自毁长城﹑进一步贬损香港在中国之内的战略位置。随中国持续崛起,香港反修例运动换取的终将是自杀式悲剧。

按流行于香港的蓝黄分类,新加坡媒体乃至官方立场明显偏建制——若以香港广告人徐缘的分类框架察看,新加坡普遍观点的立场相对靠近于“稳定系”的“反暴求稳型”。引用徐缘的话说,“反暴求稳型”世界观是“渴求现状不变,极怕社会出现暴力与混乱,凡事偏向息事宁人,连和理非的游行,也会对他们造成困扰……对一切抗争抱怀疑态度……觉得示威人士只是发泄生活不满的失败者”。

这些新加坡评论,至少有三大可商榷处:

第一,具新加坡特色的法治观倾向认为权力就是真理,但这种理解不一定能符合法治真义。从新加坡一般舆论角度看,法治之义很简单,就是民众必需守法,民众在任何情况下不守法就是破坏法治。基于这种法治观,新加坡舆论认定香港抗争者就是问题根源,也就是说,平息香港乱局的重责都系于香港抗争者身上。例如在8月底,《联合早报》以专文报导香港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列显伦(Henry Litton)的观点。列显伦认为,香港抗争者的街头怒火毫无意义,只会令“一国两制”制度无法行之有效,中国北京会因而在“五十年不变”承诺效期过后终止此一有别于中国国内其他地方的香港特殊制度安排。

2019年11月2日,示威者在旺角放火。
2019年11月2日,示威者在旺角放火。

不过,解构香港问题的相反法律观点却没有得到新加坡舆论同等重视。处理刑事法(criminal law)案件达四十年之久的资深大律师骆应淦 (Lawrence Lok) 在10月中于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 Condemning protest violence in Hong Kong won’t solve the problem – not when police are part of the problem ,文内清楚指出法治之义关键系于有权者行为能否受法规约束,而在香港反修例运动前后,有权者的作为正是香港乱局主要问题根源——政府行事轻率妄动﹑不严守既有程序,香港警察执法近乎完全不守制约,这都是民众怒火无法熄灭的重要原因。骆应淦继而认为,谴责香港街头怒火于事无补。

事实上,可与骆应淦观点作对照的法治观早已被写入香港中学通识科教科书之中,教科书如此解说法治:“守法并不等同于维持法治:一些法律可能与法治精神的基本原则产生冲突,因此只遵守法律以外,还要对现行的法律制度、执法机关作出监察、检讨,并主动提出修正,使之符合法治精神的真义。”不过正如新加坡学者 Jothie Rajah 在其著作 Authoritarian Rule of Law: Legislation, Discourse and Legitimacy in Singapore 分析,在强势执政党政府以护卫国家生存之名治国的情形下,权力机关受法律制约并非新加坡惯常拥护的法治核心定义。亦正因为此,反修例运动前后引爆社会怒火的各种香港乃至中国权力机关践踏制度的行径,从来不是新加坡舆论分析香港问题的切入点,警察如何违规从6月至8月香港社会支持行动升级的民意何以有增无减警方过份使用武力如何刺激香港社会怒火﹑香港中产何以如美国大报 Wall Street Journal 报导所指奋勇支援香港前线抗争者,乃至中国政府在2015与2017年如何蔑视香港一国两制,擅自在港跨境执法,引发铜锣湾书店事件与令身居香港的中国亿万富翁肖建华在香港人间蒸发等种种案例,统统不曾受新加坡舆论重视。

第二,具新加坡特色的现实主义(realist)世界观认为,一地势力系于其版图大小与人口多寡,故此认定中国与香港实力悬殊,香港抗争终将徒劳无功。前新加坡外交官 Bilahari Kausikan (比拉哈里)在7月初发表于香港《南华早报》的评论 Harsh truths for Hong Kong: extradition bill protests will not achieve anything ,便是演绎这种新加坡世界观的绝佳例证。我曾指出,Bilahari Kausikan 分析的盲点在于他错误预设中国政府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中具有绝对优势﹑居主导角色。事实上,早在6月,中国行为已能否证 Bilahari 之说。当时香港《经济日报》曾引述《日经亚洲评论》﹑以〈【反送中】揭中央对“反送中”软化内幕:上海未能取代香港〉为题作报导,指在中美贸易战之中,中国仍须利用香港以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故此被迫在G20峰会前需软化其对港立场。7月初路透社的独家报导甚至显示,其时香港的中美共治色彩已清晰可见。

Bilahari 所以误判,固然是因为他没有充份理解香港于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有何战略位置﹑香港抗争者缘何能有空间与时间以“边缘政策”(Brinkmanship)方式与中国政府周旋,但他对香港时局的误判事实上也曝露了新加坡现实主义世界观的含混一面。Bilahari 并没有完全认为,所谓现实主义,就是面对强大力量之时,较弱小一方须以绥靖方式求存。在2017年,另一新加坡外交官员 Kishore Mahbubani 曾在评论 Qatar: Big lessons from a small country 中指,于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再不能以强硬姿态应对大国。当时 Bilahari 对之反应极大,他将这种观点眨为“糊涂﹑不实﹑甚至危险”(“muddled, mendacious and indeed dangerous”)。比拉哈里认为,新加坡今天的国际地位,绝非源于退让﹑偏安﹑屈从心态。

第三,新加坡精英首要关心的并非香港事态发展之脉络,他们更著重的,是如何利用香港案例警醒国民国家发展需留心之处,这也是说,中国治下香港一国两制所衍生的种种张力并非他们言论的焦点所在。新加坡外交官许通美(Tommy Koh) 日前发表的评论 The crisis in Hong Kong: A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虽然较有别于其他新加坡舆论论调﹑较著重表达新加坡对香港人的善意﹑较不只从执政者角度切入分析,但他对作为香港当下时局重要背景﹑与一国两制相关的矛盾著墨甚少。

例如,虽然许通美文内提及香港政改论争,但他并没有清楚说明论争的背景事实上与一国两制下《基本法》内容应如何被解读的中港矛盾有关。《基本法》第四十五条与第六十八条均订明,香港行政长官与立法会终会经由“普选”产生,《基本法》附件亦指2007年后香港可以开始商议“普选”时间表与路线图,但最中港双方对何谓“普选”乃至实现「普选」程序无法抱有共识,“普选”继而变得遥遥无期。在此脉络下,中国政府其后屡欲在港扩展国家权力,中港之间的一国两制矛盾随之而日益加深,香港反修例运动其实只是香港对中国统治日积月累已久的不满情绪之爆发。许通美文章当然没有仔细处理香港这类复杂脉络细节,他只在文内作粗糙结论,指香港抗争者要求政府接受所有诉求并不合理,这与上述李显龙言论同出一辙。

现任新加坡内务部与律政部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9月底演说谈香港时局对新加坡管治的启示,虽然演说内容没有如一般新加坡舆论以谴责香港抗争者为重心,但这更能显示新加坡精英力图借用香港时局为国民重温国家发展基本教条的用意。尚穆根总结的三点教训都与何谓良好政府之问题有关,按其观点,政府需了解社会问题根源﹑不将政治问题推给警察处理﹑杜绝假新闻,方能实现善治。

2019年10月26日,元朗大马路防暴警察到场。
2019年10月26日,元朗大马路防暴警察到场。

“新加坡故事”国家发展论述之需

以上三点都说明,新加坡对港评论不无预设立场。更值得疑问的是,何以新加坡精英在香港动荡之时再三强调这些观点?新加坡政治学者 Kenneth Paul Tan 过去对新加坡管治模式的研究能为这个问题提供答案。

有别于香港社会对新加坡威权管治的一般印象,Kenneth Paul Tan认为,新加坡执政党政府若要延续其霸权(hegemony)地位,需更倚重的不是威迫力量,而是能游说大众接受家长式管治的「新加坡故事」国家发展论述。这里所指的霸权概念过去因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而变得更具影响力,大意是支配者与被支配者若能建立某种文化共识,针对支配者的潜在敌对力量便能被化解。新加坡政府著力建构“新加坡故事”,便是为与社会建立某种对国家政治秩序理解的共识,方便政府施行精英威权管治。但这亦意味,即使在威权之下,新加坡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仍会因官方论述受民众挑战与质疑而生变数与暗涌。

由此角度看,新加坡舆论不断评论香港时局,对新加坡内政而言有两大功能:第一,巩固既有官方“新加坡故事”论述;第二,预防“新加坡故事”所衍生的社会矛盾随香港事态愈演愈烈。

官方“新加坡故事”论述强调新加坡作为小国面对内忧外患﹑前路危机四伏,国家若要生存,其发展便不能有丝毫差错,与此同时,新加坡执政党政府行事强有力,其官员清廉与具仁心,言下之意,是国家由此强势政府带领便能繁盛发展。对新加坡传媒乃至精英而言,褒扬香港抗争者,形同挑战上述以政府为中心的“新加坡故事”﹑动摇新加坡执政党政府认受性根基,由是观之——特别是当新一届新加坡大选将临,李显龙提出“五大诉求旨同推翻政府论”便显得合情合理。事实上,李显龙也不忘借用香港现况演绎官方“新加坡故事”里的国家生存危机论—他在10月中指,如果新加坡面对“类似香港的焦虑与社会分裂状况”,“更小和更脆弱的新加坡”下场将会更凄惨。

不过,至近年,“新加坡故事”所衍生的社会矛盾已渐受新加坡民众关注。这种矛盾源于两点:第一,新加坡管治精英逐渐过于倚重市场至上主义,国内贫富悬殊问题加剧,社会怨气随之而增;第二,自200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愈加希望培养国民的积极公民意识从而增强国家韧性(resilience),且政府也需要以增强民间咨询方式来巩固自身霸权地位,国民问政空间因而被扩大。这两点都意味,在强调强势政府存在必要性的新加坡管治模式之中,新加坡国民已有更多诱因提出有异于官方的“新加坡故事”,新的政治乃至经济秩序想像因而能在社会被蕴酿与发酵,故此从新加坡政府角度看,香港民众力抗政府所引发的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自有需要被控制。为此在9月,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有关新加坡政治抗争史﹑名为〈新加坡的异议与抗争〉(Dissent and Resistance in Singapore)之课程被勒令取消。

新加坡外交工作同样受益于新加坡舆论反香港抗争者的言论。近年新加坡所面对的一个外交难题,是中国多视新加坡为“华人国家”,认为新加坡有义务于国际场域之中配合与支援中国。但自南海冲突爆发起,中国便不满新加坡立场过于亲美, 2016年新加坡装甲车被扣留于香港﹑2017年中国没有邀请新加坡出席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都不免令新加坡为中国之强势与向自身施压而感到焦虑。今年9月底,新加坡与美国续签防务协定,在协定之下,美国军队可继续使用新加坡的空军与海军基地至2035年。新加坡传媒乃至精英在此前后就香港时局发表种种相对亲中国政府的言论,其实也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外交政治保险。

我们不时听到“论述”二字。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之中,新加坡对香港抗争者行动的表态,大概演示了“论述”的政治乃至外交功能。

(邝健铭,曾负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新加坡从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

读者评论 2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like walking on the cliff edge, the singapore way is on the wane.

  2. 新加坡这样集权的国家估计比较吻合中国的理念。

  3. 毕竟是个谁嚼口香糖谁就是张献忠的国家,阐释时稳字当头不奇怪。

  4. 五毛們一向邏輯混亂,因果倒置。新加坡政府後面沒有站著一個不講法治,不講道理,黨領導一切的極權怪物,李家是真愛國,為國家好。不像港府權貴,哪一點是為香港和香港市民著想,領著高薪當提線木偶,等這退休返英國養老。更不要提你黨官員,滿朝文武均綠卡

  5. 不不不,新加坡出现这类事情人均三鞭子。

  6. 香港比不过新加坡不要紧,还有精神胜利法。毕竟只有自由的精神才是香港人民在意的。

  7. 以前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隱忍是一種手段;現在李顯龍治下的新加坡,隱忍是一種習慣。
    正如第二點所說,新加坡所謂的「現實主義」有點變了味了,有點用來掩飾自己鴕鳥心態的味道。真可謂「糊塗、不實、甚至危險」了。

  8. 民生好,大家也不在乎你威不威權。民生不好,你搞威權就得看著辦了

  9. 退一步想想,抽空一切議題、成因、論述,當人民對政府有異議時,政府的反應、行為、態度是如何?會用何種手段去回應?那一刻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政府的真面目。時窮節乃見,一切謊言、假面具都不要了。

  10. 威权主义政府和试图向威权主义靠近的民选领袖都很爱在论述上塑造一种国家生存的危机感。若是个小国,那么他们就会说小国寡民,需时时警醒团结一致于政府领导之下,以免被大国左右命运甚至吞并。若是个大国,那么他们就会说,国家疆域辽阔,民族成分复杂,外国对手视强大国家为敌手,若受敌国煽动导致社会不团结于中央政府领导之下,四伏的社会危机就会爆发,国家便会四分五裂。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这种论述下外部因素似乎总是国民应该感受到的最大威胁,而内部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应该被搁置一边的。国民断不会被鼓励思考在这个政府领导下的国家里究竟是谁获了最大利益?国家的本质又是什么?当政府诉说大国不公敌国狡诈时,公民也不会被鼓励去质问自己的国家是否亦是这个本质上就不公正的世界秩序的问题的一部分?
    其实问题很简单,再各种国族论述交锋下,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希望活在怎样一个世界,自己的行为是否在现实上有利于这个世界的实现。

  11. 简直够了,我相信新加坡的警察不会对新加坡人那么过分,但新加坡人能不能睁眼看看香港警察对待身处香港的人士种种不堪入目的行为,当你们看到警方一系列失去理智不合法理的行为后,还能心安理得的支持香港政府那边吗?香港也有很多新加坡人旅行工作生活的呀,假如你们的国人不幸被香港警察不合理对待,被黑社会伤害,你们难道就不会想想,本应为保护民众的警察,为何会在关键时刻缺席,反倒保护施袭者甚至与其为伍。拜托你们,拿出自己最基本的是非和良心好不好?

  12. 讲道理某些神州才俊是不是觉得端传媒小编非得人均李佳佳才算理性客观?

  13. 我是新加坡人但先聲明我僅能代表我自己。我從一開始的非常支持反送中條例遊行到這幾個月來見識到種種暴力行為忍不住產生 WTF what\”s going on ? 這些人腦袋進水了嗎?….
    或許兩城的相似度讓我對香港有很大的情意節,喜愛的中文小說,專欄作家,銀河電影無不和香港有關,但是今天的香港幾乎不再是我認得的那個香港了, 說心痛似乎太過矯情了,然而忍不住還是深深嘆一聲息 ….

  14. 随着李光耀去世,新加坡的这种威权政治的稳态,是否还能长期维持呢?这同样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15. 有啟發的疏理 看新加坡mentality如看中國

  16. 当看到有人拿人均GDP作为conclusion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中国的民主进程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真的没吃饱 眼睛里都是钱 空气是否清新自由可能对一些人来说真的无所谓

  17. 端有反思的文章呀。樓下是選擇性不讀反思?
    不去追究事情發展的脈絡而只會道德譴責和截取片面事件,就是樓下認為的道理?
    中美貿易戰就快結束這種判斷,看得出樓下根本對中美關係和現在兩國的抗衡無知,那你當然是不懂香港的槓桿地位了。
    新加坡有錢賺好棒棒,你共經濟衰退,樓下可以抗議了。

  18. 虽然端媒体一直持有的立场都很明确,但也麻烦编辑真的转发一些经得起质疑的文章。
    首先“法治之意的重心在于有权者行为能否受法规约束”,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接下来的叙述就歪了。法治的重心在于有权者,那么无权者的违法行为就不应该谴责吗?无论主要问题根源是什么,如果示威者希望用法治解决问题,希望香港还是一个法治社会,动用街头武力就是一个应该被谴责的选项。现在除了政府,以端媒体为例的各种媒体平台,有反思过示威者的武力行为吗?有谴责过示威者的武力行为吗?大部分媒体只会说政府警察滥权在先,言下之意就是对方有错在先,你无论采取任何行动都是可以被谅解的。这种言论能在香港深入人心,本来就说明香港并不尊奉法治。
    “教科书如此解说法律”这一段更是无聊,对现行法律制度,执法机关作出检察的方式难道是烧中资企业和扔燃烧瓶吗?四处为示威者的武力找一些虚无的借口,以此为武力寻找某种道德上的支持,虚伪。
    “中美共治色彩已经清晰可见”。请作者再看看中英联合声明,里面的第一,第二条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还在继续示威,中美已经准备签订初步的贸易协议,终结贸易战,如果香港如此重要,美方早就利用香港问题大做文章。然而事实上,一方面人权法案还没正式施行,另一方面中美就贸易战达成和解。我真看不出香港被美国治了什么。
    最后,1997年时,香港gdp1774美元,新加坡1002美元。如今,香港gdp3629美元,新加坡3610美元。李光耀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19. 第三點是否強人所難?新加坡傳媒的焦點當然是放在新加坡本土,當然是要分析此運動對新加坡有何啟示。如果這樣叫做有預設立場,所有傳媒都有預設立場。

  20. 理性客观详细立体解释新评

  21. 分析地很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