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场“反修例”运动已经持续了超过两个月,群众的诉求由最初的撤回方案,至七一后的“五大诉求”,到近来社会有较强共识的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要求都十分清晰。然而,两个多月来,政府除了宣布“暂缓”修例之外,就只有在不同场合向公众致歉,至今仍然没有回应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正如我们过去两个月所见,群众的抗争热情没有因为政府“冷对待”而冷却下来,反而更趋激进。面对政府的冷淡回应,到底示威者是抱著怎样的期望参与这场运动?他们是否期待政府因为公众压力而让步?这是我们其中一个希望了解的问题。
过去两个月,笔者二人与李立峰、郑炜进行了多次现场问卷调查,了解示威者的参与动机及政治态度。其中几次,我们问受访者“你觉得政府最大机会因应这次的抗议行动作出甚么回应?”选项除了政府各种可能的实质回应之外,还有一项是“不再作任何让步”(注1)。
选择“不再作任何让步”的示威者,就是身处现场参与抗争,却对成果不存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力感下的政治参与,或者是一种“不怀期望”的政治参与。回顾过去两个月的调查,6月9日的大游行,有35.9%受访者认为政府不会作任何让步,是至今最低百份比的一次。往后的示威,认为政府不会让步的示威者,分别占样本44.5%至60.4%。这而在笔者撰写本文时候最近的数据(8月4日将军澳、西环集会),约51.5%受访者认为政府不会再让步。
这篇文章,我们以8月4日两区示威的调查结果为分析材料。初步观察所见,这些不怀期望的参与者,有几点值得留意。
认为政府不让步的示威者:高度参与、激进化倾向、更认同“光复香港、时代革命”
首先,他们都是高度参与的群众。在6月9日至7月27日共14次主要的动员行动,28.7%不怀期望的示威者参加了最少9次动员,比其他示威者多。另外,他们参与的深度都比其他示威者高。比较不怀期望的示威者及其他示威者,前者有更多人曾经以不同形式参与或支持运动,包括在上网捐款、在连侬墙发表意见、参与网上联署。甚至乎,他们比其他示威者更积极参与支援前线,包括在现场参与传递物资、在前线阻止警方推进。
第二,不怀期望的示威者对运动激进化的倾向,整体上较其他示威者高。题目问到“如果政府除了‘暂缓’修例之外不再作其他让步的话”,前者约六成认为应该“进一步把抗争升级”,明显比后者多。再仔细看,在认为应该“进一步把抗争升级”的受访者当中,分别有一半及八成多认为政府不会再让步的受访者选择了“进一步把抗争的武力升级”及“瘫痪政府运作”作为升级的选项,也是明显比其他受访者多。
第三是比较他们对抗争口号的看法。在8月4日的调查,我们特别问受访者怎样看示威期间曾经出现过的口号,觉得各个口号有“几大程度上代目前的反送中运动”。从表5所见,89.6%不怀期望的示威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可以代表这场运动,比其他示威者略多。虽然两者百份比差距不算大,但在众多口号之中,这是唯一一个口号,在两组受访者当中有显著分别。尤其是,“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背后意味著比其他诉求更广泛及彻底的政治变革。有较多不怀期望的示威者认同这口号,或多或少反映出,他们有较大机会因为对政府回应不存奢望,倾向寻求其他更激烈的政治转变。
特首“巩固”示威者看法,刺激行动升级
回顾6月9日大游行之后,笔者二人曾经撰文概述当日游行人士的政治态度。那时候,我们观察到三成多游行人士认为政府不会作任何让步,并指出这种无力感下的政治参与,是出于不计成效,纯粹从原则出发的政治参与。经过两个月,示威者的无力感偶有起伏,但整体上都比6月9日的时候更高。
跟当日不一样,现在群众认为政府不会让步背后,并非来自过去五年累积下来的无力感,而是来自见证著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回应诉求的亲身经验。
跟当日不一样,现在群众认为政府不会让步背后,并非来自过去五年累积下来的无力感,而是来自见证著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回应诉求的亲身经验。部分示威者一方面对政府让步不怀期望,却同时支持以至亲身参与各种升级行动,背后涉及政府与示威者之间的期望互动:示威者并非希望透过行动升级换取政府让步,相反,他们正正因为认为政府坚决不会让步,才寻求透过行动升级,进一步为打击政府的政治认受性。在比较学理的层面,我们甚至可以说,对政府让步的期望,本身就是示威者自己认知的“政治机会”(political opportunity)。当为数不少的示威者认为政府不会再让步是既成的定局,他们就会把运动向其他更激烈的方向推进。
过去几个星期,面对社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示威,特首大部分时候选择不现身、不回应。讽刺的是,她每次见传媒,都只是重复申述政府不让步的立场。即是,特首每一次露面,都巩固了示威者认为政府决不让步的看法,从而寻求更激烈的抗争。
(邓键一,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袁玮熙 岭南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注1:这选项于6月9日及12日的调查,是“不作任何让步”,后来因应特首宣布“暂缓”修例,改为“不再作任何让步”。至于涉及政府让步的选项,会因应局势调整,包括“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特首或相关官员下台”、“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等。
这份是onstie survey,反映的是参与者的想法。另外,附上最新8.7-8.13做的这份电话调查,反映的是包括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的想法:https://video3.mingpao.com/inews/201908/20190816_survey.pdf
我猜想是这份,大家可以看报告:http://www.com.cuhk.edu.hk/ccpos/b5/pdf/CHI_AntiELAB%20survey%20public%20report%20vf.pdf
“示威者並非希望透過行動升級換取政府讓步,相反,他們正正因為認為政府堅決不會讓步,才尋求透過行動升級,進一步為打擊政府的政治認受性。”——其实根据social science中因果识别(causal identification)的理论,“认为政府不让步”和“寻求行动升级”二者哪个导致哪个,仅仅通过上述数据是无法得知的。
总样本量??
样本量呢
很好的研究数据,感谢。
两组的样本量有多少……
Informative
文章數據很紮實,若有針對受訪人群的特徵描述部分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