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气温攀升,美国民主党2020年总统初选的竞争也愈发火热。7月30-31日,民主党第二轮初选辩论在密西根州底特律市进行。这也是民主党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在此之后,未来入选辩论标准提高,对中小候选人构成严峻挑战。正因如此,民调落后的候选人也不遗余力地对领跑者发起一波波冲击。
本次辩论总人数依然和第一次辩论一样有20人之多,同样分成两晚厮杀。唯一的变化则是抽签规则有了细微调整,为了避免像上次辩论一样重磅级选手“扎堆”第二晚,本次辩论抽签中加入了“种子”制度,保证了民调排名前四的候选人不会挤在同一个晚上。
没想到的是,新规则仍没能阻止两场辩论关注度失衡,虽然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沃伦(Elizabeth Warren)这两位第一梯队成员都被安排在第一晚,但他们身旁一众希望渺茫的候选人,导致“红花”和“绿叶”比例失衡。而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和加州参议员贺锦丽(Kamala Harris)领衔的第二晚,则相对更加均衡,强大的阵容与浓重的火药味也更加吸睛,无疑让第二场辩论显得更为重要。
正因未来辩论入选标准的提高,对于很多在民调中大幅落后的边缘候选人来说,本次辩论堪称生死存亡的时刻,倘若不能在这一舞台上有出彩表现,接下来他们将失去辩论机会,本就无比渺茫的白宫梦无疑也将化为泡影。
正因未来辩论入选标准的提高,对于很多在民调中大幅落后的边缘候选人来说,本次辩论堪称生死存亡的时刻。
而对于领跑初选的第一梯队候选人来说,初选辩论同样是无比关键的考验。六月底的第一次初选辩论见证了贺锦丽的“横空出世”,她逼问拜登在种族问题上历史立场的强势表现,使其一举成为初选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一度在民调中和领头羊拜登几近持平。
而拜登在第一场辩论的消极表现,则让他受到重挫,本来十分稳固的领跑姿态变得有些摇摇欲坠。年龄大、历史包袱多、意识形态温和的拜登长期领跑初选民调,本就让很多外界人士感到意外,而他在首轮辩论台上的糟糕表现,无疑是让党内外质疑声浪变得愈加凶猛。虽然从民调角度上说,拜登在第一次辩论后的下滑态势未能持续,近两周又回到了早先大幅领跑的局面,但对于拜登来说,一次强劲的辩论表现无疑依然是平息党内外质疑、扭转媒体论调的关键所在。
对于长期稳定位于民调第二的桑德斯来说,在上次平淡无奇的辩论表现之后,他也像拜登一样,需要找回在辩论台上的气势。而在上次辩论首晚一枝独秀的沃伦,更需要持续高光,稳固自己在第一梯队的地位,从而追赶领跑的拜登和桑德斯。
第一场:温和派“围剿”进步派的意识形态之争
虽然电视台绞尽脑汁平衡两场辩论的候选人,底特律的第一夜还是重蹈了上轮辩论在迈阿密的脚步。此番虽有桑德斯和沃伦两大自由派巨头坐镇,其他八人中只有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长布特杰基(Pete Buttigieg)和前德克萨斯州国会议员欧洛克(Beto O’Rourke)可以算是重量级人物,其余六人大多在民调中仅有1%左右的支持率。
不过,星光黯淡并不代表整场辩论就毫无意义,事实上,也正是这几位在民调中遥遥落后、却在意识形态上接近民主党中间派的候选人,与标榜进步主义政策的两位领跑者(沃伦和桑德斯)在台上形成的鲜明对比,反映出民主党整体依然在“后奥巴马时代”的政治路线上有着巨大分歧。在特朗普当政的大背景下,意图夺回白宫的民主党究竟是回归中道、迎合帮助民主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赢回众议院的城郊选民?还是彻底左转、拥抱全面医保和绿色新政等进步主义政策、鼓动基层自由派选民的热情? 目前没有人能够解答,而民主党现在所能做的,也仅是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进,等待初选结果水落石出之日。
意图夺回白宫的民主党究竟是回归中道、迎合帮助民主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赢回众议院的城郊选民?还是彻底左转、拥抱全面医保和绿色新政等进步主义政策、鼓动基层自由派选民的热情?
总体来说,第一晚辩论的走向主要是围绕民主党内部意识形态分歧而展开的国内政策讨论。在辩论开始前,主流媒体炒作的主要是桑德斯和沃伦的首次同台竞技,大家都很好奇这两位政策主张相近、意识形态雷同的候选人会擦出什么火花。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桑德斯和沃伦几乎并未直接交手,更多的是两人“联手”和台上其他意识形态较为温和的民主党人就医保、移民和税收问题短兵相接。从辩论枱布局来看,位居中央的恰好是最为自由激进的沃伦和桑德斯,而众多中间派人物环绕在侧,不禁让人有一种“围剿”二人的感觉。
在辩论中,马里兰州前国会议员德雷尼(John Delaney)和前科罗拉多州长希肯卢珀 (John Hickenlooper)等人频频向桑德斯和沃伦发难,质疑二人政策主张的可行性,尤其是二人都推崇的全民健保计划(Medicare for All)更遭到猛烈抨击。然而,即便面对党内中间派的强大压力,沃伦和桑德斯在台上毫不退让,自豪地标榜自身的“进步主义”标签,同时反驳德雷尼等人的攻击。正是在回击德雷尼指责其不切实际时,沃伦的强势回呛,造就了首场辩论的最佳金句——“如果你总是谈我们这个国家无法做到什么,那么你为何又要来参选角逐美国总统呢?”
“如果你总是谈我们这个国家无法做到什么,那么你为何又要来参选角逐美国总统呢?”
与沃伦一同“双星闪耀”的桑德斯,则一改上轮辩论的黯淡表现,强势找回了2016年和希拉里争雄时的风采,全方位地为自己的激进主张辩护。在和蒙大拿州长史蒂夫·布洛克(Steve Bullock)和俄亥俄州国会议员蒂姆·莱恩(Tim Ryan)就其医保计划是否废除私人医保的交锋中丝毫不落下风,稳稳地扛住了进步派的大旗。
虽然沃伦和桑德斯势头强劲,但几位温和派的候选人也不是毫无收获。无缘第一次初选辩论的蒙大拿州长布洛克很好地抓住机会,向广大民主党选民介绍了自己,阐述了自身温和务实的政治观点、以及在红州执政当选的经验与成果。马里兰州前国会议员德雷尼则靠着不断攻击沃伦和桑德斯的激进主张大出了一把风头,至少让民主党选民知道了他是何许人也。同样在第一场辩论“梦游”的边缘候选人、知名作家和灵媒玛丽安·威廉姆斯(Marianne Williamson),也凭借大力支持“就非裔美国人在过去百年遭受的苦难发放赔款”而吸引了眼球,终于刷出了一些存在感。
纵观第二轮首场辩论,无疑可以总结为“进步派大放光彩、中间派火力全开”。而失意者则是像明尼苏达州参议员艾米·科伦布彻(Amy Klobuchar)、德克萨斯前国会议员欧洛克、南本德市长布特杰基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第二梯队成员。急需一场辩论高光表现来追上领跑者的他们,没能抓住这次机会,无疑在初选即将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又给他们的白宫梦浇了一盆冷水。好在这三人都已入选九月的第三次初选辩论,依然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纵观第二轮首场辩论,可以总结为“进步派大放光彩、中间派火力全开”。
此外,整场辩论重国内民生、轻外交国际的基调,也算是回归民主党的常态,除开不时的候选人左右交火,辩论大体上还是聚焦具体政策,甚少人身攻击。倒是种族和移民问题的意外缺席,让人颇感意外;而民主党内逃不过的这两大问题,不出意料地主导第二场辩论的话题走向,也奠定了第二晚火药味浓重的基调。
第二场:移民/种族问题主导 拜登反弹
如果说第一场辩论仅仅是政见相左的几位高手就政策立场切磋武艺的话,第二场就堪比角斗士在罗马竞技场中殊死搏斗。整场辩论充斥着候选人互相就各自过往经历和政策立场的大量人身攻击,场面一度十分难堪,不禁让人想起了2012年共和党初选的相似乱象,也着实令人对民主党人是否还能否团结一致产生了担忧。
第二场辩论充斥着候选人互相就各自过往经历和政策立场的大量人身攻击,场面一度十分难堪,不禁让人想起了2012年共和党初选的相似乱象。
作为初选领跑者的拜登自然再一次遭到同台的其余候选人”围剿”,而在第一次辩论大放异彩的加州参议员贺锦丽也没能幸免,同样享用了第一梯队成员应有的“待遇”,其作为加州总检察长的经历与医保政策立场遭遇猛烈抨击。就连在民主党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前总统奥巴马也没能幸免于难,眼睁睁看着自己任期内标志性的医保法案和移民政策被本党候选人抨击。
相对第一晚来说,第二场辩论的阵容更加多元化,十人的队伍里既有领跑整个民主党初选的“老白男”——前副总统拜登,也有两位非裔、一位拉丁裔、两位白人女性,以及广大华裔密切关注的杨安泽。亦即与第一场相比,第二场辩论由族裔的多元化取代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这一显著差别立即反映在了辩论侧重的主题之上。在第一晚鲜有提及的移民和种族议题几乎主导了整场辩论,反倒是经济议题鲜被提及。辩论开场即谈到的医保问题依然是民主党最为关切的议题,也是党内在过去几个月中分歧最大的议题。
在刚刚过去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靠着捍卫奥巴马医改法案和保护有前科病史的病人(Preexisting condition)的宣传口径,争取到大部分摇摆选民的心。然而在夺回众议院之后,对于如何改进奥巴马医改,民主党内部却产生了巨大分歧,激进派(如桑德斯和沃伦)推崇由政府全面主导的全民健保方案,彻底废除现有以私人和企业担保为主的体制,而温和务实的一派则希望在奥巴马医改的基础上做微小调整,在保留现有私人保险为主的大框架下,允许民众加入政府运营的健保方案(Public Option)。激进派指责温和派方案过于怯懦,无法保证人人都能享有医保;而温和派则回呛激进派,认为他们的方案将导致大幅加税,并根本不可能成功闯关国会。
对于如何改进奥巴马医改,民主党内部产生巨大分歧,激进派推崇由政府全面主导的全民健保方案,而温和派则希望在奥巴马医改的基础上做微小调整,在保留现有私人保险为主的大框架下,允许民众加入政府运营的健保方案。
民主党内部在医保上的分歧,在辩论刚开场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先是反对全民健保、又转而支持、再又变卦折中方案的加州参议员贺锦丽,很快就为自己反复变化的立场付出了代价,在医保问题上被党内左右两派夹击。拥护全民健保的候选人如新泽西参议员布克(Corey Booker)质疑她的方案过于保守,而作为奥巴马副手的拜登则高举奥巴马医改的大旗,抨击贺锦丽和其他自由派试图颠覆奥巴马最重要的政治遗产。显然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针对的贺锦丽一度显得十分被动,完全不如第一场单挑拜登那般犀利。反倒是第一场被动挨打的拜登一开场就火力全开,在医保问题上挤兑贺锦丽,报了先前的一箭之仇。拜登在开场的强势表现,与他上一场消极退让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部分化解了党内外对其辩论表现的质疑。
然而对于拜登来说,与贺锦丽的争斗仅仅是他一晚上面临诸多考验的第一关。原先就和拜登隔空打嘴炮的新泽西州参议员布克,再次就种族问题和拜登在1994年犯罪管控法案所扮演的角色,向这位前副总统发难,指责其倡导的政策导致大批非裔入狱。但早有准备的拜登则指出,自己早已改变在刑法问题上的立场,并转而质问布克在作为纽瓦克市长期间纵容警察暴力执法的过往经历。
而在移民问题上,曾于拜登一同在奥巴马内阁共事的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长胡利安·卡斯特罗(Julian Castro))就奥巴马时代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的历史问题向拜登发难,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也逼问拜登为何没能阻止奥巴马施行如此强硬的移民政策。拜登先是表达了自己不完全支持奥巴马政府原先的立场,但也坚决反对把偷渡边境行为除罪化的主张,同时批评部分民主党人试图质疑奥巴马政府的行为。这番解释引来了布克的讥讽,他认为拜登只在对自己有利时把奥巴马拿出来当挡箭牌,对于奥巴马政府的失败却采取“不粘锅”立场。
为何其他候选人始终在犯罪管控法案和遣返非法移民问题上对拜登穷追猛打?这还要追溯到对此次初选格局的结构性分析上。
在年龄偏大、意识形态较温和的情况下,拜登在初选的强劲表现主要归功于其在温和派民主党人和非裔群体中高居不下的支持率。前者支持拜登不难理解,而后一群体持续力挺,则是因为对忠诚辅佐了奥巴马八年之久的拜登有着感激之情。但是,拜登在有两位非裔候选人参选的情况下依然黑人群体中拥有过半支持率,显然不仅仅是他和奥巴马的关系能简单诠释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占到整个民主党初选选民人数近四分之一的非裔选民,其实在意识形态上相对比白人民主党选民要温和得多,也更加务实求稳,看重候选人的可塑性与“可当选性”(Electability)。也就是说,非裔选民认可拜登,不仅是因为奥巴马的缘故,同时也有意识形态上吻合的因素,某种程度上这解释了为何贺锦丽和布克两位非裔候选人频繁攻击拜登过往在种族问题上立场,却依然未能争取到众多非裔选民的支持。
非裔选民认可拜登,不仅是因为奥巴马的缘故,同时也有意识形态上吻合的因素。
但由于黑人选民在诸多南方初选州有着决定乾坤的影响力,如果不能削弱拜登在非裔选民中的支持率,其他对手很难阻止其最终拿下民主党总统提名。这也是为何众多候选人(不论族裔性别)都把火力集中在了拜登身上。
除了族裔相关因素之外,在气候变迁和环保议题上,把环保问题作为竞选主旨的华盛顿州长因斯里(Jay Inslee)攻击拜登的环保计划,认为其完全不够解决全球变暖的当前危机。主打女性平权和反性侵议题的纽约州参议员陆天娜(Kyrsten Gillibrand)则拿出拜登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来质疑其在性别平权的立场,但显然预料到这番进攻的拜登,轻描淡写地避开了陆天娜的攻击,用自己一直支持两任妻子在外工作的事实回击了质疑。
纵观整场辩论,拜登的表现除开场阶段外,谈不上多么出色,但远强于第一场的消极表现。
纵观整场辩论,拜登的表现除开场阶段外,谈不上多么出色,但远强于第一场的消极表现。虽然作为领跑者遭遇持续围攻,但拜登的对手们却并没能在实质上让其伤筋动骨,对于乐于看到拜登失败的人群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他们不想看到的局面。
边缘候选人:表现稳健但民调不振
除拜登之外,第二晚辩论台上的其他候选人虽然受关注度不高,但整体表现都堪称稳健。只有上次辩论中异常出彩的贺锦丽遭到其余候选人重点“照顾”,显得十分狼狈,不断需要解释自己常变的政治立场。本想再度重创拜登的贺锦丽被前者在医保问题上反戈一击,试图从种族问题上扳回一城时又遭遇夏威夷国会议员嘉巴德(Tulsi Gabbard)阻击,她作为加州总检察长任内的执法记录也被挖出来审视质询了一番。本就在民调中处于下滑态势的贺锦丽,在经历此役之后,未来将面临更艰巨的苦战。
辩论表现最为出彩的,则是其他三位少数裔候选人。新泽西州参议员布克就种族问题向拜登猛追狠打,借此机会向民主党选民介绍自己,虽然很难说伤到拜登,但也大出风头,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只是未必能对其在民调中的位置有什么提升。前奥巴马内阁成员,拉丁裔出身的卡斯特罗延续了第一场辩论的优良表现,推销了自已的宽松移民政策,但和布克一样,他的上佳表现很难能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支持率。
饱受众多亚裔关注的杨安泽,在第二场辩论中大幅提升了表现。
饱受众多亚裔关注的杨安泽,在第二场辩论中大幅提升了表现,在不怯场且麦克风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第一次辩论中麦克风曾被切断),杨安泽以自信态度再次向广大选民介绍了自己,推销了其标志性的每人每月1000美元“普遍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主张。虽然杨安泽依然在民调中大幅落后,但良好的表现保证了他有较大机率顺利进入下轮辩论之中,也让人继续看到亚裔参选政治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两场辩论各有特色,领跑的第一梯队表现稳定,落后的一众追赶者也颇为出彩。然而从辩论后出炉的民调来看,两场辩论对于民主党初选的基调几乎没有任何根本性质上的影响。拜登、桑德斯和沃伦三人依然领跑,而前两者之间依然有将近两倍的鸿沟(34%对17%)。本次辩论表现突出的布克和卡斯特罗也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提升,依然卡在个位数支持率上。
随着入选辩论的标准提高(第三轮辩论参与资格将同时审查民调指数和筹款数量,不像前两场仅一项达标即可),名额缩减,接下来的民主党辩论终将回归单场模式,届时前列领跑者将同场竞技。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半月中,对于大部分在民调中大幅落后的边缘候选人来说,生死存亡的时刻即将来临,而能否登上第三次辩论的舞台,则将决定他们还能否继续选得下去。
而反观几位领跑者,只要不犯重大错误,民调很难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拜登来说,保持在非裔群体中的支持率至关重要;同样,对于桑德斯、沃伦和贺锦丽来说,争取非裔选票也是必要工作。毕竟,只靠教育程度高的白人和自由派选民远不足以赢得初选,进而赢得大选更是无稽之谈。
总而言之,随着八月的到来,民主党总统初选正式摆脱“影子初选”阶段,迈入关键残酷的第一轮淘汰期。目前拜登、桑德斯、沃伦、布克、欧洛克、贺锦丽、布特杰基、科伦布彻八人已经确定晋级第三轮辩论,而其他边缘候选人中,还有谁能奋力一战迈过门槛,9月12日将见分晓。
(王浩岚,旅美时政观察人士)
第一场辩论更能反映现在民主党的情况:进步派和温和派的拉锯
好文!
图片配字有误,是7月30日,不是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