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于渊:走不出的“边疆中国”

中国的近代领土属性转型是一项复杂、持久、庞大的国际工程。首当其冲的一个间题是,何为中国?是汉人的中国,还是多民族的中国?

于渊:走不出的“边疆中国”
边疆民族其实大大迥异于内地省份聚居的固有民族,区域自治取代民族自决,实际上是中央集权对于边疆分离主义的克服。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公共车站。

【编者按】:本文分上下篇,上篇为《于渊:“自古以来的中国”,真的存在吗?》。

在晚清到中华民国之间,民国虽然继承了大部分的清帝国疆域,但是无论疆域范围的变化如何,疆域的性质已经完全变化了──“领土属性”的转型,才是晚清到民国,中国边疆的本质转型,这一时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提出的“五族共和”,代替了此前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的就是防止疆土的分崩离析。

回望辛亥:为什么五族共和?

这是孙中山提出的著名命题──但大量史料证明,孙中山自己也不相信这一命题。他的最终理想,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汉族主导的民族国家,而“五族共和”,实则是“同化”其他民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