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周芷萱:“妹妹你不是女神是神女”──公共视野中的女性攻击

近来因为在脸书上批评了李家同,引发许多人不满,并且在我的脸书和新闻留言底下,都有人留下大量不堪入目的字眼。

近来因为在脸书上批评了李家同,被媒体转载后引发许多人的不满,并且在我的脸书和新闻留言底下,都有人留下了大量不堪入目的字眼。虽然我作为一个时常参与争议话题的人,在个人层面上已习惯了这个现象,但是这些评论的内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依然很值得分析和讨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些批评里面,有大量针对外貌还有性的攻击,这是一般具争议的公共讨论里面,相对较为少见的,例如以下:

“她不需要检讨,就是妓女”“这么喜欢美式教育就去含美国人的屌”“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媒体会拿个黑鲍的意见当圭臬。”“臭鸡掰!女神,耍存在感,神女!”“妹妹你不是女神,你是神女”“丑女”“让我来用棒子教训她”“破麻38鸡,去卖还不一定卖得到钱勒”“丑女多作怪”“暴牙妹是在靠北什么?”

一位脸友说的好,在社群时代,要毁掉一个女人的其中一种有效方式,就是让媒体封他为“女神”。媒体在转载我批评李家同的文章时,冠上了“觉青女神”的封号,这样的标题确实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网友对于外貌的评论。因为这四个字,每个人都要拿出尺来量一量,看看我是否符合他们心中女神应该有的样子。

评论女性外貌的社会文化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社会只要看到女人出现在公共视野,就要检查他的外貌,不管他出现在公共视野的理由或讨论的议题是否跟外貌有关、有没有被封上跟外貌有关系的称号、他的专业领域是否包括外表(例如部分演艺人员)。

在台湾,以女性政治人物来说:蔡英文就职典礼穿什么,媒体就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甚至还办了帮他搭配的网络活动;吕秀莲的发型当年一直是媒体热爱的话题,同时期的总统陈水扁,发型却很少看到有媒体讨论;国民党青年徐巧芯的 google 搜寻热门关键字就包括“徐巧芯 三围”。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政治人物无论政治立场,也会被关注和评价外貌;无论是社会或媒体,都无法只注重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随意搜寻一个女性政治人物的新闻,留言处或是新闻本身,或多或少都会有与外貌相关的评论)。

同样作为政治人物,我们却很少看到男人会被大众以如此的方式检视。虽然马英九的西装、谢长廷的发型也会被媒体评论,但不会用像讨论蔡英文那样,以大篇幅谈论如何穿搭,也不会有新闻或是名嘴预测,马英九就职典礼会穿什么颜色的西装、打什么领带,陈水扁用什么发型出席活动。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是政治人物,政治人物需要注意形象啊。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细阅新闻,非政治人物的女性,遭受如此对待的例子也很多。比如说在某女性被性侵的新闻中,竟会出现“百公斤女被性侵 男子意外帮破处”这样的标题。这名女子不但被性侵,还要被公然的检查外貌和身材,好像性侵他的人是“帮了他一个忙”。当一个女人谈论自己被骚扰时,旁人也常常会说,唉呀你长那样,人家哪会要骚扰你啊,不要自以为了。一名叫繁星的高中生上了清大,媒体报导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同人作家,并提到家人担心他参加同人活动会遇到坏朋友,结果却在网络平台上遭受大量的外貌攻击跟评论,说他的长相“很安全”。

无论是政治人物或是非政治人物,都曾在与外貌无关的讨论中遭受外貌评论,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那些嘲笑和辱骂背后可以代表某一种社会文化,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遇到的攻击。

在台湾,以女性政治人物来说,蔡英文就职典礼穿什么,媒体就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但马英九、陈水扁等前总统就职时就不会。
在台湾,以女性政治人物来说,蔡英文就职典礼穿什么,媒体就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但马英九、陈水扁等前总统就职时就不会。

爱美是女性天生的吗?

那就要问了,为什么社会这么喜欢评论女人的外貌?因为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女人的重要价值是外貌,既是如此,当你讨厌一个女人时,贬损他的外貌就可以贬损他整个人的价值。

至于那些不特别让人讨厌,只是刚好因为各种理由而出现在公共视野的女人,人们依然会使用评论外貌,来作为他们几乎是膝跳反射的反应逻辑。这个膝跳反射的评论方式,在在反映了女人在社会眼中的最高价值还是外貌。无论他是作家还是公众人物、上班族还是学生,工作能力如何、做了什么事情,都不是最重要的,重点仍是他的外貌如何。

在职场,女人也经常面对工作场域对外貌装扮的额外要求,例如要打扮、化妆、整理头发,雇主却不曾因此给予额外的津贴或薪资,或是提供时间让他们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男人固然在某些职场也会被要求衣著,例如需要穿西装,但在同样的工作场域,对女人的要求会是衣著再加上化妆。

无论是职场还是社会,反而把主流视野的美丽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是女人必须拥有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化妆品要钱,保养要钱,打扮要钱,医美更要钱,社会却在要求女人付出这些外貌支出的同时,用“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这类俗谚,把维持外貌变成是女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而非职场或是社会给予的额外要求。

在此同时,社会也喜欢说:女人天生就是爱美。我想问的是,女人是真的“天生”爱美,还是因为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事情,别人第一眼看的就是你的外表,所以不得不为之?是不是女人在社会氛围底下,毫无选择的,必须把自己的外貌放在任何事情的第一位?是不是因为在很多职场中,女人就是被期待必须“带妆上阵”,所以他们须花钱花时间花心力在所谓的美之上?如果社会结构如此的庞大,且处处暗示女人必须做这些事情作为他们女性身份的一部分,我们还能说这个爱美,是因为性别“天生”的吗?还是其实是社会赋予这个性别,不一样的要求?

选择不被评论外貌的空间

很多人会对女性主义有所误解,认为女性主义反对打扮、反对贩卖外貌价值、反对正妹文化。但对我来说,女性主义求的就只是平等。平等的意思是,没有打算要贩卖外表的女人,大众可以以内容评论他们说的话,讨论他的论点论据有没有道理,而非用他本人的外貌来当成言论好坏的理据。

当然,在这个时代,网美经济、直播主经济盛行,但是女人可不可以有选择的空间?当男模或是男明星被评论外貌,我们知道外貌或是打扮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但政治人物或是上面举例的那些女性,那些并不以外貌为工作的女人,有没有选择不被评论的空间?女人,可不可以“不爱美”?

回到一开头的事件,当我个人作为一个被品头论足的当事人,当然可以不在乎、一笑置之。然而,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能对如此明显倾斜的外貌要求视而不见吗?当这样的外貌要求已经变成一种社会文化、一个社会结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揭示它,女人将始终是那个“天生爱美”的第二性,不会成为平等的人。

(周芷萱,台大国发所硕士,性别运动参与者,曾获自由台湾党不分区立委提名)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覺得原作者的問題,已經不在於李家同
    而在於高舉女性主義,已成臺灣網路世界仇女(他們本身絕不承認)的靶子了

  2.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了… 只能说不是会写字的都有资格评论

  3. 每当看到这种问题,心中总是会充满一种无力的,悲凉的感觉

  4. 這個不光是性別問題。對人不對事,早已是當今人們信息交流的一大障礙。

  5. 当年初三,穿着松松垮垮的校服刚从学校体育训练中出来,满头大汗,头发乱,体重也重,突然就被一个大叔从后面扑倒,上下乱抓几分钟后还是把我放走了。那次之后意识到了什么是绝对力量悬殊,也意识到那些“被强奸是自己穿得暴露”、“长成这样怎么可能被强奸”的言论有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