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兆庆:五千亿的长照2.0,是否会是一场空?

这份文件埋藏了新政府擘划的大量资源和机会,以及改变台湾老人生活的社会工程蓝图。

东亚诸国因为恶性少子化,注定走向超高龄社会。老人失能失智、中年子女照顾负担沉重,必将成为各国医疗、社福、经济、劳动力发展的大挑战。

因此日本2000年推动长期照顾保险,韩国也于2008年跟进。同年,台湾马英九的总统竞选政见是“推动长期照护保险与立法”,可惜多年来《长照保险法》草案始终无法成功上路。

2015年9月,蔡英文竞选政见改提“长照十年2.0版”,翻转马英九的保险制政策路径,改采长照税收制。当时,长照要走“税收制╱保险制?”蔚为大选话题,如过去劳动法令的“一例一休╱两例”或婚姻平权的“民法╱专法”,引起二选一的政治攻防。

2016 民进党执政,保险制败走。2017年1月,长期照顾服务法修正案三读通过,将调涨烟税、遗赠税,挹注税收制财源。同时,行政院正式公布“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核定本,洋洋洒洒堪比学术论文。但这份文件埋藏了新政府擘划的大量资源和机会,以及改变台湾老人生活(包括未来你我)的社会工程蓝图。

蔡英文总统说,长照十年2.0“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且让我们分析这本近两百页的政策文书,如何设定“只许成功”的战略,迈向与日本长照保险并驾齐驱的东亚历史成就——以及如果它失败了,失败的弱点和路径可能是甚么样子。

长照2.0,能更有存在感?

2.0 设定的目标是“市占率”39%,把政府的居家及社区式服务,拉拔到可以和移工分庭抗礼的程度,形成“有感长照”

旧的“长照1.0”是陈水扁执政晚期推出的政策,试图在家人自顾、养护机构、外籍看护之外,创造“居家及社区式服务”这第四种选择。不幸的是,1.0成效并不好——服务人员不足、时数有限、申请麻烦、排队要等很久等种种原因,导致四十万失能失智老人只有五万得到照顾服务,“市占率”仅12%。

长照1.0被讥为“存在感薄弱”。

十五倍的经费

长照2.0扭转此一处境的首要对策,就是银弹攻势。1.0经费十年320亿。但2.0白纸黑字规划的预算(计划第168页),高达十年4700亿,是过去十五倍。如此规模的经费(无论未来财源为何),就好比倾十年之力注射大量生长激素,企图把政府的长照服务部门,从营养不良的小盆栽养成一颗大树。2.0 设定的目标是“市占率”39%,把政府的居家及社区式服务,拉拔到可以和移工分庭抗礼的程度,形成“有感长照”。

十年五千亿预算花最多钱的五大项目,由第五名起分别是:辅具及家庭环境改善、喘息服务、日间照顾、居家服务、创新与整合服务。所以新的“长照2.0”,理论上会大量诱发这五种资源给失能失智老人家庭。举例,过去辅具放任地方县市自行推动、成效不彰,但未来中央将亲编预算,强力推广辅具了;用外劳或家人自己照顾的家庭,也会有更多喘息服务可以申请;1.0力推的居家服务、日间照顾(托老所),也会继续扩张。

预算编列第一名的项目是“创新与整合服务”。其细项五花八门,从失智症共同照护中心、家庭照顾者支持中心,到原乡部落照顾产业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卫生福利部过去半年来不断宣传的“社区整体照顾ABC”——这也是长照2.0企图突破困境的第二个战略:卷动更多社会组织投入长照服务。

长照体系的“展店策略”

“A、B、C”说穿了就是长照体系的“展店策略”,卫生福利部计划按区域的老年人口需求高低,创建ABC三级大小规模不同的长照服务据点,分别将之比喻为长照的旗舰店、专卖店、柑仔店(小杂货店,类似香港的士多)。

我们可以把长照建设的普及化工程,想像成便利商店或连锁速食攻城掠地。为了快速育成据点,最好的办法就是ABC之间发挥母鸡带小鸡的功能,由有经验的“A级经理人”帮助B、C连锁加盟展店。

ABC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老人家可以不用长途跋涉,在自家附近的C级据点,就可以满足简单的需求——例如临托、运动、餐饮等。高阶一点的服务如居家服务、护理、复健,才需要找主责该地区的 B级,甚至是A级据点。如此一来,无论住在社区的哪一个角落,理论上老人家都可以得到各种必须照顾服务,不再只是累垮家人、依赖外劳或送入机构。。

拓展ABC的关键,就是把大量过去无涉“长期照顾”的社会组织都卷进来。行政院政务委员林万亿接受专访时提到:“这次系统整合也吸引很多‘师字辈’的专业人士前来询问,例如护理师、复健师、营养师,他们主动来问可不可以把从前跟医院、诊所结合的模式,改为跟日照中心结合,投入长照产业。……药师公会也来找我们,问是不是可以善用地区药房空间,成为一个C级单位……也有社区大厦跟管委会,提出想成为C级单位,我们还在讨论。”

换句话说,这个战略是引出更多愿意和政府一起“创业”、“展店”的人。

长照人力的投入诱因

第三个战略是诱发人力。卫福部自己在计划中承认,1.0“长不大”的原因之一是“照顾服务员人力不足”。故未来会创造利多,刺激更多人投入照顾工作。

这包括:直接加薪、提供月薪与时薪两套叙薪方法(分别吸引全职者或打工族),由劳动部贴钱将长照列入缺工事业奖励范围,或卫福部直接发给“偏乡加码”、“转场津贴”(鼓励跋山涉水的服务员)、“照顾指导员”加码(鼓励资深工作者贡献技术)等等。

当然,2.0新战略上路的同时,1.0的旧有福利仍会保持,政府仍会提供使用者家庭大量补助。对一般老人家庭而言,只要愿意购买居家服务、日间照顾这些主要服务项目,政府都会帮忙出服务成本价的70%,民众只需要出30%的部分负担。意即政府把钱都垫下去,以经济诱因向民众招手,希望大家都来享用官方的长照服务。

人力隐忧,与外籍看护的竞争

这是2.0的最大弱点。人力是一切长照服务建置的基本,但一切仍在五里雾中,执行者只能蒙著头向前冲。更何况人力会进场,也会退场…

“创业”维艰,遑论是由政府来创。政府想育成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没那么简单,想吸引服务消费者(consumer),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长照2.0面对两大问题:人力隐忧,与外籍看护的竞争

五里雾中的人力规划

1.0人力不足。照顾服务员训练班开办多年来,全台湾已训练十一万人,但真正投入“居家服务”者只有八千。加上许多居家服务人员只是兼职,每周工时少,特定季节还会转做其他兼差外快,故服务总量能有限。

2.0主张要吸收“新移民、年轻学生、中高龄二度就业”三大族群投身照顾,但是继续翻文件会发现,招募策略并不稳妥、目标也无法量化。先说新移民;去年政府培训五千人,仅有152人为新移民,比例极低。学生部分,一堆技职院校纷纷开设长照或老照科系课程了,但相关科系年轻学子,不免面对“为什么年纪轻轻要做外劳的工作”,或“让你念书不是让你去帮人把屎把尿”的社会或亲族压力。每年毕业的五千人,会直接从事照顾工作的比例有多少?中高龄二度就业女性,是现在居家照顾人员的主力。但2.0的加薪策略,会刺激多少二度就业女性投入“全职”服务?也是不知道。

这是2.0的最大弱点。人力是一切长照服务建置的基本,但一切仍在五里雾中,执行者只能蒙著头向前冲。更何况人力会进场,也会退场。倘若进场的速度追不上退场,照顾人力甚至会负成长——特别是“奥客”文化日增,老人家庭过于苛求、把人当下女、甚至发生性骚,这时候,政府和承办组织有对民众说“不”的权力吗?还是会放任不当照顾文化,消磨服务员的从业意愿?

对外籍看护的成瘾

引进大量外籍看护已是历史现实,但这种照顾型态血汗、廉价、长时数。移工大游行对休假权的呐喊,年复一年;诉求就是没有达成。外籍看护劳动条件恶劣,对老人也好不到哪去。疲劳带来照顾不良,老人家的尿布疹跟褥疮就反复发生。

不过用外劳,24小时每月只要两万多;这是破坏性的廉价。而外劳时间空出来还可做其他家务、帮忙顾店、帮亲友服务等——虽然这些作为违法,但却是台湾人聘用外劳的现实。这是公开的秘密。

更麻烦的是,对于重瘫、重度失能、需要密集照顾的老人家,长照1.0或2.0能提供的服务时数本来就不足。立法委员王荣璋日前抨击卫福部:“失能最严重的病人,必须24小时连续照顾,但长照2.0可被分配的服务时数,一个月最多仅93小时,代表一天只能有3.1小时。”因此“这些家庭直接聘外劳就好,干嘛还要长照2.0!”

这就形成政府长照人力不足、需求无法满足、使用者更倾向找24小时外劳的恶性循环。

五千亿豪赌,走向何方?

如果第二个十年再失败,台湾将迎来一个失能失智老人大爆炸的时代。加上东南亚经济发展,外劳断源的危机随伺,台湾的中生代将像毫无准备、裸身的战士,肩上掉下所有家庭照顾责任…

如果落入一场空

多数人批评长照十年 2.0 财源不稳,钱不够用。但另一种危险的状况是,五千亿豪赌可能落入一场空。我们想像一下这种景况——

上路第一年底,可能服务人力不足、使用者不足。原本大家以为“钱会不够用”,但实际却变成“有钱没处花”,让立法院陷入政治风暴,行政院饱受抨击。上路第二年底,适逢2018县市长选举。2.0建设仍无起色,地方诸侯发出不同异见,呼吁中央修正;长照2.0不再是民进党选举的“加分项”,而是变成政府失能、无能的象征。

时序进入三、四年,假如“市占率”仍绩效有限,计划只好缩水、预算大砍,或开始增列与原本价值宗旨不同的补助项目。例如,政府可能开始补助一般非经济弱势的老人,领钱去住养护机构,一反最初“减少对养护机构倚赖”的初衷。甚至,保险制的幽灵盘旋,各党立委开始检讨——税收制是否注定就长不大?民进党政府要不要腰斩2.0,回归马政府时代的保险制?

若构成此种政治风暴,长照将在2020大选,变成民进党政府执行力薄弱的象征。届时,民进党会不会自己舍税收、就保险?而这种政策“发夹弯”,是否也将再次重挫民进党的社会声望?

特别是,这次长照2.0核定本在第91页夹了一段不起眼的文字,指称政策目标之一是:“让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全面推动之依据。至于未来采税收制或保险制,届时再重新检讨。”这是暗示长照2.0十年有成以后,不排除衔接保险制?还是2.0推动失败之时,行政部门为找台阶下而先埋的暗桩?

失能老人大爆炸

回归原点,“唱衰”长照2.0没有意义。台湾人有义务监督长照2.0的成功。因为这四到八年内长照如果不成功,受伤的不只是民进党政府。第一个长照十年已经成效有限,如果第二个十年再失败,台湾将迎来一个失能失智老人大爆炸的时代。加上东南亚经济发展,外劳断源的危机随伺,台湾的中生代将像毫无准备、裸身的战士,肩上掉下所有家庭照顾责任。

长照2.0计划的执笔者,也知道这个温水煮青蛙的危机。例如计划第11页推估老年失能失智人口,十年内“只”会从41万成长到62万——但第166页也承认:这种需求人口及预算规模,其实是以“预防失能效果良好,长照需求将不因老年人口成长而等比例升高”为前提而计算的。

事实上,这是最理想的梦幻推估。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失能失智率15%,但85岁以上“老老人”失能失智率却超过50%。因此如果人口金字塔的“老老人”占比提高,会导致65岁以上的整体失能失智率大幅膨胀;仅用“15%失能失智率 x 未来老年人口数”的公式来推估,就是低估。何况“预防失能效果良好”这个乐观想像,目前的2.0无任何保证。

这也许可以说明,为何去年九月行政院公布的2.0绩效目标,与三个月后正式核定的绩效目标差了一大截。去年九月行政院指出,2026年要分别发展“旗舰店、专卖店、柑仔店”达469家、829家、2529家;但现在的正式计划核定本(第180页),改为2021年就要达到495家、895家、2610家。行政院是在怎样的压力下,决定把服务绩效目标拉高,原本十年的建设压缩在五年内就做完?这或许凸显了未来问题的严峻。

然而,目标用喊的,只要有胆子都可以。执行才是考验的开始。

改变养老文化,每个人的责任

长照2.0的本质是“创造选择”和“改变人民”。父母万一失能失智,你希望替他们做怎样的安排?你自己又想要怎样的老后生活?解读长照2.0政策可以发现,民进党政府想要的是“改变照顾老人的方法”。

政策的理想蓝图是:家人之间可以有爱与孝道的付出,但是照顾劳动可以由居家服务员及社区托老所来分担。不是完全锁死家人、也不是完全丢给机构。这才是长照政策想要创造的事物——一种融合式的照顾支持体制。

行政院林全院长上任前更说,推2.0目的是希望长照成为福利产业,可以吸纳就业人力。成功的话,长照可以同时成为经济、就业和福利政策,创造一定的内需服务产值、大量的本劳就业,也翻转旧的不当照顾文化。

长照2.0想要的就是这种理想。但台湾人接受改变吗?一套政策如何环环环相扣,改变人民的集体习惯?劳动力短缺,在“有钱也买不到照顾”的未来世界,政策能否催生新的选择,还有照顾服务员愿意来照顾你我?

台湾将成老人岛,失能失智家庭会愈来愈多。在同一条船上的人,无论批判或献策,只能逼它成功。

(王兆庆,公共政策研究员,台湾大学社会系硕士,合著有《崩世代》、《公平经济新蓝图》)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閱讀 蘋果即時新聞(2018.4.16 13:45 )家屬心聲: 長照居家照顧按件計價 難道只為消化預算?
    其重點不是在於加重個人少些負擔,而是在乎減損全台灣弱勢老人們 的福利權益???政府為何無效率地消化多餘長照預算??? 國家經費是來自人民稅收,人民稅收可以這樣地花用??? 這樣合乎社會公理嗎???
    希望能把下列主旨問題補强”家屬心聲”:
    去年長照預算用不完,地方政府不少多餘經費退回中央,今年行政院衛福部改變長照計劃老人居家照顧計價辦法,去年政府委託私立照護機構照顧居家弱勢老人們,服務是論時間計價,每小時200元, 今年把原來時間內各項服務拆解成單項計價,新舊制對照,如果照舊制時間價格來算,新制按件計價總收費大幅漲價,而產生了同樣老人個案,政府支出增加一倍以上,私立照護機構收入增加一倍以上,民眾支出略增(服務總費用增加一倍以上,因調降負擔比例30%降至16%),但居家照護按件計酬,難以品管,以致弱勢老人們受照顧時間減少,因而品質下降之負面效應!改變為新制按件計價法, 為什麼這樣厚待私立照護機構??? 沒考慮到會減損全台灣弱勢老人們 之福利權益??? 大幅倍數漲價是否為了消化多餘長照預算??? 國家經費是來自人民稅收,人民稅收可以這樣地花用??? 多餘之長照預算,是用來倍數以上增加私立照護機構的利益??? 還是應用來增加全台灣更多弱勢老人們更多福利權益??? 這種新制按件計價法, 其目的有本末倒置之虞? 這樣合乎社會公理嗎??? 公義喚不回嗎??? 轉型正義是這樣嗎??? 台灣價值是這樣嗎???
    舊制可用簡單的時間管理,新制很多項目無規範服務時間與品質,很難品管服務品質,完全依賴於私立照護機構與照護員之良知,新制按件計價,可能促使私立照護機構不補足人力,只鼓勵照護員多跑幾個老人家庭,在每個家庭缩短每項服務時間,多做幾項,或浮報項目,可多報收費,以報滿政府核淮額度,這種情形與舊制服務論時間計價相比,新制當然會服務時間減少,品質下降!此種新制按件計價法,總收費增加一倍以上,卻無法管控其服務時間與品質,完全違反現代科學之成本品質管控原則,完全不可能發生在民間正常之營利事業!(除非民間企業高級主管昏庸或腐敗???)

  2. 今年居家長照改為按件計價,令人有二項質疑?
    1.国家預算來自人民稅收,理應珍惜使用,去年長照預算用不完,去年按時間計價,今年改為按件計價,因此產生同樣個案費用增加一倍以上,如果無效率地增加一倍以上之支出,只為了消化長照預算?將排擠其他弱勢人民之社会福利。
    2.新制按件計價法,新制與舊制對照,新制之相對時間價格大幅漲價,在同一個案讓私立照護机構收費增加一倍以上,政府支出增加一倍以上,弱勢老人家庭支出略增,但弱勢老人受照護之時間減少,因而品質下降; 政府改為新制,不知会產生上述負面效應?為何如此地厚待私立照護机構?

  3. 居家照顧,在於分擔弱勢老人家庭中,可能同樣是約70~80歲家屬之照顧工作,每天約2~3小時,行政院錯把居家照顧當做專業之居家護理與居家医療,只站在私立照顧机構與照服員利益,而損害全台灣弱勢老人們原有之福利權益!長照預算主要目的在於照顧弱勢老人們,今年新制計價法却有本末倒置之虞?
    古代 有人向晉惠帝報告老百姓無食物吃(天下荒飢,百姓餓死),他反問:「何不食肉糜?」

  4. 稅改問題在公共論述中提好幾年了,但不論高所得者或低所得者都無視這個問題,之所以少見到,就在於這個問題在大家的無視中,從公共討論的視野上被淘汰出去了

  5. 長照政策的討論與發展,反映出台灣公共論述的一種困境。
    在長照的討論文章中,支出面的討論(一如本文)量遠高於收入面。就和其他公共政策的討論一樣,許多文章都專注在「該如何投入資源」,只有少數注意到「資源從哪裡來」,特別是財源。就算有,其關注的重點也多在「財源是否足夠,是否穩定」上面,對收入的社會意涵(由誰負擔)幾乎少見討論。
    比較相關的是「保險制」與「稅收制」的討論。如果採用強制保險,其意涵兩者差別不大。把焦點放在這上面,是否是在避重就輕?
    不關注財源的結果,就造成現在的發展:目前政府透過增加菸稅與遺贈稅來支援長照,其中遺贈稅只不過挹注約60億元,菸稅卻增加158億元。由於吸煙人口以中下階層比例最高。長照財源如此規劃,不就等於以遺贈稅做招牌,實際上卻由窮人負擔長照經費?這樣的長照,能算是社會福利嗎?
    引用的蔡英文競選政見中,也提到「由國家以指定稅收辦理長期照顧服務,以租稅公平為原則,讓高所得者承擔多,低所得者負擔少。」目前的財源規劃,符合其政見嗎?有人質疑嗎?
    更別提林全口袋中的另一財源「消費稅」(營業稅)。在日前的訪談中,林全知道營業稅有累退性質(窮人實質稅負較重),卻仍不放棄。為什麼?
    不關注長照收入的社會面,政治人物自然樂得輕鬆。拿窮人的錢去照顧全民,然後號稱這是政績,這是社會福利。

  6. 說到底,長照最大阻力,可能不是許多人以為的經費不足,而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養成對外籍看護工的倚賴,以及從中發展出的職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