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南韩总统选举倒数第2天,我到仁川采访新世界党的造势活动。当时零下9度,仍有许多支持民众聚集,要目睹该党参选人风采。不少人穿著象征该阵营的红色衣服,热气沸腾。
“这次出马竞选的其中一个最大理由,就是要还我们国民一个人情,因为我想著要开始‘国民幸福时代’,所以决定挺身而出…”当时角逐大位的朴槿惠对群众说道。“比起要实践政权轮替,我们更要成就‘时代轮替’。真正的‘时代轮替’,就要从完成‘国民大统合’出发…跨越地域、阶层与世代,我们将朝‘国民大统合’的路前进。”说完,现场欢声雷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造势车辆。朴槿惠的肖像旁都标住了一条标语:“准备好的女总统”。两天后,她顺利当选。
民调探底,南韩国务危机
没人预料到有今天的局面;朴槿惠总统被揭发,就任后的演说稿(就连竞选时也是)都交由其密友崔顺实事前修改。包括人事任命案、各项政务资料、外交机密等,也都先送达由崔顺实浏览,宛若总统背后又有太后垂帘听政。朴槿惠阵营选前打出“准备好的女总统”口号宣传,现在看来,实际上没有准备好。
而崔顺实这位总统心腹,不仅有权透过青瓦台要胁财阀给予巨额捐款,还建立洗钱网络,女儿更涉及入学特权。若未倚势权力核心,这些事都不可能办到。
10月26日,朴槿惠道歉后隔天我到一家咖啡店,听到一位中年女客气呼呼道:“不论公开演说、人事、外交还是对北关系,各项文件都给那女人(崔顺实)先看过打点,那到底哪项是总统有自主能力处理的?”她指责说:“卢武铉总统在任时,在国会选举公开说,希望大家支持开放我们的党(当时执政党),就被大国党(今新世界党的前身)提出弹劾,朴槿惠当时也投下赞成票。现在崔顺实事件的情况比卢武铉严重太多,按同样标准,她是否也该下台?”
在旁有人附和:“李明博(前总统)好坏事都做尽,但起码他让人家认为,是个敢做事的人;反观朴槿惠,显示出来的就是无能,好像总是要刻意回避什么似的。”
这样的愤怒民怨,已反映在民调上。南韩盖洛普公司今天公布11月第一周民调,朴槿惠的支持率已跌至5%,打破因亚洲金融危机而让国家濒临破产的金泳三,在1997年的6%纪录,成为盖洛普实施每周民调近20年来,支持率最低的南韩总统。朴的任期还有一年多,当民意不承认她正当性,其又拒绝退居二线的情况下,剩下的日子,南韩国务可能陷入停摆危机。
青年世代的相对剥夺
当天咖啡厅也有许多大学生,盯著笔电忙著投履历与准备面试──这是最让他们焦急不安的时刻。近年南韩大企业新人缺额越开越少,被称为“非正规职”的派遣工数已逼近总就业人口的1/3;12.5%的青年失业率,是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后的新高,南韩青年们正面临生计寒冬。
“结果我们都只是猪狗而已!”一位正在等待大企业录取通知的毕业生感叹道。“我们活得这么辛苦,结果那些特权的人,要什么有什么。”
这两周来,比起心腹干政,更让这些年轻人气愤的,是崔顺实担任马术选手的女儿,所享的各种后门之路:超过入学登记期限,仍能顺利进入梨花女大就读;学生缺一次没出席都可能被当掉的服饰系“大刀课”,她不仅不见人影,没在分组名单,也未参加期末发表,最后竟还能拿到C+顺利过关。
梨大特权风波,让校内师生看不下去,要求查明真相。学校给的回应是:崔的女儿“另外补交报告”过关,但实际上,补交的报告根本无法跟同系学生拚死拚活做出来的成果展相比。更有人反映,自己每堂出席、按时缴交作业、参加分组讨论与发表,但最后拿到的成绩,跟崔的女儿相同。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基本原则,在心腹干政牵扯出的连串风波中,被彻底践踏。这让南韩年轻人体会到的不公平及相对剥夺感,更加深刻。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人与集团,依附在朴槿惠总统的权力体系中生存壮大。这让要求“倒朴”的声浪,从大学校园中蔓延开。这两周,教授学生纷纷连署与发表“时局宣言”,要求朴槿惠“自知进退”
在“心腹干政”事件爆发后的第一个周六,首尔市中心举行的反政府示威上,各行各业与年龄层都走上街头。值得注意的是,平时甚少对政治表露出关心的南韩青年世代,包括踏入职场的30岁世代及中、大学生,也成群结队地涌现。
4年前的南韩总统大选,20岁和30岁世代的选民,是投票率最低的族群。当时由于广受青年支持的在野阵营人物安哲秀退选,降低不少人参与政治的意愿。但这次崔顺实事件,让年轻世代直接感受到来自当权者的剥削,可能激发明年投票的意愿。
民众不满的渐次积累
原本南韩民众希望大众媒体得以披露、检调得以彻查、政府得以公开解释清楚,以维系社会中最起码的公平正义原则。
但在崔顺实弊案被揭露后的一个月间,KBS电视台新闻经常轻轻带过,忙著报导北韩问题与金正恩动向;检调也毫无动作,直到公民团体告发才缓慢启动;青瓦台更是否认知情,消极回避。媒体与公权力的应对态度,和民众感知产生巨大落差。
因而,上周崔顺实的电脑档案公开后,公民社会显露出长期遭到蒙骗,而突然一夕之间受到冲击的愤怒。不少南韩民众咸信,公营电视台已经被朴槿惠的亲政府人马进驻,没能发挥监督与批判政府的角色,他们表明,宁可把收视费缴给揭发崔顺实电脑档案的JTBC电视台,也不要给KBS。
南韩民众的不满,并非仅从崔顺实的单一事件爆发。先前历经世越号船难与MERS事件,南韩政府消极应对,并被揭发试图操纵媒体淡化争议,业已累积不少不满情绪。加上政府强推国编版教科书,以及亲资方的劳动改革,导致反政府示威规模一次次扩大。
但面对前述争议,政府通常迳自定调抗争者为“暴力示威”、“背后受特定势力煽动”,而未能正面征询各方立场,对政策充分讨论。
去年底由民主劳总所举行的8万人反政府示威,68岁的全南农民白南基遭水柱击中而昏迷,直到两个月前去世,政府与警方皆不愿道歉。对比朴槿惠选前倡言“跨越地域、阶层与世代”、“朝‘国民大统合’之路前进”,显得极为讽刺。
转型正义?蔡英文的谬赞
记得朴槿惠在2012年当选总统的隔天,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表示:“朴槿惠获过半南韩人民支持,除了她个人因素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南韩政府及社会在转型正义上的坚持与努力。”蔡更提到:“南韩彻底从历史诠释、名誉表彰,让威权时代受压迫者感到公理伸张,当年受害者成为教科书里的国家英雄。选举结果告诉我们,在转型正义层面上,已踏出稳健一步,值得台湾借镜。”
这些荒唐发言,如今听来,显得既可笑又可悲。
事实上,当年朴槿惠能当选,并非因为南韩推动转型正义,而是当时年轻世代对政治消极而不愿投票,中老年世代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缅怀朴正熙执政而对其女儿有情感投射。他们怀念记忆中那个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百姓得以温饱的时代,宁可忽略朴正熙打著反共旗帜,以《国家保安法》为名滥杀知识分子,打压政敌的劣行。
踏入政坛近20年的朴槿惠,有太多时间能面对与省思父亲的历史问题,却非等要等到角逐总统时才公开道歉;如此举动,令反对者质疑她的诚意。一般民众也未从中意识到,“独裁者的女儿”隐藏的危险性。
后来,连蔡英文所盛赞的教科书都出了问题。
朴槿惠强行主导中学韩国史教科书,由民编版改为国编版。去年在未经国会审议下,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推行,自2017年开始生效。当时政府与执政党指责现行教科书,出现“朝韩发动战争的动机并无二异”、“朝韩都要为韩战付出责任”等内容;其批判学生学的是“北韩主体思想”,这种思维会造成学子“思想偏差”。
实际上,我拿到他们控诉“有问题”的课本确认,根本没这些段落;但这些捏造的事实,竟能成为国家把教科书“砍掉重练”的依据。我曾致电教育部,也得不到回应。后来,在野党国会议员闵丙梪在质询总理黄教安时指出,各版课本都没有政府指责的内容,总理支吾其词,却仍续推国编教科书。这埋下了今日学界接连发表时局宣言,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火种。
55年前,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55年后,南韩已步入民主化28载,“独裁者的女儿”仍透过密室黑箱的方式,发动“历史政变”。若转型正义彻底被落实,这种事情应当不可能发生。
失效的外交牌,朴槿惠的现形
争议一再发生,国内矛盾不断升高,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总是听到朴槿惠要出访外交——例如世越号船难周年,以及农民白南基被水柱击中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朴槿惠上任之初,还有稳固的保守派民意基础,期待期能发展对中关系,改变北韩;她打出“外交牌”,仍能有效集结名望,覆盖社会问题。这种操作方法,让其支持率始终都维持在40%以上。但后来执政的新世界党在国会选举惨败,朴槿惠依然维持专断与不愿妥协的路线,加上南韩决定部属萨德反导弹系统,对中关系陷入低点,她也失去再打“外交牌”的空间。
去年下半年朴槿惠访中时,韩中媒体都还在忙著吹捧,这是双方关系最好的时刻。如今先有萨德部署,后有崔顺实事件,中国媒体纷纷落井下石。
心腹干政的连串风波,对朴槿惠造成的最大影响,是连既有的保守派选民都流失,这点从支持度原本维持高峰,现在突然陷入谷底就能看出。就算让朴槿惠“全身而退”,崔顺实事件也暴露出朴“不及格”的政治及危机处理能力,已让她难以挽回自己与执政党声望。
搭著选民对朴正熙“维新时代”的情感投射,朴槿惠站上政治高位,却在任内一再显露威权遗毒,并因心腹干政与特权跌入谷底。不待北韩攻击挑衅,她自己已让国家陷入危机,自始至终,她未如自己宣称的“准备好”,当一个民主时代的女总统。
(杨虔豪,驻韩独立记者)
鄰國總統當選,恭喜一下很正常,難道四年前大家就已經預知今天會出事? 為何只挑菜英文四年前的恭賀文來酸?
蔡英文要引以为鉴啊,上台之后弯子转这么大,积累下去,一旦爆发,就完了。
一樓的水準很差
蔡英文當時的發言現在看來確實相當無知
一樓的評論真是水平太低。
哪個國家的總統背後沒有一個私人智囊團?
這麼長,我居然看完了,感覺南韓也就這樣,總統剛上,我們這些外國人連名字也沒記住,就又出事了。
實在難以想像樓下讀完這麼一篇詳細長文就看到了一個細小段落和得出了這麼個觀點…
而且這篇是觀點不是新聞,難道觀點欄目的文章要完全一致站隊才能算是所謂的「中立」嗎.
講沒兩句就酸一下蔡英文,到底是要說什麼?端傳媒最近這種假鬼假怪的報導不少,看來也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