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大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及标普(Standard and Poor’s),先后将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stable)降至“负面”(negative),暗示香港极高的信贷评级未必能够保住 。
中港经济风险连带
标普肯定香港的庞大储备和稳健财政,亦认为联系汇率制度运作正常,政治乱局也未至影响经济。标普下调评级展望,暂时只有一个理由:中港两地金融市场的经济活动关系太密切,对中国悲观,同时要看低香港一线。除非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经济、法治等)能够“强化独立性”( strengthening independence),否则香港的评级就要跟随中国下降。穆迪早前看淡香港,理由几乎一样。两个机构的决定,都证明了“中国好,香港好”,但反之亦然。
想深一层,若果香港的制度跟中国愈来愈相似,两地关系愈来愈紧密,根据标普的看法,香港政府的信贷评级就不只跟随中国一同升降,而是要与中国看齐(现时穆迪评级:香港Aa1,中国Aa3,低两级;标普:香港AAA,中国AA-,也是低两级)。
中国经济展望悲观
标普看淡中国,相信未来五年的经济转型难有明显进展。标普预测中国4年后(2019年)的经济增长,将下降至6%,同时中国将加速信贷供应以催谷投资。报告中最吓人的数字,是中国负债/本地生产总值比率(debt/GDP ratio)将由过去平均不够20% ,到2015年开始暴升至45%,并持续至2019年。
负债上升,是为了保持投资占中国本地生产总值的四成。根据标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减慢,政府于是以投资催谷经济,但在增长慢的情况下,唯有增加负债才可维持投资。如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下降,令可行的政策选择愈来愈少,经济增长随时跌得更急,陷入危机的风险上升。若中国信贷增长趋势一如所料,标普将最快于今年正式调低中国的信贷评级。
中国债务问题严重的论调由来已久(虽然如何量度是大难题),两大评级机构的观点其实没有新意,市场早已消化这类负面消息,因此金融市场对中港两地的评级展望下调,未有明显反应。
虽然新意欠奉,但标普和穆迪毕竟是有影响力的机构,而调低展望多半是正式调低信贷评级的预告。他日信贷评级正式下降,会对香港有什么实质影响?
评级影响经济表现
评级影响经济表现,经济表现影响评级,两者的关系不容易搞清楚,这是经常令经济学者苦恼的实证问题。最近一项经济学研究,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难处。该研究利用的是大部分评级机构的惯例:一地的企业债券评级,不能高于其政府的主权债评级。于是,当主权债的评级下调,这些跟国家同级的企业便自动跟随降级,而评级跟主权债差一截的企业,反而在评级上受损较微。比较两种企业事后的表现,便可看出评级下降对企业经营的实质影响。
研究发现,受影响企业的投资短期内下降近9%,比不受直接影响的企业明显跌得多。何解投资下降?因为借贷成本上升了。受影响企业债券的息率,半年后平均大升60点子,而利息的负担加重了,企业被迫减少发债,转移到股票市场集资。
主权债评级下降,跟其同级的企业投资下降、举债变得困难,而私人投资的打击会扩散到宏观经济去,进一步影响政府的稳定。
香港评级下降的冲击
若香港的信贷评级下降,对并无负债的香港政府直接影响有限。真正将承受额外打击的,将是有香港政府支持,评级一向极高的各公私营机构(如机场管理局、医院管理局等),以及少数财力雄厚,亦有接近政府评级的上市公司(如中国移动香港)。当中国和香港评级下降后,这些机构的借贷成本上升,将影响基建的成本效益,降低如机场第三条跑道等大型工程的吸引力。
香港跟随中国评级展望下调既有宏观后果,亦有个人启示。中港两地交流频密,港人的生活水平愈来愈跟中国的经济兴衰有关:持有中资成分的股票或人民币,从事旅游零售业,向中国客销售金融保险产品,以至在中资机构工作。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中港两地将所有资产放在同一条船,并不明智。中港融合有其利有其害,香港人是否应该将眼光放远一点,抛开本地偏见(home bias,亦即投资者偏向持有本地资产的现象),寻找跟中国相关系数最小的投资机会(如跟内地经济表现关系较弱的欧美股票)?
(曾国平 ,美国维珍尼亚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成员)
Facebook:经济3.0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