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曾國平:香港評級展望轉負,理由與衝擊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中港兩地將所有資產放在同一條船,並不明智。
評級機構調低香港的主權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

美國兩大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及標普(Standard and Poor’s),先後將香港的評級展望由「穩定」(stable)降至「負面」(negative),暗示香港極高的信貸評級未必能夠保住 。

中港經濟風險連帶

標普肯定香港的龐大儲備和穩健財政,亦認為聯繫匯率制度運作正常,政治亂局也未至影響經濟。標普下調評級展望,暫時只有一個理由:中港兩地金融市場的經濟活動關係太密切,對中國悲觀,同時要看低香港一線。除非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經濟、法治等)能夠「強化獨立性」( strengthening independence),否則香港的評級就要跟隨中國下降。穆迪早前看淡香港,理由幾乎一樣。兩個機構的決定,都證明了「中國好,香港好」,但反之亦然。

想深一層,若果香港的制度跟中國愈來愈相似,兩地關係愈來愈緊密,根據標普的看法,香港政府的信貸評級就不只跟隨中國一同升降,而是要與中國看齊(現時穆迪評級:香港Aa1,中國Aa3,低兩級;標普:香港AAA,中國AA-,也是低兩級)。

中國經濟展望悲觀

標普看淡中國,相信未來五年的經濟轉型難有明顯進展。標普預測中國4年後(2019年)的經濟增長,將下降至6%,同時中國將加速信貸供應以催谷投資。報告中最嚇人的數字,是中國負債/本地生產總值比率(debt/GDP ratio)將由過去平均不夠20% ,到2015年開始暴升至45%,並持續至2019年。

負債上升,是為了保持投資佔中國本地生產總值的四成。根據標普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政府於是以投資催谷經濟,但在增長慢的情況下,唯有增加負債才可維持投資。如此情況下,中國經濟抵禦各種衝擊的能力下降,令可行的政策選擇愈來愈少,經濟增長隨時跌得更急,陷入危機的風險上升。若中國信貸增長趨勢一如所料,標普將最快於今年正式調低中國的信貸評級。

中國債務問題嚴重的論調由來已久(雖然如何量度是大難題),兩大評級機構的觀點其實沒有新意,市場早已消化這類負面消息,因此金融市場對中港兩地的評級展望下調,未有明顯反應。

雖然新意欠奉,但標普和穆迪畢竟是有影響力的機構,而調低展望多半是正式調低信貸評級的預告。他日信貸評級正式下降,會對香港有什麼實質影響?

評級影響經濟表現

評級影響經濟表現,經濟表現影響評級,兩者的關係不容易搞清楚,這是經常令經濟學者苦惱的實證問題。最近一項經濟學研究,巧妙地避開了這個難處。該研究利用的是大部分評級機構的慣例:一地的企業債券評級,不能高於其政府的主權債評級。於是,當主權債的評級下調,這些跟國家同級的企業便自動跟隨降級,而評級跟主權債差一截的企業,反而在評級上受損較微。比較兩種企業事後的表現,便可看出評級下降對企業經營的實質影響。

研究發現,受影響企業的投資短期內下降近9%,比不受直接影響的企業明顯跌得多。何解投資下降?因為借貸成本上升了。受影響企業債券的息率,半年後平均大升60點子,而利息的負擔加重了,企業被迫減少發債,轉移到股票市場集資。

主權債評級下降,跟其同級的企業投資下降、舉債變得困難,而私人投資的打擊會擴散到宏觀經濟去,進一步影響政府的穩定。

曾國平:香港跟隨中國評級展望下調既有宏觀後果,亦有個人啟示。攝 : 羅國輝/端傳媒
曾國平:香港跟隨中國評級展望下調既有宏觀後果,亦有個人啟示。

香港評級下降的衝擊

若香港的信貸評級下降,對並無負債的香港政府直接影響有限。真正將承受額外打擊的,將是有香港政府支持,評級一向極高的各公私營機構(如機場管理局、醫院管理局等),以及少數財力雄厚,亦有接近政府評級的上市公司(如中國移動香港)。當中國和香港評級下降後,這些機構的借貸成本上升,將影響基建的成本效益,降低如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工程的吸引力。

香港跟隨中國評級展望下調既有宏觀後果,亦有個人啟示。中港兩地交流頻密,港人的生活水平愈來愈跟中國的經濟興衰有關:持有中資成分的股票或人民幣,從事旅遊零售業,向中國客銷售金融保險產品,以至在中資機構工作。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中港兩地將所有資產放在同一條船,並不明智。中港融合有其利有其害,香港人是否應該將眼光放遠一點,拋開本地偏見(home bias,亦即投資者偏向持有本地資產的現象),尋找跟中國相關系數最小的投資機會(如跟內地經濟表現關係較弱的歐美股票)?

(曾國平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Facebook:經濟3.0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