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界东补选胜负的分析,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建制派的票源没有出尽,包括乡事派的票没有全面动员支持民建联周浩鼎,令他以一万票之差落败。
这个说法是否事实呢?周浩鼎已经拿到15万票,差不多35%。我们用2012年建制派几张主要名单的得票比较,包括民建联两张名单(陈克勤和葛珮帆)、工联会名单、乡事邱荣光,以及公民力量庞爱兰的一半──这里假设庞爱兰有一半票源是中间派或其专业形象票源,而非传统建制派组织票,也假设了自由党田北俊2012年的得票并非建制组织票。
上述四张半名单,2012年的总数约13万票,换言之周浩鼎今次已经多拿了2万票。而且,12年的13万票还是在总投票数46万多下投出来的,以今届补选投了43万多票而言,按比例应该拿不足13万票。如果说周今次拿了15万票还是建制派“未尽全力”的话,按理只可能有两个推论:
一、真正建制派在新界东的组织票源到了2016年的2月,已经有长足增长,可能基本上是18、19万票,“打个八折”也还有15万。
二、周其实在这次补选中吸纳了一定的中间派,或2012年没有投给上述名单的票源,可能是“反占中”、“反暴力”票源。
要考证上述的说法是否成立,我尝试比较142个点票站中,周今次的得票和建制派在2012年的得票。如果首先用大区计算(即北区、大埔、西贡和沙田),则周在四大区以西贡增幅最多,沙田区的得票反而轻微减少。
选区得票与上届惊人接近、乡事票没减少
如果针对142个票站或大约100个区议会分区的数字来分析,第一个发现是大部分选区的得票和2012年惊人地接近。如果以周浩鼎今届得票,和2012的五张建制名单得票总和的实数比较,大部分票站和2012年相差可能都只是一二百票。
第二是周浩鼎在乡郊的得票其实没有减少。如果计算主要是乡郊范围的包括上水乡郊、沙打、皇后山、林村谷、康乐园、船湾、西贡北、白沙湾、西贡市中心等,则个别票站可能有一两百票得票的差距,但总体上2012年乡郊票站投给以上五张名单的票,差不多原数投给了周浩鼎。以上述大约10区的总和计算,周还多了1000票。
增票区主要在将军澳
第三,将军澳区是周浩鼎票数增长的主要地区。2012年,建制派在西贡区的总得票率不足三成(已包括自由党),但周浩鼎今次拿到32.5%。跟2012年的建制得票比较,有好几个选区是周浩鼎明显增票起码数百的,包括宝林(300)、欣英(350)、运亨(300)、景林(300)、厚德(600多)、广明(375)、康城(环保北)(1300)、富蓝(900)。
这里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周浩鼎从走中间路线的方国珊手上抢了不少选票,最突出例子是康城在2012年时,方国珊独占过半选票,但今年只有三成左右,不少选票流失了到周身上。另一原因是范国威没有参选,他在将军澳的地区票部分未能转移到杨岳桥身上,也反映民建联和建制派的地区工作有一定成效。
跌票区主要在沙田、北区
周浩鼎主要跌票区域在沙田区,比起2012年的五张名单总和,除了少数区的得票率得以维持外,不少的得票率都跌了大约5%至10%不等。其中部分跌幅较显著的如沥源、禾𪨶及博康等,其实是民建联或公民力量的传统强区。这和今届区议会建制派在沙田大幅失利的形势相若,解释是部分公民力量的地区组织票未能转移,或是其地区影响力已经下降。
另外北区像天平、石湖墟和欣盛等都是明显失票区,而这些区都是梁天琦得票最高的区,应该与水货问题有关,而刘国勋(欣盛区议员)2012年在民建联名单中在当区拿得高票,现在拿不到同样高比例也是正常。
没有更深入的调查或社会科学分析,上述的数据只能作初步解读。如果说建制派的组织票未尽出,但已得票多于2012年,那么9月如果他们成功动员所有力量的话,他们在新界东的得票率会进一步攀升不少。
第二是初步看来乡事票源没有怎么减少,起码不应是周浩鼎落败的主要原因。而周应该是在今次选举中吸引到部分中间票源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方国珊(方在西贡区的得票比2012年还少了近1700票),可能的确因此补足了他们没有十足动员的组织票,以及在部分地区的流失地区票。
整体上,如果我们相信228的得票数字,是“建制派不团结”,未能真正反映他们全部实力的话,则他们四年来组织票已经有相当增长,以及泛民可能真的已经流失了小量中间票源。当很多人在谈论本土派如何得票上升坐一望二之际,建制派如果9月能全力动员而配票得宜,随时“吓你一跳”,在新界东拿个五席不出奇。
(马岳,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研究选举及民主发展)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