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顾尔德:紫光罩顶,政府无能,台湾闷透了!

两岸的竞争与商战实属正常,没必要特别把对手妖魔化。但是,面对中国国家队,台湾政府没有自我警惕,八年来一心只想寻求与中国市场的连结,真的连结上,就只能门户洞开、被动地让中国业者直捣。
紫光欲入股台湾第二大封装测试厂矽品,一场并购案掀起两岸半导体产业激战。

中国“红色供应链”前锋紫光欲入股台湾第二大封装测试厂硅品,一场并购案掀起两岸半导体产业激战。近十年来,两岸高科技产业战争已打了好几波,而最早开端也是起于一场并购案。

千禧年是全球半导体市场大爆发的一年,当年芯片销售剧增逾三成。前一年半导体市场已渐升温,全球晶圆代工前两名的台积电与联电预见到产业荣景,展开激烈并购竞争。先是联电当年元月与合泰半导体以及联电旗下三家子公司联诚、联瑞、联嘉的合并,跃居台湾最大民营上市公司,因主要是合并子公司,账面意义居多。

紧接着台积电宣布并购台湾第三大晶圆厂世大集成电路,一下子拉开与联电差距,稳坐全球龙头地位。这场并购却也为两岸高科产业十五年来的战争揭开序幕。

世大创办人张汝京和台积电的张忠谋都出身美国德州仪器(TI),张汝京英文名字叫Richard;张忠谋叫Morris。Morris原本是TI负责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Richard则负责全球DRAM晶圆厂的建厂。

1997年TI决定不继续于愈见成熟的DRAM领域建厂扩张,张汝京也离开德仪回台湾。来年就在金融业与电子业资金支持下成立世大,担任总经理。

2000年,世大大股东中华开发信托支持台积电的并购提议,张汝京则选择离开台湾。原本想在香港建晶圆厂,但因成本高又转往中国,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在此同时,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被逐出台塑集团的儿子王文洋,也在上海创立力宏半导体。两个来自台湾的团队落脚上海,将半导体战线拉到海峡两岸。

张汝京凭着丰富的建厂经验,加上大举从台积电挖角、私下取得技术,仅用13个月就让中芯在2001年9月投产,并继续建立第二、第三个厂房,到了2003年,中芯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来年在纽约、香港上市。

Morris与Richard的战争还没结束。2003年台积电组成强大法务团队,积极追查中芯侵权事证,就在中芯挂牌上市、十二吋晶圆厂即将落成之际,一状告上美国的法院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ITC调查发现,中芯掌握台积电一万五千份、长达五十万页的数据──台积电之前还不清楚被偷走的机密有那么多。

诉讼案一度于2005年和解,但来年台积电又以中芯违反和解协议再提告,到09年中芯败诉、双方和解,中芯赔台积电两亿美元,并让台积电入股中芯一成。

张汝京在官司和解后离开了中芯,表面理由是为侵权纠纷负责,实际上是工厂已盖好,Richard利用价值没了,被扫地出门──这是与中资合作的台湾经理人才常见的下场。被形容为创业梦想家的张汝京近年来则继续在硅晶圆材料领域逐梦。

这场Morris与 Richard的战争,Morris赢了。台积电继续坐稳全球龙头,依市场顾问公司Gartner的资料,到2014年,台积电全球市占率逾五成三,居第五位的中芯只有4.2%,至于王文洋创立、后来与NEC子公司合并的华虹宏力,更低到1.4%,居第九。

不过,后续两岸高科技战争中,台湾愈来愈占不到便宜──包括面板、LED以及太阳能。主因包括;一、中国政府以政策、资金大举支持“民族产业”,以“国家队”阵容迎战台湾民营企业;二、中国企业大手笔并购外国企业取得技术;三,台湾人带枪投靠对岸。

2008金融风暴后,中国各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太阳能产业,导致全球市场大乱,台湾也受重伤。结果两岸两败俱伤,中国的尚德破产,台湾太阳能电池大厂茂迪、益通股价都从2008年前每股逾千元台币天价,一路狂跌九成以上,现在益通股价只剩13元左右。

面版产业方面,台湾先敌不过韩国籍货币贬值降价竞争,接着,台湾面板大厂奇美电原来的电视事业部总处长陈宜立,2009年率两百人跳槽对岸投靠电视大厂TCL旗下的华星光电,被称为“台湾科技业史上最大集体跳槽”。2012年,陈宜立再度牵线,策动台湾另一家面板大厂友达的员工,把国家列管、先进AMOLED关键技术泄露给TCL。陈宜立复制张汝京模式,中国面板业功力大增,台湾再受重击。

而在LED方面,2015年3月底中国金沙江创投以33亿美元买下飞利浦旗下LED事业Lumileds八成股权,重创台湾LED产业。台湾LED大厂晶电原本是飞利浦供应链之一,为此股价大跌,从三月初每股60元台币,腰斩到如今24元左右。

另一方面,中国在2014年底由工信部成立、规模1200亿人民币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15年6月投资LED大厂三安光电近五十亿人民币。

而这次两岸半导体大战主角紫光也获大基金100亿人民币投资。紫光集合了上述中国高科技厂商与台湾竞争的三大法宝:国家支持、并购以及台湾人带枪投靠。

紫光除了拿到大基金100亿,本身的控股母公司是清华大学的清华控股,清华控股2014年规模达到1425亿,营收604亿。董事长徐井宏原本担任紫光董事长。

今年5月,台湾美商谋智(Mozilla Taiwan)中国籍CEO宫力带台湾员工集体跳船,另成立阿克鼎软件开发(Acadine Technologies),从事行动操作系统与物联网软件开发。成立一个多月旋即获紫光入股一亿美金,衔接的天衣无缝。

10月初,被称为“台湾DRAM教父”的南亚科技总经理高启全才跳槽紫光,接着紫光就展开对台一连串并购。紫光老板赵伟国10月底还在北京对台湾叫阵:“你不对大陆开放投资,我只能去台湾挖人。”“台湾既然不让我们投资,我们就不让台湾的产品在大陆销售。”

从中芯到紫金,十五年来两岸高科技战争愈打愈烈。这既是国家层级的产业策略战,也是企业间的商战。台湾人才、技术一再被中国买去,而台湾政府也提不出下一世代的产业策略以摆脱对岸竞争。

马英九政府不是没有产业政策“口号”,提出了“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智慧产业”、“十项重点服务业”等口号。其中,云端运算结果只是Google、Facebook贪图台湾廉价电费,来台设耗电的数据中心。电动车发展比中国慢,绿能产业毫无上中下游配套,其中太阳能产业下场前文已提到。

今年七月,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第三次访台。他对媒体说,这次来台感觉台湾人对创业、工作的激情下降,没有过去开放,社会“就是比较闷”。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海洋国家,一直以来就是靠着对外开放来繁荣经济。两岸的竞争与商战实属正常,没必要特别把对手妖魔化。与国家中心的威权发展模式相较,自由开放社会中的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力本来就较小。但是,面对中国国家队,台湾政府没有自我警惕,八年来一心只想寻求与中国市场的连结,真的连结上,就只能门户洞开、被动地让中国业者直捣。

这样没有自觉、只有口号、毫无策略可言的政府,恶化了台湾处境。这就是台湾闷的原因。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