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䓪鸣反对任命陈文敏为港大副校长的英文发言完整录音流出,公众才有机会充分了解王䓪鸣的辩论路径。她反对任命陈文敏,基于以下看法:港大现时面临分裂(division),需要团结(unity);陈文敏有强烈的政治取向(a strong political position),王䓪鸣对陈是否能团结(unite)港大没有足够的信心;王䓪鸣认为如果任命陈,可能会进一步分裂(divide)港大。
我认为王䓪鸣未能厘清“团结”和“分裂”这两个核心概念,因而辩论的逻辑出现问题。
言论自由十分重要的一条保障原则是:思想观念的表达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领域。倘若个人思想观念的表达会影响其职业生涯,那它就构成了对言论自由的根本压制。考虑到个人言论、写作会被纳入职业考覈范畴内,为避免将来自断后路,个人自然成为自己言论的审查者。更进一步,企业、大学、政府等机构内人事任用时,考覈个人思想和言论(尤其政治观点)变成必要程序。机构因此成功地通过职位和职业发展机会来控制人的思想,使各方面自由慢慢丧失,机构走向极权控制。
言论自由受法律保障不受压制,在法治社会已经是常识。如何确保言论自由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于是有行政中立原则,那就是知识分子个体负有责任,不将政治观点揉入职业工作中,政治观点表达属于个人生活在公共领域的表现。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邀请不仅是学术思想多元,而且是政治观点迥异的学者任教、管理北大,兼容并包就是此等含义。
判断陈文敏当港大副校长是否能够团结(unite)港大,不应当依据他是否有不同的政治观点,而应当依据他治理法学院时,是否让其政治观点干预了他对法学院的治理,即,是否行政中立。这就要从法学院的教学设置、研究设计和学术职员的人事安排等方面来评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校委会的成员认为陈文敏在法学院有行政不中立的行为。管理大学,需要行政中立者,而非思想中立者。具有创造性的人物,往往也是有个人政治观点的人。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参与重要的社会议题,发表迥异的政治观点,古今中外也并不少见。
“团结”不是“一体化”
Unity是不同思想观念的人遵守共同的规则、法律一起合作共事。王䓪鸣所谈的unity,却将“具有强烈政治观念”的人排除在外,而非团结在一起。实际上是将“团结”、“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偷换成uniformity“一体化”、“一致化”。如果没有行政中立,不能容忍立场不同、思想不同者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机构内部人员越来越一致,排异性和排外性越来越强。
这种行政不中立,正是分裂(division)产生的根本原因。分裂基于不公正待遇,导致机构内部不同派系的人对彼此的正当性、合法性产生质疑,因而破坏信任,不能团结一致行事,造成进一步的分裂。
大学的生命力来自于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的多元。大学管理者的职责在于通过行政中立,创造公平的机制保护、倡导、推进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拥有自由去表达迥异的思想观念,和学术创造力息息相关。抚平港大的分裂,借由公平中立的机制确保不同声音的表达,而非将持有某种观念的人排斥在外。
某种程度上,对港大的利益至关重要的是否决陈文敏的理由和辩论路径。港大校委有义务回归行政中立。
(曾金燕,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博士候选人,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会发起人)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