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黄冠能:重新想像一国两制

在北京尝试展现大国影响力,却又面对美国重返亚太甚至可能围堵中国时,香港的一制其实有很多有利于“一国”的可能。

黄冠能:重新想像一国两制
在红磡体育馆举行的一场军队步操表演。

最近一个多月,从中联办主任张晓明的“特首地位超然论”,到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说特区没有依法“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国化”,以及陈文敏教授不被委任为港大副校长,及至最近邮筒将去除英国皇室徽号之议,接二连三的令港人哗然。京官强调“一国”大于“两制”,港人惊恐“两制”荡然无存,天朝主义有铲平一切阻碍其权力伸展之势。

邓小平原本设计“一国”包含“两制”

这一切的背后,源自于“一国”与“两制”对立的想像,二者遇有冲突的话,北京当取“一国”而舍“两制”,港人于是以保卫“两制”反应。此想像十分内向,造成内耗,仿佛两者必然冲突,终于会令北京与香港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敌对状态。港人无意亦无力推翻北京,于是小部分港人萌生港独念头,独立建国派应运而生;北京正以民族主义维持其政权合法性,推动统一大业,必然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不容港独。

但按邓小平的原本讲法,“一国两制”并非只有“一国”和“两制”两个组成部分,而其实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和台湾)”,而“大陆制度”和“香港制度”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必须并存。邓小平的原本构想,包容性很高,虽然陆港制度必有差异,磨擦在所难免,但绝对不需在两个制度之间取舍,而且“一国”超然于“两制”之间的磨擦。邓小平明显智慧过人,“一国”包含“两个制度”的想像明显要比天朝“一国”与“两制”对立的想像,更为可取。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