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安徒:民主的专业主义?

过去香港民主运动论述虽然处处说重视专业,但专业本身如何民主化却少反思。

安徒:民主的专业主义?
今年6月立法会议员投票表决政改方案,12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团体在立法会外手持表示反对政改方案的纸盒示威。

这两年扰攘香港的政改争论,已经因为政府提出的方案被大比数否决而告一段落。在立法会即将投票的最后阶段、社会还在争论是否要“袋住先”的时候,香港12个专业界别各自组成了关注团体,上街宣传反对政改方案的重要。除了因为早前“律师会事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法政汇思”及比较有介入社运经验的“社工复兴运动”和“进步教师同盟”之外,还有新冒起的医学界民主团体“杏林觉醒”、“护士政改关注组”、“放射良心”及来自会计专业的“精算思政”,科技界的“前线科技人员”、IT Voice,及表演艺术界的“艺界行动”等。

这次行动,反映了经过雨伞运动的冲击之后,香港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当中已经出现了新的一批民主力量。特别在法律界、医学界和会计界,亲近保守建制的和亲近民主进步的两种力量一直都有争持,但大都只是反映在专业团体的选举和相关功能界别的投票。但以专业界别为基础的民主倡议团体,则是一项新的发展。一洗人们对相关专业界别的观感。

“专业”在民主蓝图的角色是什么?

事实上,香港过去30年的民主运动,一直被描绘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运动,“中产”与“专业”一直是连在一起的名词,是推动民主的中流砥柱。可是,在实际操作上,除了“中产”是以“温和、理性、开明”的泛民支持者形象出现之外,“专业”其实甚少展现在民主理念的探讨及民主发展的蓝图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