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台湾同志游行快读:同游员工反跨言论与六色宣言性权争议|Whatsnew

随着全球右倾力量回潮,东亚也吹起反DEI与反对心理性别认同的浪潮。台湾本就充斥不同议题的性别平权阵营,迎来了显著分裂。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 10 岁了!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相信,有些故事必须被说出,真相需要被守护。这十年的坚持,来自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仍需要你同行。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一起订阅守护独立报导,让真相持续被看见。

一年一度台湾同志游行第23届于10月25日下午登场,而第7届跨性别游行也照例在同游前夕举行,于10月24日晚间登场。

2019年台湾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之后数年,相较于过去诉求政治性改革,许多人认为同游像是LGBTQ+族群的盛大嘉年华。但在同婚之外许多诉求仍在进行,包含跨境同性伴侣权益、人工生殖法对非异性恋者的限制及跨性别者性别更换问题等等,在婚权大旗撤下之后,意见分歧也逐渐浮上台面。

更甚者,随着全球右倾力量回潮,特朗普政府公开废除「DEI」(多元、平等、共融)政策,宣告「美国从此只有二元性别」等改变,东亚也吹起反DEI与反对心理性别认同的浪潮。台湾虽曾创下亚洲许多性平「第一」记录,同样也正面对这股挑战,本就充斥不同议题的性别平权阵营,迎来了显著分裂。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同志游行第23年

台湾同志游行(同游)迈入第23年,2025年主题定为「超‧连结——跨越标签,理解差异」,以资讯时代「超连结」(Hyperlink)为象征,同游官网指出,全球反DEI浪潮持续扩大,影响各国政府与企业部门决策,亦透过社媒快速传播。此主题亦有「超‧连结」(Beyond Links)意涵,呼吁社会跨越标签与偏见,建立深刻连结、理解彼此差异。

根据经验,每年同游都有来自中、港、日、韩、东南亚与欧美等国游客共襄盛举,近年参与人数都在10至20万人次。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跨性别游行参与者高喊「免术换证」

台湾的跨性别游行亦进入第7年,主办单位同志谘询热线(热线)称,在雨势中仍有约莫3000人参与。有人披着彩虹旗,也有高举蓝、白、粉红相间的跨性别旗帜。队伍中有人拿着「我的性别我作主、「反跨退散」等手举牌,并高喊「支持免术换证」等口号。

热线表示,本次游行主题是「跨越成见,照亮多元」,在全球跨性别权益遭受重大挑战的环境下,希望透过游行让跨性别族群被看见,开启更多对话机会。热线强调,希望台湾社会持续关注「证件性别变更门槛高,并取消强制性器官摘除手术」等议题。

一名热线志工老詹接受端传媒采访,他是一名30岁跨性别男性,已使用荷尔蒙约8年,并未手术,他称接受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希望可以免术换证,让他的生活比较方便。他表示,求职时仍会担心业主只看到他的性别,而不是工作能力。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老詹认为,跨性别者确实是LGBTQ+族群中的少数,也与性倾向不同,明显的外表就是「出柜」,无论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甚至是公共空间的厕所,每一天都会担心害怕。而对于近期反跨的争议,他认为社会需要更多的对话,才有理解的可能。虽然网路上有许多不同意见,但老詹称,许多社运团体仍现身游行,就是希望持续创造对话的空间。

来自香港的跨性别男性谢浩霖(Henry)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并接受端传媒采访。他2017年在香港提起免术换证的诉讼,直到2023年才终审胜诉。隔年终于取得身分证,在性别栏位上写上「男」。

他称,作为不断倡议的过来人,「换证不是问题,不换证才是问题」。他无奈举例说,在他还未换身分证前,他生病住院按规定得分配到女性病房,但一脸胡须的他一进到病房,便吓坏里头的其他女病患。他希望跨性别男性的声音能多被外界听见。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同游反对跨性别言论争议

今年10月初,社媒平台上爆出同游主办方「台湾彩虹公民行动协会」(台彩)言论争议。据称为该协会的公关主任,在其私人Threads帐号公开表示「反对恋童癖、反对代孕、反对免术换证、反对心理性别认同」,更进一步称同游官网上某些内容太久未改,像「前人留下的垃圾发臭」。

此一言论立刻引发舆论炸锅。该员的两大立场:「反对免术换证」及「反对心理性别认同」当中,免术换证议题含有法律性别认定、医疗与人权等复杂性质,早在2024年10月台湾出现第5起免术换证胜诉判决时就引起一波热议,支持者通常考量性别重置手术风险成本巨大,主张改由心理判定或弱医疗模式作为跨性别者换证基准;反对者则担忧有心人士借跨性别名义,在性别区隔空间(如公厕、泳池)犯下性犯罪,相关意见益发两极,甚至形成骂战。

至于「反对心理性别认同」,更几乎等同于不承认跨性别族群存在。尽管该员澄清并无反对跨性别,是认为「依照心理性别认同更换身分证明,在台湾仍需讨论及完善」,但此解释无法说服批评者。诸多性别团体如台湾同志谘询热线协会台湾性别不明关怀协会等皆声明强调不应排除跨性别、LGBT+不应拆伙。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众多批判者指出,台湾同志运动从数十年前初始,跨性别个人与团体一直是高度参与;而在被视为同志运动滥觞的1969年美国石墙运动中,最初反抗公权力刁难的也是变装皇后等多元性别。因此在许多人看来,该员的言论犹如「割席」,亦否认同志运动一直以来的多元性,因此出现不少「不愿参与今年游行」声音。

台湾彩虹公民行动协会(台彩)10月10日于Facebook发出道歉启事,重申该员在个人社媒发表内容不代表台湾同志游行官方立场,更非内部认可之共识,宣布该员已调离公关位置,未来会加强教育训练与对外沟通规范。

台彩表示,该协会自从2020年成为同游主办单位后,向来主张任何人皆有权以真实面貌生活,不受歧视与压迫,从未将跨性别议题排除于游行倡议之外,更表示跨性别社群是同志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因本事件受到伤害之跨性别者及运动前辈,表达深深歉意」。

此次风波不仅是台彩内部分歧,也呈现台湾同志社群正式进入全球反跨浪潮下的分裂现象,仅认可生理性别分类的趋势正在增加。例如2024年成立的台湾LGB联盟,即主张以「二元生理性别」为界的同/双性恋权益倡议。该联盟是LGB国际联合会(LGB International)一员,目前全球有17国团体加入。LGB联盟已表示今年会参与同志游行。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六色宣言的红色争议

反跨争议之外,较受到舆论忽略的则是另一项关于恋童癖的指控。这类指控最早来自2015年,当时台湾宗教团体爱护家庭大联盟(护家盟)指称,台湾同志游行2008年发表的「六色宣言」当中,红色象征的「性权就是人权」与「反恶法」诉求,实是恋童癖者为了与未成年人性交除罪化而发动。

在2024年,台湾同志游行官方也表示,「六色宣言」系针对2008年社会脉络所提出,经过16年后可能不再适用,故暂先撤下原本内容。而在今年10月15日(即反跨争议声明后),同游官网再度表示「六色宣言」现今或有易引发误解之处。同游声明称,反恶法诉求会出现,代表某些法规确实曾被执法单位滥用以致压迫同志族群。然而该会认为「台湾之性别或同志运动或已迈入全新阶段」,因此邀请各团体于今年游行结束后共同商讨,重新诠释符合当前社会之六色彩虹意义。

那么,「反恶法」究竟是指什么?这项诉求主要呼吁的是废除或修改《社会秩序维护法》第80条、《儿童及青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第40条及《刑法》第235条。《社维法》第80条修法后「娼嫖都罚」影响性工作者权益;后两者则与未成年人更相关——《儿少条例》第40条原意是防范有人诱使儿童或少年进行有对价关系的性交或猥亵行为、或制造相关影像,根据该法条,只要有人制作或散播宣传品,「足以引诱、暗示儿少进行性交易」都可能违法;而在《刑法》第 235 条当中,散布、播送或贩卖猥亵之图文影像也会触法,而且对何谓「猥亵」并无细致定义。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上述法条虽没有针对特定性倾向,却让基层警察得以用保护儿少之名,针对同性恋和性少数进行钓鱼执法——相较于异性恋,性少数族群发布性图文之后,更容易遇到警方以「会被儿少看到」为由调查;另有不少人在过程中「被迫出柜」,甚至迫于「被警方出柜」的压力而认罪,都造成同志与性少数族群的性权更易受到打压。

性别平等学生倡议连线指出,恶法迫害仍为现在进行式,并非历史。当法条定义模糊,最先波及的往往是受污名化的少数群体。以刑法第235条为例,近年Onlyfans等成人内容平台兴起,却还是有许多「网黄」因本条而遭起诉、判刑,甚至2025年仍有法院判决将皮绳愉虐(BDSM)活动认定为「性虐待」,就算有适当遮蔽再传播,依然被控违法。

诸多团体如台湾酷儿权益推动联盟、以及倡议性交易合法化的日日春关怀互助协会,也分别点出国家仍在使用法条压迫底层群体。日日春直指台湾同志游行因保守宗教团体而意图「去性权化」的改版理由形同自废武功,呼吁切勿因为得到婚权,「就忘了还在受性压迫奋斗的人们」。

2025年10月24日,台北,第7届台湾跨性别游行。摄:陈焯煇/端传媒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