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华府疑要日澳就台海冲突角色表态;美拟对欧墨征三成关税;中美外长会谈

泛民初选案上诉聆诉展开;台立法院通过普发现金;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一女生学籍引争议
2025年7月12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炎热天气下孩子们在的喷泉中奔跑。摄:Dmitri Lovetsky/AP/达志影像

端传媒十岁了,邀请你填写 2025 年度用户调研问卷,让我们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个十年。

  • 完成问卷即可获得十周年电子书、年度调研视觉化报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读者,将获得“一年份尊享会籍”或等值礼物卡。
  • 随机再抽 100 位用户赠送相同福利。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的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美联社摄影记者Dmitri Lovetsky:2025年7月12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炎热天气下孩子们在的喷泉中奔跑。

今天是2025年7月14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6条新闻:

传美国防部要求日澳就台海冲突角色表态,澳方强调不提前决定介入冲突

《金融时报》7月12日报道,指美国国防部负责制定政策的次长科尔比(Elbridge Colby)近数月不断向日本和澳大利亚施压,要求两国表明一旦美中因台海爆发战争,两国将扮演什么角色。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尽管美日澳一直有就台海紧急状况进行实战规划和演习,但美国自身也从未对台湾作出安全承诺,美方的要求因此令日澳措手不及。

报道刊出后,科尔比在 X 发文,澄清美国国防部正在执行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恢复威慑力的议程,包括敦促盟友增加国防预算,以及就美国与盟友的集体防御作出各种努力。

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Pat Conroy)于13日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专访,强调澳大利亚政府以国家主权为优先,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也不会提前决定是否派兵介入未发生的冲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塞(Anthony Albanese)日前访问中国期间则重申,澳大利亚支持台海维持现状。

美国8月1日起征欧盟、墨西哥30%关税,马克龙吁准备美欧贸易战

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

特朗普公开了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信。他在信中提到,美方决定旨在纠正欧方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所造成的长期持续贸易赤字,如果欧盟同意开放市场,美国可以调整税率。

冯德莱恩批评美方决定会扰乱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她表示,欧盟会争取与美国在8月1日限期前达成贸易协议,但一旦谈判破裂,欧盟会在必要时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包括对等反制。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则公开呼吁欧盟准备好打贸易战,一旦限期前无法达成协议,就应该调动反胁迫机制等任何工具。《卫报》报道提到,相对于马克龙,欧盟其他领袖普遍呼吁冷静应对。其中,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认为应向美方发出务实回复,还透露自己已经跟特朗普直接通话,向对方表明会致力在限期前推动欧盟重塑贸易政策。

另外,特朗普也公布了给墨西哥总统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的信。他指责墨西哥政府未能阻止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国,也未有全力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墨西哥政府回应,不会接受美国的加税措施,指美方决定是不公平对待。总统辛鲍姆称,有信心与美国在限期前达成协议,但也强调墨西哥不会在谈判桌上就国家主权作出让步。

中美举行外长会谈,卢比奥称未有讨论中美峰会日期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于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系列会议期间会晤,是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就职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外长首次面对面会谈。

据中方公布,中美双方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王毅促请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中国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美方则指出,卢比奥在会上强调美中双方有必要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继续就两国、地区以至全球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此外,双方同意探索潜在合作领域,以及妥善管控分歧。

此前有消息传出,中方有意邀请特朗普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美方则有计划邀请习近平访美。卢比奥表示,特朗普与习近平有很大机会见面,但今次外长会谈未有讨论具体日期。

香港“泛民主派初选案”上诉聆讯展开

“法庭线”7月14日报导,香港“泛民主派初选案”上诉聆讯于7月14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展开。

首日聆讯处理律政司针对刘伟聪无罪裁决的上诉。律政司一方陈词,指原审“过度考虑”刘没有在其 Facebook 专页发布〈墨落无悔〉声明,但就串谋而言,这不应该是关键。律政司一方认为,本案有其他压倒性证据证明刘不仅了解“35+”目的,以及其整体行为由始至终,包括在初选落败后,都符合“35+”计划。

自辩的刘依赖书面陈词,庭上仅作简短补充。他重申自己从未提倡“五大诉求,缺一不可”、要求特首下台,及无差别否决财政预算案。他形容原审对涉及他的案情作出了明智、完全恰当的分析,不应该被随意干预。

此前,本案另有13名被告提出定罪及 / 或刑期上诉,包括黄子悦、黄碧云、何桂蓝、余慧明、杨雪盈、陈志全、彭卓棋、何启明、郑达鸿、梁国雄、邹家成、吴政亨及林卓廷。

彭卓棋的代表大状卢敏仪14日庭上确认,彭卓棋已签署撤销定罪与刑罚上诉许可申请,法官批准彭撤销上诉。

关于泛民主派初选案的更多法庭资讯,请见Whatsnew接下来的报导。

台立法院通过国民党团“普发现金”提议,行政院拟不编预算

中央社报导,台湾立法院7月11日三读通过国民党团版本的《因应国际情势强化经济社会及民生国安韧性特别条例》,匡列特别预算上限为新台币5450亿元。其中,条例规定供“普发现金”的经费为2350亿元,并明定每人普发现金1万元、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至于拨补台电的1000亿元,未获立法院通过。

联合新闻网14日报道指,行政院不排除循“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补偿条例”修正案的模式,不要求覆议新法,待总统公布后直接声请释宪,或不编列特别预算。报道称,目前,台行政院仍主张,普发现金债留子孙实属不当。

立法院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早在12日受访时称,国民党团提特别条例要求政府编预算,做法侵犯行政权,违法违宪,要提出释宪。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13日则强调,民进党不应忘记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他强调立法院制定的法律,全国人民包括民进党都必须遵守。

中国一大学生与外国人发生性关系,校方公示拟开除引争议

中国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日前发出公告,指名一位同学“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要求李某某在9月7日前进行申辩。

传媒报道,本次事件源于一名乌克兰退役电竞选手 Zeus 于2024年12月在粉丝群公开亲密照片和影片,炫耀自己与一名中国女生发生性关系。网络流传,女事主为大连工业大学的一名在校生。

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争议。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潇湘晨报》总结,争议包括学校是否有权利评价学生的私生活,尤其是相关行为不违法,仅涉及道德层面时;因私德问题开除学籍的处罚是否过于严厉;及外籍电竞选手涉嫌侵犯他人私隐和传播淫秽内容,而未受法律或纪律处罚,中国女学生却要面临被开除学籍的严重后果是否公平。

凤凰网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也发表署名张丰的评论文章,批评大连工业大学称女生与外国人发生性关系是“有损国格、校誉”,指这种说法不但认为女生是“不名誉”的,也认为她损害了学校甚至“国家”的脸面,是一种道德侮辱,最终只会激起网络上的“受害者有罪论”,以及针对女生的网暴。

中国境内不少媒体报导事件时,不少均引用校方公告,揭露了涉事学生的全名。澎湃新闻发表评论指出,学校应该有更谨慎和妥帖的做法,避免为该学生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并指“留姓匿名”的媒体处理更为谨慎。

此外,也有律师根据校方引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质疑校方开除涉事学生,属适用法律错误,且侵犯了学生的性自主权。

关于大连女学生被开除的更多资讯,请见Whatsnew接下来的报导。

评论区 5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現在網上很多言論是在攻擊女方出軌(指其已有男友),介入他人家庭(指男方已婚),端不做甄別和註明就引用,真的合時?

    我說的這一句不太準確,我的意思是端的簡報里沒有指出「網上有不少關於雙方待證實的爆料與傳言」這一點。而不是說端在簡報里直接引用這這兩點而沒有作出甄別和註明。

  2. 當然端可以說網絡輿論突發,且女方沒有出來澄清,而日報欄目是每日製作,引用其他媒體報導難免有誤。但是既然是如此,而且後續也會做whatsnew,再把不太專業的報導放進簡報就不合適了吧?

  3. 另外 端雖然引用了比較傾向於女性的新聞報道,但是裏面的部分事實描述是有爭議且引用的報導里是採用了對女方不利的版本:引用的瀟湘晨報的報導指出涉事的男方是已婚的,但是事後男方有在社交媒體澄清自己是單身無子女。事實為何還需要進一步查證,但是端直接引用不作註明也是在陷女生不義吧?現在網上很多言論是在攻擊女方出軌(指其已有男友),介入他人家庭(指男方已婚),端不做甄別和註明就引用,真的合時?

  4. 首先,有偷拍還是全部是偷拍?Zeus在粉絲群分享的影片有的是女方在睡覺時被拍,有相當大機會是女方在不知情下被偷拍,但也有部分是女方在影片中與男方在一張床上在鏡頭前喂零食,向鏡頭打招呼的情節。這些打招呼的影片代表女性是否得知自己的行為被公眾知曉,還是以為是在向男方親朋好友打招呼?而且在打招呼的影片中並沒有淫穢色情內容,但現在端的簡報就寫得令人覺得是女方和男方的性愛片段被放上網一樣,對涉事的男女雙方都不公平吧。

  5. 最後一段的新聞處理很不專業。既然標題是「爭議」那就代表有人支持學校的決定,那就應該引用支持校方決定的觀點(不管端編輯部是否認同)。否則就應該用「惹來批評」做標題。事實上網絡輿論也有不少觀點是支持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