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船涉切断海底电缆,欧洲关注“混合作战”|Whatsnew

除海底光缆外,越来越多在海上修建或运营的关键能源基础设施存在遭遇“混合攻击”的风险。
2024年11月20日,中国商船“伊鹏3号”停泊在丹麦卡特加特海峡,并受到一艘丹麦海军巡逻艇监视。摄:Ritzau Scanpix/Mikkel Berg Pedersen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国际 欧洲 战争 地缘政治 政治

离开真相,谈何看见彼此和追求正义?我们的日报、速递Whatsnew、端闻Podcast能够保持免费,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支持。畅读会员首月5折尊享会员全年85折,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即时报导和深度内容。

11月18日,芬兰国有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 Cinia Oy 通报,连接芬兰与德国的海底光缆 C-Lion1 通讯连线中断。Cinia Oy 在新闻稿中指光缆断裂原因不明,断裂地点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维修工作已启动,又指已向芬兰中央刑警局报案。最初,芬兰广播公司(Yle)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有可能是一次“粗心大意”的事故。

情况稍后快速恶化。同日,立陶宛通讯商 Telia 对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表示,立陶宛与瑞典间的海底光缆于当天上午10点被切断。当时的报导指尽管光缆多次发生此类故障,但 C-Lion1 中断的地点与立陶宛光缆中断的地点发生了重叠,“可能有更严重的情况”。

很快,舆论开始怀疑这是一次“混合攻击”(hybrid attack)。德芬两国外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这一事件立即引发对故意破坏的怀疑”,而德国防长皮斯托瑞斯在19日出席布鲁塞尔防长会议时表示,“没有人相信这些光缆是意外损坏的⋯⋯在没有确定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假设这些损坏是由于破坏行为造成的。”

事件发生后不久,开源情报社群与媒体迅速锁定了在 C-Lion1 与另一条光缆被切断时行经中断地点的船只,有4艘船的信号发射器当天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而其中一艘是中国籍货船“伊鹏3号”。

据 Yle 报导,17日晚上至18日凌晨1时,伊鹏3号的发射器都处于关闭状态,而关闭前后,伊鹏3号都位于中断位置附近。Yle 又指,该船11月初曾停泊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Laukaansuu)的一个港口,当时正从埃及驶往芬兰。

19日,情况变得更为微妙。伊鹏3号该船自当天9时晚上起一直停留在丹麦专属经济区范围内的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峡。据丹麦广播公司(DR)报导,多艘丹麦海军舰艇一直在跟踪这艘货船。外界怀疑丹麦海军在这个没有船舶会特别经过的区域截停了伊鹏3号。

丹麦海军稍后证实在该地区有海军舰艇在伊鹏3号附近,但“没有进一步的评论”。DR 记者又驾船前往伊鹏3号附近,拍摄到伊鹏3号的一个船锚严重损坏,“很可能表明锚的一侧曾经卡住了底部或某些石头上的东西”。

大多数报导提及此前一则事件:2023年10月,爱沙尼亚、芬兰和瑞典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道与两条电缆被切断。爱沙尼亚警方与检察官随后表示,在香港注册的货船“新新北极熊号”在当时正行经中断地点,但由于调查滞后,该船在被怀疑时已离开爱沙尼亚海域。8月12日,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进行的内部调查承认“新新北极熊号”造成了该起破坏,但表示事件属于意外。该份报告已通报了爱沙尼亚与芬兰政府,但未有公开。

2024年11月20日,丹麦卡特加特海峡中的中国商船“伊鹏3号”。摄:Ritzau Scanpix/Mikkel Berg Pedersen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瑞典电视台(SVT)与 DR 报导,丹麦、瑞典与芬兰正就事件与中国外交部谈判,要求中国允许调查人员登船并询问船员,而瑞典希望船只驶向瑞典海域以便调查。FT 指伊鹏3号的船东向 FT 证实,“政府已要求该公司配合调查”。

美国《华尔街日报》更在11月27日刊出报导,引述相关调查人员的消息,指伊鹏3号很可能是放下船锚拖行超过100海里从而破坏了光缆。报导还指该船本来长期在中国海域经营,但2024年上半年开始用以行走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化肥运输航线,事发时船长为中国公民,但船上有俄罗斯船员。

类似事件近年来已发生多次。2021年4月,连接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与挪威北部大陆的光缆被切断;次年1月,另一条连接挪威大陆海岸与斯瓦尔巴的光缆遭到损坏。同年10月19日,至少三条连接马赛、里昂、米兰和巴塞罗那的光缆被切断;次日早晨,连接英国设得兰群岛与英国其他通讯系统的电缆被切成两段。除此之外,爱沙尼亚与芬兰、设得兰群岛与法罗群岛等地之间的光缆也曾被切断。其中许多光缆被切断时,都“恰好”有俄罗斯货船经过。

里斯本大学学院国际研究中心(CEI-Iscte)研究员 Roxana Andrei 对记者表示,除海底光缆外,越来越多在海上修建或运营的关键能源基础设施亦存在类似风险,可能遭遇“混合袭击”,其中包括海底能源管道、海上钻井平台、运输液化天然气(LNG)的船只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离岸风电设施等等。

2024年5月,北约首次召开“关键海底基础设施网络会议”讨论类似风险,欧洲防卫局及许多国家亦正研究部署资源加强类似基础设施的防御。但由于大多数基础设施甚至并不位于领海内,保护与追究相关责任都更为艰难,特别是区分故意和过失已十分困难。

Roxana Andrei 强调,这也是应对混合袭击的困难之处,即大多数混合袭击都处于“灰色地带”。因担忧此类设施带来的安全风险,瑞典已暂停了13个离岸风电项目的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始终低调回应此事。在首次回应该事件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中方一贯要求中国船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也高度重视保护海底基础设施的安全”。而在25日,被问及伊鹏3号的具体情况时,发言人表示“关于中国船只的具体情况,我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建议你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26日,发言人被问及与三国的外交谈判时又表示,“中方同包括丹麦在内的有关方面通过外交渠道保持着沟通。”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