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中金公司一名女员工的自杀新闻在舆论场引发关注。
透过网络上的信息碎片,女孩的生平被一点点拼凑出来:1994年出生的她今年刚满三十岁,985本硕毕业,生前供职的中金公司在金融业内有“贵族券商”之称,人均年薪一度超百万——不过,因为2022年起蔓延开来的金融业降薪潮,这个数字已经成为历史。
对于这样一位世俗意义上的“精英”的自杀原因,外界有房贷压力、产后抑郁等猜测,而降薪无疑是雪上加霜。谈及此事,一位头部券商投行部的员工表示,身边同事在同情和共情之余,人人自危,“她,可能就是明天的我们”。
恰巧说明金融业和房地产都是泡沫,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这个人都没想过,房地产最鼎盛的时候都没你们挣这么多钱,真是看个乐子
“她惊讶于现在人们同理心的缺乏”,这句话与这篇文章的内容形成了非常好的呼应。
解决基本温饱需求以后,果然快乐与收入无关。与其拼命扮演体面人,不如安然学做快乐人。
哈哈, 金融行业
“她惊讶于现在人们同理心的缺乏”,那么她拿高薪的时候有同理过低薪的同事吗?
前面讲一年五十万的消费规划,说走就走的旅行,工资可以买房供房等等的时候,我没看见有任何一个当事人跑出来同理说那其他工资低的人怎么活得下来呢?
同理心不是只有你落魄了才要求别人有的东西啊。
好看!
這篇很精彩!第一次瞭解到這樣的行業從業者是怎麼計算自己的收入水平的。以及才知道原來2020年2021年對金融業居然這麼有利好
这篇可以和前几天的私人银行理财顾问对读
我絲毫不同情他們。
金融業為經濟做的貢獻:他們精準的投資和精準的計算讓manner的員工從精品咖啡師成為了算法牛馬,讓外賣行業從堂食的補充成為了低薪螞蟻搬家,讓一個仍在盈利的傳統大公司裁員30%來增加PE,他們從來不在意勞動者如何生存,卻在大廈將傾的時候大談勞動法?他們的確面臨著降薪危機,他們將不再負擔得起高檔的物業房貸,卻依舊可以輕鬆負擔漂亮的高級公寓房租,不再能負擔起奢侈品的箱包皮草,卻依舊可以輕鬆出入那些所謂的中產階級奶茶店和咖啡吧。
他們的確不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罪魁禍首,但任何一個權貴離開他們如何實現自己的寄生蟲生活和對十幾億人的控制?
習近平說,要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什麼是市場,他們就是將「市場」為極權所用的幫凶。
有人說,孟加拉股市大漲指出了中國A股解救之道,我覺得這很荒唐,我們盼望著習近平反動統治的終結,並不是願意迎來另一個薄近平胡近平的資本主義統治,我們應該同樣盼望著資本主義統治的徹底終結,一個勞動者有其尊嚴有基本保障的社會。
金融從業者就像國安從業者,他們的確非常非常努力,努力地編織出這個束縛他們自己的羅網——忘記說,中國國安正是這些金融業者高調配合習近平故事投出來的。
在简中评论区你甚至可以看见质问金融业对经济作了什么贡献这种笑话
在抱怨降薪之前,建议先想想自己做了什么,配得上之前的高薪酬
通篇都在抱怨降薪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影响,没见任何一位受采访者谈自己对实体经济到底做过什么贡献
实话说 在中国这种财政收入远大于居民收入的国家来说 金融行业的收入或许就是虚高的 而且降薪之后也确实比99%的行业还要 只能说期待太高 杠杆太高 大部分人接受不了 大家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下赚钱 摸不透这个系统的转变以及与外界连接后的巨大冲击 倒退是必然的 (我也赞同鸡尾酒 更想看具体的数据
无法发展出类似于占领华尔街这种社民运动……自上而下降薪真的很中特。
相比其他行業來說就算降薪了也還算好吧(而且基本中國所有行業都在降薪)不是幸災樂禍,不過相比於看幾個‘金融菁英’的碎碎念,我更想看一些反應具體情況的統計圖表和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