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台湾人“战争态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认知作战主战场

台湾民众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湾、中国、美国间互相角力、互相投入与抵销的过程。
2022年5月22日,新北市,极光训练的射击场,学员们在气枪训练课内进行人质营救任务。摄:Ann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王宏恩,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2021年由美国国会指示建立的美中经济暨安全检讨委员会(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给美国国会的年度报告中,台湾民众对于台海战争的认识与态度,被视为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

此前,美国重要的军事智库 RAND 也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他们整理二战以后美国对外作战的比较分析后,发现民众对于战争的支持程度对于美军战争结果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will to figh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war)。今年,RAND 则将研究方向锁定台湾,积极研究台湾民众对于台海战争的看法

不过,仅仅在几年之前,在一个闭门会议上,有名美国军事学者当面告诉我:民调一点都不重要,武器火力赢过就够了。想不到短短几年之间,台湾民众的战争态度成为当前华府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

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为何重要?对于民主国家却不幸面对外敌的台湾来说,在尚未开战前的抵抗意志,会影响到政府的国防预算、长期国防策略、外交态度、反渗透以及征兵来源,这些也都会反过来影响战争爆发的机率。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直接影响到兵源人数、士气,也影响到后勤的厚度与国防韧性,尤其是在伤亡开始之后。此外,如前述报告提及,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更会影响到友军介入的意愿与成本。

2022年8月6日,花莲,一架 F-16 战隼战斗机在空军基地降落。摄: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2022年8月6日,花莲,一架 F-16 战隼战斗机在空军基地降落。摄: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台湾人战争态度近年成为显学

第一,台湾民众对于台湾军队的看法;第二,台湾民众对于美国的评估;第三,台湾民众对彼此之间的协力合作。这三大因素影响台湾民众的战争支持。

假如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如此重要,为何这几年才忽然成为显学?这背后有其推力跟拉力。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之后的检讨(才会有前述报告)、中国近年在两岸问题上毫不掩饰地躁进举动、以及台湾这几年逐渐增加跨国曝光与产业连结,都使得各国对于台海议题关心程度大增。另外,俄乌战争也是其一关键。实际上,世界各国对于乌克兰的支持民意,跟对于台湾的支持民意是高度重叠的。

同时,俄乌战争对于台湾民众的战争态度造成重大影响:过去在调查台湾民众对于打仗的看法时,因为绝大多数的台湾人已无直接或间接经历战争的经验,台海也从未有过现代化战争的经历,使得多数台湾民众即使被问到对战争的看法,其回答也往往基于对战争的“未知想像”。

这样的情况,在俄罗斯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双方交战的影片被大量上传到社群网站后而有所变化:台湾人以肉眼直接观看到现代化战争的打法,也开始得以认真计算台海战争以及台湾国防的成本效益。台湾民众在俄乌战争以及近期以巴冲突的 Google 关键字搜寻量,都分别超越当时国内最重要的肺炎疫苗以及总统大选;甚至,假如去看点阅率最高的东森电视政论节目《关键时刻》YouTube 上不同片段的观看次数,俄乌战争影片的观看数也比台湾政争还要多三到五倍。

也因此,近年当我们询问台湾民众是否支持国防时,台湾民众的态度越来越不只是空话或随口胡诌,更能在考量过成本效益后认真作答。那些愿意支持国防的民众,在透过问卷提醒可能会提高税金、造成死伤、你家小孩也有可能要当兵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民众并未改变其支持程度

也因为台湾民众开始认真作答,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去探究,是哪些因素影响到台湾民众的战争支持。“战争支持”是每位受访者经大脑计算成本效益后,最后回答支持与否,这当中自然有理性与感性的成分。但在各种因素之中,根据我与团队这几年累积的研究结果,有三大因素最为重要:第一,台湾民众对于台湾军队的看法;第二,台湾民众对于美国的评估;第三,台湾民众对彼此之间的协力合作。而台湾、美国、以及中国也的确已在这三大因素中大为著墨,因而使上述三因素成为近年军事策略与认知作战的主战场。

2023年1月11日,高雄,武装部队在一个军事基地举行为期两天的例行演习。摄:Ann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2023年1月11日,高雄,武装部队在一个军事基地举行为期两天的例行演习。摄:Ann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因素一:台湾人对自己军队的看法

透过认知作战疏离军民关系,以及透过在地协力者渗透军队,便为前期降低攻台成本的一环。

首先,台湾民众对于自己军队的看法至关重要,尤其在俄乌战争后美国战术改变,台湾军队将是面临中国武力犯台的最前线。我的团队发现,台湾民众觉得,在当兵时所受的训练,是否对实际的战场表现有所帮助,显著影响到民众的作战意愿。而民众对于台湾军队的信任程度,也大大影响到民众的抵抗意志,毕竟战争爆发后还是得加入或偕同军队作战。

台湾民众对于军队的态度,自然就成为美中台的竞争重点。就台湾来说,蔡英文总统这几年大力提高军队福利,包括改建新宿舍与投入资源进行军事武器研究。而美国也逐渐增加各种军事援助与协同训练;10年前光是考虑卖武器就会引起中国抗议,目前美台军售不仅常态化更加上金援,中国则已逐渐失去有效的外交对应手段。

此外,蔡英文总统也透过脸书,平均每周至少发布一则与国军有关的贴文,该贴文通常也比其他贴文获得更多正面的社群互动。台湾军队也认真派人上节目为政策辩护、增加营区参观、民间更积极辩论防具材质、考虑并推动打靶以及后勤训练,而不再只是辩论黄埔退休俸跟“国防布”(编按:国防“部”谐音,2013年一名义务役士官在退伍前于军中死亡,国防部在此案中三缄其词,因而遭讽国防布,意指欲以布幕遮蔽一切真相)。这些都是强化台湾民众对军队的信任、进以提高台湾民众对战争支持的大方向。

当然,对于规划以武力攻台的中国来说,透过认知作战疏离军民关系,以及透过在地协力者渗透军队,便为前期降低攻台成本的一环。

在国共内战时,透过共碟渗透的策略早已人尽皆知。近来,我们则可以看到中国大 V 帐号与 YouTube 机器人频道大力嘲笑台湾跟美国买废铁、自己做废铁。过去一年台湾出现超过50起有人透过 Line 假冒台湾军人跟台湾各地餐厅下单后弃单的案件,其中包含大量简体字与句式。这些不只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降低社会信任,更进而疏离台湾军队跟民众之间的关系。

同时,中国也透过社群网站与台湾人头接触台湾现役军人,并透过低利贷款、征稿、邀约裸拍等方式,利诱现役军人交出各基地机密情报。这两年来破获相似案件超过四起,其中包括让军人直接于纸上写下投降承诺。这些策略不只直接威胁台湾国防安全,也间接透过打击台湾民众对军队的看法,来降低台湾民众的战争支持。

2022年5月23日,台北中正纪念堂。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2年5月23日,台北中正纪念堂。摄:陈焯𪸩/端传媒

因素二:台美关系起伏影响台湾人抗敌意愿

统一战线不直接要求人们“亲中”,但会试探性的让台湾人逐渐反美、或走向“中美等距”的陷阱。

台湾民众抵抗意志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台美关系。

台湾自从1949年来受到美军介入台海的保护,使得台湾本岛与中国没有重大军事冲突与伤亡至今。我透过问卷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假如台湾民众被通知美国会来协助的话,防御台湾抵抗中国入侵的意愿就会大幅提高(而宣布台独与否则没有显著影响),反之则会降低。

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军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前往乌克兰战场,使得台湾民众觉得美国会来协防台湾的比例显著下降。然而,之后随著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来台、拜登接受电视专访说会武力协防台湾,以及美军以自由航行通过台海等因素,至2022年底地方选举时,台湾民众对美军会来的信任程度已经回到俄乌战争前的水准。

事实上,台湾民众对于美军是否会来的不确定性,跟美国自以为傲的策略性模糊有关;美国确实与中华民国断交,台湾民众对美国的部分质疑并非没有道理。但对中国而言,这便提供大作文章、以推动疑美论的机会。中国长期服膺统一战线的做法,也就是联络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不断找议题破口切入,将对方一小群、一小群的拉往己方,最后完成统战任务

就两岸统一议题来说,统一战线会先标举“反台独”,找到一群同样反台独的人,再逐渐喊出要走向统一。就中美议题来说,统一战线不直接要求人们“亲中”,但会试探性的让台湾人逐渐反美、或走向“中美等距”的陷阱;即使所谓的“中美等距”除了操弄名词之外,毫无实质的外交政策内涵。

在实际执行上,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中国的网军大量透过假帐号在脸书推送蔡英文被美国看扁、佩洛西要带著蔡英文坐飞机逃亡等假新闻,并将相关离间美台关系的文章大量推送到各个社群平台,引起脸书的重视、进而确认这些行为与中国官方的连结,开始大量删除类似文章与防止类似行为的作为。

同时,台湾本土也出现平面媒体造谣台美合作制造生化武器、以及大量的“俄罗斯战神一战封神28分钟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等不实消息。近来一些民调、乃至近期爆发的以巴战争,我们观察到台湾民众对于美国的信任程度是有略微下滑的,而此便间接影响到台湾民众的战争支持。

2023年4月5日,集集军史公园。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4月5日,集集军史公园。摄:陈焯𪸩/端传媒

因素三:台湾人如何看待自己与彼此

台湾政府只要加强宣传团结意识,让台湾人感觉到其他人也有抵抗意志,那么这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台湾民众对于抵抗意志高低的第三大影响因素,即是台湾民众如何看待自己与彼此。

国族建构的目标,是透过画出一条线来区分自己人与外人,这对于“上战场”至关重要。各种民调资料都显示,自认自己是台湾人的人,比自认为是中国人、或者两者都是的人来说,有显著较高的抵抗意志;自认为是台湾人的人的抵抗意志,也比较不会受到上述军队素质、美军介入、或者俄乌战争所影响。台湾这几年推动的本土化教育改革,以及一些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政策,例如同婚、健保、防疫等,都使得台湾认同更为稳固。但同时,执政党的部分政策失当,也直接连结到台湾认同在过去几年中曾有几度下滑的迹象

对中国而言,中国除了持续要求在中国的台湾艺人与品牌称呼自己是中国人、转贴中国国庆文案,也大力抨击台湾的本土化教育、要求恢复中华文化教育,官方多年来更是大力推动“普教中”(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以及推动爱国教育,以作为给台湾人的前车之鉴。此外,中国也透过大量的文化、宗教、读经交流,以及抖音进行文化宣传,以让更多台湾人重新拥抱中国认同。这自然会间接影响到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

另方面,我的研究也显示,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容易受到周遭人的言行影响:只要台湾人觉得身边的人都不会上战场,自己上战场的意愿就会大幅降低;但只要台湾人觉得周遭的人都会上战场,自己也会大幅提高上战场的意愿,这种倾向更明显出现在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的双重认同者身上。

对此,台湾政府只要加强宣传团结意识,让台湾人感觉到其他人也有抵抗意志,那么这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但这对中国也同样有效。只要中国透过分化、把台湾民众分成小群体,并使彼此之间缺乏横向连结,再逐步说服放弃抵抗,让台湾人觉得其他人都放弃了,那么,这最终也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的另个版本。

这些集体行动与资讯提供,在战争初期混沌不明时更为重要。2022年佩洛西来台时,曾有台湾地方超商看板直接被中国网军骇入播送反美讯息。假如台海战争真的爆发,中国立刻使用全台的电子看板、连结到中国的监视录影器与喇叭、全部的知名台湾抖音帐号,全面宣传放弃抵抗、直接投降、甚至鼓动反对台湾政府与军队,这将使得台湾承受第一波攻击的抵抗力大幅减弱。在此逻辑之下,台湾官方不在抖音上成立帐号非常合理,因为战时极可能被挪用,同时也透过官方全面禁用的宣示,让民众知道战时不应仰赖抖音作为资讯来源。

过去在许多台湾民众战争态度的民调中,假如被问到“中国入侵台湾时是否愿意作战”,过半民众给予正面回答;但假如不提供选项、只问台湾民众“听到战争爆发时会做什么”,大多数台湾人第一时间反应是不知如何是好。此意味著多数台湾人是有抵抗意志的,但要将意志转化为集体行动,则需要政府以及彼此提供确实的指引。台湾国防部这几年开始出版相关手册,也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提供民防训练与教育,即为此方向的弥补。但能做的还有很多,破口也还有很多,例如跨国金流或跨国资讯操弄等。

整体而言,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在近年来受到世界关注,但很难得到一个确切数字告知到底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是高还是低——由于这也是台湾、中国、美国三者间相互角力、投入与抵销的过程。

透过上述三个影响因素,台湾军队、美国以及台湾民众彼此,美中台分别透过不同策略持续影响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换言之,我们不应以台湾民众抵抗意志的高低来拟定政策,比较实际的作法,是假设认为抵抗意志是重要的,便要积极透过各种政策以持续提高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反之,敌人亦是持之以恒地要降低台湾人的抵抗意志。无烟硝的战争早已开打,但在真的冒出烟硝味之前,仍有许多事情是台美政府与台湾民众可以共同努力的。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回樓下的疑問,肯定不可能全部是簡體字,而是有個別字詞依舊包含了簡體字或是簡繁轉換的過程中用了錯誤的字。並且大陸和台灣的中文乍看是差不多的,但仔細琢磨,很多用詞和句式都是不一樣的,台灣人應該是能感覺到的

  2. 过去一年台湾出现超过50起有人透过 Line 假冒台湾军人跟台湾各地餐厅下单后弃单的案件,其中包含大量简体字与句式。这些不只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降低社会信任,更进而疏离台湾军队跟民众之间的关系。
    大陆人这么做的话,根本不会蠢到还用简体字吧。明明改个输入法就可以全部输入繁体字了。

  3. 全文都是观点,几乎没有逻辑证据展示。。。这位助理研究员,这样做学问这样可不行哦

  4. 啥叫伪造军人下外卖单?所以外卖是送到军营吗……

  5. 對抵抗意志作用的心理戰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概念,民調的確反映了民眾意志的現狀。但能否將一些「簡體中文」的信息一概而論作為中國心戰作法,我覺得有些過於潦草。一年收到50條簡體字偽造軍人下外送單,既可能是中國網民惡作劇也可能是心戰的試驗,但無論如何,正式的認知作戰至少是中國媒體矩陣、網黃和機器人在FB協同推進議程這個量級的,而這仍然需要更紮實的基於數據的研究。同理,政府哪些的國防(公關)策略更有益於抵抗意志的形成,似乎也需要更多資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