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八週年戰爭的陰影評論台灣深度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從「有效嚇阻」走到「重層嚇阻」,兩字之差,背後的國防戰略意涵已大幅調整。

2023年5月11日,桃園,總統蔡英文視察參加軍事訓練的台灣軍人。攝:Chiang Ying-ying/AP/達志影像

2023年5月11日,桃園,總統蔡英文視察參加軍事訓練的台灣軍人。攝:Chiang Ying-ying/AP/達志影像

廖英雁

刊登於 2023-09-12

#台海情勢#國武國造#國防改革#軍事分析#蔡英文

【編者按】隨著俄烏戰爭的開戰,台海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經濟學人》此前更於2021年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西方媒體與智庫紛紛關注台海情勢,並指出兩岸極有可能在2027年爆發戰事。

近年來,在美中大國博弈升級下,台海情勢隨之升溫,除了習近平對台灣問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表態外,解放軍劍指台海的軍事演習也愈加頻繁且接近台灣本島。依據台灣國防部的統計指出,2023年1月1日到2月14日的一個半月間,擾台共機已高達447架次,此數據更遠比2020至2021一整年的擾台架次還要多。

在中共政治促統、外交孤立、灰色衝突、軍事威嚇及認知攻勢進逼中,台灣近年來則在蔡英文政府「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的指導下,自2016上任起,接連開啟一連串的國防改革,至今已屆兩屆八年總統任期,將於明年5月20日卸任的蔡英文,任期內交出了什麼樣的備戰成績單;這些準備,是否足以讓台灣軍隊「能戰」進而「止戰」,並呈現出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本系列以上、下兩文分析台灣自我防衛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上文盤點蔡英文八年任期中的國防改革、美台軍售、及台灣長年遭詬病的國防投資不足問題。下篇將於9月14日刊出,在回顧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建樹後,亦需指出國防施政的不足及隱憂,解析台灣國防改革的得與失。

(廖英雁,自由撰稿人,關注海巡執法、國防軍事、歷史研究)

時值2023下半年,距離2024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剩不到幾個月。蔡英文在兩任總統任期結束後,將依法交接予下任總統。

回顧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5月就職以來,台灣先後遭遇中國強勢打壓、美中區域衝突升溫、中國發射飛彈凌空、共機共艦常態繞台等洗禮,在驚濤駭浪裡走到如今。而蔡政府任內,歷經三任國防部長、八任參謀總長的擘畫,在國防上有哪些建樹,又留下哪些隱憂與挑戰?

2022年10月22日,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議離場,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
2022年10月22日,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議離場,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圖: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促統」與突圍第一島鏈的野心

另一個遊走於軍事與非軍事間的威脅,來自灰色地帶戰略(Grey Zone)。

其實,早在蔡政府就任前的2016年3月5日,還在第一任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便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重申「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此後,隨著習近平持續加強控制黨、政、軍權,到了第二任期(2018-2023)後,乃至2023年打破連任任期,對台「促統」的架構更加清晰、更撥快了促統的時鐘。從此脈絡來看,中國除了在外交上打壓、孤立台灣,每當美國簽署強化促進台美關係相關法案時,措辭強硬的聲明已成常態,甚至採取軍事恫嚇,並將在台灣周邊的軍演日益常態化。

舉例而言,2016年12月25日,蔡政府執政僅半年後,中國即派出當時唯一的航空母艦遼寧號與作戰艦艇編隊,穿越日本宮古水道實施遠海長航,又在2017年1月11日由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解放軍各式海空機、艦跨區演練的頻率、數量、次數、型號也逐年增加,並不斷蠶食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

以戰機架次方面,解放軍於2020年9月16日到2021年8月31日之間共有554架次戰機擾台。但2023年1月1月到2月14日僅一個半月間,擾台戰機就已高達447架次,對台灣空防的壓力有增無減。在機型方面,2016年8月間只有運-8反潛機、轟-6轟炸機,同年11月已加入Su-30殲擊機,2017年8月則首見加入空警-200預警機,2021年之後連更先進的空警-500預警機都出現了。

再以近期的2023年8月25日為例,當日上午起,解放軍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東南及東北ADIZ戰機共20架次,機型包含空警-500、Su-30、殲-10、殲轟-7、運-9通信對抗機及三種中大型無人機,另有9艘解放軍軍艦執行戰備警巡。這顯示解放軍海、空軍已能組成相當規模的混合編隊,在預警機指揮管制下,先干擾台灣通信、爭奪空優,並以無人機消耗台灣防空火力,再以有人戰機進行防空壓制(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甚至摧毀防空(Destruction of Enemy Air Defense, DEAD)。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