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生态变“钱”:当碳汇仲介来敲门,你会卖空气吗?|人类世

一宗新奇的生意刺激著商人涌入,争相在中国农村“跑马圈地”。

一系列“空气卖钱”的故事正在中国农村不胫而走。

故事的版本包括,福建村民把“空气”变成有价证券,给女儿做嫁妆;贵州的农民想要靠卖“空气”脱贫;浙江村民质押“空气”拿了37万元的银行贷款。这些消息并非民间骗局,说辞全都来自官媒之口,甚至人民网上有一期两会新闻节目是“空气都可以卖钱了”。

不过,此处的“卖空气”并非真要把空气收集售卖。这是官方在宣传“林业碳汇”这一近年来时兴的概念时,所使用的一个笼统且有误导性的手法。

林业碳汇指的是森林透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效果。由于可以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来得到一个以吨为单位的“减排量”,林业碳汇如今作为一种减排方式存在。全球各地都有林业碳汇的开发专案,它也以“碳抵消”的形式在市场交易。简单而言,购买通过林业碳汇产生的“减排量”的公司可以以此“抵消”其自身的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此“抵消”仅存在于统计层面,并不意味著购买方的排放量在实际中下降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