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训练师孙羽茜:当AI学会说 NO,以及其他更真实的问题

“游戏依赖于人的参与才成立,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它需要人类陪伴才能成长,我们需要对它投入情感的付出和教育。”
Game ON 人工智能

编者按:目前关于人工智能、尤其是聊天机器人的讨论中,缺乏和游戏相关的严肃对话。这一部分是因为游戏领域有自己的垂直媒体和社群,另一部分是因为游戏的娱乐性太强,在严肃讨论中往往会被置后。但其实,游戏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既有深厚的历史又有广泛的案例。在我认识的游戏设计师和艺术家中,孙羽茜是这个领域中最有趣的一位,她很早就在作品中加入聊天机器人的NPC角色,不断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设计得更能赋予玩家满足感和意义感。从早期创作对玩家爱答不理的聊天机器人李白,到在在线社群帮助玩家去未来旅行冒险的Wander,再到多人游戏中提供沉浸体验的冒险家NPC David 和 Catherine,孙羽茜一直在实践用虚构的AI传递真实的温度。在创作游戏作品和艺术作品同时,她也在攻读和这个领域相关的博士学位。这期 Game On 访问了孙羽茜,详细谈她在开发聊天机器人过程中的亲身经验、观察到的奇妙之处和衍生问题,比如 AI 学会说 NO 之后人类的反应,以及在 AI 取代画师之外更为真实迫切的问题,以下是访问后整理的文字:

大家好,我是孙羽茜。

我目前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博士,专注研究聊天机器人。和这个领域的其他学者相比,我的切入点也许比较特别,我是用创意和艺术的角度展开工作的,我的很多作品涉及电子游戏相关内容。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2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这篇很有趣。以前看到Tya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被玩坏我是很生气的,我就说这跟虐待孩子污染孩子有什么两样?人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它们,对谁都是不负责任。很高兴在今天能看到科技界多了很多伦理方面的反思和自觉,这和女性的参与和学者孜孜不倦的批评都是有关联的。

  2. 非常出色的訪問。
    Ted Chiang (姜峯楠)的小說,我讀過《呼吸》和《軟體的生命周期》,的確很震撼。他的"Story of Your Life"曾改編為電影《天煞異降》。
    我記得讀《軟體的生命周期》給我的感覺,就像聖經伊甸園的故事,其實現在人類當「馴獸師」去「撫養」AI,就像「上帝」去創造「人類」放在伊甸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