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辣台派?数说谁是蔡英文支持者

支持蔡英文的选民,在民主价值上有更高比率认同“民主政治是最好的体制”,但未必更为支持言论自由和多元主义。
2020年1月10日,蔡英文“团结台湾 民主胜利”选前之夜造势晚会在凯达格兰大道举行。

今(2022)年11月26日,台湾即将举行地方选举,选出新一任的县市首长与议员。在台湾,地方选举也被视为中央执政党的“期中考”:2014和2018年间,前后由国民党和民进党执政的行政团队,都曾因地方选举结果不佳提出总辞。

对台湾的选举竞争而言,哪些因素才是真正重要的?从2020总统大选观察,目前执政的民主进步党得以入主总统府,当年把票投给蔡英文的选民,相对于其他选民(不管是投给谁,或是没投票),有什么样的特色?关于此问题,我们可以从“价值”和“认同”两个层面来看:

  • 以民主进步党所标榜的“价值”观察,当年投给蔡英文的选民,真的更为“民主”且“进步”吗?

  • 台湾的政党竞争建立在“认同”之上,例如2020年蔡英文阵营打出“辣台派”的鲜明口号,作为号召选民的策略。不过台湾选举真的(还)是“台派”与“非台派”间的竞争吗?2020年总统大选,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认同“台湾主体性”的选民就投蔡英文,而“非台派”就不投蔡英文?

笔者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在2020年总统大选后执行的问卷(注1),分析“蔡英文支持者”与“非蔡英文支持者”之间,在各种价值与认同有哪些歧异。当然,每次选举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上次支持蔡英文的选民,下次未必也会优先考虑票投民进党,甚至不乏“喜欢蔡英文多过民进党”的选民(反之亦然)。但是,2020的选举情况,确实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并勾勒民进党选民的样貌。先说结论,本文有以下三个主要发现:

  • 在家庭价值方面:台湾大众普遍不再抱持传统的家庭价值,在此背景下,支持蔡英文的选民,在家庭价值上并未更“进步”。但是,蔡英文的支持者确实更可能支持民进党政府在2019年推动的同性婚姻,这点在不同的年龄层都成立,不只是因为“蔡英文的支持者比较多年轻人”;

  • 在政治价值方面:支持蔡英文的选民,在民主价值上,有更高比率认同“民主政治是最好的体制”,但未必更为支持言论自由和多元主义;

  • 在认同与两岸关系方面:支持蔡英文的选民,确实有更高比率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台湾应该独立”、“如果两岸能和平,台湾应该独立”,虽然不让人意外,但“台湾认同”和“若能和平应独立”实已是社会多数意见。

在此背景下,与其说是“台派”都支持蔡英文,不如说不认同“台湾主体性”的少数人几乎不可能支持蔡英文,广义的台派这群多数人当中,则过半如此、却未必如此。

2020年1月6日,蔡英文于台南扫街拜票。
2020年1月6日,蔡英文于台南扫街拜票。

家庭价值:大家都很“进步”,除了对同性婚姻以外

在婚姻价值方面,蔡英文支持者很进步,但非蔡英文支持者也不传统,两者没有差别。

首先,先从选民的“社会价值”分析,“非蔡英文支持者”与“蔡英文支持者”间是否有差异?这里所称的社会价值,本文聚焦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选民歧异很大的“家庭价值”上——也就人们一般认为婚姻家庭“应该怎样”。

具体而言,我们看的是对于生育(是否反对“一个没有孩子的婚姻是不圆满的”)、离婚(是否认为“夫妻不合而离婚”是“没有错”的),以及同性婚姻(是否同意“同性恋的人应有彼此结婚的权利”)三个变项的态度。

上图显示,不论是否把票投给蔡英文,认同“婚姻不需要有小孩才圆满”的比率是一样高的,都是68%;两群选民认同“如果夫妻不合,离婚没有错”的比率也差不多,都是四分之三左右(差异未达统计上显著,也就是统计证据不足以让我们认为“两群人有差距”。)

两群选民之间,在婚姻家庭价值方面没有差异,而此呈现出美国社会中基于社会价值的巨大鸿沟,在台湾可能并不存在──在婚姻价值方面,蔡英文支持者很进步,但非蔡英文支持者也不传统,两者没有差别。除了台湾社会普遍不再抱持传统婚家价值外,也很可能是,“社会价值”在台湾几乎从来并非政治动员的主要基础,较少因此导致社会分裂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性恋是否可以结婚”问题上,两群选民确实存在差异。2018年,台湾因同性婚姻议题引发巨大争议,但是同婚上路一年多、成为现状后,即使是非蔡英文的选民,也有过半(51%)支持同性恋可以结婚,而在蔡英文的选民间,这个数字又更高,来到三分之二(67%)。

这样的现象,笔者猜测有两个可能:其一,本来就对同志比较友善的人,更可能支持蔡英文;另一,则是蔡英文政府在2019年坚定推动同性婚姻,说服了一些“原先未必支持同婚”的蔡英文支持者,让蔡英文支持者更可能转为支持同性婚姻,而真正的答案或许两者皆是。

之所以强调有“蔡英文政府说服选民”这个可能性,在于对照2018年底公民投票的结果(支持同婚方以27.5% vs.72.5%惨败),2020年台湾社会竟然能有过半支持同婚,大众对同性婚姻的支持率在一年多之间显然有大幅上升。笔者认为,在同婚议题上进行社会沟通的政治人物,是以民进党而非国民党人为主,因此,泛绿阵营支持者的上升幅度或许又更大。倘若后者成立,那么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性婚姻,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同婚议题遭到政治化的结果。

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婚,只是因为年轻人吗?

“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婚”这个现象,并非只是由年轻人所驱动,而是不分年龄都存在的现象。

2020年总统大选,年轻人更可能是蔡英文的支持者,而年轻人相较更支持同性婚姻,若从此角度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将“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婚”,理解为系由年轻人所驱动?

以下,笔者整理并区分不同年龄层,观察“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婚”的现象,是否横跨不同年龄层都成立,结果如下图:

图表显示,在不同年龄层,蔡英文支持者都比较支持同婚:39岁以下的群体支持同婚比率确实比较高,但蔡英文支持者还是以高达90%的支持率,明显多于非蔡英文支持者的77%;在中年(40-64岁)间,两群选民的差异也有14%。

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选民,虽然支持同婚的比率都偏低,但蔡英文支持者的同婚支持度,也以35%赢过非蔡英文支持者的22%(以上数据都有达到统计上显著,亦即证据足以让我们认为两群人确有差异)。

换言之,这张图表清楚地告诉我们,“蔡英文支持者比较支持同婚”这个现象,并非只是由年轻人所驱动,而是不分年龄都存在的现象。

政治价值:蔡支持者比较认同民主体制,但言论自由和多元主义则未必

蔡英文的支持者确实比较认同“民主政治是最好的体制”,但对“民主”更为认同的现象,实际上并未延续到其他项民主价值上。

至于“政治价值”,则可从三个题目加以观察:对民主制度的认同(是否同意“不管什么情况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体制”)、对多元主义的态度(是否反对“在地方上,如果有许多不同意见的团体,就会影响到地方的安定”),以及对言论自由的态度(是否反对“一种言论或意见可不可以在社会上流传,应让政府来决定”)。

数据显示,蔡英文的支持者确实比较认同“民主政治是最好的体制”,而非认为“在有些情况下,独裁的政治体制比民主政治好”或“对我而言,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一样”,比率高达62%;相较之下,未投给蔡英文的选民,只有47%这样认为,两者相差15%。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或许是因为民进党以民主运动起家,现在更持续以“民主台湾对抗极权中国”争取选民的支持,强调台湾的特色就是民主,因而让其支持者更可能认同民主体制。又或是,“非蔡英文支持者”当中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部分中国国民党的支持者——仍怀念国民党过去独裁专政的时期,尤其不满让民进党得以执政的民主体制,因此导致有一半不那么认同民主体制。

不过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宜过度渲染这样的差异:47%对上62%,确实有差异,但并不至于到两极化的地步。未投给蔡英文的选民仍有近半是认同民主体制的,并非通通都怀念威权。

然而,蔡英文选民对“民主”更为认同的现象,实际上并未延续到其他项民主价值上。例如,在“多元主义”的选项上,两群选民的意向没有太大差别(在统计上未达显著,也就是证据不足以证明有差异),都有多数认为地方上意见不同的团体会造成混乱。

此外,对“言论自由与政府管制”则出现有趣的现象:蔡英文的支持者,有高达65%认为政府不应决定言论意见的流通,已经很高、约有三分之二,但是非蔡英文的支持者比率更高、有高达77%认为如此。

这样的结果显示,台湾人对民主的认知中,言论自由十分重要、也是人们非常在乎的生活方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台湾,“箝制言论自由”经常用以指控政治上的对手,连原先威权的中国国民党,如今也经常使用“查水表”(意指骚扰持反对意见者)等说法批评民进党。

又为什么“非蔡英文支持者”在没有更支持民主体制下,反而更反对政府决定言论意见的流通呢?笔者推测,这可能是目前的执政党是由(他们不支持的)蔡英文与民进党主政,让他们对当局更不信任所致。

2019年11月1日,台湾嘉义巿中心挂上政党的选举广告。
2019年11月1日,台湾嘉义巿中心挂上政党的选举广告。

认同与两岸:与其说台派支持蔡英文,不如说“非台派”不支持

在“只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已经是社会共识下,有四成以上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的选民,也没有投给蔡英文。

不过,两群选民之间确实在一个面向上有明确的差异,此正是“对台湾与中国关系”的看法。以下,可透过三个指标加以观察:

  • 是否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只是台湾人)”(在资料中,抱持“中国认同”的人只有两成左右);

  • 是否认为“台湾应该独立”(而非“统一”或“维持现状”,支持统一的比率只有不到5%,“维持现状”则有六成左右);

  • 以及,考虑到许多人不支持独立的原因是害怕战争,否则“理想上”则认同独立。因此,另个重要的指标是,人们是否同意“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后,仍然可以和中共维持和平的关系,那么台湾应该成为一个新国家”,亦即“如果能和平应独立”(支持高达三分之二)。

统计结果如下图:

首先,在“中国认同”方面,中国认同是相当小众的认同(在这份问卷中,仅有22%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即使是“非蔡英文支持者”中,也有多数(63%)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蔡英文支持者中,这个数字更高,高达几乎“封顶”的92%──在蔡英文的选民中,我们将几乎找不到任何带有中国认同的人。

关于是否不带任何前提下,都认为“台湾应该独立”(或许可以称为“严格意义的台派”),这点可以明显看出两群支持者的差别:没投给蔡英文的选民中,只有15%这么想,但投给蔡英文的选民却高达41%,几乎是三倍之多;这显示,在蔡英文支持者中,“严格意义的台派”比率确实比较高。

不过,不支持台独的人,其实很多理想上也希望独立,只是害怕战争。因此,在“能够和平”的前提下,支持独立的人则大幅增长,在全体人口中来到三分之二,连在“非蔡英文支持者”中也都有57%,而在“蔡英文支持者”中更是高达81%。虽然“若能和平应独立”已经是社会多数意见,但在蔡英文支持者中,在理想上希望台湾能独立的比率确实也更高;也就是说,蔡英文支持者确实更可能是“广义的台派”。

不过,这是否代表台湾的选举是台派与非台派之间的竞争?我们从另一个方式来看数据:

在狭义的“台派”(不带任何前提下支持台独)的选民中,有高达72%会投给蔡英文;这显示,在比较“严格”的台派阵营中,支持蔡英文确实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这群小众选民,则几乎不会选择蔡英文,只有极少数(16%)会投给她;至于没有中国认同的多数选民,则更可能、但不一定会投给蔡英文,支持蔡英文的比率是57%,达到相对多数,不过却并非压倒性的多数。

换言之,在“只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已经是社会共识下,有四成以上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的选民,也没有投给蔡英文。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认同台湾的选民比较支持蔡英文”,不如说认同中国的小众选民,几乎不会支持蔡英文;认同台湾的多数选民则多数如此,但也未必。

在“在能和平的前提下是否应独立”也有类似的现象:认为“就算能和平也不要独立”的小众(约三分之一)中,只有少数(28%)会投给蔡英文;而认为“若能和平就应独立”的多数(约三分之二)中,支持蔡英文的比率是56%──这同样,虽然有相对多数却并非压倒性多数,有四成以上认为“若能和平应独立”的选民没有投给蔡英文。

就此,与其说“‘理想上希望能独立’的多数选民更支持蔡英文”,不如说“‘不论如何都不希望台湾独立’的小众选民,更不会支持蔡英文;‘理想上希望台湾能独立’的选民则多数支持蔡英文,但也未必”。

2019年12月30日,蔡英文到淡水的宫庙参拜。
2019年12月30日,蔡英文到淡水的宫庙参拜。

政党动员的结果和背景

在地方的选举中,除了原有的政党认同以外,地方建设、候选人形象等等几乎是选举重点,而不太会出现社会或政治价值的辩论。

简言之,2020年支持蔡英文的选民,是否更“自由,民主,辣台派”?在家庭价值上,从台湾社会目前普遍开放的背景来看,他们未必更“进步”,但针对同性婚姻确实有更为开放;在政治价值上,他们可能更认同“民主”,但未必延伸多元主义与言论自由等议题。要强调的是,在这两方面,两群选民即使有一些立场差异,但没有差异大到形成鸿沟。

最后,在政治认同上,支持蔡英文的选民确实更有可能是“台派”(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台派);但是,广义的“台派”(只认同台湾,认为台湾理想上应该独立)已是社会多数意见,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反过来说,是“非台派几乎绝对不会支持蔡英文”,而占社会多数的“广义台派”则有相对多数支持蔡英文,但也有四成以上并未把票投给她。

展望今年年底、甚至更往后的选举,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台湾政党竞争的重点,几乎不会建立在社会价值上,因为不同选民在此差别不大;民主价值也很少被单独提及,“民主保台”则较常一起出现。

也因此,在地方的选举中,除了原有的政党认同(尤其有些选民绝对不会投给特定政党)以外,地方建设、候选人形象等等几乎是选举重点——这或许也是为何今年底的选举主轴围绕在论文抄袭与学历争议上——而不太会出现社会或政治价值的辩论;而在总统选举中,“国家认同”则是选民把票投给谁的重要因素,而非社会价值。这些既可以说是先前台湾政党竞争的结果(除了同婚外,社会价值几乎不曾是选举议题),也可能是往后台湾政党竞争的重要前提。

一个有趣但仍未有答案的问题,则是在“若能和平应独立”、“台湾认同”已是社会主流的状况下,未来的台湾,会出现其他的动员分界线吗?或者,台湾社会在国族问题立场上,会否有更细致的差别?这点就难以直接预测,而需要看未来蓝绿政治人物的策略,以及国际情势的变化而定。


注1:资料采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八期第一次综合问卷(2020年),排除在任一题项未回答的样本,总分析样本数1,393人。值得补充的是,我之所以选择以“蔡英文支持者”与“非蔡英文支持者”区分两群选民,而非看“政党认同”,一方面是台湾有多个政党,因此看“谁把票投给蔡英文”比看政党认同单纯许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台湾民众经常不爱回答自己有“支持的政党”,以这份问卷为例,选择回答支持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比例,都只有两成上下,远低于一般认为的两党基本盘,反而有34%的选民回答“都不支持”。

读者评论 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回答最後一段的問題,「台灣認同」已是兩黨共識之下,藍綠的差別會是兩岸關係的解方
    綠營堅持「抗中保台」,與中國當局保持距離
    藍營會推銷和中國友好降低侵台意願的路線

  2. 一群不是中国人的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搞事情搞选举,很搞笑,我建议这些人到夏威夷去搞,这样我给这些人点赞🤣🤣🤣🤣

  3. 很清晰扎实的分析。感谢作者

  4. 看了一下《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的問卷內容,要自己來填寫,可能做到一半會不自覺掉淚。話題涵蓋範圍這麼廣,身邊能找到人去深入討論是件很幸運的事。
    作者歸納中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參與調查人員對「民主政治最好」這一項的認同度最高只有62%(結合選項來看,也許可以側面印證臺灣人政治冷感這個觀點)。
    最後的總結值得玩味。無論臺灣還是大陸,宣傳口對藍綠兩黨最粗淺的區隔不約而同地都集中在對「中」立場上,這個話題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但這麼做似乎也帶來了模糊焦點、轉移視線的副作用:媒體是否過度渲染這個單一議題來吸引眼球?兩黨高層的真實想法是否真的如此涇渭分明?與民眾切身利益最相關的話題是否得到足夠重視?可以看到,在成熟的民主社會中,討論往往遍及人權、環保、貧富差距、貿易等各方面。手握大權之人,理應具備長遠、開闊的眼界,有改革的思路,有進步的手段:民眾滿不在乎,那就想辦法讓他們參與,跑過去打成一片,揣著明白裝糊塗博取好感,也許就是災難的開端。

  5. 「台灣獨立」是個非常模糊的詞,而且與中國政府的敘事一致,放在學術研究裡是否適當?台灣已經是事實上的獨立政體,在這個情況下談「獨立」談的是什麼?修改憲法疆域?更改國號?取得聯合國認可?個人認為這需要更細緻的定義。

  6. 很有意思,对于中共来说,非蔡英文支持者是极好的统战对象:他们认为不应由政府决定言论流通(这与言论自由存在微妙的差别,可以被中共利用),反对台湾独立,并有43%的人对于中共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平的非独立)持不置可否的态度。

  7. 不是因为民进党好,而是国民党一贯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