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单日确诊破千,儿童打不打疫苗?

父母们担心疫苗不够安全,又觉得小孩确诊Omicron多为轻症,是否要冒著疫苗的副作用风险来施打?
2022年4月16日台北,市民在医院的筛检站排队等候接受2019冠状病毒检测。
COVID-19疫苗 台湾 公共卫生

台湾连续三天单日确诊案例破千,14日更首次出现5岁以下儿童的重症个案,让不少台湾家长开始感到紧张,疑惑是否应该让孩子接种疫苗,或接种哪款疫苗。此前,台湾仅开放12-18岁青少年施打疫苗。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15日指,下周将会召开专家学者审查会议,决定是否紧急授权儿童使用疫苗,并指BNT、莫德纳的儿童剂型疫苗资料,皆已送至食药署审查。17日,台湾卫福部食药署通过授权莫德纳疫苗适用于6至11岁儿童,剂量为成人的一半,完整接种为施打2剂、间隔28天。

据台湾教育部统计,从去年4月20日至今年4月15日,台湾学生的确诊人数累计为2525人,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共850人;截至4月15日,全台已有18个县市、365所学校全校或部分停止实体课程。

据Our World in data的统计,在全球疫苗的供给上,欧美多数国家已提供儿童施打疫苗,美国与澳大利亚建议5岁以上儿童完整接种两剂疫苗,12岁以上应接种第三剂BNT疫苗;此外,澳大利亚和英国也建议6岁以上儿童可接种莫德纳疫苗。台湾邻近的国家如日本,则从3月开始建议5至11岁儿童接种BNT疫苗。

讨论儿童是否应该打疫苗时,通常有两种疑问:为什么不能打疫苗?如果重症比例这么低,为什么需要打疫苗?围绕这些问题,端传媒采访多名医生、并整理各国最新研究报告,试图给出回答。

2022年1月6日桃园,工作人员为一名儿童进行2019冠状病毒检测。
2022年1月6日桃园,工作人员为一名儿童进行2019冠状病毒检测。

儿童感染Omicron会有哪些症状?重症率有多高?

台北慈济医院儿科医生沈君毅对端传媒表示,儿童感染Omicron的反应与成人类似,不过,幼儿的免疫力较差,发烧机率较成人高。沈君毅指,台湾儿童感染Omicron多为轻症,集中在上呼吸道的症状,他医治的儿童多数发烧不会超过三天。少部分变成重症的患者多属于原本就有慢性疾病、免疫力疾病。

“感染Omicron就像感冒一样,从外观根本无法分辨,须进一步检测。”儿科医生林应然对端传媒强调,无症状者就更难以察觉感染,他举出目前的统计,儿童感染后,无症状与轻症大约是各半,重症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指出,尽管儿童染疫的症状有时比大人轻微,但依然有些案例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并且需要住院治疗,有时也可能并发其他发炎症状。

由于Omicron病毒传播快速,病毒量集中在上呼吸道,染症者若有症状,多为上呼吸道的症状。儿童感染Omicron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烧、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咙痛、头痛等轻微症状,严重则会出现持续发烧、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长庚医院儿科医生吴昌腾在其粉丝专页指出,有些病童甚至会出现哮吼、热性痉挛等症状。

不过,与成人相较,儿童感染Omicron的重症机率较小。马偕纪念医院儿科部副主任张龙对端传媒表示,美国的数据显示,儿童重症为百分之二,死亡率则是十万分之二。而台湾目前的数据还不清楚,不过,就他的临床经验中,有过半数的确诊儿童是无症状者,剩下约一半是轻症,重症则非常少见,入住医院治疗的儿童患者大多有症状,像是发烧,不过烧退了之后,活动力、精神都很好,只是CT值(Cycle Threshold、“循环数阀值”,值愈低代表病毒量愈高)还是偏低,因此仍须住院治疗。

张龙指出,儿童的年龄差异有染疫风险的不同,5岁以下儿童比5岁以上的染疫风险还高,理论上,应优先让高风险族群施打,不过,现有的疫苗测试在5岁以下的儿童还不完善。

儿童要不要打疫苗?台湾医生这样说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秀熙与其团队在YouTube频道“新冠肺炎科学防疫园地”分享各国对于儿童疫苗的研究。总的来说,儿童在未施打疫苗的情况下,由于抗体浓度较低,在感染一次后,再度感染风险高;根据美国的统计发现,儿童施打BNT疫苗能降低31%染疫风险,在3月发表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更指出,BNT疫苗能降低儿童染疫风险达三分之二。相对的,台大公卫学院讲师范侨芯引用美国的数据指出,施打BNT疫苗后,有部分儿童出现小儿多系统炎症(MIS-C),其中以5-11岁者最为严重,占了46.4%。

沈君毅认为,是否施打疫苗端看目前台湾的重症、死亡率以及施打对象将产生的副作用。他认为,台湾的政策是与病毒共存,感染人数又多,施打疫苗的族群应该扩及儿童。

2022年4月6日,清明节期间,市民到台北市儿童新乐园游玩。
2022年4月6日,清明节期间,市民到台北市儿童新乐园游玩。

“打疫苗不是吃了无敌星星,就不会染疫,重点是有效保护、减少重症与死亡的可能性。”张龙说,就算多数的儿童在自然感染、未施打疫苗情况下可以撑过Omicron,不过那些极少数的儿童就可能被牺牲,基于保护的立场,他认为应该让儿童施打疫苗。

张龙指出四点应该施打疫苗的理由:对儿童的保护力较佳、降低感染的传播、减少病毒突变的机率、让大众回归正常生活。他强调,两年的疫情剧烈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在医院内,父母为了照顾染疫儿童,往往也都跟着染疫被隔离。

亚东医院的感染科医生彭梓晏直言,儿童应不应该打疫苗,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儿童不是‘缩小版的大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成熟,和大人本来就不一样,而学界做实验时,一般还是以体外细胞实验为主,并没有很好的模型,去呈现成年人、幼年人的差异⋯⋯然而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路径,又会影响某个疫苗的效力。是否因为打得不够多,所以观察不到副作用等安全性的问题,又或者小孩本来就不太会重症,这两个命题,我们目前都还不是很确定答案。”

“比较理想的状况,还是幼儿园不要出现感染,然后尽可能拖延时间,等更多的证据出现,但现在看起来应该拖不下去了。”彭梓晏指。

他认为,原则上只要是达到义务教育年龄、必须去学校的儿童,最好还是接种疫苗。不过成人接种疫苗之后,一般要两周后才有保护力;至于儿童有没有类似的“空窗期”、以及近期施打能否来得及应对疫情爆发,目前都仍是没有解答的问题。

“如果学界、医界无法提供专业上的指导,那政府就会往行政上比较方便的方向走。”彭梓晏如此总结。

2021年12月6日台湾板桥全联超市,医护人员预备施打疫苗。
2021年12月6日台湾板桥全联超市,医护人员预备施打疫苗。

打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整体来说,儿童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儿童染疫,并减少COVID-19的传播、突变,并保护其他年龄层的社群,然而接种疫苗后带来的副作用,如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也同样可能发生在儿童身上。

沈君毅说,男性及年轻族群在施打BNT疫苗后,较其他族群发生心肌炎的机率高一些。不过,他指出,机率还是很低,美国的实证研究指出,罹患心肌炎的机率大概是十万分之四至七。

美国疾管署去年底发表的统计显示,儿童施打BNT疫苗的不良事件中,97%为轻微事件,BNT疫苗容易导致的心肌炎,在800万剂的接种中,仅出现11例疑似案件。

张龙亦强调,英美的研究指出,儿童施打疫苗的副作用比成人小,且感染肺炎也可能导致心肌炎发生,曾有研究比较染疫产生心肌炎以及打疫苗发生心肌炎副作用的机率,相比下,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

“台湾可以通过儿童施打疫苗,尤其是有先天疾病以及与高龄者同住的幼儿应施打疫苗。”林应然强调,儿童施打疫苗需经过父母同意,因此,政府应将施打疫苗的优缺点清楚告诉大众,让父母来自行判断。

沈君毅认为,接种前会由医生进行评估,若非要说哪些族群要小心,就是接种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下一剂就要仔细评估施打的必要性。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染疫儿童的情况如何?

根据香港医界在第五波疫情初期的调查,绝大多数儿童患者的病情都属轻微,且多数都在 7至10天内康复;至于严重的病例,症状多为“抽搐超过三十分钟、失去知觉”以及“严重呼吸困难”。

该调查亦指,截至2022年2月28日,17岁以下因染疫而入院的1939名的香港儿童及青少年中,共有2.52%的比例会因病情较重,而转入小儿科加护病房(PICU)——其中,0至4岁的幼儿进入加护病房的比例,便占了所有加护病房案例数的67%。

港大和玛嘉烈医院的研究指出,年轻幼童重症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和较晚获准接种疫苗、而且3岁以下至今仍未开放接种有关,并指 Omicron 变异株在儿童身上造成的症状,比其他变异株更加严重。

2022年4月16日台中,儿童在庙宇的戏棚外吃西瓜。
2022年4月16日台中,儿童在庙宇的戏棚外吃西瓜。

不过最新研究亦指,和其他年龄层相比,幼童染疫后的死亡率确实显著较低。截至4月15日止,香港11岁以下儿童染疫死亡的比率,约为万分之一;相较之下,60岁以上群体染疫后的死亡率,是11岁以下儿童的266倍。

关于上文提到香港儿童较晚获准接种疫苗,具体情况是:香港在1月21日,也就是第五波疫情开始升温的三周之后,才开放5至11岁儿童接种科兴疫苗,而BNT疫苗则是在2月16日开放。相较之下,美国在2021年10月底,已授权5至11岁儿童接种辉瑞疫苗(亦即台湾的BNT),并在2022年2月传出考虑授权儿童接种莫德纳疫苗(截止本文发稿仍未通过)。

由此来看,台湾与香港年初的经验类似:两者都是在疫情升温之后,才开始考量紧急授权儿童接种疫苗,而这可能也反映了“儿童是否应接种疫苗”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高度的争议性。据香港卫生署统计,截至4月14日,香港3-11岁的儿童已有63.6%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而接种两剂的也有33.3%。

台湾父母对儿童接种疫苗的态度

在第一线的儿科医生经常收到父母的询问。张龙表示,年轻父母虽然担心疫苗副作用,但仍较为积极有意愿让孩子施打疫苗,也会询问他什么时候才能施打。

一位家中分别有5岁、7岁儿童的台湾家长则向端传媒表示,这波疫情刚升温时,她也曾为孩子焦虑过,因此会在网上寻找医生、专家的分析,也会参照旅居海外的台湾妈妈的粉丝专页,想暸解其他孩子染疫后的经验。

“我知道多数是轻症, 轻症以发烧为主,也知道会烧几天、烧几度之后,心中有底就不焦虑了。”她也告诉自己的孩子,一旦染疫了会有什么症状,好让孩子安心。

至于是否要让孩子接种疫苗,她则仍在犹豫中,“我知道从(重症、死亡比例的)数据来看,孩子没有施打的必要性⋯⋯但为了让心理压力减轻,也许最后还是会去施打,但我更想让孩子打安全性更高的重组蛋白疫苗,但现阶段没有这选择。”

台湾目前较有希望开放儿童使用的疫苗BNT与莫德纳(Moderna),皆属mRNA疫苗。这类疫苗在施打之后,会将可以制造病毒表面棘状蛋白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送进体内、持续制造棘状蛋白,借此让免疫系统学习攻击、记忆病毒蛋白,从而取得对Covid-19的免疫力。

2022年4月16日台北车站,大量市民在排队等候接种疫苗。
2022年4月16日台北车站,大量市民在排队等候接种疫苗。

日前网路上曾有影片流传,指mRNA疫苗发明者声称,儿童接种该类疫苗的“风险大于效益”,甚至指“棘状蛋白会对儿童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并“引发免疫系统的根本变化”。

对此,台湾事实查核中心已经发文澄清,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该流言的内容并不正确,而欧美事实查核组织皆以查证其为错误信息。

居住在台湾的韩侨李田景则对端传媒表示,韩国在今年3月开放5至11岁的儿童接种BNT疫苗,但韩国家长依然普遍对于让孩子接种存有疑虑;拥有三个年龄介于4至10岁的孩子的她,自承“应该不会让他们(孩子)打”。

林应然表示,他看到国外也有很多父母苦恼于是否让孩子施打疫苗。这些父母担心疫苗不够安全,又觉得小孩确诊Omicron多为轻症,是否要冒着疫苗的副作用风险来施打?关于这些疑问,他会清楚告知父母,小孩确诊后,仍有重症的风险存在。

这些第一线医生从去年开放12至18岁族群施打疫苗时,就不断被父母询问孩子是否应该施打疫苗。他们多数认为,台湾的专家学者与政府通过政策,也参酌其他国家施打情况,父母不需过度焦虑。

实习记者郑又祯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相對的,台大公衛學院講師范僑芯引用美國的數據指出,施打BNT疫苗後,有部分兒童出現小兒多系統炎症(MIS-C),其中以5-11歲者最為嚴重,佔了46.4%。
    是指患有这个炎症的5-11岁儿童在所有患有此病儿童中占比46.4%吗?我有点不明白这个数据想表示证明什么。

  2. @月見貓咪 香港這幾天在復活節假期 所以沒有早晚報

  3. 話說端現在平日沒有早報晚報了嗎?

  4. 美國、英國、澳洲、日本……等國也提供疫苗給兒童了。
    台灣家長還有疑慮?

  5. 台湾还在严格清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