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纪事:“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骄傲”的幻灭,然后呢?

这是什么样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会生活?那种惶恐,源于一种首次彻底的、对未来的不可知⋯⋯
2022年3月31日,上海為遏制COVID-19的傳播而進行第二階段封鎖,一名餓了麼快遞工員將一個袋子遞給封鎖區屏障後的居民。
上海封城 大陆 公共卫生 风物

4月5日。阴。清明节的上海。本来说是浦西地区封控五天的最后一天,但看来6号可以解封已绝不可能(注)。其实3月开始一早就遍地封,有朋友已经被封在家接近一个月,不因任何疾病,而是因为同一大厦有确诊者,他们是次密接人士。亦有好友因是“小阳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被关进方舱,亲历入舱人数的不断增长。

各种社交平台纷纷传出被隔离或被封禁时期的第一身惊恐故事,哀者因求医无门而失救致死,善者如自觉留守便利店二十多天为街区维持基本所需的店长。活在上海这个超级大城市,此刻似乎大家的共识是:已不怕那个无论叫什么的病毒了,最怕的,反而是那种何时会踩雷就被关进去的惶恐。

那种惶恐,源于一种首次彻底的、对未来的不可知。活在上海的人,生命中从未发生,日常生活中每个细节,你甚至都不肯定。明天是否就要和家人分离?明天可以买到菜吗?如果真要进方舱该要准备些什么?若家裹有孩子宠物怎办?从茶米油盐到人生意义,你就算“安心”关在家中都会时不时盘旋一轮,这是什么样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会生活?

截至2022年4月5日早上的上海官方公布,4月4日破天荒全城全民核酸同日检测,单天确诊达到新高13354例。3月以来,上海累计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形势极其严峻”。

那种惶恐,源于一种首次彻底的、对未来的不可知。活在上海的人,生命中从未发生,日常生活中每个细节,你甚至都不肯定。这是什么样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会生活?

注:上海在3月27日傍晚宣布,28日凌晨5点开始,以黄埔江为界,两时段分别封控浦东和浦西两大区和周边,期间除了特定工种人群外,所有市民足不出户,名义上未用“封城”字眼,实则是分两期封城。

2022年4月1日,上海实施全市封锁以阻止 COVID-19 传播,一名员工在家乐福超市打包客户订单。
2022年4月1日,上海实施全市封锁以阻止 COVID-19 传播,一名员工在家乐福超市打包客户订单。

“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骄傲”的幻灭

一度流行的“沪吹”(对上海的吹捧),沦为“沪摧”。疫情带给上海的冲击,可能也远比疾病本身严重,在管治层面,它动摇的是这个城市的自主性与先行力,在民间层面则是普通上海人那自恃的尊严。

严峻,不仅是疫情,在许多住在上海的居民眼中(主要指上海本地人和多年居沪人士,亲历了上海之文明与制度洗礼的一批),更像是“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骄傲”的幻灭。

2600万人的大都会,中国内地城市之中,国际交流最密切,人民生活方式和视野最广阔多元,自命对生活选择更富追求。资源也最不缺,从管理到生活层面,它一度成为全中国先进的模阶,可到现在,它受到全国多方责难,甚至连坚持喝一口咖啡或怎样穿衣都可能被评为矫情。

一度流行的“沪吹”(对上海的吹捧),沦为“沪摧”。疫情带给上海的冲击,可能也远比疾病本身严重,在管治层面,它动摇的是这个城市的自主性与先行力,在民间层面则是普通上海人那自恃的尊严。民间的反应有些是无奈或调侃的,但更多的质疑导向的,却是真切而深刻的问题:

怎样可以打破僵化的官僚制度,和不体察民情的冰冷指令,使下游执行回归人性,令“以人为本”再非空洞的宣传而是贯彻的实情。距离疫情结束还远,但上海应该借这次机会想得更远,如果它还能保存它作为中国最先进城市的身份的话。

可日复一日的现实是,人们先要为基本生存而战,说的是每天的食物。在3月27日晚宣布先封浦东开始,粮食供应就显得紧张,这也是浦东的怨声一直较多的原因,试想象仅一个晚上,人民要涌到超市囤起码一周食品的那种心情。后来当实体菜场不能去之后,大家更要好好把握每天在手机上刷屏抢菜的日常,坊间自有其抢菜攻略,大概列出各个卖货平台的网上开卖时间,每天早上由6点起,就得在自己手机上不断刷,希望能把放置于购物篮中的菜被确认能下单。可由于太多人挤兑,这抢菜是没什么必然把握的,那意味着最终能真正下单的(若幸运地抢到),只是预设中的一小部份。

而担忧并没随之完结,下了单付了款也不保证就有货,最后还要等外卖骑士们没有差池,没有临时通知你缺货。关于刷手机抢菜,甚至也出现了那不辩真伪的笑话:一直抢刷车牌的“技术团队”(上海车牌摇号竞争激烈,有供应商乘机提出通过后台技术助付费者取得更大抽中机率的服务),现在可转为帮你刷单买菜了。

时装秀不代表上海众生

这也是整次上海抗疫论述战的核心所在: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尊严重要?还是非常时期的绝对管控重要?在厉行的清零策略之下,市民牺牲的边界极限在哪裹?

同样变成例行公事的,是隔数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有朋友这两周以来,已做了十次检测。而根据朋友圈的现场观察,这种检测在不同居住区,分别还是极大。譬如我居住的小区因只是一幢大楼合共几十伙人家,排队时都自觉而安全快捷。但见到在一些大型小区(中国大陆的小区含义较广,可以指一整个屋苑,也可以是一个弄堂走进去的多幢居民楼等),朋友汇报往往是深宵跑下去轮候,长的时候排一、两个小时不等。而人群这样密集的检测地点和菜市场,被认为是两个高危的传播渠道。

但当然,核酸检查在上海还是有它的特色。4月4日这全城核测日,只有在上海才会引发那不太必要的争端:事缘有人号召当天盛装穿搭出现,笑言是要给外地来的医护人员一次上海人的体面印象,但实际上那只可算是一种苦中作乐。于是就有了后来疯传的上海OMICRON 时装秀,大家把清明节玩成万圣节的创意穿搭狂欢。有仕女穿一身旗袍,有穿𦈏纱。有的玩大了,打扮成超人。这与其说是上海人的一种倔强或虚荣,不如说是大家更想去表达。

精致时尚上海的神话,在这些排队检测者身上,尝试得到最显浅的表述,无补于事但穿者解忧。难道不正是这种不可能在其他城市发生的带点荒谬式的场景,透现了上海的独到?也不需要全国其他地方的舆论来“教训”,了解这情况只是小事一宗的当地大白(穿防护白衣制服人员)早就用更幽默的告示去应对:“下楼做核酸啊,医生是上海的,不用化妆。”

2022年3月30日,上海爆发COVID-19后,戴著口罩的人在医院外排队接受核酸检测。
2022年3月30日,上海爆发COVID-19后,戴著口罩的人在医院外排队接受核酸检测。

而且稍为通情达理的人,当应有足够宽的视野,知道那时装秀并不代表上海众生。哗众的东西,只不过被无限放大。如果回到现实,我们不会看不见那些因没有核酸证明、而不被容许返群租房、而被迫露宿街头的打工阿姨,那些在旧区还要共用厨房而引至的高危交叉感染。

正正是更多像这种人道灾难的个别事件,组成一张更具体的上海抗疫拼图,叫人担心。那意味着,系统性产生的问题,已成现象,而非个案。这也是整次上海抗疫论述战的核心所在: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尊严重要?还是非常时期的绝对管控重要?在厉行的清零策略之下,市民牺牲的边界极限在哪裹?

异见,人道委屈,及对沪网暴

许多上海人眼中,这种理智又人性的声音,尝试兼顾的策略思维,像在中央的介入之后就不存在了。“共存”或“躺平”,看来和中国刻下制定的抗疫统一战线:清零策略,有所抵触。而后是突如其来的大刀阔斧,一夜之间集外地资源近乎军事行动来集中管理推行清零行动。

很遗憾地说,见证了这论述战发酵到爆发的这一个月内变化,这种路线的争持,却已被无限上纲,一步步演变为政治正确之争——它看似表现于最简化的所谓“清零派”和“共存派”之争,但实则上,它原是一次抗疫宣传叙事的争端。

可以直白一点来说,这次上海抗疫的转折,也是上海民众对抗疫路线的一次思维挑战。在OMICRON 这一波未大规模发生之前,上海人对于已在全国各地厉行的清零策略没太大异议,因为火远没有烧及上海。而二、三月份开始,上海依重的精准抗疫,尽可能缩小封禁高危范围,不致影响其他区域民生,持之有效。以至其时或多或少等同了上海骄傲的张文宏医生提出的“温和的与可持续的”抗疫与生活的平衡,被认为是有情有理的发声。

而在许多上海人眼中,这种理智又人性的声音,尝试兼顾的策略思维,像在中央的介入之后就不存在了。张文宏等言论被评击为“共存”或“躺平”,看来和中国刻下制定的抗疫统一战线:清零策略,有所抵触,而后是突如其来的大刀阔斧,一夜之间集外地资源近乎军事行动来集中管理推行清零行动,由是,开始展现一种上海异见。

那异见的极端,成为一种近乎是对上海的网暴:上海人不要忘记,是中国造就了上海,而非上海造就了中国。(意指今次要外地人员赶赴上海协助抗疫,是拯救上海,而之前上海一直骄傲于自己是不需中央经济支援的大城市,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性。)而异见乃至委屈的细节,则体现于层出不穷在社交媒体曝光的人道灾难,上海人民普遍的疑问是: 这是上海吗?为什么上海都会出现这些惨情?

那异见的极端,成为一种近乎是对上海的网暴:上海人不要忘记,是中国造就了上海,而非上海造就了中国。而异见乃至委屈的细节,则体现于层出不穷在社交媒体曝光的人道灾难,上海人民普遍的疑问是: 这是上海吗?为什么上海都会出现这些惨情?

2022年3月28日,上海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浦东地区前的一座桥上骑单车。
2022年3月28日,上海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浦东地区前的一座桥上骑单车。

共识是“并存”?在“清零”与“躺平”之外

那些鲜活的惨况是什么呢?

先有患哮喘女护士,因医院急诊关闭进不了自己服务的医院接受治疗,最终失救而亡; 救护车由于来接的是另一位病人,面对车旁要求立即送院急病者的先行送院要求置若罔闻;确诊的婴孩,被迫和没确诊的父母分离,被投进照顾比例极低的儿童医护基地;不能自理的病人,由于护理中心缺人手,没法吸痰而窒息死亡。以至由于屋主确诊,被迫“无害处理”(人道毁灭)的同屋宠物。

这些,其实该早早在武汉,在西安发生过,可一旦发生在上海,则演变成一次强烈的,对抗疫政策的反响。甚至形成一种身边朋友圈的共识:清零是无法持续的,应该有清零、躺平以外的更实用又保持社会运作和人民生命尊严的路线。这使大家实则上成为了“并存派”——那怕这词在今天的中国是多么政治不正确的称号,不是因为上海人才是命,但这是上海人根据大家较多接触的国外信息、海外亲友关系、对生活的更广渴求,以及对自己城市文明信任而得出的结论。

他们未必说是共存,又或者只是一种就算是隔离、但起码该获得更周全对待的呼声。套用一位在方舱中隔离的朋友所言:当然外面有更多比他更惨的遭遇,但也不代表他所获得的不人性对待就显得合理。

这病毒如此快速多变,将来要长期达到清零是不可能。那过度抗疫的目的为何?还是它只是一种为了稳定与论述的光鲜数据?告诉世人,我们有多炫酷,纵观世上,只有我们能清零, 那意味着体制的优越,文明的胜利!

这些不人性的极端例子,即如被受批评的把确诊小孩和非阳性父母分隔,婴孩缺乏有效看管的案例。以至后来家长界的无奈发帖教人欲哭无泪,询问的是:我如何可尽快感染,以至可和确诊的孩子共处一起照顾他?而媒体在报导这些孩子缺乏照顾的事件时,竟然只是发布该中心所提供的图片,证明一切运作如常以息事宁人,甚至没有一手的现场查察。更多的反映个别民间悲剧的帖子也消失无形。

但常识让大家知道,这病毒的演变和传播是这样快速多变,将来要长期达到清零是不可能。那过度抗疫的目的为何?还是它只是一种为了稳定与论述的光鲜数据?告诉世人,我们有多炫酷,纵观世上,只有我们能清零, 那意味着体制的优越,文明的胜利!

难怪为了自救,上海这阵子还提出了新形式的社区自救,除了同区邻居的史无前例的互助外,还有更具立场的拒绝进统一隔离,要求若测出阳性的话宁愿自负后果在家隔离的生死书,尽管它最后有没有效不得而知,可当中透现的姿态明确无误。

上海人的提问也应是中国人的提问:在最终得到这一个0之前,要牺牲多少个1? 这是有关因无护工协助吸痰而死的个案中,记录者提出的疑问。务实的上海人也应该知道,那如果一旦扯上政治,会是多么难的抗辩。长久以来,中央在努力驯服各个地方,但看来,让最懂得当地情况的人去决策,才是大家认可的。这就不奇怪,老一辈上海人近来特别怀念过往的领导。

在大数据之中,政策的剧本上列写:0才是胜利。个体的每个人,每位1, 再不重要。在社会层面,每个1的问题,如果能清除开,把它关进去非社会的隔离空间,社会表现为0,就是目的。哪怕这逻辑背后有多么的不把每个1视为人。

大数据剧本下,疫情不会散去?

一刀切的方案,只能显示权力的绝对性和一时的功效,但全方位的适用性成疑。这和香港的情况可比拟,因为两城基本上原本都具国际视野和关系,人员和管理意识走得更前,是一个例外之城,有条件选择自己的策略。上海此前的防疫举措,也是大量研究过香港的数据,提出过因应这波OMICRON传染性高病危率低的特质,鼓励高龄接种、加快引入mRNA疫苗,留意香港使用口服药和无症状者居家的成效,一度试图寻求另一种抗疫策略。

只是香港的处境更糟糕,无论是强烈的集举国之力去励行清零,又或者倒向国际或至少是新加坡模式的共存,它都难以实行。前者限于资源与技术,后者限于政治。要知道,清零不只是一个方针,它必须有实际庞大资源的配合,在中国内地而言,这包括了国家动员能力、基层社区执行力、人民纪律性、医疗能力以至大数据病情和出行记录,缺一不可。欠缺此等条件却妄谈清零,同时察看到香港实际上已是高感染但低病危,许多人都能在家隔离自愈,不如切实调整抗疫方针,在再提高接种率前提下,集中医护资源处理重症及其他病因患者,以免催生出次生灾难,同时逐步开放社交距离及国际交通。

2022年4月3日,上海第二阶段封城期间,一名送货员在街上骑摩托车送货。
2022年4月3日,上海第二阶段封城期间,一名送货员在街上骑摩托车送货。

回到上海,亲历隔离困境的上海人,在病例居高的情况下,更多务实的意见起码在不少朋友圈中形成主流:也是时候调整抗疫政策:是时候调整抗疫政策。不是被动的躺平不顾,而是在持续低重症及死亡率的情况下,按实际的分层次应付。无症状或轻症者居家隔离,以免出现如现况一样,无症状者在隔离地方生龙活虎,医护人员却疲于奔命的反差。让资源重新调配,那意味可大幅集中重症的资源,以及维护非新冠病以外其他疾病医治资源,不致再出现因人手资源不够而致失救的人道悲剧。

中国的数据库已准备好日后无论何时何地,一人一码的全天候管控。那意味着不单是行踪的无所循形,还有出行的YES或NO,都可轻易通过绿黄红去批准或封禁。疫情不会散去,它只是以不同的形态伴随身边。

人道悲剧源于过度清零的需求,把人手调到日复日但低效的检测,忽略其他病因病危者的照顾,形成大量次生疾病危机。甚至可以说,这种次生灾害所牺牲的病人,可能都比死于新冠的为多。但在大数据之中,政策的剧本上列写:0才是胜利。个体的每个人,每位1, 再不重要。在社会层面,每个1的问题,如果能清除开,把它关进去非社会的隔离空间,社会表现为0,就是目的。哪怕这逻辑背后有多么的不把每个1视为人。尤如习以为常的对中国发展的描写,都把GDP奉若神明,增多少减多少,人均又多少,其实不反映中国各地差异那么大的具体民生国情。但数据就有这种拟似的客观性,中国复兴的叙事,正建基于这些庞大的数字上。

疫情远看不到终站,可是这两年多通过疫情的管治,后遗已看到。这将不仅反映在身心与疾病当中,更会一直长存于日后大数据生活的常态化之中。上海已率先指明,出入所有城中场所需出示的场所码会长时期应用,检核身份、扫码、获取通行卡,正式变成生活中必要的一部份。似乎在抗疫的数码化应用普及运动中,中国的数据库已准备好日后无论何时何地,一人一码的全天候管控。那意味着不单是行踪的无所循形,还有出行的YES或NO,都可轻易通过绿黄红去批准或封禁。疫情不会散去,它只是以不同的形态伴随身边。

文强,自香港到上海,超过十年沪漂。

读者评论 3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最神奇不是上海在互聯網上的沸沸掦掦,是中國新聞兩天前還在說中國是抗疫典範,面子真的比命根子重要啊…..

  2. 有什么值得吹的,还不是洼地,坐井观天,真是小丑

  3. 只能说,所幸自己在香港。

  4. 當香港五,六十年代繁華盛世,上海還是在文革一窮二白。九七回歸後,內地吸乾香港,養份就輸送了那幾個城市,上海便是其中之一,當香港蒙難時,不少內地聲音幸災樂禍,,现在因果之報越來越快越急了。

  5. Do you hear the ppl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the ppl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上海加油

  6. 文中以為新冠是主要災難,封城帶來的不便是次生災難。但事實是,中共是主要災難,新冠是次生災難

  7. 为什么最近关于上海疫情的报道都不给出信源了。
    “先有患哮喘女護士,因缺核酸証明進不了自己服務的醫院接受治療,最終失救而亡”
    就我了解到的事实是由于护士服务的东方医院急诊关闭,但没有公布给公众知道,而附近其他医院也关闭了急诊,导致该护士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的,并不是由于缺乏核酸证明。并且在墙内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从未有人提过是缺失核酸证明无法入院。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漠视生命的体现,但是缺核酸证明不给入院更加魔幻且恶劣,我认为有抹黑之嫌(虽然以前确有发生过,但是这一次不是)。新闻媒体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是最基本的事实是不容扭曲的吧?如果这一底线都守不住,我认为端不是一个合格的媒体。

    1. 謝謝指正,已更正筆誤。

  8. 上海的确是全中国最好的城市,但借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在泰坦尼克号上升舱是没有用的”。

  9. 坐标上海,从3.14关在小区中,以“2天+2天+2天”无限循环的名义封闭至3.27,此后,经过浦东浦西轮动封闭,本楼栋4.1爆出阳性,已封闭管理,尚未转运。
    加了两个业主群,有指责楼栋里阳性患者的,有抢菜失败骂娘的,有传递各类消息不亦乐乎的,有质疑核酸带来交叉感染的…
    唯独没有一个声音被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经受这一切?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于我个人,因为两年前被永久封了一个有近两千联系人的微信号,接近于“社交工具死亡”,我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学会了自我审查,学会了不再议论,被“防议”成功。
    只是在回复群里一位友邻时加了一句:“主动去做志愿者我做不到,无他,不值得。”

  10. 我有两个朋友生活在上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看到此情此景,我首先是伤心和难过,然后是愤怒,我不想在这里骂脏话,只是默默地流下泪水。
    我相信经历三年疫情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满腔怒火,只等这个操蛋的政权灭亡!希望这操蛋的动态清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1. 这是个幻灭的季节,各种前现代的悲剧不断出现提醒我,人类似乎永远可以更坏

  12. 原來上海出事,處理手段亦無大分別。這提醒了我們,於中共治下的土地,其實一律平等,所受之罪其實無甚分別。任憑你平時飲幾多咖啡也好,慣於互稱洋名也好,一律被打回原形。
    而唯一可得救的地方,取決於西方自由世界的手可以伸多長。姑且不論香港相對自由之生活,即使於上海本地,無論是歐盟領事集體發聲呼籲保障婦女兒童權利,還是六歲香港女童可以得到特殊團隊照顧,皆是如此。希望以後親共分子發言之前,可以好好思量下自己的統戰價值,你廉價的熱臉去貼主子的冷屁股,其實是十分羞恥之行為。

  13. 今天上海堵车你敢信?有立身的人在麦德龙,么立身的都在微信群里接龙

  14. 上海作为上海,49年解放时恐怕已经沉入黄浦江底了。挣扎若许年,曾经一度浮出水面,现在又被按下。

  15. 特殊性被拿来构建民族叙事,复述者皆为帮凶。

  16. 曾经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香港,因为我们还有上海。Don’t be naive. 我们容不下香港,当然也容不下上海。这叫作“公平”?

  17. @iSream22
    如果上海市政府没错,请问:
    315个确诊,16767个无症状,是因为上海人天生强壮体质,百毒不侵吗?这些数据没被操纵过吗?
    上海至今没有高风险地区,是因为上海病毒会自我隔离吗?
    上海外溢几十个病例,这些人明明阳性却依旧是绿码,明明应该是高风险地区,却依旧按低风险地区行事,这是因为上海市政府按规矩办事吗?
    既然上海市政府不按规矩办事,那大家骂几句上海市政府又有什么问题?
    还有其他扯什么水军,仇富的人,但是实情也许并不复杂。假设你是其他地区的普通民众,过着正常,没有病毒的生活,突然有人告诉你,有个阳性的上海人带着绿色健康码跑来你的城市,导致你要每天做核酸,甚至被困在家里,请问你会不会上网骂几句上海政府呢?
    说白了,只要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上海就是选择共存,全员感染,抑或是绝对清零,封城一年,又关我什么事呢?
    吉林病例也不比上海少,可是吉林却不遭骂。香港病例更多,也比上海富裕,可也没几个大陆人义愤填膺,顶多茶余饭后随口说几句。
    所以说,还不是因为上海市政府放出小阳人,害得其他地方被迫封控,导致所有人都担心自己家会被连累,才会有这么人骂上海市政府吗?

  18. 我覺得整件事里最好笑的就是粉紅們對於抗疫失敗的歸因邏輯了:什麼事情都怨外國就好了,上海和香港抗疫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太西化。中央是好的,只是地方政府念歪了經。卻不願承認一個事實就是上海是中共完全執政的城市,上海抗疫沒做好中共當然有責任。然而粉紅還是可以用民族主義的思維解讀為他們的勝利與自由主義的失敗。君不見同樣在動態清零的吉林清了快一個月零了,現在還不是頂不住要在明天恢復春耕等各項工作,學生復課。缺菜貴菜,採檢時的亂象一樣不少,怎麼就不解釋成是中共自己的問題,民族主義的問題呢?😅

  19. 也许现代的“大上海”远不如以前的旧上海自由🥲

  20. 上海人开始体会过去几年香港人的感受,下一个又是哪个城市呢

  21. 作为上海人,看着自己的城市一步步被中央毁掉。当疫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在中央完全下场介入的情况下,上海出现的种种问题、造成的大小悲剧,这些无论在哪个城市都一定会上演。我有自信说当前情况下,上海做不到的其它省市也做不到,这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我唯一能够承认的是上海早期没有立刻进行一刀切封城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情况。但这也正是我最喜爱的一点。是上海一直以来在告诉所有人清零政策下依然能够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一直以来,我宁愿上海在某次无法实现精准防控后像香港一样失守,也不愿看到上海选择全城核酸和封城。
    遗憾的是,香港或许可以接受病毒无法消灭,逐渐走向共存,重新拥抱世界,而中央命令上海不可以。即使这次真的可以成功清零,上海的未来也是一片昏暗。上海人再一次深切地意识到,纵使是这样一个风气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其它省市也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被牢牢掌控在中央手里,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捏死。

  22. silver lining:我在香港體驗到的港式恐懼終於和上海家人converge了。他們經過自身體驗,知道了什麼更可怕,體會到了粉飾太平下潛伏的危機。他們終於把對香港的冷嘲熱諷改為‘好羨慕’。對他們而言,看清現實彷彿一次痛苦的時空旅行,從2022打落到1962。然而清醒了,才是回到了2022。

  23. 习近平,江泽民,朱镕基,韩正…往届上海市委书记一般能当上政治局常委,乃至成为领导核心的。在一系列错误决策和失败的封控后,这届的李强还能入阁吗?

  24. 大部分百姓对于疫情的恐惧已经大于确诊本身了,并且这部分恐惧将会存在于很久远的一代,在早上收到居委会发放的物资居然是四盒连花清瘟之后已经啼笑皆非,我爱的上海某部分正在剥离和衰退。

  25. 上海不等于世界 中国更不等于世界 不要总喜欢用这种所谓的宏大叙事来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

  26. 坦率地讲,很多对「上海人」这一虚幻的靶子大加驳斥的网民真的让我怀疑是官方下场的网军。当然,这是毫无依据的。我之所以有这种可笑的怀疑,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在这一过程中批判的靶子,也就是所谓的「共存」,说到底不过是*没有那么怕这个病* 罢了。这有什么错么?冠酱真的厉害到要靠封锁特大城市群大几千亿的经济损失、网警加班加点、喉舌大幅透支公信力、彻底抹去我们脆弱至极的服务型政府表象、路径依赖无限拔高来防控么?很多人所批判的「上海」靶子背后,正是对这一现状的质疑。但在这一点上,上海和别的地方有区别么?恐怕没有吧。
    但话又说回来,老百姓恐惧这个病,本身其实是也有充分理由的呀。我们真的有这么怕染上这个病本身么,不还是怕染上这个病就不能当人类了。之前西安就(据说)有,得了病的回来工作也没了生意伙伴也没了,在方仓的时候还受尽百般拿捏。很多时候,老百姓对这个病的恐惧本身就是最悲哀的事:得了这个病真的就不能当人类了。你看这两天沪国有些方仓,真是当养猪场在运营。
    而很多基层行政人员在管理上也是这种养猪场思维,仿佛群众只是一只只猪,只要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可惜人还是有自由意志。以至于在群众提出要求时,体制的第一反应是「闹事」,是「黏重滴威胁」。当然,我不大支持采取威胁跳楼之类的极端措施。不过,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几天现实证明了,在喊了十几年的「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之后,你不闹就完全没有办法和体制有效沟通。令人遗憾的另一个现实是:堵嘴真的有用,对老百姓协商让步还没准真的搞出什么事来。并且,对群众妥协本身在体制内就会犯很多人的忌讳,还是得「旗帜鲜明反对动乱」呀。
    我觉得这种路径依赖是很可怕的。你不能让每一次老百姓与体制的沟通都以最残酷最极端的方式收场,有效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沪国的一些小市民在试图做这件事,深渊的小市民也在试图做这件事,我们都应该支持这种努力:这正是改革开放留给我们的宝贵惯性。可能有些拔高了,但这和「上海人」骂战不同,关系着我们每个人是否会被卷进又一个极端年代。

  27. 在極權體制下,國家政治方針永遠凌駕人民的個人慘況,或者理智地應對社會整體狀況,一切必須以國為重為先。
    亦因此「沒有祖國哪來⋯⋯」更為重中之中的思想,人民即使質疑現況也不會否定此思想,可想而知這多年來的愛國教育確實成功。
    另,文中「確診」大多為錯字「確疹」。

  28. 也許不生孩子是陰差陽錯中「正確」的選擇

  29. 世界會好還是不會好,這是個問題,但我不相信任何答案。我只知道,如果有能力的話,盡自己可能去做自己覺得讓世界更好的事,讓世界多一份善意,就夠了。結果如何,重要嗎?

  30. 回Quinny,不会了,我们刚刚经历的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的全球化与和平,是漫长痛苦中幸运而短暂的幸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好明天会更糟的准备吧。

  31. 这个世界还会好起来吗?不禁对未来充满了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