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人提到农历新年时,你会讲Chinese New Year(CNY),还是Lunar New Year(LNY)?
这个问题,在新年期间突然成了台湾网上热话。2月1日,大年初一,经营英文教学的网红“阿滴英文”,在脸书以“Happy Lunar New Year”向粉丝贺年,并在推特上指“农历是根据月亮计算的历法”,接著介绍“lunar”源于字根即“月亮”之意,因此“大家常说的Chinese New Year 也称 Lunar New Year”。
翌日,曾担任2021年核四公投领衔人的政治网红黄士修在脸书上发文回应,批评阿滴的说法犯了“三个错误”,指“农历是阴阳合历”,因此英文不应该译为“Lunar New Year”,而台湾人“过的农历年是Chinese New Year,与中国自古以来一致”,“伊斯兰信仰过的阴历年才是 Lunar New Year”,最后又提到,台湾现行的农历历法,是依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订立的标准”。
截至发稿前,阿滴和黄士修的这两则贴文,分别获得了约800和500次转发分享,在台湾的网路空间中引起了一阵热议。
有同意黄士修说法的网民认为,用Chinese New Year更为合适,主要是因为过年的“习俗和祭祀是按照我国的传统礼俗执行”,和伊斯兰的新年礼俗不同;也有网民提及 Lunar New Year名称在美国出现的原因,并指这个称呼背后是“美国率领的反中情绪”;然而亦有网民认为,使用Chinese New Year“会被某国(中国)骑劫这个节日”,也不尊重其他庆祝农历新年的国家或民族。
CNY或LNY,哪个英译更合理?
从历法的观测原理来看,台湾和中国大陆使用的“农历”,确实属于“阴阳合历”:“阴”的部分,指历法以月亮圆缺的周期,来决定月份的长度;“阳”的部分,则指历法根据“地球公转”的周期,来决定一年的长度,并据此订定出“二十四节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农历的初一、十五,基本上都符合月相,但和阳历(国历)日期没有对应关系,然而农历的“清明”、“冬至”这些节气,每年却又固定落在阳历的同个日期(偶尔有一天的差异),契合阳历周期。
另一个问题是,阴阳合历的“农历”、以及“农历新年”,究竟是否如黄士修所说,在英文里不能译作“Lunar Calendar”和“Lunar New Year”?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Lunar Calendar”这个条目里,确实只提到了苏美-巴比伦历法,以及和宗教关系特别密切的“犹太宗教历法”和“伊斯兰历法”。至于台湾和中国大陆使用的“农历”,则被归类在“lunisolar calendar”的条目下方,因此精确来说,不论是直接将“农历”译作“Lunar Calendar”,或是在中文里将农历称为“阴历”,确实都不精准。
至于农历新年能否译为“Lunar New Year”这个问题,恐怕更复杂一些。
同样根据《大英百科全书》,“Lunar New Year”在英文里,就是专指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韩国、越南等地)的“旧历新年”,而之所以会以“lunar”为名,就是因为该节庆依循的是“农历”里“阴历的部分”,“始于每年阴历的第一次朔月,并结束于每年阴历的第一次望月”。
换言之,“Chinese New Year”确实是“Lunar New Year”的其中一种,但“Lunar New Year”能褪去国族色彩,将韩、越等地的农历新年也涵括进来,解决历史上“东亚/汉字文化圈”和今日国界并不重合的问题。于是,台湾人的农历新年,在英文里确实可以称为“Lunar New Year”。
至于黄士修所说的“伊斯兰信仰过的阴历年才是Lunar New Year”,有没有问题呢?
事实上,虽然伊斯兰历法是“纯粹阴历”,但该历法的新年在英文里反而不会称为“Lunar New Year”,而是直接称作“Islamic New Year”,而且对一般穆斯林来说也不是重要节日,通常不会盛大庆祝。循此,黄士修关于伊斯兰历的说法,就历法原理来说虽然无误,但并不符合英文的习惯用法。
政治立场或是影响因素
厘清历法原理、以及英语世界里通用的说法之后,更核心的问题或许是,为何CNY和LNY会在台湾引起争议?
如果不是为了和非中文使用者沟通,大部分台湾人基本上不太会遇到农历新年的英译,而台湾政府也没有针对农历新年的英译进行规范。然而若从台湾的英语媒体来看,CNY和LNY的使用却又泾渭分明。
以“自由报系”旗下、立场偏绿的《台北时报》(Taipei Times)为例,近十年在其报导里,便只使用过LNY这个称法,而没有用过CNY;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中央社,其英文新闻平台“Focus Taiwan”,近期对农历新年的英译原则,也基本和《台北时报》差不多。至于创办人、历任董事长皆和国民党关系较近的《中国邮报》(China Post)则正好相反,只用CNY、不用LNY。
台湾政治人物拜年时的用词,也是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指标。
台湾总统蔡英文今年便在推特上,特别以中文繁体、中文简体、韩文和越南文等四种文字,向庆祝农历新年的各国网民道贺,而英文贺词则使用“lunar new year”:这个用法较能顾虑到不属于华人、但同样庆祝农历新年的族群的感受,同时也能看出,蔡英文推文面向的受众并不限于华人。
至于国民党的官方推特帐号,今年则未出现任何与农历新年相关的推文,而蓝营的政治人物里,至今亦只有前主席江启臣在推文中以英文拜年,使用的则是CNY。
换言之,虽然没有公开的明文规范,但CNY/LNY两种译法的选择,在台湾似是和政治立场存在关联。
这种现象,除了能在媒体机构、政治人物的身上观察到之外,也适用于旅居国外、或是工作上经常需要接触外国人的台湾人身上——居住在荷兰的罗伃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接受端传媒采访时,罗伃君表示,如果和荷兰人提到农历新年,她都会刻意使用LNY,原因就是“怕被别人当成中国人”,“感觉只要讲了CNY,就会被别人误以为我的身分认同是中国人”。
但罗伃君也提到,一般荷兰人并不在意她使用CNY或LNY,她也没有主动解释过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他们来说,其他民族各自有不同的节日时间,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只会想说,哦,就是轮到你们在过年了。”
个人身份认同与社会脉络
相较之下,在美国一间科技公司担任工程师、居住在美国西岸某城镇的小发(化名),反倒不太担心使用CNY会被认为是中国人,因为反正“被当成中国人的机会太多了”。
小发还指出,使用CNY或LNY除了牵涉个人的身份认同之外,有时也和使用者身处的社会脉络有关,比如美国社会对族裔政治比较敏感,农历新年的英译就得谨慎选择,“因为非华裔也可能会过农历新年,比如在苏利南、模里西斯,当地因为有规模不小的华裔社群,农历新年在他们的国家里也都是国定假日。”
这种对节日名称的谨慎态度,小发认为终究与美国社会气氛的变化有关。
“美国企业过去几年来,非常重视对员工宣导‘不能因为性倾向、外貌、族裔、国籍、信仰而有差别待遇’,虽然这不代表绝对不能聊国籍和出身,但大家可能会因为不想惹事,所以就愈来愈形成一种‘除非对方主动提,否则就不问’的默契。”而选用LNY、不用CNY,在美国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避免直接碰触族裔议题。
小发也观察到,由于在美的中国移民、留学生人数众多,因此使用LNY,有时也能避免自己被垄断话语权。比如有次他参加某个学校的农历新年晚会,由于主办方中国籍人数较多,导致新年晚会“变成了春晚”,就让他明显感觉到现场的非中国籍人士“不太自在”。
“其实我第一次有意识使用LNY,而不用CNY,也是2019年、在前一个公司里主办农历新年活动的时候……当时我知道活动是针对全公司所有员工、而非只针对华人,所以无论在文书、还是口头沟通的时候,都会刻意使用LNY,”小发回忆道。
同样在美商公司任职的小包(化名),也有类似的感受。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小包指出,他其实是进入美商公司之后,才开始意识到CNY和LNY的差异,也才开始改用LNY,但他后来使用LNY的理由,主要还是因为国家认同,和公司政策的出发点并不同。
有些台湾人则认为,CNY的“Chinese”如果是指“华人”的新年、而不是“中国”的新年,情感上就比较能接受,“但可惜英文里都是用Chinese,目前还没有发展出‘中国人’与‘华人’的区别,可以把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分开,比较难避免被误会,”小发如此补充。
有意思的是,在东亚以外的英语语境里(尤其美国),使用LNY一般是为了让这个节日更加“包容”(inclusive),可以涵括进更多不同族群的文化,但对于有国族焦虑的台湾人来说,使用LNY却颠倒了过来,成了一个“排除”(exclusive)的动作,目的则是为了“划界”、“将自己和中国人区分开来”。
其他地方如何称呼农历新年?
今次并不是农历新年译名第一次在中文世界卷入争议。2018年,中国名模刘雯在推特上写下“Happy Lunar New Year”,也曾引起部分中国网民的愤慨情绪,甚至让一些人开始将使用LNY视为“辱华”。不过当时也有中国网民提醒,中国官方的文宣、以及学校里的英文教材,本来就会使用LNY。
CNY和LNY两种用法都其来有自,也都有各自更加适用的脉络和语境,但也容易在特定情境中涉及族裔政治和国族情绪,因而引发争议。
根据Google Trend的数据资料,过去五年以来,不论在全球范围或美国,CNY的搜寻热度一直都比LNY高;然而从2020年开始,LNY的搜寻热度却出现显著提升,甚至可能在2022年农历新年期间超过CNY的热度。
至于在台湾,近五年来CNY的网路搜寻热度,亦一向高于LNY,但LNY的搜寻热度也在持续提升,并同样在2022年农历新年期间追上CNY。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历新年同样是国定假日、华人较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网路搜寻热度而言,却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出现“CNY消、LNY长”的趋势,似乎也反映了星马华人至今依然惯用CNY的现象,而个中原因,则依然和族裔动态有关。
在星马的语境里,“Chinese”一般是个“族裔符号”、而非“国族符号”,指的是“华族”,对应于星马两国内部的其他族裔(比如马来人、印度人)。此外,星马境内也和美国不同,没有大量其他不属于华人、但庆祝农历新年的族群,因此使用CNY便相对没有政治正确的问题。
举例来说,新加坡政府今年推出的贺年暨防疫宣导影片里,使用的便是CNY;就连曾写歌暗讽中国时政、戏称自己可能是“史上写最多贺岁歌的人”的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都曾在牛年的贺岁歌曲简介中使用过CNY。
比较特殊的是,同样有不少华人的印尼,则将农历新年称为“Tahun Baru Imlek”,其中的“Imlek”就是福建话(闽南话)的“阴历”,反映了大部分印尼华人的原籍与语言。
“政治不正确”的节日
在西方世界里,近年亦有个别节日逐渐被视为“政治不正确”,这些节日大致上也都牵涉殖民史和族裔政治。
比如在澳大利亚,用来纪念欧洲舰队驶进雪梨的博坦尼湾(Botany Bay)、开启澳大利亚殖民的“澳大利亚日”(Australia Day),便让不少澳大利亚原住民感到尴尬,近来澳大利亚国内亦有呼声,希望将节日改名、或完全取消庆祝。
与“澳大利亚日”类似的,还有纪念哥伦布抵达美洲、“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日”(Columbus Day);该节日在美国是国定假日,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亦有庆祝。
然而所谓“发现新大陆”,其实是个非常欧洲本位的说法,同时也将哥伦布定位为“发现者”、而非“殖民者”,而欧洲人带来的疾病、战争和统治,也让许多美洲原住民深受其害。
循此,自从1990年代起,各个拉美国家、以及美国几个州政府,便开始将“哥伦布日”更名为“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 Native Americans’ Day),借此彰显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与历史,同时也凸显哥伦布作为殖民者的角色。
另一个更常被注意到、同样和节日有关的争议,则是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的耶诞节。在美国,由于每年的十一月底至隔年初,便是包括感恩节、耶诞节、犹太教的光明节、新年等重要节日集中的期间,因此在该段期间直接以“Happy Holidays”取代“Merry Christmas”向人祝贺,也更能顾及不同文化、族裔和宗教信仰的群体,类似于美国近期以LNY取代CNY的作法。
指称“阴历”的概念错误(即原本是阴阳合历)并不能完全推翻它,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因为错喊而产生的,而是为了与从海外传入的太阳历对立而产生的,自洋务运动始就已有之。
一年之後,答案揭曉🤡:
“Lunar New Year!聯合國通過決議將春節作為聯合國假日”
http://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556038&channel=2803
LNY是一个日期,有不同国家,很不同的习俗。所以我在美国当然说happy lunar new year。但CNY是日期加较为同质的一系列习俗,就像Korean new Year也是日期加朝鲜民族的习俗。在这个意义上,只有cny能说明我在庆祝什么
農歷新年都係初一,即係話農歷新年係根據陰陽合歷入面陰歷嘅部份,所以lunar new year應該無咩問題。
農歷年係中國人過嘅年,所以叫Chinese New Year都無問題。
佢都係韓國人過嘅年,甚至叫Korean New Year都可以。
咁少嘅問題有咩好嘈?
香港廣東話只講過農曆年,唔係春節,所以英文用Lunar New Year 先岩。
愛怎用怎麼用,想當什麼人都看他自己,說多了就是文化自卑。 下面那位說支那地區的,華人的臉就是你們丟光的。
喜歡作者事事「較真」的態度
@hiccup 我印象春節這個詞也是因為有公曆新年才創立的吧?如果說農曆新年是别扭,那「春節」也要打50大板吧?
如果真的要搞溯本正源,那大家都是非洲人了
樓下又是親共分子的“你們的祖宗是中國”話術,以此類推,那麼新加坡華人是不是要奶你們中國?全世界講英文族群是不是要奶英國?講祖宗?你帶三個學伴作手信去非洲拜你家牌位啦。
还特意创词啊,搞得好像看文章的人都是傻子,楼下真是厉害。
是个人都知道中文里没有这些词汇啊!!还用你说香港没有这些词。
“农历新年”这个词本来也别扭,也不应该出现,只是因为公历1月1号的出现,才导致不得不说“农历新年”来区分。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拜访亲友、采购年货、压岁钱、鞭炮烟花、舞龙舞狮、团年饭等等。
是这些习俗还有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一起塑造了“春节”。
如果东亚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习俗,那么肯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为历史摆在那里,谁也挪不走。
所以拿春节来形容这些,没有问题,汉字在这些国家具有包容性和识别度。要是说因为国籍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问题,你要细分越南新年、韩国新年,也没有问题。
只是大家庆祝的活动都不一样,在那些欧美人嘴里,用一个CNY或者LNY来形容,都是错的,历法也不对,逻辑也不对。
至于台湾,我不知道什么叫做“不喜欢被认为是中国人”。
在你们眼里“你们自己身上流的是什么血”,台湾什么时候摆脱日据的,因为什么战争?国语是个什么语,汉字是个什么字?蒋介石孙中山都是哪国的?祭侄文稿和其他一大堆故宫文物也是中国的,是不是让蔡姐赶紧还回来。
香港過農曆新年,就是稱呼為農曆新年,才不會叫中國新年或中華新年。翻譯做英文是LNY吧。叫CNY是讓外國人了解你的節日嗎?那是否就變了外國人本位?
就像七巧節,韓國、日本人有各自的叫法和相應的英語拼音。叫Chilseok, Tanabata
或者譯double seventh festival, 還是Chinese valentine festival?
作為香港人,真的不怎麼慶祝七巧節,但知道其他亞州地區有慶祝。如果是以慶不慶祝七巧節來界定香港人是否中國人,香港人應該不能算是中國人了。譯Chinese XXX 是為了讓人知道這是中國有(與外國對應)的東西,但不過讓外國人容易明白,但不是正式稱呼。
EG 湯匙會不會叫中國的湯匙、算盤會否叫中國的計算機? 北京會否叫中國的華盛頓/倫敦?Lunar new year 是以本地人為本位的名稱,或者你想讓人了解,可以兩個連用,叫Chinese Lunar New Year, 以區分其他東亞地區過的農曆新年。但老實說我想中國不用地區過農曆新年的方法也不同,也未必適合一概而論。
類似的例子還有華語/普通話,究竟是 Chinese,還是 Mandarin 呢?2016年時我會跟外國人說台灣講 Chinese 但強調文字是 traditional 不是 simplified。但就在這幾年,Chinese 這個字感覺是越來越有個太明確的指涉,便開始很怕和這個字有所牽扯,就改用 Mandarin 了。
印象小時候香港的假期表,是寫Lunar New Year, 只有近年才改成Chinese New Year。
既然這是東亞各民族傳統共慶的節目,用LNY會好些。
我真不明白小粉紅爭來干麽,就沒一點民族自信?
啊,难道不应该是China’s New Year吗?
不辱華才是新聞吧
可以找找「辱華」這個詞
近年應該在網絡爆炸性增長
不辱華才是新聞吧
@微言 類比不恰當,現在的英國可沒有要併吞美國的野心(跟能力)唷。
其實我覺得這篇討論除了有趣也很有新聞價值,因為不管是在牆外還是牆內的社群軟體我都看到有不少討論,而且牆內開始有人在帶風向說LNY就是韓國要偷走中國傳統文化、西方國家故意貶低中國文化(就像底下提到的英美大學用LNY,結果中國留學生還寫信抗議一樣)。
而且我不認同一些留言說語言不必如此計較,姑且不論很多族群、性別議題的討論,就是從語言中的用字開始的。更不要說,中共常常利用語言來把很多觀念塞入你的腦子,從政治性很強的政治語言,到政治性看似不強的「華人」觀念,常常都會看見被偷換概念被中共抓住解釋權,所以我覺得討論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觉得直接Happy New Year就好。毕竟中文里也不会强调“中国年”、“农历年”,那为啥英语就非要加上?而且如果硬要定一个不跟格里高利历新年混淆的用法的话,春节Spring festival不也挺好
共產黨乃竊國之賊,盜中國之名。
一个不太相关的关注点:第一章插图的配文,应该是三组舞狮者而不是三名吧?能看到狮头狮尾各有一人😂
台灣人總是英國美國的關係來支撐其台獨理論,那美國人說English就沒有自己主體性了?
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陽曆(格里曆)新年會統稱做新年,農曆新年要分得那麼細?
說個趣聞:EA 旗下的模擬人生遊戲(the Sims)在新年期間發了一個happy lunar new year 的帖子,也在簡中玩家中掀起了波瀾。原因除了LNY和CNY的區別,更是由於貼文上的模擬人穿著類似傳統韓國服飾。中国玩家擔心中國節日被韓國搶走,在sims Insta貼文下的抗議不斷,豆瓣模擬人生小組中亦有E A公司的員工從公司內部提出抗議。有趣的是,E A的回应是发了另一条帖文。同样是祝福LNY,只是把模拟人的服装换成了马褂旗袍。
中港澳台,朝鮮半島,越南的正月時有不同,日本的舊正月,以及或許沖繩還過?西藏的藏曆新年一般也同時,但也有時差一個月左右,蒙古新年可能跟藏曆,也可能跟中國農曆。大家一起過年是緣分啊。Why can’t we simply say “New Year”, seriously? 反正也不會當這個時候是格里曆或其他什麼曆的新年,不是嗎?
总的来说还是应该使用LNY
最近在英国的ucl美国usc 等高校,因为学校发出了庆祝Lunar New Year的海报,这下戳到中国留学生G点了,又要文革了,写个狗屁不通的英文信跟学校抗议,笑得我腹肌又出来了。我就寻思你们爱过Chinese New Year就过去呗,别人同时过个LNY怎么就还不行了?是抢了你家财神了还是拐走你家灶王爷了?咋那么霸道别人过个节还得跟你家叫一个名字啊?我寻思着美国人为了迎合你们这群不过圣诞的都Happy Holidays了也没见信基督的都跳脚啊,一个LNY都能让中国留学生抗议,简直浑身是G点。看完以后我顺势就在Slack各个群里祝贺了大家Happy Lunar New Year,收到了很多❤️❤️❤️ 🤪
PS.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学生写的抗议信太“精彩”,槽点过多,我复制粘贴到这里,供大家瞻仰一下……🤣
GWOCSSA little assistants, all students:
On February 3, 2022, that is, yesterday, posters that insulted China and discriminated against Asians appeared in many teaching buildings on the GW campus. This series of posters has
serious racist views, and to a large extent, has carried out extremely vicious personal attacks on al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China and Asian groups. During the opening of the Winter
Olympics, these posters express not only
trampling on the Olympic spirit, but also a naked attack on the Chinese nation! Here,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GWUCSSA) joined a group of student organizations to compile a joint letter and collect signatures. A signed joint letter will be sent to school leadership on Monday.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Please click the link below to sign the joint letter. We believe that with your help, the students or organizations involved will make a public apology, and the school will must punish them severely!
GWOCSSA
文章裡很多有趣的知識,只是快過完了,因孤陋寡聞,沒聽任何身邊的人討論這話題,搜尋一下無相關新聞,筆者寫:「為何CNY和LNY會在台灣引起爭議?」有點自我想像,雖然這樣寫很搏眼球,但有違事實,容我今天就此點較真一下,因為我也住台灣,不想輕易被代表。硬要找相關新聞,只有自媒體「電腦王阿達」四天前討論了一篇,內容多與此篇雷同。又或只在ptt上有人討論,沒往那找,即便如此,也離「在台灣引起爭議」這樣的定論很遠。這會衍生的問題是,新聞從業者能不能為了造話題熱度誇大其詞?刪除這一部分,筆者純粹想討論CNY 或LNY是沒問題的。
過聖誕節就一定是信徒?還是哪天輪十二生肖被檢討?用意識形態去審查一切,過度解讀,倒頭來就跟小粉紅緊咬辱華不放一樣無聊。群眾把精力用在黨同伐異,而不為群體更好的未來而團結,獨裁者最樂見這種大亂鬥,
該反的是獨裁主義與其衍生出的制度之惡;該堅持的是人道主義的價值。
前幾天,網傳勞東燕教授一篇張貼兩小時後立刻被封殺的文章 ,發人省思,配合端前幾天記者「來福」的文章一起看,一年之初,期許我們都能把有限的生命與精力用在對未來有益的事上。
想了想这个问题也简单,对话对象觉得用哪个不冒犯,我就用哪个。希望如果有人和我聊天能return the courtesy。
我记得我过去的初中课本(译林版)用的是the Spring Festival
有趣,作者好用心
其實不明白有什麼好爭的,廣意就是LNY,狹義就是CNY啊,一直都是這樣,無關辱華或者政治正確,怎麼習慣怎麼說。
祝福語的改變反應了文化上的包容。北美近年把Merry Christmas逐漸改口成了Happy New Year以包括含猶太新年、農曆春節在內的若干新年節日,看似只是詞語的變化,實則是尊重非基督教的文化。同理,所謂Chinese New Year實則否定了中國以外其他文化慶祝近似農曆新年節日的文化自主性。要麼中國需要承認中華文化在東亞花果飄零,自己並不是它的唯一繼承人;要麼就應該承認中國春節是農曆春節的一個子項。實則,中國春節也不是一個單一的名詞,也是包括中國現有行政區漢族聚居區從南到北若干不同的習俗。文化和民族國家的張力,在這個問題上體現得很明顯,但我覺得,民族國家應該尊重文化,而非反之。我印象最深的是,蔡總統的新年講話用國語、台語、英語、粵語、客家話祝全體華人新年快樂;加拿大總理用英語和法語分別祝國人新年快樂;都在面子上尊重了不同文化的族裔,體現的是國家團結而非分歧。儘管或許也可以抨擊為做做樣子,卻總比樣子都不做要好,畢竟,如果連面子上都在exclude群體,可想而知這個群體的政治地位也不會高。
坐等中國大陸將一切英文譯名跟北京地鐵站作法看齊,以後不要再用Chinese這些以支那地區China為字根的英文,就用Zhongguo/Zhongguoren,把Chinese還給全世界華人。
就我個人的觀察,在牆內的爭論更多的是在爭各國的農曆新年應該是「中國的」,而不是挺華or辱華的討論。更多地是中國仍希望彰顯其在東亞文化圈的影響力和正統性。
坐标加拿大。我现在直接Happy new year,不想一句随口的寒暄引来麻烦。倒是有白人问过我应该什么时候说Happy spring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