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国了还去送餐,不体面!”
前阵子,一个同学听闻我在加拿大做起了送餐员,力劝我做些高大上的工作。
“下雪下雨天,还有深夜点外卖还不给小费的人,才叫不体面。”
当时我刚在哈利法克斯送餐一个月,每天连续开车5到10小时,累得腰酸背痛,眼睛又被晚上的远光灯照得刺痛,于是愤愤然回复。
在中国国内,我做过8年记者和4年编辑。最近送餐三个月最大的体会,是编辑和记者虽见多识广,却总是隔着一层,不接地气,比不上送餐员能深刻体会真实生活的酸爽。
“又是城区开一百公里送餐的一天,服务业真不容易。回想起来,做记者和编辑虽然站得高看得远,却总是站在窗口看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终究没有直接参与,没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来的深刻与痛快。”送餐之初,我曾经敲下这么一段感悟。
当下,由于华人送餐平台迅速崛起,在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做起了送餐员。北美地广人稀,这边主要开车送餐,而且有小费文化,跟国内送餐大有不同。
作为曾经的文字工作者,我感到有责任记录在国外送餐的故事,分享出国后的真实生活。
一、我为什么选择做送餐员?
如今,我送餐三个月,将近400单,基本还是一个菜鸟送餐员。
总的感觉是,送餐一点也不丢人。除了时薪低了点,我干得挺开心,甚至可以说大开眼界。
当然,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大概有几十个华人送餐员。每天送餐期间,等单等出餐的间隙,大家或微信或当面一起吹水聊天,好不痛快。
而且,我终于明白,国内的出租车和滴滴司机为何那么喜欢边开车边电话聊天了。长时间开车后,真的无比疲惫又无聊,需要做点什么来提神。
先给大家交代下,出国后我为什么选择去送餐。
2020年6月,我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飞跃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来到大西洋边上的哈利法克斯漂泊。(备注:具体过程见文章“今天,我带全家去加拿大漂泊”)。
当时的大概想法是,家里领导去读两年书,两个娃上当地小学,我则陪读、带娃加学习英语(嘘,实则是想躺平)。
刚到哈法前半年,忙着安顿,一切都要重头来过。租房、考驾照、买车三件大事搞定后,基本就开始下雪了。
那阵子,平日无聊,除了做饭、带娃就是跟华人朋友一起吃吃喝喝。每天睡到自然醒,对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发呆,初步实现了躺平的梦想。
可惜长久躺平终究是不可能的。和这几年来枫叶国的朋友交流,大家一直认为: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好的风景也无心欣赏。
我所在的哈利法克斯,由于申请枫叶卡门槛低,这两年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蜂拥而入,4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据说有近2万中国人。
但是,来了之后很快发现,哈利法克斯就业机会比较少。特别在前后几波疫情冲击之下,整座城市分阶段“封城”,工作更难找。
于是,新来哈法的中国朋友们各显神通。英语好的,照旧做回会计、工程师、市场营销、中小学老师的老本行;英语不大好的,则只能先去干“累脖工”(英文Labor的音译,意为体力劳动)了。
今年春节前后,和华人朋友们聚餐。那时突然得到一个消息,深受触动:去年一起登陆哈法的一个朋友,去快递公司搬货去了,而且是夜班,从凌晨2点干到凌晨7点,一个人负责卸完两大车厢的货物,早上还要赶回家送孩子上学。
见面时,我问他:怕不怕国内的朋友说闲话?夜班日夜颠倒撑得住吗?
朋友笑笑:夜班习惯就好了,也有西人年轻小伙和高大威猛的印度锡克小伙一起干。
最后,他说了句:怕别人说个啥?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
春节过后,我报的英语班陆续开始上课,但每天可以三五个小时做些兼职。陆续投了一些简历,都石沉大海。恰巧,一个在送餐的朋友告诉我,本地华人送餐平台在招司机,去不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在国内,亲眼看到过一些送餐员的境遇:午餐高峰时期,气喘吁吁挤进电梯,又在电话里对催餐的客人一个劲道歉,还经常被保安刁难不能坐客梯。
但是,很快我在一次逛Costco时意识到,由于有一阵子没有收入,连要不要多买一盒7加元的葡萄都没底气。
那一刻,想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年轻时做过酒吧保安和单板滑雪教练,我喜欢的重金属摇滚乐队Linkin Park 主唱 Chester也在汉堡王糊过口,一咬牙:豁出去了,干!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点事做总比枯坐在家里强,而且以前做惯了脑力劳动,送餐则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度,走进一个充满烟火气和江湖气的新领域,突然有了“血管里流的是血”的充实畅快感。
最重要的是,在加美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内,服务业真心受到尊重,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遇到一张冷漠的脸孔;而且,有一阵子家里娃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数我昨天赚了多少硬币,让我愈发坚定自己的判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二、也苦也累,但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
今年三月上旬,哈法的气温还在零度徘徊,我开始正式上岗送餐。起初甚至有点小兴奋,毕竟枫叶国冬天漫长,我住在郊区人烟稀少,天寒地冻之时甚至连遛狗的人都见不到一个,在家里憋坏了。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交。作为送餐员,每天驾车“自由驰骋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终于有了点烟火气,每天开车看看街上的人流和美女,再跟送餐员朋友吹吹水,心情愉悦。
当然,送餐也能发现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之处:城区四处游荡药物成瘾的流浪汉,以及半夜推着购物车四处捡塑料瓶的老人,这里也有贫困人口。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跟国内开电动自行车送餐不同,加拿大和美国送餐主要是开车。特别在加拿大,每年有四五个月的冰雪天气,路上积雪结冰,骑电动车分分钟要出事;此外这边送餐动辄来回一二十公里,经常要过桥和爬坡,电动车实在太慢。
当然,哪一行都有自己的心酸之处。以哈利法克斯为例,三月四月还经常下雪下冻雨,送餐在户外多,寒风真如刀子刮在脸上;更麻烦的是,由于连续开车,下雪天装了雪胎的车辆也会出现侧滑,我和另两个送餐的华人朋友都遇到过差点刹不住车的危险。
送餐往往午餐和晚餐最忙,饭点经常吃不上饭,有时饿得头昏眼花。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每天持续开车5到10小时之后,腰椎痛得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晚上视线不好,一边踩油门,一边又要时刻警惕乱穿马路的行人,精神一直紧绷。
于是乎,在送餐的第一个月,我甚至做梦一晚上都在开车游荡,在城市四处送外卖。
咬牙坚持,对自己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老子也算一条好汉。
累归累,最欣慰的确实在加国做服务业,基本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哈利法克斯有数十家中餐厅和韩餐厅,等餐的时候经常跟老板聊聊天。在异国他乡开餐厅打拼的人深知服务业不易,对送餐员自己买餐基本只收成本价,还经常额外送一杯饮料。
点餐的客人,以华人移民和留学生居多,也有部分西人。总体而言,没受过什么冷眼,客人收到餐后大多会友好道谢。恐怕在异国他乡,大家都明白谋生的不易,职业真心不分贵贱。
印象特别深的,有时遇到雨雪天气可能会晚单,提前给对方电话致歉,反被提醒“开车注意安全”。遇到这种情形,心里真的是暖的。
记得三月一个下雪天,晚上十一点走在Downtown的路上,冻得瑟瑟发抖。当时身穿反光的送餐马甲在路上快走,满脸疲倦,跟大家在国内碰到的送餐员估计差不多。那天是周五,哈法市中心麦当劳门口的几个西人年轻人在大声聊天,突然邀请我来了个碰肘礼,感觉对方High得像刚喝了酒。
那一刻,觉得哈利法克斯这个城市还是蛮友好的。
三、大开眼界,我认为送餐有两大好处
总体而言,我认为送餐很适合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做兼职或过渡。首先,送餐会有一份不是太多但有尊严的收入。
据说,在温哥华送餐平均每单有10加元的收入;据说,在2020年三四月份,加拿大疫情刚爆发之际,由于外卖天天爆单,加上送餐员冒着染疫的风险提供服务,大家小费都给得高,那阵子不少送餐员整月无休,月收入轻松过1万加元。
回归当下,以我和身边朋友在哈法送餐的经验看,扣除油费,送餐的时薪收入在8到12加元之间浮动(包含小费在内)。加拿大和美国不同城市差别很大,这里只说自己目前看到的情况。
当然,有部分勤快和资深的送餐员月收入能达到3000加元,但每周要工作66小时以上。
对于像我这种菜鸟送餐员,扣除汽车油费,收入经常达不到哈法所在新斯高沙省(Nova Scotia)的最低时薪12.55加元。但反过来说,送餐员与平台之间并非员工关系,而是自雇的合作关系,平台确实没义务提供最低工资保障;而且送餐不时有等单或等出餐的空闲期,过了饭点高峰期即可稍作喘息,从性价比看还不错。
目前,我是在上英语课之余送餐,属于兼职,每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至少逛超市时可以有底气了。
总之,只要有车有驾照和工作许可(其中学签每周可工作20小时),送餐挺适合在国外的中国人体验生活,以及找到正式工作前的过渡。
其次,送餐让生活变得有烟火气,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破除很多成见。
说实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加美,身边不少华人对外国人都有一些成见和刻板印象。实际接触后会发现,有时事情的本貌跟真实情况差别很大。
举个例子,在送餐之初,就有华人送餐员提醒我:哈法城区有个西人女警号称“白发魔女”,不喜欢中国人,专门针对华人开停车罚单。
我送餐大约一个月后,有次在哈法城区最繁华的街道附近停车等单。抬头间,突然看到正前方停了一辆警车,一位女警察正端着咖啡回车内。我按照这边的习惯冲她挥挥手,她点头微笑了一下。等她坐进车内,我看到对方满头白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发魔女”!当时我停车并无违章之处,但也想立马开溜避开她,没想到她直接驾车离开了。
就在之后几天,同一条巷子里,我亲眼看到她拦住一辆西人逆行的车辆开罚单。后面了解到,这位铁面警官只是执法比较严,只要被她撞见违停必开罚单,无论西人、印度人还是华人都一样,并非歧视中国人。
出国前也看到加美华人写的帖子,不少人以做都已做过“累脖工”为丢人的事情。
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至少在加拿大的语境下,自食其力的体力劳动很体面,很多蓝领收入甚至高于坐办公室。国内的一个残酷现实,做体力劳动的服务业收入普遍特别低;但在加拿大,无论因为人力成本高,无论做公交车司机还是电焊工、水管工以及重型机械驾驶员,要是资深月工资经常能达到人民币一万五甚至两万元以上,活得很滋润。
不管怎样,哪怕以后很快不做送餐员,我会怀念这段酸爽又畅快的日子。本来出国了也没想着就躺平过退休日子,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常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枫叶国冰与火,端传媒获授权转载)
好棒的分享!
哎呀!真好!
作为电工的我觉得很不错
在北美很多 labor 工作的薪水很不錯。例如水電維修師傅,收入往往比很多白領高很多。但當然,加拿大的稅務也很高,這個要留意。
很棒 想知道怎么申请去国外读书
文筆很幽默,講的是老道理但是不覺說教
很有意思的生活,感触也非常真实。这些的确是每天实验室的人接触不到的。
國外做labor一點不丟人,薪水也比普通文職高得多,紐約長途卡車司機週薪可達$1700。
别做华人平台啊 做ubereats 和doordash,时薪20块以上问题不大
謝謝作者用詼諧的文筆分享楓葉國見聞
喜歡這文章。回想9年前自己和太太初來加國的情形。祝作者一切順利。在加國,樂觀,做事認真,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看得出作者很樂觀
華人天生自卑,任何事情都覺得別人歧視,但又忽略了自己其實都在歧視他人
真喜歡這篇,幽默也貼地,有興趣知道更多!前年WFH的時候也試著做步兵,非常喜歡呢!一來推動我出門,也借機可以到不同的地區~這種勞動又目標明確的工作給了我辦公室沒有的滿足感,但全職的話感覺挺辛苦的~也擔心收入和別人的看法。
想起以前大學時代兼職送披薩。真心不容易,確實扣下油錢之後賺得比最低工資低,所以後來跑去餐館打工。聖誕節是最繁忙也是小費最豐厚的時期,一個星期的工資連小費就能換蘋果手機。後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老闆說起請我而沒有請另外一個人就是因為我有送過披薩,覺得我工作心態可能會比沒有打過體力勞動的人好。我當時是覺得挺幸運,居然會碰上這種思維的人。但是也害我後來請新人也會把兼職經歷考慮在內。
以往是新聞編輯現在去送餐也送出了田野調查的感覺,這是職業病吧?祝願作者在彼方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转载时应该校对一下,有好几处语病。
掏下水道為什麼不能和投行一樣有尊嚴?或者說,為什麼尊嚴不是每個人、每種職業的基本權利,要用來比較「更」?
我在加拿大做过服务员两年,顾客从不催点单,把菜单合起来坐着聊天等你,吃完会把盘子摞起来把刀叉放盘子上,方便你直接一次性带去厨房清洗。有次在路上车抛锚,碰巧遇上店里的常客给我热心帮忙,真的是很多美好的打工记忆。可惜是家中国人开的餐厅,小费我一次也没拿着…
好喜欢这篇
@NTisyou 你說的也許沒錯😅
震惊!中×证券为开除员工出狠招,竟伪造邮件诬陷其性骚扰!经两审法院终还员工清白
https://m.posts.careerengine.us/p/61b7083643cd8c54aa97b290
覺得職業無貴賤真正實踐那天,是勞動者自己能夠欣賞自己工作的樣子,而不是靠教育世俗菁英份子職業無貴賤之修養。
話說不管是腦力活或者體力活,實際上缺了對方無法活的,應該是養尊處優四肢不勤的腦力勞動者,如果不是有著薪資低估者不合理犧牲,哪來當今的便利生活?想通這點,還能高傲自視者,只能說真正教育程度只有胎教而已。看,沒文化真的很可怕吧。
哈哈哈感觉是很可爱的语气
行文質樸。看完有個感慨就是,起碼就筆者的經驗來看,在外國(此處特指加國)有工作者即有尊嚴,而國內普遍不把服務業等勞力行業工作的人當人看,只有公務員方為人。歎歎。
好啦好啦,加拿大掏下水道也比中国投行有尊严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