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金白银投票:一个《苹果日报》小股民的自白

这是在疯狂世界下的一种卑微又“很香港人”风格的表态方式。
2020年8月11日凌晨,《苹果日报》列印中。
苹果之死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的“读者来函”栏目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8月10日,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10人遭指控危害国家安全被捕,壹传媒大楼遭200名警员搜查约8小时,事件吸引海内外关注。当日,有股民为支持壹传媒于股市“用钱表态”,令壹传媒股价一度升至1.96元,两日内升幅达2513%,升至7年来高点,市值增加超过26亿港元。

面对壹传媒股价高涨,证监会11日发声明指,鉴于壹传媒股份出现异常升幅,投资者在买卖时须格外审慎。另一边,建制报章《大公报》报导,调查发现在多位黄丝网红和艺人煽动下“黑暴资金”才顺势入市;另有评论将壹传媒股市在黎智英被捕期间大涨称为“事非寻常必有妖”,敦促监管机构考虑壹传媒股份停牌。今日(12日),壹传媒早上仍高开1.75元,但中午后股价倒跌,收市报0.65元,全日跌幅41%。

壹传媒股票高涨事件涉危害国家安全吗?抑或只是香港市民对政治风暴表态的另一种方式?今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苹果前员工在黎智英被捕后,首次投资传媒股份的想法与观察。

面对极权步步进迫,当上街游行都可能犯法时,我们还可以做甚么?这两天香港人展示了最新式的抗争方法──用钱示威。我也是其中一个小股东之一,在低位买入了几千元股份,忽尔帐面赚了一些钱。

跟一般散户不同的是,我还有另一个角色──壹传媒的前员工。相较很多资深同行,我在《壹周刊》(壹仔)的时间其实很短,感受却异常深刻,那段日子可说影响了我及后十多年的记者工作。

当时正值香港传媒业的最后黄金时代,《忽然一周》可以有廿多万本的销路,《苹果日报》销量更动辄数十万,至于《壹周刊》(编注:属壹传媒旗下中文杂志)就很视乎封面是否“够爆(抢眼)”,畅销那一期,十多万本也是有的。为何我会记得那么清楚?因为在壹传媒大楼的大堂,有牌子挂著这些数字,同事上班也必会看到,当时我开始感觉到,这家公司跟其他报馆有点不同,透着一些美式企业的办事影子。

读新闻系时,我仍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对传媒行业也一知半解,因缘际会下加入《壹周刊》当实习财经记者,采访香港一个老牌富豪家族的故事,首次见识到壹仔侦查报导的功架。

当时上司派我到香港大学的图书馆搜集资料,一个人独自躲在图书馆查了两三天,近乎发疯才把富豪家族大部分古旧资料找了出来,当中包括了一些近百年前的老照片。当时的信息不像现时发达,但壹仔庞大的资料组好像有通天大能,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有何物业车位、在多少家公司担任董事、有没有犯罪、与他人的恩怨情仇、富豪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通通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弄得一清二楚,年少的我实在感到很神奇。

同一时间,我也终于见识到壹仔那著名的“踩钢线”作风,为了增强报导内容,如何偷拍、如何“攞料”,上司跟我说:“有钱人往往拥有家族坟场,你去已故富豪的坟墓看看,顺道厘清一下了解其家族成员关系。”可是坟场范围那么大,如何从茫茫墓海中找到富豪的安息地?上司著我随便找个借口,跟坟场管理员要了实际的地点。当双脚踏在人家墓地前的青草上,愧疚之情涌至全身,我才突然发现,嗯,读者在星期日跟家人饮茶时,轻轻松松地摊开周刊看到的那些故事,原来背后是这样做出来的。

当刻我便知道,我永远也接受不到这些采访模式,当不了这种记者,难怪有那么多人痛恨肥佬黎(黎智英)。但正正因为壹传媒天不怕地不怕,不管你是元首、高官、富豪或明星,只有你的行为出现纰漏,都会被揭露出来,所以也有很多人痛惜它。更多人对之的感觉或许是介乎两者之间,又爱又恨。

2020年8月11日,银行外的屏幕显示十大活跃升幅港股,壹传媒排名首位。
2020年8月11日,银行外的屏幕显示十大活跃升幅港股,壹传媒排名首位。

及后我又曾辗转回到壹仔任职财经记者。两入两出,虽然合共只是短短一年,但壹传媒确是教晓我当记者的基本功,也令我在初入行时便实实在在地上了“传媒伦理”宝贵一课。壹传媒纵然有自身缺点,但报馆上下不畏强权的作风,与香港人并肩同行的态度,在当前的政治局势下,实在可敬、可爱。我不敢想,没有《苹果日报》的香港,会变成甚么样子。

所以当8月10日看到壹传媒高层被捕、报馆被数百警员硬闯的新闻,已离开传媒业数年的我,也实在忍不住双眼通红。看到财经人浑水在社交平台的post,当下便做了一个疯狂决定,就是在0.081元买入了80000股壹传媒(0282)股份,不计佣金的成本价为6480元,这也是我人生首次投资的传媒股份。

香港是个金融城市,常常有人说,香港人最多的是钱,既然连用脚示威也有风险,那么在股票市场以真金白银投票,总是容许的吧?

人同此心,于是大家便看到了香港最独有的风景。在大量散户涌入下,壹传媒股价由8月10日的低位0.075元,一下子升至8月11日高位的1.96元,升幅最多达2513%(或25.13倍),成交高于汇丰(0005)之余,市值更一度超过TVB(0511),造就了一个股市小奇迹,连带一众传媒股份亦应声上扬。一个本来出于义愤的行动,却无端获得了意外之财。

对于投资苹果股票一事,坊间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首先,究竟这种做法是否在吃人血馒头?其实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小股民,在8月10日当天买入股份,根本志不在获利,尤其是壹传媒的业绩及股价长期低迷,并非吸引的投资对象,而在管理层接连被捕的情况下,更有停牌的可能。后来股价大升,纯粹是意外结果,而非投资目的。

其次,也有人批评,投资苹果股份,又如何令记者们得益?记得在2018年壹传媒曾向集团员工授出奖励股份,授股价为0.25元,每名雇员可获得相当于一个月薪金的股份。所以股价上扬,也为员工带来一些好处。

当然,最直接的支持方法还是买报或订阅,因此笔者于0.94元将持股减磅一半,获利数万元,然后将资金投放在更好的地方——回馈传媒业。包括以$10000订阅《苹果》VVIP计划、以$1209订阅两个《苹果》赠阅亲友计划,及后又想,反正已做到这个地步,再顺便以$998订阅《端传媒》升级会员、以$698订阅《明报》及以$ 1200订阅《众新闻》,五者合共费用为14105元。

在互联网大行其道后,传统媒体似乎已成夕阳工业,人们惯了享受免费信息,但优质报导涉及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不菲。壹传媒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去年度业绩,收入按年跌11%至11.58亿元,亏损扩大至4.15亿元。

与其叹息新闻自由受到重重打压,与其待到报纸结业时才凭吊一番,倒不如在言起行,以实际行动支持。

至于其余一半的股份,笔者并不会沽售,而是打算与之“共存亡”,即持有至壹传媒倒闭或停牌为止,这是在疯狂世界下的一种卑微又“很香港人”风格的表态方式。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論挑起民粹,蘋果日報就係香港版嘅「環球時報」。不少文章都係添油加醋,無出處,造謠,毫無深度。新聞自由大哂?

  2. 评论里居然有人康他人之慨,替编辑部决定文章付费资格? 如果觉得文章不值得难道不应该选择不读吗,为什么要选择替对方贱卖(甚至去免费)该文章?

  3. 曾经是端传媒的订阅用户。现在倒是觉得,端的不少文章处于值得读,但是尚且不值得付费支持的位置。所以...还没有付费的用户,telegram上面有破解pay wall的渠道。直接说出来有违商业伦理,但是你们可以自己搜。

  4. 二十年後再看手中的股票,一種回憶就浮現眼前,四十年後兒子看到股票,就知道父親的思維及人格,值得收藏。

  5. 半澤直樹:“買股票也是為了支持那家公司。股票的價值不僅僅是一串金錢數字,它還承載著人們的信念與寄託…懷著給他們遞情書的心情買他們的股票吧。”

  6. 站出来不犯法,讲出来不犯法,花出来也不犯法。惟一犯法的就是良知。

  7. You guys are the noble ones. Greatly touched!

  8. 到了現在,我們不單是買蘋果的顧客,同時變成了種蘋果的老闆。香港人是全世界第一流的金融精英,既然如此,我們就用具有香港特色的股票買賣,來向全世界發聲。
    買一手0282,沒有觸犯限聚令,沒有觸犯國安法吧?

  9. 香港人需要《蘋果日報》
    在我們能做的可能下,都要保住他

  10. 站出来犯法,
    讲出来犯法,
    现在是不是连花钱都犯法啦

  11. Salute to the HK people.

  12. 香港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