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一(20日),全球原油期货市场暴跌,由于2019冠状病毒疫情导致需求锐减,原油产量供过于求,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而在此之前,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之间因产油协议破裂导致的价格战,已使原油价格一路下跌。
本文试图分析在疫情影响之外,全球石油市场背后的利益冲突:从OPEC对油价的控制,到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市场的巨大冲击,原油市场逐步脱离各种“组织”及政府的掌控,未来的波动只会不断持续。
4月20日周一早盘,作为全球石油价格重要参考之一的美国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创下单日最高跌幅,超过 38%,下跌到15美元/桶以下,随后因为交割期(交货)将至,五月期货更创下WTI历史第一次油价负 37.63 美元/桶,意味着持有成本远远大于利润,震惊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期货而非油价本身,反映的是当下对市场现实的悲观反应。六月期货的价格仍在 30 美元左右,然而如果疫情未能改善,多数国家仍处于封禁状态,油价将持续走低,而全球日益填满的储存空间将让越来越多的原油无处摆放。
然而油价并非今天才“跳水”,今年三月到四月之间,就已经爆发了一场石油价格战。起因是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之间的协议破裂,未能因应2019冠状病毒肺炎的全球需求量下滑而减产,导致布仑特原油价格从 60 美元/桶不断下跌到 25 美元/桶以下,市场哗然。三月九日沙特发动价格战,将从四月开始生产量从每日 970 万桶调高到1200万桶,从导致油价单日重挫30%,成为1991年以来跌幅最严重的一次。4月13日,在马拉松谈判下,OPEC+ 终于达成短期的停产协议,在5,6月每天减产 970 万桶,即便如此,油价仍因为疫情关系持续下滑。
回顾这场价格战,从表面看,这是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争端,然而这只是全球石油市场问题的冰山一角。
石油秩序崩解:页岩油崛起与OPEC的衰落
石油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实体商品,成为期货等金融商品,和许多大宗物资一样“金融化”了。
石油价格战的舞台在 OPEC,该组织于 1960 年设立,最早是为了抵抗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维护产油国家的收入。随着 1970 年代石油掌控权逐渐从西方公司转移到产油国手上,越来越多的产油国国有化石油产业,OPEC 实质上成了维护世界油价的“官方机构”,在鼎盛时期会员国的产量可以占据世界超过 50%。不过本质上他更像是一个同业公会,彼此相互约定妥协来维持市场稳定。
从 2005 年左右以来,石油价格(布仑特)比起过去而言不断剧烈波动,2006 年的狂飙超过 140美元/桶,2014 年暴跌到 接近25美元/桶,以及今年跌破 15美元/桶。会如此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实体商品,成为期货等金融商品,和玉米等大宗物资一样,“金融化”了。加上交易电子化,价格每分每秒都在波动。
此外,更多的玩家与厂商意味着 1970 年代以来产油国有能力主导市场的时代已然终结。石油市场就像某位华尔街分析师所形容的:“有如没有交管和速限的高速公路”。
在这个疯狂的市场中,唯一“看得见的手”是过时又无力的OPEC,以有限的力量面对今天市场复杂的挑战。而这次的减产协议或许恰巧显示,OPEC也无力面对全球疫情这样巨大的挑战。原油交易场的金融化是让油价期货跌破 0 的环境,如果今日原油生产仍然是在少数国家控制的产油国手中,未必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OPEC 每年两次由产油会员国的部长开会来决定油价,尽管在 2018 年OPEC 仍占据 82 %的世界已知石油储存量,但占全球出口量却是浮动的,2019年占全球供给量一度下滑到 30%。
OPEC 控制价格的影响力无疑不如从前。首先影响油价的不只有产油国而已,还有全球经济的预期、干净能源的兴起、大宗物资交易市场、各国石油政策等因素。第二则是不是每个产油国家都有加入 OPEC,有些甚至加入又退出——如卡塔尔,OPEC内部也时常有分歧,甚至发生过会员国入侵另外一个会员国的情况(科威特战争、两伊战争)。第三则是新玩家的加入,包括新兴产油国以及页岩油(Shale)的崛起,使得市场上多出了传统产油国以外的参与者,主要是美国。页岩油革命让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石油生产国,至今占世界产量的 19%,已然超过沙特的 12%。
OPEC 解决这样困境的方式是拉拢新兴产油国加入价格调控的行列,因此在 2016 年组织了 OPEC+ 的协议,纳入了俄罗斯、阿塞拜疆、巴林、汶莱、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曼、南苏丹、苏丹等国。以份额而言,最大的是俄罗斯,由于沙特在 OPEC 里面已经是巨头地位,OPEC+ 的架构可说是“沙俄双巨头”。即便如此,OPEC+ 的困境在于多数成员国相当依赖石油收入,这些依赖石油外汇收入的产油国需要相对高一些的油价来支撑政府财政,然而高油价意味也给页岩油挑战者机会壮大分食市场。低油价虽然仍将页岩油小厂商挤出市场,但是必须以国家财政为牺牲,无疑是“七伤拳”。高油价则是继续壮大页岩油产业,无异于“养虎为患”。
尽管过去 30 年来,能源市场发生许多变化挑战石油的霸主地位,但都没有页岩油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化来得强烈。
页岩油的技术在上世纪中就出现,但是一直到了近十年才因为技术上的进步等因素,呈现爆炸式的成长。而这主要集中在美国,粗估全球页岩油的开发与生产,美国就占了80%以上,使得美国从原油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原油出口国,摊开美国页岩油开发地图,几乎是全国遍地开花。在高度竞争压力下,页岩油产业变得越来越具竞争力,其中最致命的商业缺点成本过高也逐渐下滑。从2013 年到 2016 年之间,美国几个主要具规模的页岩油厂商的每桶成本急遽地从 66-100美元下降到 29-39 美元(小型厂商成本较高),几乎与原油生产国不相上下。
然而与其他传统产油国不同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国有化石油产业,而是放任众多厂商开发这个市场。这表示美国不可能如沙特或俄罗斯这样由政府掌控产量。
美沙俄,冲突的利益
就算沙俄美三方都有能力承担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其他国家未必如此幸运。
在这场石油价格的博弈当中,最主要三者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与美国三方,分别代表了传统产油国、新兴产油国、与新兴页岩油挑战者。
沙特阿拉伯是 OPEC 内份额最大的产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是这次价格战主要的发动者,一般认为沙特的目的是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使其愿意配合减产回到合理价格。为此,沙特在 2016 年后就多次前往俄罗斯与普京当面敲定此事,甚至在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争之下,也没有阻断在油价上的合作。OPEC+的在 2016 年的第一波协同减产让布仑特与WTI 价格双双上升 10%。双方关系一度好到在 2019 年沙特炼油厂攻击事件后,俄罗斯提出出售 S-400 防空系统给予沙特,但在美国反对之下沙特拒绝。
外界不清楚为何沙特忽然大动作与俄罗斯展开油价战,不惜破坏三年来的紧密关系。一种自然如前述所言是俄罗斯拒绝减产所导致。一种可能是顺带挤压页岩油的市场份额。还有一种可能是沙特当前主政的是年轻的萨勒曼王储(MBS),外交风格急躁缺乏深思熟虑,在过去几年已多次将沙特推向冲突前线,包括带头封锁卡塔尔以及也门的战争。另外,沙特的外汇储备恐怕也不利于沙特进行长期的价格战,其储备已从 2013 年的 7400 亿美元下滑到 5000 亿美元。
俄罗斯的石油产业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展开,1990 苏联垮台后进行了一波重组与改造,引进了国际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主要的公司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卢克石油(Lukoil)在过去三十年内能源成为俄罗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让俄罗斯一跃而成足以和沙特阿拉伯对台的产油国。对俄罗斯而言,稳定合理的油价能充实国库,这可能是为何俄罗斯当初会加入 OPEC+ 的原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俄国总统普京的能源外交政策看得更重要的是利用能源作为外交武器,而俄罗斯坐拥两大能源:天然气与石油。一份欧盟的报告便指出,1991年苏联垮台之后,俄罗斯便提供东欧国家能源,并透过操作合约价格来影响东欧各国。当有国家政治上让莫斯科不满意时,便会调高合约价格,反之亦然。
根据统计,欧盟高达 30 % 的原油进口来自俄罗斯,而部分东欧与北欧国家更高达 75%。石油对俄罗斯不仅仅是出口能源而已,更是外交筹码。
一般外界认为,俄罗斯陪沙特打价格战的主要理由,是想要将美国页岩油厂商赶出市场,即便这是要以自己的财政收入为代价,为此俄罗斯预期 2020 的财政预算盈余将会是GDP的负0.9%。俄罗斯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抱怨其有来自,2019年普京就批评页岩油技术是野蛮的,俄罗斯绝对不会采用这样的技术。另外一个目的是迫使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2014 年俄罗斯强行并吞克里米亚之后,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名单越来越长的经济制裁,特朗普初上台时曾谣传考虑给俄罗斯减轻制裁,但在国会反对下未能成愿。不过即便如此,俄罗斯的最终利益仍是需要一个稳定合理的油价,而俄罗斯主权基金主席 Kirill Dmitriev 认为,解决目前油价战将于的方式是扩大OPEC+的计划,但未指名希望哪些国家加入。
如同俄罗斯视能源为政治外交武器,美国也深知能源依赖的风险。1973年赎罪日战争时,沙特带头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迫使停止支持以色列。当时造成西方国家生活大乱,加油站大排长龙。从尼克逊(尼克森)总统以降,华府每任总统都对于能源独立念兹在兹。
如今,页岩油是达成能源独立自主的关键,并提供租税减免或债务担保等政策支持,例如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自然也包括页岩油产业。在一份非政府组织 OIL FOR CHANGE 的报告中指出,单单 2015-2016 年,美国联邦政府就补贴了 147 亿美元给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产业的生产端。就在 2019 年十月,特朗普高兴地宣布美国已经达成能源自主,出口额出超进口额。
美国成为能源出口国,意味着华府可能采用积极的能源外交政策,例如特朗普政府就开始利用政治手段抢夺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引起部分欧洲国家不满,或者利用经济制裁将伊朗和委内瑞拉挤出国际市场(虽非主要目标)。美国能源自主的政策目标或许是让美国更认为自己无法在这场价格战中置身事外的关键,因为价格战如持续下去,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将破产一堆小厂商,更影响特朗普政府明年的连任。
因此,在沙特、俄罗斯与美国三方博弈中。三方都希望稳定油价,但沙特希望俄罗斯一同减产。俄罗斯希望更多的产油国加入减产,或者在低油价期间将页岩油赶出市场。美国希望油价稳定但自己不加入减产行列。在这僵局之中,又以政府财务依赖原油的沙特与俄罗斯压力较大。即便最终沙特与俄罗斯双双退让达成减产协议稳定油价,仍然无法解决美国页岩油产业“搭油价便车”的情形。
就算沙俄美三方都有能力承担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其他国家未必如此幸运,更不论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一些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如海湾诸国、哈萨克斯坦或尼日利亚必减少政府开支、就业降低、货币贬值、经济成长放缓。如低油价与疫情持续越久,这些国家国内的政治风险将会越高。这些国家尽管产油量不及主要产油大国,仍有影响OPEC的影响力,例如墨西哥就因在国内宣传誓言恢复石油产业的荣光(加上手握大笔避险基金足以抵抗低油价),坚决拒绝减产,最后再让步之下稍稍减产十万桶。
特朗普早前还欣喜低油价,但随即意识到低油价将伤害美国页岩油产业导致失业甚至影响他的连任,首先他在4月3日在推特上宣布已经致电沙特王储萨尔曼,而沙特也随即呼吁召开OPEC+ 的紧急会议。而后在一连串的马拉松视讯会议之下,各方达成了减产协议。根据报导,特朗普的介入在于担保由美国“减产”补足墨西哥不愿减产的差额,原本墨西哥需要减产40万桶但只愿减产10万,特朗普表示那30万由美国承担,然而特朗普的保证并非白纸黑字,也不是回头施压国内页岩油厂商减产,更多是由于价格因素,美国页岩油产业已经遭到重创,减少相当程度的产量,特朗普的“个人保证”似乎解开了减产的僵局,然而,油价的狂跌仍未停止。
减产未能阻止油价持续下滑的原因可能有几个:第一,减产协议意味着 OPEC+内部的争论不再给油价下跌“火上加油”,让油价回归市场。但协议是五月六月份的,意即产油国尚未真正开始减产,跟不上市场变化。就过往历史而言,减产也未必会完全执行。
第二,疫情恶化的情况已经超乎 OPEC+ 能够应付的范围,即便今天产油国减产两倍数量,都未必能挽回油价,更不论每个国家能够负荷的减产数量也不是无上限。
第三,投资人对未来信心不足,油价两大指标 WTI 与 布仑特原油价格都是期货形式,价格反映市场对于未来的信心。如今一些国家考虑五月解除封锁,一些甚至放眼明年,这都会影响油价。例如美国各州五月能否解封都还在未知数,欧洲似乎已经度过高峰正缓慢解封,而中国虽然解封武汉,也尚未完全脱离疫情。
足以让油价回升的终究仍是疫情趋缓程度,然而随着全球储存空间已经捉襟见肘,油价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各国走出封锁可能还要一定时间。在这之前,原油市场可能尚未到最黑暗的时刻。
(张育轩,自由撰稿人,长期关注中东,经营有说说伊朗脸书页面)
涨知识了,多谢
清晰明瞭
圖一是採油而不是煉油吧?
“并提供提供租税减免或债务担保等政策支持”
多打了个提供
謝謝讀者指出!已經訂正
究竟誰會在這場賭局中被逼斬倉?
“特朗普的介入在于担保由美国“减产”补足墨西哥不愿减产的差额,原本墨西哥需要减产40万桶但只愿减产30万,特朗普表示那30万由美国承担”
似乎墨西哥是只愿减产10万。
謝謝讀者細心!是筆誤,已經在文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