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台湾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宣布,自1月24日起,暂停医疗外科口罩与N95出口一个月,以确保本地货源供应无虞。苏贞昌指,经济部会每天跟四大超商确认口罩存量,确认四大超商还有两百万片左右存货,卫福部也有3,300万片库存,后续将陆续释出给医疗通路使用。经济部也发布声明,指政府持续密切掌握口罩制造厂商生产及市场通路销售情况,“目前生产产能足够,通路销售亦加强配送供货,民众请勿恐慌抢购。”
根据经济部统计,台湾平面口罩厂商每日产能188万片、最多可达244万片,N95 口罩每日产能10万片,最多可生产12万片。经济部已经开始协调厂商春节期间加班生产,1月27日至29日(即初三至初五)即产出79万片,1月30日(初六)开工后即恢复正常生产,估计日产能可达188万片。
以生产数字观之,台湾的口罩供应内需已绰绰有余,也正因此,口罩禁止出口的禁令在网路上引起了骂战。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在脸书上批评,“澳大利亚大火 蔡英文宣布捐赠口罩 大陆武汉肺炎 蔡英文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引发不少网友认同。另一名名嘴黄智贤亦以澳大利亚大火作为对比,批评蔡英文政府对中国特别冷血。前总统马英九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口罩禁止出口的政策“应该可以衡量一下”,在两岸网友之间引发回响。
行政院、国民党政治人物,究竟谁说的有理?若先以数字观之,两种禁止出口的口罩(N95、外科医用)过往不但没有出口到大陆、反而是台湾必须向中国大陆进口,中国大陆甚至名列台湾进口口罩的第一大国。若以台湾出口记录观之,近五年内 N95 出口最多的国家是英国、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及德国等国;一般平面口罩(包含具有防疫作用的医疗用外科口罩)出口最大宗是日本,每年都出口上千万至亿片之谱。由此观之,台湾并非中国大陆的口罩主要供应地。而在疫情爆发后,民众抢购口罩的动力将显著上升,反应在“口罩概念股”股价上,相关类股应声上涨。
当然,无论台湾原来是否有向中国大陆出口口罩,疫情当头,似乎都仍有向外驰援的空间。但对于台湾行政院来说,考量将远不止于此。
一名不愿具名、深度参与口罩政策的行政院幕僚指出,“站在防疫的角度来看,口罩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它也同时是具备安定社会人心的防疫物资。”这名官员解释,台湾的口罩自产量确实足够自己内部使用,“但如果要持续出口,因为各国现在开始大量购买口罩,我们如果没有管制出口,就会开始有人高价买口罩,根据市场定律,口罩出口量一定会变多、价格也变高,开始引发恐慌。”
这名官员透露,早在去年十二月底,行政院就已经开始著手盘点台湾的口罩数量,并拟定标准作业程序:不管疫情进展到哪一个程度,就会进行相对应的口罩管制措施。而台湾范围内出现第一例确诊之后,对于行政院来说,确实就是一个关键点,代表台湾必须开始启动相关措施。
“出现第一例确诊个案时,这件事就对(台湾)内部形成压力、会加强国内民众使用用量,所以当第一例出现,我们就必须强化(管制)口罩这个医疗器材的数量和流动。”这名官员表示,在行政院的对策中,第一要务就是确保“台湾内需足够,同时不能让国内生产量被吸走。”这名官员解释,只要禁止国内厂商将医疗用口罩出口大陆,就可以确保台湾口罩内需足够。
对于外界对于口罩禁止出口政策有异见,这名官员说,防疫视同作战,很难向民众解释清楚后再推出政策,“我们是要保护重要战略物资,如果等到先全然说明完,然后再执行,可能会有点拖延。”这名官员认为,如果当初政府不能快速决定要禁止口罩出口,现在民间囤积口罩、恐慌的情形恐怕会更严重。
这样快速的反应、铁腕的政策,来自于17年前对抗SARS的经验。这名官员指出,当年“抗煞”的执政团队,如今都仍在政府中工作,整个政府的领导团队早有对抗疫情的经验,“现在的疾管署署长就是当时台北县卫生局副局长,而台北县三重医院被指定为抗煞医院,有很清楚的抗煞流程。现在的交通部长林佳龙是当时的行政院发言人、现在的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是当时行政院政务委员、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也是当时台北县县长,甚至,现在的总统蔡英文是当时的陆委会主委、现任副总统陈建仁就是当时主管机关卫生署的署长。”
这名官员转述,想起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这批当年的一线官员、今日的当朝执政者,仍对“抗煞”工作与当中的口罩风波记忆犹新。根据台湾监察院的调查记录,2003年,中国大陆爆发SARS疫情,台湾因两岸往来频密很快就受到波及,疫情迅速蔓延,防疫口罩也“一罩难求”,家家户户都在抢购口罩,不只在家中囤积一般的外科口罩,连专业医护用的N95口罩也卖到缺货,工厂日夜赶工,平均一天可卖出6位数的销售量。
监察院回顾,当年台湾自产的口罩不但对内供应不及、“来自香港的订单也是每日如雪片般飞来”,台湾本地不够用、另外负担出口到香港的产能,口罩已经供需失衡。根据监察院的 纠正案文 指出,2003年4月15日以后,口罩进口数量已显著增加,至4月30日每日海关放行的进口量已逾100万个,而单单5月11日一日的放行量更是突破2000万个。但关税总局却未能即时反应、主动通报,这使政府掌控不到防疫物资之数量,造成民众疯抢口罩。
在全民疯抢口罩时,台湾媒体一开始还将口罩缺货归因于“厂商囤货”,但监察院的纠正案文却指出,依据关税总局之估算资料,2003年5月13日进口的口罩共有约2736万个、当日通关放行数则约为990万个,两者相差1746万个,“市场上之供需失衡,究系源于供给缺口抑或系不肖厂商囤积所致,颇值商榷。”监察院指出,若当时财政部能迅速降低口罩的进口税率、鼓励厂商增加进口,消除市场因供需失衡衍生涨价、囤积的恐慌,便可以将全民疯抢口罩的乱象改善大半。
这名行政院官员指出,有了上次经验,对于这批历经“口罩风暴”的团队来说,启动口罩管制政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多做讨论,彼此已有默契。“当年SARS是走一步、做一步,现在口罩政策已经是 SOP 的一部分。当年政府是做中学,摸石头过河,现在完全不一样。”
这名官员透露,在当初的决策过程中,“口罩禁止出口”已经是无需讨论的共识,“剩下的问题是,(禁止出口)期限是到什么时候?”根据行政院内部评估,只要疫情稳定、台湾市面上口罩出售流量稳定、台湾本身存量到达一定的安全存量,就会评估是否支援其他国家、地区。但“一定是国内存量与疫情优先。”这名官员说。
而针对台湾民间部分人士、团体私下向大陆疫区亲友寄送口罩的行为,这名官员说,若是少量、个人寄送行为,政府不会多管,但若“个人寄送”的量过大,政府仍会出手干预,“如果你以个人名义,但一次寄了一百万个,这会影响到存量,我当然要管。”
虽然政府再三保证口罩存量足够,但有不少民众在自家周边都买不到口罩,难免仍有恐慌。对此,这名官员表示,这是春节期间的物流问题、而非口罩存量问题。“我们目前盘点状况其实都还没有问题,但因为所有物流业者都只配送到小年夜为止,所以各大通路的存货大概卖到初二,我们已经协调过,今天(初三)就会开始出货。”
无论受到外界多少批评,台湾政府在疫情前期拒绝出口口罩的政策,看来不会改变。而这样的政策是否可以确保SARS期间的疯抢口罩事件不再重演?一个月的禁令若届满而口罩供应有余时,是否真的会考虑支援周边疫区?都会是未来两岸官方与民间关注的焦点。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