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麦可:香港危机,会变成另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冲突吗?

随着香港的危机越来越看不见解决的迹象,这次冲突也越来越像当年北爱尔兰那场“麻烦”起初几年的情形——而最终持续三十年,导致三千人丧生。
2019年9月29日,金钟冲突现场的示威者。
逃犯条例 香港 中港关系

人群大批涌向街道,要求基本的政治权利。挥舞大棒的防暴警察向他们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冲突已延续多日,说明被激怒的群众,与被孤立和反应不力的政府之间隔阂日深。

这听上去很像2019年夏天的香港,即我所居住的地方,但实际上我说的是五十年前的北爱尔兰。随着香港的危机越来越看不见解决的迹象,这次冲突也越来越像当年的那场“麻烦”起初几年的情形——而最终持续三十年,导致三千人丧生。作为记者,我在1970和1980年代报导了北爱尔兰的冲突。过去三年里,我对历史做了研究,目的是为了写一本有关已故的凯文·博伊尔教授的生平。博伊尔教授曾是北爱尔兰民权运动的领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权律师。

北爱尔兰的城市皆为维多利亚时代风格,乡野崎岖不平,宗教之间的敌意持续了几个世纪,似乎与人口密集的香港这样大都市大相径庭。这样的对比是鲜明的,尤其是因为这两个社会所面对的,都是昔日不列颠殖民地所遗留的令人痛苦局面。

随着香港的危机越来越看不见解决的迹象,这次冲突也越来越像当年的那场“麻烦”起初几年的情形——而最终持续三十年,导致三千人丧生。

1922年,天主教占主导的爱尔兰其他地方脱离英国获得独立,而北爱尔兰的新教教徒(他们主要为苏格兰定居者的后裔,其祖上当年代表英国殖民爱尔兰)为保障自己的主导地位,创建了一个小国。当年的“麻烦”运动一开始是一场和平抗议运动,是北爱尔兰占人口少数的天主教徒,要求享有与占人口多数的新教教徒和其他英国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和民权。正如博伊尔在我写的书中所说的:“我当时因为不公正而很义愤:那么一大批人口竟然在英国的统治下,被排斥在政治权力结构之外!”而北爱尔兰新教占主导地位的政府,起初的反应是冷漠、敌意,支持警察对这一运动进行镇压。

香港2019年的抗议活动开始时也是和平的。其直接触因是北京所任命的特首林郑月娥的一项法律提案,允许将人从香港引渡到中国大陆,即中国共产党控制司法体系的地方。但更为深层的焦虑使人们的担忧加剧:香港经济不公平日益加重,富人获益,而年轻人前景黯淡;政治决策由北京和此地不关心群众生计的商业巨贾所主宰。这种情形与中国在英国殖民统治150年后结束之时——即1997年——所许诺的相去甚远,即最终通过全民普选选出香港特首和立法会成员。最近几年,新当选的年轻立法者已经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政府以站不住脚的程序之由将他们驱逐出立法体系,使这一动作似乎纯粹出于政治原因,从而加剧了人们的被摒斥之感。

尽管律师、商业团体和普通市民已发出警告:引渡条例会使香港的独立司法陷入危险境地,而这是香港不同于大陆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林郑坚持要通过该条例。这导致了大规模的游行和抗议者与警察之间的冲突。

在北爱尔兰,政府不愿意解决人们对基本民权的诉求也引发了冲突。警方为了控制人群使用了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但基本上无济于事。正如当时身处贝尔法斯特的一位记者在1971年写道:催泪瓦斯“很有效地使同仇敌忾的人们聚集起来,向那些以催泪瓦斯对待他们的人表达共同的仇恨”。

在人口稠密的香港街区,催泪瓦斯起到类似的“效果”,助燃了人们的气愤。同时,正如贝尔法斯特的市民被橡皮子弹击得发疯一样,香港警方使用这些武器——包括击打在一位妇女的眼睛上——进一步激起了公众的愤怒。

正如当时身处贝尔法斯特的一位记者在1971年写道:催泪瓦斯“很有效地使同仇敌忾的人们聚集起来,向那些以催泪瓦斯对待他们的人表达共同的仇恨”。

等到北爱尔兰当局在1970年代初,不情愿地屈服于人们的一些基本民权要求——终止操纵选区、实现住房与就业机会平等——一切都为时已晚。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开始将北爱尔兰政权本身看作是非法的。本来是对某些改革的吁求变成推翻整个体制的喊声。但对于爱尔兰共和军而言,这便意味着暴力运动的开始,目的则是斩断北爱尔兰与英国的联系,创建统一的爱尔兰。

2019年9月29日,金钟冲突现场的防暴警察。
2019年9月29日,金钟冲突现场的防暴警察。

在香港,人们起初的要求是取消引渡法案,但政府在九月初才不情愿地回应了这一要求。其应答的动作太小、太晚。政府傲慢不让步,同时警察与拥护北京的地痞流氓攻击示威者与市民,从而导致了另外四项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以调查警方的行为;不能把被捕的抗议者视为暴徒;林郑辞职;进行真正的民主改革。除非满足所有要求,不然抗议者誓不停止。

同北爱尔兰的情形一样,政府的固执和警察的过度反应,使本来和平的针对一个问题的抗议运动,演变成要求彻底变革的行为。抗议运动已经与呼吁香港独立一步之遥,从而使北京方面大为震惊,因此谴责该运动为意在断绝香港与中国关系的“颜色革命”。

由于当局拒绝任何让步,暴力程度开始加剧。最近几日,少数抗议者在地铁入口放火、向警方扔出莫洛托夫燃烧弹,而且还发生了几起殴打被怀疑政府支持者的事件。与此同时,支持北京的团伙手舞刀刃与抗议者僵持较量。警察则或者观望,或者只抓捕抗议运动成员。

在北爱尔兰,和平抗议的失效与警察施加重手,引发了爱尔兰共和军的行动。万幸的是,香港局势尚未发展到此地步。但是,目前香港的事件——道路封闭、交通中断、催泪弹飞舞,已经使我回想起1970年代贝尔法斯特日常生活出行之艰难了。

北京与香港政府不妥协的方式,很可能会将一些年轻的抗议者推向暴力与恐怖主义。

而且局势还会恶化。同爱尔兰共和军当年的情形一样,更为激进的成员的受挫感和愤怒日益增长,而国际特赦组织前一阵所描述的,对被捕的抗议示威成员“折磨和其它虐待”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紧张局势。国际特赦组织9月19日的报告已记录了几例香港警察的做法:殴打被拘禁者、威胁电击他们的生殖器、用激光击射他们的眼睛等。这与当年博伊尔的一个著名案例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类比:在1972年,博伊尔身为律师,首次在欧盟人权委员会代表七个被北爱尔兰安全部队拘禁后遭受殴打与折磨的人,其中就包括一名囚犯的生殖器被电击、其他几个骨头被打断。博伊尔要求该委员会对警方和军队的行为进行更为广泛的调查,但没有下文。国际特赦组织现在支持人们要求对香港局势做出独立调查的呼吁。

同时,据当地媒体报导,在抗议者经常使用的在线聊天室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是否要武力反击。仲夏期间,警方在一栋建筑里收缴了一些爆炸品,而他们就是在这里逮捕了几个倡导香港独立的非主流党派成员。也许再过不了多久,激进的少数派就会认为,除了采取更为暴力的手段,他们再别无选择。

1969年,博伊尔在遭受新教极端分子袭击的民权游行中起到突出作用。他终生反对暴力,愈加积极地寻求政治解决方式。而其他人——包括参加同一次游行的人——日后则趋向暴力与恐怖主义。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北京与香港政府不妥协的方式,很可能会将一些年轻的抗议者推向相同的方向。

(本文最初发表于耶鲁大学全球研究中心网站,原文为英文,端传媒获得作者授权翻译并转载全文)

(齐迈可,资深国际报导记者,CNN北京记者站第一任站长,在1970及80年代,报导了北爱尔兰当时的持续冲突,现以南加州大学美中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居住在香港。他书写北爱尔兰民权运动领袖的新书《你是否同我在一起》将于明年三月出版。)

读者评论 2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聽命於西環?”
    由修例伊始,港澳辦已多次強調尊重香港政府的判斷及處理,從未干涉。五大訴求答應與否,只要在一國兩制紅線之內,都是香港政府自由裁量的範圍。請你們在把矛頭轉回去對著GOSAR之餘,再想想為何香港建制派泛民派那麼多政客竟選不出一位像李光耀那樣的出色政治家?只有些跳梁小丑,哪怕有真普選,也自救無望。

  2. 恐怖行動的最初本質原本就來自「我要你知道我反對你」,而為了讓你知道,我不惜動用最激烈的手段。當港警開槍時(甚至更早),香港,或者說他的反對面中國,早已註定面臨恐怖主義的挑戰了。發展為恐怖主義的條件是什麼?只要700萬人中700個,甚至只要100個願意與之對抗,然後需要一些資金,那麼其對手將永遠不得安寧。
    我是台灣人這一切其實不會成為我切身的問題,但香港若催生了恐怖主義,必然是中港兩地的不幸,更不幸的是,它極可能已是進行式。
    不免感嘆的是怎麼仍有這麼多大陸的留言,講那麼多義正嚴詞?在評論區裡爭執對錯、質疑偏頗、爭辯正當性可能句句在理,但,有用嗎?911恐攻參與劫機攻擊的有幾個人?
    不足30人。
    引當時美國的良心蘇珊桑塔的評論;「美國人可以指控這些犯罪者許多罪名,但無法迴避的是他們的行為是勇敢的。」
    中共和港府其實已經催生了這種勇敢,而威脅是以十年計的,一旦他燃燒時你能保證你以及你珍惜的那些人全都會倖免嗎?

  3. @Zhizihua
    連香港示威到底是關於什麼都不清楚,你這端聞怕是白訂閱了吧?
    傷害無辜人民當然不對,但到底是誰在創造傷害?誰在延續痛苦?有權力終止一切的人站著裝無辜,卻要求被打成重傷的人的無條件原諒,未免也太不把人當人看了。

  4. 楼上的,是吗?那到时候运动换来了成果争来了权利,那些不愿意参加的人会发个声明说自己不享受这些权利吗?

  5. 是吗,因为以为自己在要求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这个也待商榷,到底要求的是什么),就可以暴力对待其他并没有选择参与到这场所谓的运动中的人?

  6. 這也是我在運動開始有武力抗爭時開始擔心的……其實在傘運中後期開始人們發現和平示威換來的是政府的我行我素後,行動的升級是必然的。市民也看不到政府有所謂溝通的誠意,林鄭在舉行了一場溝通會後,不但繼續像錄音機一樣重覆市民對於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只能在監警會加入外國專家作解決,轉頭沒幾天就成立禁蒙面法,進一步激化矛盾。
    最好笑的是她還洋洋得意倒果為因地在翌日表示晚上那場示威者被激怒下作出的最大規模破壞行動正好證明禁蒙面法的必要性。
    港鐵被破壞後,今早上班不便的一般市民不是怪責示威者,而是覺得港鐵故意關閉地鐵站,意圖與政府合謀想造成民意反彈,這已經能夠看到市民對於政府的信任和施政有多失望和負面。
    如果政府再一意孤行,我真的難以想像局面會變成怎樣……不過說到底,也許港府和林鄭都是說不上話的傀儡,一切都聽命西環和阿爺。現在我也只能默默禱告,希望一切為時未晚。

  7. 高估香港 低估中国

  8. 倒也是…三十年以后是2047,名正言顺的广东省香港市。

  9. 为什么到了21世纪,中国争取一点点的民主自由都这么困难

  10. 我倒不認為本文的目的在於美化暴力,而是透過回顧政治史上的社會事件,呈現出社會行為上相似的脈絡。
    兩地的差異自然是存在的,事件也有不同的背景;但本文的目的不在類比兩地,更在提醒(也許也是警告):在缺乏適當的緩衝機制下,政治上的對撞將會讓社會互動越趨兩極端。
    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出,社會政治環境的形塑,並非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而是在這些彼此應對的互動中推演而來。

  11. 大陆报道说的是示威者内部造成了那名妇女眼睛失明,这里说的是警察,真相究竟是什么?生活在不同迥异信息分裂中真的会让人逐渐陷入无尽的怀疑当中。

  12. 为了美化暴力,把北爱问题都搬出来了?问题的本质不同,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更不一样,这样类比真的合适吗?端媒体的报道在这次香港问题上真是越来越有失水准

  13. 評論區的某些人好像感覺香港的示威者不把香港變成北愛爾蘭那樣子的話就不夠上進啊?還得向北愛爾蘭看齊是怎麼樣?

  14. 想要对标北爱尔兰,那得有足够的底蕴,而香港有什么呢?香港现在一大特征就是太看得起自己。

  15. 香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強大自身,否則無論從歷史積澱和客觀體量來說,和北愛無可比性

  16. 我也想说 翻译的时候请注意 都是基督教 分开成天主教、新教(路德、加尔文等教派)、英国搞了个圣公会算是一种新教 但和其他派别不对付

  17. “是北愛爾蘭占人口少數的天主教徒,要求享有與占人口多數的天主教徒和其他英國公民相同的政治權和民權”
    占人口多数的应该是新教徒?

    1. 已更正,屬校對失誤,多謝指出!

  18. 感觉香港没有ira的激进土壤,之前发现的所谓军火库也没有下文。

  19. 想学北爱尔兰?那香港体量相对于中国也得足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