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大同创办人林尚志之孙、前大同董事长林蔚山,因涉嫌掏空公司,遭台湾最高法院判刑八年定谳、并科罚金3亿新台币,犯罪所得13亿元全数没收。这一天,可说是林家三代经营大同101年来最难堪的时刻。
大同以营造业崛起于日据时代,与殖民政府关系匪浅。后来,即便历经政权转移,在经营者林挺生多方维系之下,苦心积累的工业实力不但未被新统治者夺去、反而更加壮大;1960年代,林挺生本人更飞黄腾达、成为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
其时,华人世界普遍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比肩大同,拥有从炼钢至下游家电一条龙包办的产销能力,即使台湾的中钢、中国大陆的宝钢,都是直到70年代末期,两岸倾国家资源全力挹注、方有机会问世的钢铁大厂,无怪乎当年台湾民间有俗语指“如果做媒时问到男方任职大同、唐荣,这桩婚事多半能成功”。其形象之优良如此。
业务与官方加持密不可分,到后来反而成了大同营运走下坡的死穴。90年代起,由于台湾基础建设投资逐渐缩水、市场高度竞争,大同的重电与家电事业,业绩普遍不如以往。屋漏偏逢连夜雨,执掌大同长达60余年的林挺生此时开始交棒,他的两房五子因此发生激烈争夺,大同王国版图崩溃,众人第一次听见清楚的碎裂声。
最近20年,大同不断上演各式丑闻,公司治理形象跌落谷底,股价、业绩江河日下,包括华映、尚志、绿能等子公司一一下市,整个企业帝国已经土崩瓦解。究竟大同林家如何从满手好牌的政商世家,变成人人喊打、业绩一塌糊涂的掏空罪犯?
表参道上,楼起楼塌:台湾新五大家族
过了民权西路向北,每到假日,中山北路三段便挤满来自各国的外籍移工,由于邻近天主教圣多福教堂,菲律宾移工占多数,印尼、越南面孔也不少,操中文者反而罕见。不过,一百年前,此地风貌殊异,当年街廓不闻菲律宾语、印尼语,只有日语和闽南语,当时这一带名叫“宫前町”,中山北路称“敕使街道”,是整座台北城最堂皇、修建最精良的马路,日本皇族与高官访台自基隆下船,由台北火车站经此直驱剑潭、参拜台湾神社。这条道路的政治意义延续数十年,从日据时代至国民政府(以下简称国府)来台皆未动摇,因此住在中山北路两旁的人家,非富即贵。
大同林家就在中山北路发迹。1918年(大正7年),家族第一代林尚志(原名林煶灶)成立“协志商会”,历经三代演变成今日的大同集团(以下简称大同)。大同是罕见能在日本帝国、国府两代统治者间,成功延续关系及资产的本土公司,又是极少数能传承百年的华人家族企业,声势一度极为显赫,甚至被誉为“台湾新五大家族”。
然而,“平成”走了、“令和”来了,家族文化“和汉兼备”的大同欢庆百年生日之际,考验一一浮现:先是公司长年亏损,多次引发家族旁系结合外部股东、展开大规模维权行动,经营权一再受严厉挑战。再者,后继无人加上丑闻频传,因其拥有市价上千亿新台币的不动产、却难以变现,甚至被舆论直指为“坐在黄金堆上的乞丐”。各种挑战层层缠绕、令公司几乎动弹不得,一度叱咤风云的家族四分五裂,面对百年来最难堪的屈辱。
大同究竟将破茧而出,或是困死在束缚中?主事者林家拥有满手好牌,他们究竟如何陷入千夫所指的窘境?整个家族长达一世纪的算计与争夺,实为近代台湾史生动鲜明的一页。
“要胜过日本人,必用三倍力量,才能得胜”
“和日本人竞争,如你(台湾人)付出力量是一比一,那你输定了;如你付出二比一的力量,只能算平手,如要胜过他们,必须用三倍力量,才能得胜。”
民众印象中的大同以家电驰名,但林家跻身台湾富豪,起源是营造业。林尚志成立的协志商会,最初为日本政府承包公共工程,1927年,他标下的马场町新店溪堤防工程(位置约在今台北市泉州街及水源路口),因天候不佳、堤防尚未完工便三次被大水冲垮,周转不灵之下、公司几乎倒闭,后来他极力奔走筹款,直到第四次施工,终于顺利完成。
这件孤注一掷的标案,差点让林尚志倾家荡产,却也让他在官方与民间都留下极佳口碑。因祸得福、名声鹊起的协志商会,此后连续得标台湾多项重大工程,从松山机场原始工程、总督府台北电话交换局(今台北市博爱路中华电信),到桦山町台北市役所厅舍(今行政院大厦)等民间、军方建案,都成为其囊中物,总数超过6百件。
林尚志身为台湾人却能一再胜过日商、拿下殖民政权标案,全靠其土木科班习得的扎实本领。林尚志曾强调:“和日本人竞争,如你(台湾人)付出力量是一比一,那你输定了;如你付出二比一的力量,只能算平手,如要胜过他们,必须用三倍力量,才能得胜。”台湾老牌观光业者──福华饭店创办人廖钦福也回忆,当年他在协志商号任职时,台北电话交换局标案因为规格复杂,总督府技师铃置良一监工又极为严格,竟然连日商也无人投标;后来几经协调,案子辗转由协志商会拿下,可见林尚志的建筑技术,连昭和初期的殖民地政权亦予肯定。
1942年,林尚志交棒给年仅23岁的独子林挺生;他将家产拆为十份,一份留作家用,一份作为红利分派全体员工,八成创立大同初级工业学校(今大同高中),兴学手笔之大,至今依然罕见。
竭力交好国民党,差点成为铁路大亨
其时,林家事业刚刚起飞,一个例子是电话:当年电话是极为昂贵的奢侈品,光是安装费用就要15日圆、相当于公务员一整个月薪水,只有企业家、医生等富裕阶级才能负担;而协志商会已经有了一台,号码是1801;曾为全台首富的板桥林家“家长”、华南银行创办人林熊征,住家电话号码是68,至于总督府电话,则是1700。
居所迁移,也能旁证林家水涨船高的财富。林挺生接班前,全家就从早年居住的绿町(今台北市老松国小附近),搬迁至全台最高级住宅区──宫前町,林尚志以实际行动昭告,家族地位已经和草创期截然不同了。到了林挺生这位“二代目”掌权,大同果然更上层楼。
林挺生在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只念了2年,就因为二次大战局势告急,被迫提早毕业。接班后,遭遇日本战败投降,国府收回百废待兴的台湾,各地交通设施、道路都因为轰炸而满目疮痍。当时除了即将回国的日商,全台兼具电炉炼钢、锻造加工能力的厂商,只剩下大同与唐荣,初出茅庐的林挺生筹资2千万旧台币,出面为国府修理铁路车厢,为施工方便,当时还铺设一条名为“大同公司线”的便道,由圆山车站延伸至该公司。2年间,大同以当时硕果仅存的产线继续供销钢筋,同时为国府修好了多达577节火车车厢。
林挺生急于向新统治者“表忠”当然有商业目的,即取得铁路客货运之特许经营权,一旦事成,今天大同也许是一家类似日本东武(Tobu)、京成(Keisei)等、寡占性质的“私铁会社”。惟国府未让林挺生如愿以偿、反而宣布铁路国有化,一夕间,大同为此欠下巨债、濒临倒闭,大举投资的设备全数闲置。
然而,正如当年林尚志度过施工难关后,赢得殖民地政府深厚信任,林挺生为官方修理车厢,也换来无比珍贵的报酬,那就是自己与国民党的紧密关系:1948年起,林挺生当选台湾省工业会等多个业界组织理事长,继而当选立法委员;由于林挺生操流利日语,礼聘梁实秋等来台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在大同执教后,他又学习了熟练的中、英文,他甚至列席中日合作策进会、实质上参办台日外交,林挺生多年亦官亦商的人生就此展开。
1949年,大同成功自制马达、电扇,立刻大受欢迎。受限设备及人力,大同一天最多只能生产30台电扇,售价竟相当于黄金一两,这对当年生活贫瘠的大多数台湾民众而言,是极为实用但又根本买不起的恩物,若有人添购一台,经常会开放让街坊邻居一起享用凉风。众人挤在一起吹电扇,成为另类的时代记忆。
如今售价低廉的电扇,70年前在中国大陆也是奢侈无比的享受。当年中共要员即便身在物资条件最佳的中南海,一样热得汗如雨下。曾任毛泽东秘书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新华社社长胡乔木,过的日子便是如此:“当时条件差,胡乔木家里连一台电扇都没有,胡乔木伏案笔耕,挥汗如雨。谷羽找把大蒲扇,在他旁边扇风。后来又从中南海西门外的冰库里,弄来一些大冰块,放在几个盆里,摆在胡乔木坐椅周围,给他降温。冰很快化完,还是热得受不了。胡乔木想出一个办法:在浴盆里放上凉水,上面搁一块木板,人坐在小板凳上,脚浸在水里。就这样奋笔疾书,不到一个星期,把长篇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了出来。”可见连电扇都没得吹的局面,实是当年两岸共同写照。
大约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时,大同的营运也在全盛期,尤其是1975年,林挺生当选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时,他的个人声势达到顶峰。后来的石化业钜子王永庆只当选了该届理事,林挺生的实力与辈分可见一斑。至于大同也在官方羽翼下,转为生产电扇等家电,继而投入金属铸件、马达等机械制造,正式转型机电大厂。
1960年问世的电锅,为大同最贴近庶民生活、最能代表公司的旗舰产品,连2017年金马奖致赠得奖者的奖品,都是与大同联名设计的特别版电锅,即使至今白米食用量已经锐减,每年大同仍可销售数十万个电锅,甚至透过外籍配偶、移工回乡时推介,如今在东南亚各国也可见大同电锅。
其实,当年全台有数十家厂商销售电锅,而各家电锅从外型到内部设计,几乎都和日商东芝当年的ER-4型电锅如出一辙,大同的TAC-6型电锅凭什么胜出呢?原来是大同创业数十年累积的金属加工技术,以及与原厂东芝正式合作、令电锅品质逐步改善,终于超越其他对手。
关于大同电锅,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大同技师微调原厂设计的巧思。考量到日本人专吃蓬莱米,而台湾人吃蓬莱米、在来米皆有,而且当时台湾工厂的加工技术不如日本、量产铝制内锅时,厚度往往无法整齐划一,大同于是将电锅烹调温度提高、从东芝原设定的摄氏180度提高至230度,以确保各种米饭皆能煮熟,甚至有如同灶烧般的饭香。
此外,东芝电锅本装有2个半圆形分割式(后来又推出4分割式)内锅,可各自烹煮白饭、味噌汤、茶碗蒸或咖喱酱,标榜“煮饭、煮汤一次完成”。这项大受欢迎的设计到了台湾自然被争相模仿,但大同除了照抄,还进一步推出类似深盘状的“上层锅”。
有论者认为,台湾与日本口味毕竟不同,分割式内锅烹调时容易混杂饭菜彼此味道,难以被本地消费者接受,若以上层锅盖住内锅,便可加热、烹调菜肴,且可隔绝不同香气,保留当年在台仍有广大用户的灶与煤球炉之优点。后来,上层锅也逐渐演变为台制电锅固定配备。
台湾第一红顶商人:林挺生
说起台湾的红顶商人,舆论多以辜振甫为典型,但辜振甫除担任海基会理事长、在“辜汪会谈”参与历史外,罕有涉足政治,相较之下,从商人摇身变为国民党首位本省籍中常委的林挺生,才是真正“局中人”;他的嫡长子林蔚山坦言,当年两蒋都曾授意林挺生出面角逐台北市长,但其并未应允,后来台北市在1967年升格为院辖市,总统蒋中正亲自约见林挺生、征召他参选市议员,林挺生终于点头。
当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参加国民党总统初选,震动两岸政坛,甚至引发国际关注,令人好奇又侧目的富豪问政,早在林挺生参选市议员时就上演了。半世纪前,当年身价在全台数一数二的林挺生,打出“一通电话,服务就来”的竞选口号,不仅在选区每个里都得到最高票,进而以台北市第一高票当选,甚至连任议长长达12年。后来又受蒋经国请托、出面挽救亏损累累的党营事业──中兴电工,转亏为盈后,林挺生才结束蜡烛多头烧的日子,回归企业家身份。
1955年,台湾近代工业推手尹仲容主持的行政院工业委员会,考量大同产销电扇的优异绩效,指定该公司生产民用电表,霎时间,大同便有钜额订单在手,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是大同日后发展重电设备的滥觞。因为官方握有极珍贵的美援等金钱、人力资源,可以直接援助大同,后来果然让大同营运规模全面升级。
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植下,重电设备成为大同继家电产品后的另一只脚。尤其幸运的是,60年代时越战方酣,台湾以地利之便、成为美军在全东亚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据点,当时企业刊物“大同半月刊”便曾语气振奋地报导,该公司如何击败日商、拿下美军越南基地的各项标案。林蔚山也曾指出,大同曾赠送政府一台1万KVA的大型变压器,后来被转赠援助越南政府,就连美军登陆越南滩头用的栈板,也是大同生产。
大同在日据时代累积的宝贵工业资产,经过林挺生八面玲珑的政商关系加持,不仅成功延续至国民政府来台,以电扇为先锋、以版图甚至更加壮大,实为罕例。然而很少人知道,大同也曾遭遇几乎被打为“汉奸”的指控。
原来1955年时,国防部以海军总司令黎玉玺领衔、控告大同涉嫌隐匿日本投降时、日军遗留的大批物资,要求公司赔偿新台币3千万元(以下简称林挺生案),当时台北市区一间平房要价约20万,可见这笔金额不啻为天文数字,威吓意味甚浓。双方缠讼7年,台湾高等法院两次判大同败诉,公司甚至被假扣押,林挺生自认受污蔑,案情辗转传至国民党高层处;在省主席陈诚及蒋经国两人亲自过问下,总统府终于发出公文:“该公司(大同)为新兴企业单位应加爱护,不使以此案致其破产,应用适当办法早日了结”。有了态度“如此明确”的裁示,加上大同坚拒军方以捐款换取和解的提议,案情急转直下,第四次审理宣判时,海军总部果然败诉收场。
林挺生案到底是不是海军栽赃?史料另有观点。曾受林挺生聘为大同职工学校(今大同工学院)董事、大同铁工厂协理的欧阳可亮回忆,他曾见大同工厂空地堆放大量钢材,“基于直觉,我想那些东西一定有内情”,欧阳可亮后来得知,“是北部的日本海军在败战怆徨之际,转售出来的东西。这种事情对日军和台湾商人来讲,都是重大的犯罪行为。被发现的话,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了结”,这批物资后来果然成为林挺生的大麻烦。
倍受林挺生礼遇的欧阳可亮是外交官子弟,因曾在上海同文书院任教,被视为汉奸追捕而远遁台湾,死里逃生后,他终老于日本,终身未再踏足台湾,身世与先前引发风波的邵子平差可比拟。欧阳可亮把228事件中自己几遭枪决的回忆,写成“二二八大屠杀的证言──战栗的三月十三日”,文中多处提及林挺生在228事件中的遭遇,描绘极为深刻。
其一,是1947年3月13日上午,国府特务强行开走大同铁工厂内一辆汽车,开着这辆车将甫遭逮捕的台湾省教育处副处长宋斐如,不由分说载往大直枪毙。宋斐如与妻子的媒人是孙中山之子孙科、人脉后盾坚强,令宋妻以杀人、内乱等多项罪状控告林尚志,整起事件令林家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获平反,那辆被“借用”的簇新福特汽车,日后终于归还,但其时已成一堆废铁。
其二,是后来警备总部第二处处长姚虎臣设宴,邀约欧阳可亮与林挺生赴宴,觥筹交错间,姚虎臣要求两人签下无中生有的借据、“限期1个月偿还借贷”,林挺生为保住自己与“西席”身家性命,竟然遭特务头子凭空勒索3百两黄金之钜款。可见林挺生尽管富甲一方,在权力青黄不接时同样轻易因省籍问题、被贴上“政治不正确”标签,几乎遭遇不测;日后林挺生极力靠拢当权者,甚至放下家业、差点成为“正蓝旗”的政治人物,与几次生死交错有无关联?实在令人遐想。
“修身”严父,“齐家”束手无策
林挺生好为人师、毕生以“教授校长董事长”三种职务集于一身为荣、为傲,连公司名称也取作“大同”,不难想像他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刻。林挺生律己甚严、烟瘾说戒就戒,他从不打高尔夫球,连等电梯的片刻也能站着批公文,这样一位“修身”的严父为何对“齐家”束手无策,以至于自己撒手人寰后,第二代随即上演激烈内斗?故事要从林家谱系说起。
林尚志一子单传,到了林挺生这代枝繁叶茂,他的五子:嫡子林蔚山、林蔚东,庶子林镇华、林镇源、林镇弘,人人均持有0.321%大同股票,权重不多不少。然而光是财产分配平均,不可能制衡彼此对经营权的歧见,林蔚山后来便与庶弟们互斗不休;六位女儿则一律不参与经营、顶多由夫婿出任集团职务,不难想见林挺生性格传统一面。员工们为方便谈论老板家务事,为这五子取了代号,嫡子称“A1”、“A2”,庶子则是“B1”、“B2”和“B3”。
映像管是占电视成本比例最高的核心零件,大同是台湾家电大厂,理应拥有映像管产能,这是大同当年参与投资华映的主因。最初,华映由美商RCA及国内家电业者集资成立的中华电子投资共治,但RCA的映像管技术不如日商,节节败退之后终于撤资,其余股东也在连年亏损后不再参与增资,令华映成为大同子公司。
为挽救华映,淡化大房全盘掌权的印象,林挺生要求“B2”林镇源改造华映。临危受命的林镇源每天工作逾12小时、几乎随时待命,成功扭转华映连续亏损10年的命运,甚至有连续数年、华映全年EPS达7元的纪录,此时是华映营运的全盛时期。
1997年,华映自日本引进三代产线,同年其英国厂开幕剪彩,邀来英国女皇亲自出席祝贺,林挺生长年对大同专校学生讲授亚当斯密著作“国富论”,英国女皇的到档无疑是他毕生荣耀。而“B2”的战功,也让林挺生“大房管大同,二房管华映”接班计划正式成形。
但林镇源掌管华映,对长兄林蔚山而言实如芒刺在背,毕竟当年华映手握400亿新台币现金,资本额甚至比大同多1倍、营收更多2倍,一旦兄弟阋墙,庶弟联手以华映回头并购母公司并非不可能。于是在2003年,大房施压奏效、迫使林镇源辞去华映所有职务,由“B3”林镇弘接棒;4年后,林镇弘又被大哥、大嫂逼退,林蔚山亲自接任华映董事长,算是一统江山。
舞台尽失的林镇弘,后来几次结合外部人士挑战大同经营权皆不成功,逐渐淡出商场。林镇源则专心经营自家事业美齐,并转型为不动产开发商,与大房完全分道扬镳。2013年林镇源病逝,其长子林传凯娶了艺人蔡依林胞姐蔡旻纹,百年富商与天后就此成了亲家。
然而,林蔚山拿下华映,不仅没有将其打造为集团金牛(cash cow),反令大同被华映拖垮,教训极为惨痛。
当林蔚山与两弟相争之际,正值台湾与全球面板产业巨变,2000年前后,全球笔记型电脑、电视陆续改用TFT-LCD面板,市场需求大增,台湾的瀚宇彩晶、广辉电子、奇美电子、友达光电、群创光电相继成立,各自斥资成立全新产线,连同资金实力更强悍的日商夏普,韩商三星及LGD,竞争令市场快速浮现供过于求危机,这时各厂商不仅要比生产效率,更要比成本、比谁“活得气长”。
就在彼此积极整并的关键期,华映被主事者一再更替耽误,错过多次上门探询的机会,加上金融海啸来袭,各大面板厂不知华映主导权究竟谁属、纷纷打退堂鼓,结果是广辉转与友达合并,群创拿下奇美电子,连夏普也卖给鸿海,台湾“面板五虎”逐渐只剩下友达、群创两强,此时,再次陷入亏损的华映尽管领导权底定,但林挺生早已作古,面对华映一年动辄亏损上百亿的惊人黑洞,母公司大同再没有能力不顾一切、金援到底了。华映在2019年初宣告重整、股票下市,说穿了只是时间问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林蔚山拿下华映主导权,让兄弟决裂、最终业绩一败涂地,但划时代的行动装置iPhone能顺利诞生,竟然和大同也有一段渊源。
原来iPhone触控荧幕代工厂宸鸿(TPK)负责人江朝瑞,早年曾是大同客户,以其好沟通、不砍价格的态度,令大同总厂长施国清留下深刻印象。1997年,江朝瑞印尼事业遭遇瓶颈,刚退休的施国清决定不支薪担任顾问、协助江朝瑞渡过难关;后来施国清干脆全心投入、为宸鸿规划规格最先进的投射式电容触控产线,当这座新厂量产,宸鸿顿时成为规格独步全球的厂商,2005年苹果与宸鸿产开合作,历经数十次试验失败,iPhone才从贾伯斯的想像化为现实,进而改变世界。
身为嫡长子,“A1”林蔚山一出生便注定是接班人;1972年,台湾政坛传出林挺生将是下任台北市长,引发舆论热议,还在美国攻读硕士的林蔚山,因此年仅26岁就被父亲派任大同总经理,接班安排震撼商界。然而在父亲的强人作风下,林蔚山丝毫没有得到授权的迹象,业界盛传,只要单笔公务开支超过2万元、一律要得到林挺生过目才能报销,林蔚山这个“总经理”有何实权,不言可喻。
即便到了2006年林挺生逝世、林蔚山正式接任大同董事长,乃至其因涉及掏空案被判刑、因而仓皇下台,这40余年间,外界从未视林蔚山为大同掌舵者,真正控制这家公司所有权力的人,是林蔚山妻子、现任大同董事长林郭文艳。
叫“武则天”太沉重:长媳林郭文艳
林郭文艳本来是台大教师,被林挺生积极挖角到大同,后来又和林蔚山成婚,夫婿个性温和有余、决断不足,节省到连运动后擦汗的卫生纸,只要不甚破损,还会收起再用,这种行事风格与坚毅明快的林郭文艳正好互补,这是外界对两位主事者普遍评价。
最初林郭文艳进入大同集团时,从董事长特助做起,但由于太过突兀、她未被授予任何正式职称,即使已经掌握财务大权,仍只能挂名“资讯部顾问”;或许是深知自己处于作风保守的台商家族,林郭文艳尽管每天工作16小时、连周六也不休息,但在公开场合,她必然将发言机会留给另一半林蔚山,谨守媳妇本分。办公室内是另一番光景,熟悉大同运作的人士曾透露,林蔚山面前的公文经常堆得淹没人头,三不五时,林郭文艳秘书就会走进总经理室、搬文件回去“处理”,批示完了再拿回给林蔚山。
林郭文艳一手掌握大同实权,情势在林挺生晚年卧病后更加确立,她不只能铁腕“清君侧”,悍然拔除庶弟体系的成员,财务、营运权力更是一把抓,例如她关掉几家最无效益的工厂、资遣员工,就引发大同工会长年抗议反击。
另一方面,林郭文艳思绪极快、理路分明,凭着自创的费用控制、库存管理、早收款项等表格,严格控管事业进度,团队成员根本“糊弄”不了她,反而是达成目标者,必定可以获得林郭文艳亲自颁发的高额奖金,一举打破集团“吃大锅饭”的不成文规定。时日一久,集团高层开始对记者坦言:“因为她是长媳,我也不敢不听命令”,另一位高层话说得更直白:“她快要变成大同的负责人了。”
只是,当大同绩效江河日下,这种嫡长子接班、却和妻子分工模糊不清的权责机制,既拿不出管理成果以杜悠悠之口,又直接打破本来传子不传女的实质安排;加上其他媳妇都未享有同等待遇,二房诸子后来甚至悉数被“清洗”,大同第二代正式撕破脸。例如2017年,大房次子林蔚东夫妇就卖出持股、辞去董事,与胞兄正式分道扬镳。
从备享尊荣到宛如过街老鼠,林家管理大同之所以令人有天壤云泥的感受,主因之一,是家族长期以偏低的持股,却可完全控制资产规模惊人的集团,衍生严重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
至于二房子女们,除了控诉林挺生“遭软禁”,林挺生逝世后,林蔚山夫妇未第一时间通知弟妹,与长兄间也早已形同陌路。大同亚瑟顿洋酒创办人、林挺生二房长女林淑明便曾淡淡的向媒体表示:“如今的大同,早已是郭家的大同!”
当林镇弘出走、林挺生健康亮起红灯,外界指责林郭文艳“武则天”、“外戚干政”的声浪也达到最高点。不幸的是,此时大同集团上下希望之所系的接班人、林蔚山与林郭文艳长子林建文,于2005年突然身亡;多家媒体均盛传,林建文是不堪林郭文艳严厉管教和接班压力,选择在30岁壮年仰药轻生。
无论如何,林建文的死除了带给父母极大伤痛,更将大同集团的接班危机瞬间带至眼前,毕竟林蔚山以外、第二代全数被排除,偌大集团无人掌舵,最终还是得由铁娘子林郭文艳继续总管这艘摇摇欲坠的大船。林建文猝死至今,14年过去了,勉力撑持大同的还是林郭文艳,而她今年已69岁,还能管事多久?谁有本事接棒?无人能回答。
从备享尊荣到宛如过街老鼠,林家管理大同之所以令人有天壤云泥的感受,主因之一,是家族长期以偏低的持股,却可完全控制资产规模惊人的集团,衍生严重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以林郭文艳为例,个人持有大同股权仅有0.68%、而且其中半数已被质押;对比之下,2017年时有意入主公司的三圆建设老板王光祥等人,外部股东合计持股超过林家数倍,但外部股东推举的董事候选人,全数被公司以行政手段排除在外,连参选机会都没有,最终新一届董事出炉时、依旧全数是林家指派。
媒体报导,大同光是土地,专业机构的鉴价结果就超过千亿元新台币,亦即不计其他资产,单凭不动产就是大同股票市值的两倍之多,资产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正因如此,近年大同转而积极抛售不动产,公司说词是活化资产、改善财务,但也受到外部股东“贱卖资产”的强烈质疑。
毕竟,林家以台面上的极少持股,凭什么先“排除异己”,然后又代表全体股东、接连出售土地?如果认定公司价值非凡,为何经营者不以真金白银增持、表达对公司的信心,而是质押股票?再者,公司推派当选的三席独立董事,当选以来对林家作为竟无意见,又是否违背全体股东利益?随着公司法修订临时股东会召开规定,外部股东丝毫无畏股价下跌、继续增持大同股票,林家的“审判日”,相信不久后便将来到。
绝大多数华人家族企业,迄今仍很难为接班明确划分经营权与管理权,导致接班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全体股东价值毁于一旦。
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林蔚山三句话不离通用(GE)。他向媒体表示,大同既然是一家迈向百年的老公司,理应效法同样以机电设备起家的通用,朝多角化发展、扩张集团版图,以创造综效。
巧合的是,近年通用也陷入并购、整合不彰的泥淖,百年荣光成为漫长恶梦,甚至被道琼工业指数剔除,股价连番重挫。由于改革不见成效,在集团任职30年的新任执行长傅连瑞(John Flannery)只做了14个月,就被董事会赶下台,由董事寇普(Lawrence Culp)临时接棒救火,这也是通用创业一百多年,首次有非自家人被任命为执行长。
选择最合适接班人,对企业领袖而言是无比重要、艰难的决定,通用如是,大同亦如是。绝大多数华人家族企业,迄今仍很难为接班明确划分经营权与管理权,导致接班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全体股东价值毁于一旦。以此来看,林挺生当年传子而不传贤,或许也早就注定了大同集团今天的命运。
欢迎光临端传媒小吃店!
1月5日至2月7日,《好久不见,想点什么?——台港连结的廿道料理》于香港诚品铜锣湾店 9F 开展。展览期间设有[[限定订阅优惠]30]30,精选了20篇台港主题文章免费开放阅读,欢迎你阅读、分享,来一趟台港文化深度游。
谢谢回复。我不怀疑这种“多元史观”的主张者中很多人抱有和您一样的善意,认为这意味着对多元记忆的包容,对台湾历史经验的悲悯。但我依然不能无视任何历史叙事背后的政治性。这种台湾岛主体性的史观,如果有政治色彩的话,它一定是绿色的。因为这种用岛划线的史观,已经天然把所有人视为了平等的“外来者”,尽管多数台湾人是唐山公唐山妈的后代。同时又以现代化史观的说辞,把日本放在了“更好的外来者”的地位,而实际上台湾自己出版的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也能证明日本人治台绝不是什么樱花色的德政。与强调日本的积极因素伴生的,就是对中原政权治台的贬低,让台湾人产生大陆政权(包括清朝和国民政府)代表歧视,压迫和落后的观感。所以台湾人现在的身份认同出了很大的问题,既认为自己是华人,又认为自己是岛国民族(这是我自己在三民书局的《中国史》和《日本史》封底看见的),然而华人的认同,显然是一种血缘认同,当年抗战胜利,南洋华侨打出巨幅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写着“祖国万岁”。显然身在台湾岛,不能构成“华人是岛国民族”的理由。私忖今日台湾的政治乱相,与这种纠结的身份认同有直接关系,而提供身份认同正是历史学的功用,这也是我痛批这种史观的理由。当然蓝绿都知道这种纠结史观不可能长久,所以一边想改回课纲,一边出现了林妈利这样的奇葩,想把台湾人全都变成原住民,然而不管怎么样,今天台湾的内耗应该没有人会视而不见。我对“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个事实是承认的,也并不希望大陆的专制体制吞没台湾,然而台湾现在自选的历史叙事、身份认同正在自我折磨,窃以为这对阁下也不是个好消息,“只爱台湾岛上的中国”,或者“只爱台湾岛上的中华民国”显然不可能是长久之计。
回覆枕流版友:
謝謝,我非常享受這種觀點不完全相同但是具有質量的回覆。因為版友是學歷史的,我認為您精確地提出人的歷史和土地的歷史這一點的差異。但另外一點您也同樣提到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學歷史出身的人應該很清楚史料的判斷很難會有「客觀、公正」,往往都是帶著一個族群的觀點。先提到台灣人的族群分布 (您提到的血緣),台灣人族群有97%是漢人、2% 原住民、1%為其他族群 (近十年來東南亞移民增加,因此這個部分族群人口應該漸漸融合進漢人分類裡)。在97%漢人當中,主要是1929年的先民移台和1959年國民黨敗退來台兩波。對1929年先民移台那一波人的後代來說,生存的條件非常苛刻,且經過幾十年以來的民族融合,對於家鄉和祖籍的概念已經慢慢沖淡了,主要著眼點會是要怎麼樣在當年環境非常惡劣的台灣生存下去。而1959年來台的國民黨軍官,對他們來說他們認同的是中華民國,因此對共產黨所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沒有認同感的。因此在當時的國民教育裡面,包含了許多反共與反攻的標語:「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殺朱拔毛」等,因此您提到的人的歷史裡面,在現實情境裡面包含認同整體中華文化,但不包含認同現在共產黨所統治的中國史觀。
另外您也提到不同族群的觀點與記憶的問題,必須要持平而論的是不論日本政府或是國民黨來台政府,都有建設但也有相當的破壞。日治時期建設了基礎的排水、道路、水利、發電設施,但作為殖民母國日本為了要方便出口也壓低價格剝削當時的農民,也強力地破壞了原住民的傳統領地與生活方式。國民黨從中國帶來台灣的雖然美其名是一個政府,卻是一個殘破不堪的統治制度。從1949-1974之間,國民黨的統治重心都放在反攻大陸,在這期間也陸續爆發白色恐怖、228事件、國語運動,這些政策至今都深深撕裂著台灣內部的不同族群。也造成許多家庭裡爺爺說日語、台語,爸爸說國語、台語,小孩卻只能說國語、英語等等世代之間的不同生命經驗。
因此與其說這是綠色史觀,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讓版友參考:這是衡量到各個族群的生命經驗之後,能夠找到較為公正客觀,且不冒犯任何族群的說法。不論是228受難家屬、曾經被日本徵召到南洋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家屬、曾經遭受白色恐怖而面臨一整代菁英都被屠殺的受難家屬、曾經被日本政府強迫遷移屬地的原住民族群,都謹慎地避開了「日軍侵台」、「日本殖民」等字,將所有的政權都比照國民黨治台的文字描述。或許這也是讓族群和睦相處的方式。
谢谢版友的回复。我本身是学历史的,也看过以四百年为基准的台湾史,所以我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我觉得绿色史观非常狡猾的混淆了“人的历史”和“土地的历史”,譬如说“经常被殖民”这一点,至少荷兰时期和绝大多数的台湾汉人都没有关系,然而这也成为台湾“来者是客,来者都治”的理由。这种混淆把“血缘”斩断,完全变成了“地缘”。至于说日本时代的“现代化、进步、生活质量改善”,这是谁的记忆呢?是辜显荣的记忆?是林挺生的记忆?是陈明忠的记忆?还是陈明忠吃番薯签的同学们的记忆?国民党从大陆带给台湾的是一个政府,一个大国的地位和能见度,故宫的国宝,一代全中国养育的精英,以及你们延续到现在的国家。当然,绿色的滑头和部分蓝色的蠢货,同样用上述的混淆手段,把中华民国从1911变成1949甚至更晚,以为这样可以岛内和解,或者趋于独立,然而这种狡计既不是历史的事实,更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对台湾和台湾的民主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回覆前面質疑綠色眼鏡的版友:
對台灣人來說,日治時期帶來許多政權、文化上的破壞,卻也帶來許多體制的改良。譬如現在很多台灣的排水系統、發電設施、鐵路軌道是日本人興建的。對照後來國民黨接受台灣的228大事件,或是並把眼光放在反攻大陸,沒有積極建設台灣,,可以想見對台灣老一輩民眾來說,不一定國民黨就代表政權的絕對正當性。正因為台灣的歷史脈絡經常被殖民,並沒有像中國用一個大一統的脈絡從黃帝堯舜帶到清朝,所以用日治會是一個比較客觀正視所有殖民國功過的視角。
謝謝介紹,但這篇敘事結構有點亂啊
对侵略者“价值中立”等于“赞同”。绿色的眼镜不叫眼镜,这就是现在很多台湾人的想法。不关心文章的内容却去死抠一个“日治”,可以说是流石精日了。
精彩。
雖然知道端就是主打「大中華媒體」(哀可以的話真想避免「被華」以免造成民族和國族概念月經週期似的混淆),每次看到「日據」而不是中性的「日治」(割讓是不是雙方簽訂協議嗎,正式文章裡不該有過多價值判斷)還是有種又被民族主義了的渾身不舒服....
不錯的文章呢!一種商業與歷史的探究,順帶註解了台灣近代的家電史。
這電鍋的印象是老家和阿嬤家廚房裏必須具備的單品,自己家裡沒有當然也就怪怪的了
不如小米的电饭锅
看@Ayahuasca 君留言 一下子从林郭文艳想到了余陈月瑛 余登发和林挺生一样 长子虽然也够优秀但都是优柔寡断 定然是不能接班的 看民视台湾演义里 余政宪说家里什么事情都是阿公说了算 只要能把政商版图传下来 假手儿媳也不要紧吧?只要第三代能挑大梁就行 不过看起来大同比余家班要悲剧得多了
看@Ayahusca 君留言 一下子从林郭文艳想到了余陈月瑛 余登发和林挺生一样 长子虽然也够优秀但都是优柔寡断 定然是不能接班的 看民视台湾演义里 余政宪说家里什么事情都是阿公说了算 只要能把政商版图传下来 假手儿媳也不要紧吧?只要第三代能挑大梁就行 不过看起来大同比余家班要悲剧得多了
其他鍋或許比較專業,但如果經費與空間有限,大同電鍋一台抵兩台,還可以做超出原本設定範圍的事,例如用外鍋煎蛋煎蚵仔煎。
曾在台灣看過報導指出,林郭文艷當時被林挺生帶進大同,其實就是想讓她嫁給林蔚山,因為林挺生不認為單憑林蔚山可以經營大同。對照本文中的女兒不參與經營,作風保守、媳婦本份等等傳統的觀念,不難理解又是一個現代童養媳的觀念。做得好嘛,是先生的功勞;做不好嘛,說是外戚干政的武則天(這時怎沒人想起這位武后可是林挺生欽點的)。對照小英被逼退位當國母,把機會給差不到三歲的年輕男孩,有濃濃的既視感。
同意,求裕隆興衰史,黨國色彩更濃。嚴凱泰過世不久,檢視裕隆集團是個好時機。
文章是好看,但我還是無法理解台灣人為什麼那麼愛用電鍋😂 電子鍋、蒸鍋都比電鍋好用呀😂
傳子不傳賢
民族企业
不错不错。
瑕不掩瑜 这篇真的是荡气回肠 端应该多一点这样的深度财经文章 不仅仅是紧扣国际时事的财经文章 毕竟读者遍布全球 作为一个大陆人 我知道大同电锅 但绝不知道这一段故事 其他的比如裕隆汽车什么的 大概也都可写
舞台尽失的林镇弘,后来几次结合外部人士挑战大同经营权皆不成功,逐渐淡出商场。林镇弘则专心经营自家事业美齐,并转型为不动产开发商,与大房完全分道扬镳。————这里的两个人名 有一个是错的吧?如果都是林镇弘的话 第二句里的 则 字没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