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进吉:从“民意仪表板”数据看韩国瑜的兴起

韩国瑜赴港澳深厦参访,再次成为两岸舆论瞩目焦点。回顾去年至今,他在网路上的“温度”变化趋势究竟为何?
2019年3月22日,高雄市市长韩国瑜出席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友好合作协议签署暨高雄市经贸介绍会,并于会后回答记者提问。
台湾

在之前写过一篇,用新闻,粉丝团与社群跟内容农场来看韩国瑜兴起的原因,但这四个项目的计算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直接做比较,最后只好用 “变化量/转折点” 自己跟自己比较出时间轴后,再一起比较,找出领先指标。

但那一篇只有用 “月份” 来看,且这几个数字的量度方法都不一样,新闻是用网站的文章数,粉丝团是用谈论数,社群则是用社群声量,政治农场看的是提及的次数,这样不同的量级无法一起比较,而最近做出可以依粉丝团的属性,然后看每天的文字云变化,此时终于有一个较为有基准点的比较。

那一篇提到政治农场在八月就开始主打韩国瑜,而社群与粉丝团甚至新闻都须要迟到九月十月才兴起 “韩流”,因此证明粉丝团的社群经营不可能是 “因子”,因为就时间轴不可能先果后因,所以才说韩国瑜是因为新闻农场与传统媒体造神所创造出来的,不是先社群开始的。

而在将专页仪表板延伸出更进阶的民意仪表板,更可以进一步证明这现像,甚至可以做比较以及时间细分到以天为单位。

因此我们来可以看图说故事,说出当时无法更精确看到的几件事:

最初政治农场是主打侯友宜,而不是韩国瑜,一直到8月4日时,韩国瑜才成为主角,甚至在9月18日后,侯友宜慢慢的连配角都不是。

无论是在选举前或是选举后,泛绿的政治人物到现在还是不把韩国瑜当对手,即使最近因为国民党立委党内初选的关系,韩国瑜慢慢建立出比选前更强势的共主关系,泛绿的人还是无动于衷。

但不一样的在社论圈,从10月27日王金平帮韩国瑜办三山造势后,原本社论圈提韩国瑜是蓝大于绿,变成是泛绿远超过泛蓝的现像,虽然可以知道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负面,但之后泛绿的攻击几乎没有小于泛蓝支持的数量过。

而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此时就可以依时间轴的分析来看这段 “韩国瑜兴起” 的过程了,而标题旁的星级是指量级变化的重要性:

2018年6月8日(社论)北农吴音宁讨论带到韩国瑜,这是在还没有爆发时韩国瑜唯一稍有点起色的时间区间,那时他只是个配角。

2018年8月4日(政治农场)开始聚焦韩国瑜,虽然政治农场不是没在提韩国瑜,但一直是在侯友宜之下,数量差到三倍以上。

2018年8月14日(政治人物)新闻开始报导韩国瑜政策,与其说是政治人物,还不如说是传统媒体新闻圈开始聚焦韩国瑜,虽然当时提出一些连社论圈都懒得打以现在角度看荒谬的议题(梦想)。

2018年9月18日(政治农场)弃守侯友宜,应该说已经有股力量知道打韩国瑜的气势已经起来了,就可以把侯友宜给放一旁了。

2018年9月28日(全部)陈其迈开始动员,虽然说在这个时间点,无论是社论,政治人物或政治农场都开始聚焦了(政治农场部份),但那时陈其迈若真的认真打说不定还可以赢,但相对的政治农场也提升到前所未见的量级。

2018年10月10日(粉丝团)韩国瑜前一晚馆长直播爆发,我永远记得10月9日那天晚上,韩国瑜与馆长的直播在社群媒体扑天盖地而来,韩国瑜的粉丝团在那天奠定地位,这是台湾政治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事件。

2018年10月27日(社论/政治人物)高雄三山造势,有了粉丝团的成功,接下来是如何扩散与造势了,也就是要如何转换成选票,有时还是须要传统的线下活动才行。

2018年11月14日(粉丝团)人气因为选举造势进入第二阶段高峰,距离选举只剩前 10 天,只有深绿的还以为陈其迈会赢,不然此时已经大势抵定。

2019年03月15日(政治人物)泛蓝政治人物因党内初选成为共主,虽然选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这个时间序列此时产生新的变化,因为国民党的初选,在泛蓝政治人物又开始加温,甚至超过选举时。

上面的说明是否是真确,是可以讨论与质疑,但这些数字一定是事出必有因,只是因子是真的就是那样我也有所保留,虽然八九不离十。

但透过分成不同族群对人名,关键字,议题等等的时间变化与不一样,也能让我们想去了解其因子,更重要的是不是能够因此突破同温层,甚至知道政治农场与政治人物背后的动机与力量,而让我们更看清事情的本质,才是民意仪表板的目标。

下面是图源网址,大家可以去玩玩看:

韩国瑜、侯友宜、卢秀燕 在 政治农场 365天内谈论指数
韩国瑜 在 政治人物 泛蓝 vs 政治人物 泛绿 365天内谈论指数
韩国瑜 在 社论 泛蓝 vs 社论 泛绿 365天内谈论指数
韩国瑜 在 社论 政治人物 政治农场 365天内谈论指数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通篇用詞意義不明,製圖粗糙,分析結果不知所謂

  2. 請問你是第一次看政治新聞?
    第一次聽見「內容農場」
    第一次聽聞「泛藍泛綠」
    並不是專業學科的學術用語,
    也不是用自然語言在專業範圍內特定的定義。
    事到如今,雖然提問是一個正常的行為,但是對於基於社會廣泛流傳並關注的人為概括的概念來提問,實在有點糟糕。

  3. 想請教本分析中,內容農場的定義為何?泛藍與泛綠的的選入標準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