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朱令的二十五年:(四)看似获得“庶民的胜利”,却是惨胜,甚至没有赢

汶川地震时,父母用朱令的名字捐了钱,想告诉人们,朱令还活着,有情感、有尊严地活着。

朱令的二十五年:(四)看似获得“庶民的胜利”,却是惨胜,甚至没有赢

【编者按】2019年2月12日起,端传媒开始连载朱令案报导。这桩投毒悬案距今有二十五年,举世瞩目,真凶仍未落网。本文记者曾花数年追踪和记录朱令案情及后续发展,端传媒节选其中部分章节刊发。这些章节聚焦在:朱令案作为中国第一例互联网求助、全球会诊的案例,曾在体制、权力围拢的层层疑雾中,由互联网撕开了一丝希望的口子。本文为连载的最后一篇。欢迎你转发、分享,并与我们交流你对此案的看法。

陈震阳为朱令做铊中毒的检验报告,当时冒了不小的风险。

因为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劳卫所下午就不办公了,负责公章的人更是早早下班。没办法找到人盖公章,陈震阳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就个人名义了,胆子也豁出去了,我签字我负责,”他回忆。

长久以来,“担责”在中国社会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作为总好过出错担责任。人们习惯了谨小慎微,本能地厌恶冒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