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对岸漂来的死猪,让金门防疫警铃大作,连带震动台湾。所幸根据农委会检验报告,1月4日在乌坵乡小坵岛北面发现的第二只海漂猪尸,非洲猪瘟病毒检验呈阴性。换言之,并不是非洲猪瘟感染猪只。另一方面,去年12月31日所发现的第一只海漂猪尸,其发现地的半径5公里的所有养猪场已经完成采样跟检验,全部都呈现阴性反应。
2019年的第一周,金门作为台湾非洲猪瘟防疫最前线,可说暂时成功地守下了非洲猪瘟对台湾猪的威胁。但猪肉加工品业者忧心忡忡,咸烧饼、香肠、猪肉干等观光客热门伴手礼,现在都无法带往台湾,对于业者来说,今年的“年节财”恐怕不好赚。
但相关单位仍不敢大意。于12月31日起算,14天内金门所有猪肉产品都禁止运进台湾本岛,直至1月16日为止。为进一步降低猪瘟感染风险,目前金门65间养猪场有28间用厨余养猪,农委会与县政府也已邀集养猪户共同研商,将以补助饲料费用方式,鼓励养猪户使用饲料代替厨余喂猪,预定一月上旬全县禁用厨余养猪。禁用厨余喂猪政策若真在金门落实,当地部分猪场使用高粱酒糟掺厨馀喂猪的文化,或将成为绝响。
此外,由于金门目前已实施两岸通水政策,由福建山美水库引原水进入金门田埔水库,提供金门当地使用,恐也暗藏非洲猪瘟随水传播风险。对此,当地自来水厂表示,将会加强出水消毒,也会增加取样检测频率,目前检测结果均无病毒存在。就算病毒随原水进入金门,也会被隔绝在受水池、原水导水管与净水场内。同时,金门后备军人服务中心主任许泽鑫已经宣布,金门应变中心如果需要防卫部的兵力,目前已有27位化学兵完成受训,相关装备也已完成准备作业,可以协助防疫。
金门是离岛,有自己独立的养猪产业链与“抽签”文化。摊贩会根据天气、时节等因素预估消费需求,向市场回报自己所需的猪量,由专门人员进行统计后,回报给屠宰场,让屠宰场得知自己必须杀多少猪只,再向各猪场收集猪只。
每天中午左右,猪只在屠宰场内由工作人员打上编号。凌晨一点三十分,位于岛屿中央的“金门肉品市场”(当地习惯称为屠宰场)已经展开屠宰程序。由农委会派驻当地的兽医,本身便住在屠宰场中,此时也穿上工作服,开始准备作业。
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内品检查组副组长、兽医师林志宪表示,台湾目前有174家屠宰场,每一场都派有兽医师驻场检查,共计有650名的兽医师与助理执行相关工作。依照台湾法令规定,猪、牛、羊、鸡、鸭、鹅六种常见的家禽家畜,在屠宰前都必须“一只一只逐只检查,一只也不能漏掉。”
一年统计下来,这些兽医师必须检查800万只猪、3.5亿只家禽(鸡鸭鹅)以最近众所关注的猪只为例,从各牧场送进屠宰场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屠宰,而是会先放在系留栏一段时间,兽医即会先行检视有无生病或毙死的情形,健康的动物才能进入屠宰程序。
在屠宰之后,相关人员会取出内脏,与屠体一起放在检查台,让兽医师检查外观、内脏是否有病变。如果发现局部病变现象,兽医师就会予以切除,并加入蓝色色素,确保这些应该被废弃肉品不会流入市面,若发现猪只有系统性的全身感染现象,就要整只废弃。检查合格之后,才会为屠体盖章,送往市场贩卖。台湾不少消费者喜爱吃温体猪肉,若要上早市贩卖,就要在夜间屠宰;若以加工用为主,就可能在白天屠宰。
约凌晨四点左右,金门所有猪只已屠宰完成,分别送到金城、山外、沙美三地。其中以人口集中的金城为大宗,各地的肉贩收到猪只之后,开始拆解,准备贩卖。十点左右,当各村前往早市采购的客人散去,屠宰场内已经开始就隔日要贩卖的猪只进行价格判定。下午一点,金城的猪肉摊贩会齐聚到市场内一处不起眼的小房间抽签,决定当日哪只猪该归给哪一摊位来贩售。各摊贩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再与他人换签,也可与他摊共同合买一只猪,但顶多只依据外型大小来进行交换,无法挑选品质,摊贩也无法指定特定猪户的猪只,只能根据抽签结果来取得当日的猪只。
这与台湾本岛的交易方式不同。以台湾本岛而言,85%以上的猪只(约两万只左右)会经由全国23处肉品市场进行拍卖交易,其中,最大的拍卖市场为新北市,每天约拍卖将近三千头肉猪,来自全台各县市,其他拍卖市场亦然。常会有跨县市拍卖,拍卖结束后再运往其他县市贩售。
猪只进入拍卖场、由兽医师检查完毕后,将会对进行编号。到此道程序为止,台湾与金门的程序并无不同。但在台湾本岛的拍卖程序中,肉猪会被送上展示台,展示台上方的看板会立刻显示编号与重量,同时还标有鉴定过的底价,承销人可以进行竞标。成交过后,便会进行结帐与毛猪提领。每日毛猪拍卖价格与交易量也都会及时公布,农民、承销人与消费者均可上网查询,可供农民作为出猪时机的参考。金门金城的猪只市场则无拍卖程序,一律以抽签来决定各摊商今日该获得哪一只猪,其余山外、沙美两地,因为猪只数量过少,根本不足十只,摊商直接分配领取即可。
以2019年1月5日为例,金门当日共屠宰了61只猪,其中有32只送往金城最大的市场,这与猪瘟爆发前十日的数字相仿。摊商普遍认为,金门人并没有因此而不吃猪肉,批发市场的猪肉销量目前也无明显变化,这与部分媒体意图打造的“金门猪肉销量一落千丈”故事版本并不相符。
金门本地猪业,一度十分蓬勃。早年两岸军事对峙时期,金门号称十万驻军,猪肉需求十分庞大,军方便鼓励民间养猪,甚至曾经贷款给农民买仔猪,即便仔猪病死,只要砍下猪脚作为凭证缴回,就可以免还借款,奠定了金门猪业的基础。
金门于1950年代初期,当地猪只数量不满1000头,到了1950年代中末期,八二三砲战结束时,已有超过两万头猪,摊贩戏称,“当年猪的数量比金门本地人口还多!”不少养猪户为了赚这笔“驻军财”,在家中私养猪只,甚至甘冒风险“刺探军情”,以掌握军队驻军人数、换防时间与杀猪时程,是不少金门养猪户与摊商的集体回忆。
如今两岸交流松绑,大军不再,当前维系金门生鲜猪肉的主要消费力量,除了居民与观光客的食用,另有一部分来自传统祭祀需求。宗族社会力量强,又历经长期的战地政务,压抑了都市化的进程,让信仰文化相当大程度地被保存。每逢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金门人仍保有“拜门口”的习俗,且不同于台湾“拜门口”以饼干饮料等现代食品代替,金门仍要猪肉上供桌,礼节不省。
虽然给神明吃的猪肉必须生鲜上桌,但给人类吃的就未必讲究。市场摊商表示,金门一般居民、小吃店使用的猪肉,许多都已是来自台湾的冷冻猪肉。2011年全联来此设点时,已经对传统市场猪肉造成一些影响,但直至2018年,家乐福亦来到金门,带入熟食产品,不少摊商都感受到其对传统猪业的冲击,“譬如家庭主妇去家乐福采购,已经买了一点熟肉,那怕是买一条熟鱼,他也不会再来猪肉摊买肉了。”
时至今日,金门每天固定从台湾进口一货柜、30只猪,其余不足的,才用金门本地猪来补足。出身养猪业的金门县议员蔡水游则观察,近年来金门猪仅能供应三分之一的本地需求,约有三分之二要从台湾进口。这其实已经是产业警讯,负责替猪只打上印记的阿明(化名)说,在过去,金门的猪肉市场是以“金猪为主、台猪为辅”,但在近年已经渐渐转为“台猪为主、金猪为辅”,标志了金门本地猪自给率逐渐下降的现象。
猪瘟是一场长期抗战,最前线的金门猪业,原本只关系到小岛与观光客的餐桌,接下来恐怕会是台湾猪瘟是否失守的关键,动见观瞻。
“一年统计下来,这些兽医师必须检查800万只猪、3.5亿只家禽(鸡鸭鹅)”这个数据出自哪里啊?我可以理解为平均每天检查2万多只猪,1百万只家禽吗?
我这丝毫都感觉不到这个的影响,该吃照吃。
好報導!難得一窺金門的豬肉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