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 1. Sasanami,回应[《对辩:影视剧中展示“怀念”日治是否合情合理?》][1] ##
与其说她怀念日本统治时期,不如说她在怀念自己的青春。
个人小历史情怀的刻划,抵触了国族历史的情感。正如现代个人发声筒表白百万种不同的心声,历史在当时年轻人身上也刻写下完全不同的感受。历史,管你唯物史观、什么理论史观,都被强烈的情感趋动。
春秋不忘九世之仇。春秋该忘九世之仇。忘与怀念之间,是看表达时有没有听众和观众。有就讲,没有就讲给自己听,最后带入一己的坟墓。会拍这戏是因为相同背景的人和他们的家族及成形的力量和影响,乐见他们的青春再现。台湾与之不同族群的人就会不看,但他们的情感,必须想办法去理解,否则在台湾活得超神经分裂。
台湾的外省人和大陆在1949分别,之前的历史共同渡过,第二代听多了父母抗战时的故事,他们讲述时目光中都有青春的光芒。面对在台湾已是第五代、第七代,更久的好朋友们,他们对过去不同与己的情感,惊讶之余,发现,从明末、清代就来台湾开辟生根的人,开枝散叶,子孙繁衍,甲午战争马闗条约彻底把他们与国族切断,当维新后的日本统治者来到台湾时,在一本小说中忽然理解,进步的日本开启了十九世纪台湾的现代,它的历史被震撼纳入有别于中国的历史系统。同时期中国的民国革命,连年的战事,日本侵略的压力、抗战、内战,所有让中国人分化的激烈过程,走上另一个系统的台湾人没有经验过,也没有深刻感触。当国民党来到台湾,外省的、大陆的,民国的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流,六十多年两代人之后,可溯及明、清一路下来的台湾情感,想得到被正视的权力,在错乱历史中成长的人,他们希望自己的青春也能被清白看待。
## 2. Litian,回应[《人脸识别 + 社会信用系统,一场重塑人类行为的社会实验?》][2] ##
@雨农轩主人提出的问题是值得真切思考的。不只是普通的内地百姓,即使是关注中国问题/在内地生活的自由主义者(泛称),偶尔也会自言自语:“自由真的是普世价值吗?” 我毫不怀疑它是;但除去直觉外,我有什么理由相信它是呢?若自由不是绝对价值,那它就可以被妥协;问题在于界定什么样的自由是我们想要的,何种的妥协是可以/不能被接受的。若要守护自由的地位,当直面其受到的挑战,而不是用一句”Fuck you”来终结讨论。
“我珍惜稳定和个人安全大于个人隐私,因此更广泛的国家监控是正当的”,这是完全可以想像和共情、事实上也极受欢迎的一种观点。实不相瞒,我也感到这种观点在直觉上很有吸引力;要抵制国家提供的安稳的诱惑,需先理解其内涵。因此,感谢提问者将疑惑诚恳地呈现出来还来不及呢。
## 3. Jy,回应圆桌话题[《“性别优势”是客观存在,还是性别歧视的结果?利用“性别优势”有错吗?》][3] ##
性别优势当然存在,同时存在的是性别劣势。在当下社会,女孩子比起男孩子更容易利用性别资源实现阶级飞跃,的确如此。然而当她们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参与社会活动,她们比男性遇到的障碍要多得多。所以女性的性别劣势是,女孩子更难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用波伏娃的话说,就是“只要女人仍是一个寄生者,她就不可能有效地参与改善世界” 。在成为独立的人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原有性别优势的丧失。那或许是一条比“好嫁”更难的路,但我认为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一定是值得的。
当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独立女性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社会对女性的宽容确实比上个世纪要好得多了。但是可悲的是,社会主流仍然在教导女性成为寄生者,而不是去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性别差异是先天还是后天呢?很难说清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什么性别,都不要被所谓性别差异束缚住手脚。每个人都该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来定义自己,而不是通过性别来定义自己。
## 4. 雨农轩主人,回应[《你愿意体验两天一夜的无家游民的生活吗?》][4] ##
体验之后怎么办才是重点吧。我们去体验、去感同身受(实际与真的homeless比,这种感同身受还是差很远的),然后呢?这些人还是处于温饱解决不了的状态,体验者继续自己的生活,继续寻找下一个让自己觉得弱势的人群,寻求自己心里的平静。如果真的同情,就做些什么,那个作为公务员的体验者,是不是可以一定程度影响对homeless的政策制定,埋冤政府解决不了问题,政府照顾到的只能是大多数,对于为数不多的弱势群体,政府往往不会关注,你只有成为政策制定者才会真的有改变。而且有些人觉得政府的政策不倾向弱势群体,但是政府往往考虑的是政策有没有影响到大多数的人进而影响选票。对homeless的态度也取决于国家状况,就如同你觉得日本政府不驱赶homeless是文明的,但是你到印度看到满街的homeless,作为游客你的感觉是国家不安全,需要快速逃离,而不会觉得这个政府真好,同样欧洲接纳难民,为什么百姓极力反对,因为影响到他自己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吧……这种体验让我觉得虚伪,因为你不会允许homeless在你家屋檐下长期入住
## 5. yanggubv,回应[《什么是 GDPR?今天生效的这部法律,要将你的数据重新交还给你》][5] ##
国家可以通过国内法规,超越国界,对非本国企业与个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生死。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新闻的共性。
几个例子:
1. 中国要求在中国的外资IT企业必须将数据保留在境内的服务器上。
2. 美国对俄铝实施制裁,几乎所有券商都只可以执行卖出俄铝股票,不能买入。即使其客户要求买入也不行。
3. 美国根据国内法,判定中国中兴违规。阻止美国供应商为中兴供货。
4. 欧盟颁布新的信息保护法,所有非欧盟企业如有欧盟客户,必须按照新的法律严格保护客户信息,或者缴纳巨额罚款。
所有这些,都是国内法作用于外国企业的例子。相信各国政府正在发现并喜欢使用这个合法(至少是国内法)的途径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公司,特别是跨国企业,将发现自己的合规成本越来越高,自己的权力和影响里开始减小。
无论我们个人是否赞同上面几个例子的做法(取决于你是支持哪个国家)。我觉得这种做法的泛滥,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
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家根据国内法处置外国公司或个人,在其国内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对于那个公司或者个人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这种不受控制的巨大权力是一定会失控的。
在现有几个例子上,可以看到其平衡点很可能只存在于相互报复上。即两个国家互相否决并制裁对方国民和企业。从此跨国经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将剧烈上涨。最终导致新的冷战和全球贸易的萎缩。
## 6. GregoryMagnussen,回应圆桌话题[《英国王室大婚打破种族主义?还是王室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不平等?》][6] ##
英国王室不仅仅是英国的,亦是尊英王为国家元首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其它15个英联邦国家的王室。虽然君主制不是完美的选项,但是有这样一个高于一切的国家象征,似乎是各种政体中比较好的选项。王室所带来的稳定、传承与团结是不可替代的。例如,美国总统为美国国家元首,但是很多美国人不会认可美国总统,因为经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永远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国民。这样来说,女王可以比政客更好地在国际场合代表全体国民,让国民团结一心。法国、德国等已经废除君主制的国家更是有礼仪性的国家元首。我认为君主制会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下去。
有趣的是,在欧洲范围内,有王室的国家如北欧、英国、荷比卢,通常较没有王室的国家更发达(西班牙、德国或许例外)。
## 7. Davey,回应圆桌话题[《旺角行人专用区拟被“杀街”,留与不留之外有第三个选项吗?》][7] ##
如果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杀街”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决定。设立行人专用区的原意其实是用来疏导人流,避免人车争路,而非只为了制造一个“街头表演专用区”。现在的行人专用区已经变味变质,令交通反而变得更加挤塞,而且还对该区居民带来非常痛苦的地方,再加上政府没有完善管理方案,而且不肯也不敢去严正执法,才导致乱象丛生。若有第三个选项,首先是对无牌街头演奏及其他违法行为严正执法、一视同仁。然后再检视实际效果,若主要问题已得到解决,则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完善的管理方案,更好的去平衡各方利益。如果连依法执法都做不到,其他所谓的建议也只是沦为空话。
## 8. Adam_S,回应[《数据工厂里的标记员: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直到它取代我们》][8] ##
感谢端能能让我们了解到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真是开眼界。
最近有消息说,中国将逐渐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不再对生育权——这个人类的最基本权利进行限制。倘若这政策真的生效,可以想像到当他们长大成人,到社会找工作的时候。司机、快递员、客服、美工、程序员、警察、士兵、股票操盘手、生产线工人等等就业机会都因为AI的兴起而消失。
除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因为所处阶层能给予更多社会资源而过上幸福的日子。其余的大部分人,只能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不但要和人争,还要和机器争。于是只能成为机器的老师或者奴隶,为机器服务。同时,还要赡养因此失业的父母们。
想想那个时候,真是毛骨悚然。
## 9. Unicorn,回应[《中国高铁“走出去”为何步履维艰?》][9] ##
万事开头难,高速铁路不同于普通基建,技术含量明显要高不少。而中国的工业产品缺乏的就是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名声,在这些方面日本和欧洲国家的产品优势明显。开拓新市场总是难的,要是刚起步几年就能在复数的国家迅速扩张,我反而会担心中国是不是在投资占比和贷款方面让步太多。
有积淀才有发展,有挫折才有进步。高速铁路“走出去”重点是要静下心来深耕细作每一个市场,打出中国工业产品的水准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产品的竞争来促进技术创新。
## 10. jeremiifan,回应圆桌话题[《你喜欢信息图表(Infographic)吗?它会否使读者越来越懒?》][10] ##
身为平面设计师,我一直认为 infographics 只是信息传达的手段之一,而非全部。我们帮客户用 infographics 吸引读者眼光后, 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读者能被我们“带领”到这份信息,而不是被我们喂养了图表、关键字后就离去。Infographics 与信息本身应该是相辅相成,以视觉搭配文字内容,给读者更清晰的理解。然而,在现代社群阅读日益速食化之下,该如何达成这项理想目标,我们都还没完没解方,都还在努力。最后,啊啊啊啊,竟然在香港,好希望台湾也有呀!
[1]: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2-youropinion-biglovetomoko/
[2]: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5-wsj-introduction/
[3]: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80523-roundtable-zh-ayawawa/
[4]: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3-taiwan-homeless-expereience-in-taipei/
[5]: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5-international-gdpr/
[6]: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80521-roundtable-global-Prince-Harry/
[7]: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80526-roundtable-hk-mk-pedestrian-only/
[8]: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2-mainland-data-annotator/
[9]: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521-mainland-china-high-speed-rail/
[10]: https://theinitium.com/roundtable/20180525-roundtable-Data-X-Design/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