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电影制片厂”,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城中村命名的“电影制片厂”。2017年12月15日,这家制片厂在深圳南头古村开幕的“深港双年展”上主持了一场“鸭饭放映会”。艺术家刘声煮了两只大肥鸭,现场做了100份鸭饭。“到村里来放映,我们不想来虚的,不如请大家吃饭。”郑宏彬是西三电影制片厂的联合发起人,善做鸭饭的刘声则跟郑宏彬一样,他们都自称“厂民”。
免费鸭饭吸引了很多人,包括10多个闻讯赶来吃饭的保安。就着饭香,大伙儿观看了纪录片《村民记者》。影片结尾,屏幕上出现将近100个名字——大多是广州西三村的村民。不久前,他们和10多名艺术家跑到120公里之外的深圳白石洲,拍摄这个即将被拆迁的、住了15万人的深圳最大城中村。拍摄素材被剪成了1小时40分钟的纪录片,西三村的村民贡献了60%的画面。
“这是一种行动……电影只是一个关于西三村的实践行动管道,我们希望用手机摄像这个真实便捷的低技术手段,重新夺回属于一个村庄的话语权力,实践一种通道,联合村民发声。”导演郑宏彬说。
請問在台灣要怎麼看到他們拍的影片?
艺术不艺术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发声。
智能手机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第一步就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