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我与乔治.奥威尔一起私藏的缅甸岁月

缅甸依然是将近百年前,乔治.欧威尔笔下的那个缅甸,现在的缅甸,同样被西方人诠释、论断、制裁、书写、期待或感叹。

我与乔治.奥威尔一起私藏的缅甸岁月
缅甸的首都仰光市内,小巧精致的巴洛克建筑无所不在,一个停滞在60年代不走的时代氛围。

我认识的缅甸已经改变。

改变或许从昂山素季的图像被印制成商品,在大街小巷上贩卖开始;或许从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这位将军之女,并在选举集会上大声呼喊她的名字,改变才算发生。或者从“民主斗士”被解除软禁、走出家门那一刻起,便经纶转动一般,启动这个停滞约半世纪的佛光之国的新局:肯德基、ATM与时尚咖啡店...世界各大都市拥有的商业轮廓,逐一在仰光出现,飞往缅甸的班机则班班客满、一位难求。全世界都在重新认识缅甸;一个正迈向民主化、相对开放与自由的全新国度。

但我并不认识这个“缅甸”。我所相遇的、记得的,是一个沉入梦乡的中南半岛边块,除了轻轻的呼吸声外,什么声音都进不来也出不去。没有ATM,没有连锁咖啡店,没有资本主义的痕迹,只有路边的摊贩、老旧的公车,还有街边的小茶馆。那时,仰光国际机场人数稀少、班机位子空荡,没有人对这里有兴趣,而“Daw /The Lady”还是街头上的私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