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争议之后:三种地图、两岸红线与我们的一个地球

国际组织究竟应该怎样画台湾跟中国的地图?这类雷区不只存在于台海,也存在于世界各地。对环境运动而言,地图的尺度不止一种。对台湾而言,民间社会的想象,又是否只在本土?
台湾

2017年7月5日,绿色和平总部办公室发布 "Analysis: How cutting China’s coal overcapacity could help tackle its water woes"(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与水资源压力研究报告),报告中的中国地图,将台湾纳入中国领土范围,结果在台湾引发巨大争议。短短一周之内,绿色和平脸书专页收到超过三千个“一星”负评与大量的“退款”要求,身陷地图风暴。

在这次争议中,不少绿色和平的支持者提出“环保无国界”,认为在全球跨境污染下,毋须再分国界。不过,环保与国界的关系,一向层次复杂,并非一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以概括,若以“环境运动中的地图”而论,起码就可以辨识出三种以上的不同尺度。

三种地图:见国不是国、见国是国、见国又不是国

第一种地图的看法,以自然的“生态圈”而非人为的“行政区”作为绘制地图的准绳。过去在环保运动中,讨论台湾北部的核一、核二厂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时,便有行动者主张以“万金石”(万里、金山、石门)生态圈的概念取代“新北市(旧台北县)”行政区划,或许更接近“环保无国界”的理念,却又不完全相同。

但是,当环境运动将各国政府推上谈判桌、签下国际协定(例如《巴黎气候协定》)后,国界便成了国家责任的边界,在国境之内,是各国政府必须对此负起责任的区域。对于许多邻近大洋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坚守国界更是捍卫自家海洋资源的依据、与跨国渔业公司的谈判筹码。

在此之外,在大国国境之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均现象,若将“国界”内部视为均质的铁板一块,也与现实不符。一名资深环保工作者举例,“如果要谈中国的减碳责任,东南沿海与西北区域的责任会一样吗?这时候只谈国家,或许又不太现实。”除了这三种看法之外,地图的尺度与范畴仍有可能根据问题意识的不同,而有完全迥异的“画线”方式。

不过,按照这标准而言,本次绿色和平所犯下的“误植”,并不仅止于“将台湾纳入中国地图”而已。实际上,两岸政府在碳排放与水资源利用上有截然不同法规制度,即便以“环保归环保、政治归政治”的原则进行检视,这张地图也过不了“环保”尺度这一关,从事实上就缺乏将台湾纳入中国领域的基础。

绿色和平曾在2017年1月发布了问题意识相当类似的地图,以“东亚(含东北亚)”为范畴,探讨区域内的燃煤电厂数量与致死率。
绿色和平曾在2017年1月发布了问题意识相当类似的地图,以“东亚(含东北亚)”为范畴,探讨区域内的燃煤电厂数量与致死率。

一名外籍资深主管透露,他过去曾以“地图保留台湾、但不画出国界线”,“地图保留台湾、但资料部分将台湾拉白”的方式求全,每逢地图或照片出现两岸国旗时,亦会刻意选择隐匿、回避,就是希望在两岸紧张的政治气氛中,能够维持中立。

在本次的燃煤电厂与基线水压力分布图引起争议之前,绿色和平曾在2017年1月发布了问题意识相当类似的地图,以“东亚(含东北亚)”为范畴,探讨区域内的燃煤电厂数量与致死率。在7月5日的燃煤报告引起争议后,绿色和平也紧急重制地图,将中国的周边邻国全都拉入图内,试图平息台湾民众的怒火。这种平息争议的方式,并非由绿色和平首次独创。

过往国际NGO在面对两岸争议时,便常以这种“拉邻国进来搅和”的方式打安全牌,一名外籍资深主管透露,他过去曾以“地图保留台湾、但不画出国界线”,“地图保留台湾、但资料部分将台湾拉白”的方式求全,每逢地图或照片出现两岸国旗时,亦会刻意选择隐匿、回避,就是希望在两岸紧张的政治气氛中,能够维持中立。

“坦白讲,其他国家的人,有时候根本不在意你的地图,生活在东亚的人,很多人在意其他区域的国界争议吗?欧洲人或许没兴趣搞懂台湾跟中国的争吵点,亚洲人难道都搞得清楚全世界的国界争议吗?”

然而,这是所有全球性国际组织都必须练习面对的地缘政治难题,在local与global的对撞之间,雷区并不只出现在台湾海峡。前绿色和平东亚分部行政与区域发展总监、现居香港的冯家强便举例:“我必须与同事反覆解释,为何在韩国发布的新闻稿为何必须同时写上East Sea/Sea of Japan?那钓鱼台列屿或尖阁诸岛呢?再远一点,还有以色列与黎巴嫩、以至其他中东地区的关系呢?这是所有国际组织都必须练习面对的难题。”

而这些在各自区域里近乎禁忌的话题,离了当地,其他地区的人往往是一无所知、也毫不在意。“坦白讲,其他国家的人,有时候根本不在意你的地图,生活在东亚的人,很多人在意其他区域的国界争议吗?欧洲人或许没兴趣搞懂台湾跟中国的争吵点,亚洲人难道都搞得清楚全世界的国界争议吗?”曾在另一国际组织工作的主管如是说。

以本次引爆争议的地图为例,绿色和平所做的其实仅是将“中国燃煤电厂分布图”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制作的“基准水压力”地图套叠,真正将“台湾纳入中国一部分”的元凶,归根究柢是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绿色和平也未敏感地采取许多国际组织曾使用的“拉邻国”、“留白”手法处理台湾地图,才会惹出事端。

绿色和平在一份研究中国的煤炭使用与水资源的报告中,将台湾地图“误植”上,引发许多台湾民众不满。
绿色和平在一份研究中国的煤炭使用与水资源的报告中,将台湾地图“误植”上,引发许多台湾民众不满。

学习留在中国:NGO的江湖十二字诀

在中国做NGO,得有12字诀:上下其手、里应外合、弄假成真。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后,随之而来的各种污染与环境问题,也让各个国际环保NGO多半仍希望进入中国驻点、从当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既是如此,各组织亦都在学习如何留在中国。

一名曾在中国担任志愿者的环团成员回忆,曾有中国NGO工作者告诉他,“在中国做NGO,得有12字诀:上下其手、里应外合、弄假成真。”

上下其手,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许多领域关系紧张,有时甚至堪比台湾的朝野两党对抗,环保行动者在其中,可以向中央举报地方、有时可以选择与亟需合作伙伴的地方政府同行;里应外合,不难理解,便是与公门内有心改革的基层官僚合作,推动政策前进;弄假成真,即是在政府宣示宏大目标时,欢喜认真地响应,“就算政府原本还没打算做真的,也可以推到变成真的。”

一名中国环保人士回忆,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喊出“绿色奥运”原则,对环保标准的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当时的环保团体眼中“看来特别进步!”但在奥运落幕后,爆发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亦不能幸免于经济衰退,开始对污染企业开后门、亮绿灯,对于不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会相当摸不着头绪,“政府的思维不难懂,就是要追求稳定,不能让社会乱,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环保NGO在中国可以做到什么地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与台湾倾向国会游说、打打谈谈,甚至直球对决的社运文化相比,在中国推动社会改革更像一种博弈,如何在赛局里争取对环境比较友善的机会、找到符合当下政治主旋律的倡议路径,针对个案去做,是NGO的每日课题,“大家习惯了不找麻烦,但争取做事空间。”一名资深工作者如此说。在习近平上台后,对境外或本土NGO不算友善,而各机构负责人都选择更加小心,“我不会说是全面倒退,应该说风向变了,我们要找到红线在哪、能努力的方向在哪。”

若将眼光转到另外一面,在“新红线”之外,中国民间的各种环保行动仍然迂回前进。老牌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不但在过去两年发起了31起环境公益诉讼,在体制内促进企业整顿改进、受害居民求偿,也在2017年正式接受了环保部委托,对《水污染防治法》与《土壤污染防治法》进行立法研究并提交建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2015年即开始提倡的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行动亦有斩获,种种迹象显示,过往多在末端进行污染监督、举报的环境运动,开始慢慢转向,可以在风险预防阶段施力。也有许多人把精力投向自然教育/环境教育。中国的自然教育机构从2010年到2016年成长了将近七倍,“呈现井喷式增长”。一名曾在南方从事环境运动、现在专注于自然教育的年轻工作者说,从新中产阶级对孩子的期盼出发,“改变下一代”,是他现在最主要的愿望。

绿色和平成员于2011年7月13日在北京一个购物区进行示威。抗议Adidas and Nike等主要服装品牌供应商, 制作期间工作排出危险化学品造成中国的部分河流含有毒物质。
绿色和平成员于2011年7月13日在北京一个购物区进行示威。抗议Adidas and Nike等主要服装品牌供应商, 制作期间工作排出危险化学品造成中国的部分河流含有毒物质。

问问台湾:要不要参与全球NGO议程?要不要影响中国?

所有国际NGO组织都必须练习处理国际争端、地缘争议的政治基本功,表面看来,这与台湾本土无关。但这恰恰是台湾被孤立的例证。资深工作者分析,台湾受限于国际处境,在全球NGO的议程中长期缺席,“当然还是有很多机会参加,但你不知道全世界今年到底有多少的NGO排定的议程,台湾对国际NGO的多样性,还有国际很多会议,NGO扮演的角色,我们是没有想像的。”如此,在全球气候政治与全新治理格局下,台湾环境运动又该怎么思考自己和国际议程的互动关系?“不先思考这个问题,就很难思考我们对待这些国际NGO的方式。”

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曲折悲哀或迂回前进,表面看来,也与台湾本土无关。但真的无关吗?2016年底,台湾环保署长李应元曾在高雄公开表示,当地污染源分别来自“移动、固定与境外”各占三分之一,其中,“境外污染源”直指中国,中国环保运动的命运,牵动台湾人每日呼吸的空气、雨水和潮汐;而逐年变化的全球气候政治,同样也会影响“本土”的环境议程。

地图的画法仍算小事,一场争议之后,令很多环境实务工作者忧虑的大问题才刚刚浮现:台湾的民间社会,要如何在两岸关系的现状中找到定位?又如何在本土之外,于全球民间社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位长期在两岸做环境议题的台湾资深工作者感慨:“胡锦涛相对比较开放的时代,有吴介民提出第三种中国想像,许多台湾民团也以此作为定位的想像,但这终究镶嵌在大政治脉络中。当习近平上台、政策紧缩,两岸政府逐渐进入对峙,民间是不是真的也顺着情绪走上坚壁清野的对峙?如果要,那代价是什么?如果不要,那要做什么准备?”

(特约撰稿人李映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人類內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人類與環境的問題也就無法得到解決。

  2. 绿色和平本来就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在大陆很多人用来表示数据的PRC地图缺少藏南地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支持藏南地区属于印度,他们只是做他们专业擅长的事情,地图的争议不是他们要处理的问题,倒是有些人没有看清这个现实。

  3. 綠色和平並沒有錯,所用的地圖為大多數地區都認可的。世界上邊界爭議一直存在,在所難免。

  4. 是各國政府必須「隊此」負起責任的區域⋯⋯「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