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端记圆桌”,让我们优雅“对骂”

靠近真相的道路没有捷径,在今天,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你,愿意说,愿意想,愿意听。
编读手记

他们说这是后真相时代。同一件事,众说纷纭,当每一个声音都能找到自己的回音壁,当耳畔尽是优美的协奏曲,你还会在乎,被自动过滤掉的,事情可能的另一个面貌吗?又怎样找到它呢?

专业记者的调查当然重要。但在这个已经永远地抛弃“大众传媒”的新时代信息生态系统里,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每一个阅听人的主动承担:当每个人的脸书都成为发声媒介,相应地,每个人也该对自己的智识和周边信息环境负责——对自己接收和传播的信息做基本的事实甄别,开放地与他人对话,追问意见和依据,理解背景,丢开发泄式的情绪。

靠近真相的道路没有捷径,在今天,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你,愿意说,愿意想,愿意听。

这也是端传媒在上线18个月后,除了专业报导的坚守之外,推出全新社群工具“圆桌”的初衷。

端在开端时,我们说“漩涡中的人,有责任说出漩涡的样子”。这一年半来,记者在前线见证旺角、选举、铜锣湾书店、脱欧、特朗普、右翼思潮等一个接一个漩涡的时候,也深切感受著,在华语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派别的分歧如核裂变般膨胀、放大,产生巨大能量。我们想走得更远。说出、或者说争论漩涡样子的,应该是包括你我在内,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2016年12月3日,在评论区的基础上,“端记圆桌”开始内测。我们想要继续摸索,华语世界的“公共话语”,应该是什么样子。即使“对骂”,也保持姿态优雅。

200多位来自香港、台湾、澳门、中国大陆等不同地区的华语读者,参与了这场实验。每天,我们以全球时事及公共议题切入,选择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也和彼此交流阅读、音乐、电影、生活和远方。我们想在产品上探索,什么样的发言和组织方式,能令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阶层背景的人,更感畅快地对话?当立场分歧、情绪燃烧、误解纷呈,什么样的机制,可以让有理有据有思考的发言受到鼓励,让情绪发泄尽快散去,让新加入者更快掌握讨论重心?

来圆桌,我们好好说话。
来圆桌,我们好好说话。
来圆桌,我们穿越同温层。
来圆桌,我们穿越同温层。
来圆桌,我们记录时代。
来圆桌,我们记录时代。

经过2个月的内测、1个月的改版,2017年2月27日,“圆桌”1.0版本上线开门迎客了。如果你下载或更新我们的App,会在屏幕底部导航栏的中间,发现“圆桌”的按钮。

请多多来试用吧。这是为每一个人准备的工具,我们希望你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设计师。请把你身处其间,所有感觉到不愉快、被干扰、不自由的体验,告诉我们,我们会努力改善每一个细节,和你一起,养成“圆桌”的生态。

在这个线上论坛,我们信奉言论自由,鼓励直话直说,观点相碰,但亦有基本原则:

真诚:圆桌鼓励开放、自由的讨论,因此要求参与者怀抱诚意交流,表达合情合理的观点。一般来说,建议和批评都无任欢迎,但恶意的人身攻击及冷嘲热讽则不能接受。换言之,来圆桌,请诸位桌友好好说话。

举证:圆桌坚持言论自由,但亦强调“负责任”的发言。我们鼓励桌友为自己的发言列举论据,在事实描述中加插链结或其他参考资料以供查证。高质素的发言应该有理有节,论证严谨。桌友在发言时可抱着“为什么这观点能说服别人?”的态度,详细解释自己的想法。

尊重:圆桌相信良性的沟通是建基于对个人的尊重上,因此在真诚的发言和严谨的论证之外,我们也鼓励桌友保持尊重、友善的态度。具体来说,桌友应该把“反对”和“贬损”区分开来,避免对其他桌友的攻击、谩骂和嘲弄,以及其他恶言。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期待所有的参与者,打破华语世界层层叠叠的藩篱,彼此看见,真诚对话——这是大家对圆桌的期许,也是我们的一个念想。

话不多说,我们开桌!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和澎湃界面类似,都是能接受的简洁风,但更喜欢端的内容。每天花时间翻过来也是不易阿→_→

  2. 喜欢端,比澎湃好读,而且能写澎湃不能说的事。

  3. 写得很好!学习,再学习!

  4. 资磁!中肯很重要!

  5. 。。路过帮顶。。前排占位。。。

  6. 希望繼續可以保持現有水準!

  7. 推一個,雖然對圓桌社群沒太大興趣。

  8. 很期待!終於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暢所欲言了,希望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與智慧的交鋒~

  9. 在内地通过端的朋友的内部分享下载下来,基本每天都在阅读端的文章,很不错。

  10. 說錯了...八月份

  11. 頂。2015年五月到現在,「端」做得越來越好了。

  12. 来顶一下,认识端也一年了,希望端越来越好!

  13. 没有谷歌框架的表示我更新不了端的APP。。。希望端有本地下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