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Opinion:“凝视”之下,郑欣宜的“高调肥”为何触动社会神经?

欣宜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对于“凝视”下的“胖女孩”如何自处的大辩论。有人说,“观看的方式决定世界的样貌”。
编读手记

专栏 Your Opinion 精选重要报导、争议话题底下,读者的评论、来信、或者获得授权的个人脸书感言,整理成文并发布,让更多人可以读到你的观点,让声音穿透同温层。欢迎你继续在端APP网站写评论,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写信给我们editor@theinitium.com。我哋实睇,一条都不会走宝。

在音乐颁奖礼上斩获三项大奖的香港女星郑欣宜,近期又一次卷入了舆论风暴。有人认为欣宜获得的奖项不够“实至名归”,一再提起已故母亲沈殿霞,及因身材肥胖遭致的嘲讽,有些令人厌烦。一直以来,欣宜对于自己的身材和家庭的言论都饱受大众争议。有的人会被她的经历感动,但也有人批评她“消费亡母”和“消费脂肪”。

几天前,论者谭蕙芸将公众对欣宜的争议与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著作《观看的方式》(The way of seeing)联系在一起。谭蕙芸说:“欣宜近日被网民痛骂,可以理解为坊间对‘女子应该如何自处’的一场大辩论。”她认为,舆论对欣宜“自我感觉良好”的指摘,是一种“男性凝视”(male gaze)。

端传媒刊登出这篇文章后,引发了读者的广泛热议。欣宜是身体力行突破主流审美,还是仅仅在博人眼球?有没有人能逃脱无处不在的“凝视”?读者们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2017年1月1日,郑欣宜在2016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夺得“我最喜爱女歌手”。
2017年1月1日,郑欣宜在2016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夺得“我最喜爱女歌手”。

大众争议的焦点是“身材”还是“鼓吹”?

不少反对欣宜的观点,都不是针对于她的身材,而是反感她的“鼓吹”行为。但也有人认为,不让他人对外宣称自己的认同也是一种歧视。香港女作家卓韻芝表达了这样的期望:“下年再获奖,你不再提及身形,在台上唱出一首感动香港的歌。”

他們要去挑戰社會價值觀,這不是錯,只是註定會比較多閒言閒語。

by ht

mimiylee :觀眾思考問題,不一定如此複雜哲學性,想聽歌的一類觀眾,只想聽好歌,但一個歌手即使歌唱水平不低,卻經常跟觀眾罵戰,不會給歌迷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類想睇靚靚藝人的觀眾,唔BUY你是人之常情(编按:另一类想看貌美艺人的观众,不接受你是人之常情)。如果換了另一個歌手,出身窮困,卻經常掛在口邊,叫人不要看他貧寒背景,他即使不富有但活得快樂,你說觀眾會喜歡他嗎?他有說自己出身的自由,只是經常用同一個爭論點來SELL自己,令人很厭倦.....

9_9OOps :把孝順和家庭價值掛載嘴邊的藝人比比皆是,也沒見觀眾翻檯。可見觀眾根本就是無法擺脫對女藝人身材的偏執,還忙不迭地拿出其他藉口來牽拖。

rosa :難得見到一篇出色文章,為我解惑,我原本一直以為我不能反駁,我是因為對欣宜消費肥胖反感。我有很複雜的感覺,一方面我覺得她的行為沒太大缺陷,一方面我又不能否認我不太舒服。我不知道我的立場,原來我的立場如此複雜。9_9OOps說得沒錯:「把孝順和家庭價值掛載嘴邊的藝人比比皆是,也沒見觀眾翻檯。」

Ballin:(编按:为方便不晓粤语的读者,本条留言中的部分内容经过编辑翻译)我更贊同mimiylee的講法,就好像普遍沒人將自己是帥哥,美女,有型掛在嘴邊,有這些外表的人都受喜愛;愛家的藝人亦都不會天天表現恩愛,愛家 (重點是藝人同天天);相反不論常掛口邊/常表現(chok)的人,亦常更易受眾圍插同理。大眾更不接受常拿出來講或者表現的人, 覺得太裝腔作勢,所以人更不接受他人高調表現自己,我相信欣兒低調地自然地給人感受胖的她的生活,就不會如此群情洶湧。

相反沒有「把孝順和家庭價值掛載嘴邊的藝人比比皆是,也沒見觀眾翻檯。」 不是沒有,只是比例上比較少,因為這些價值觀都普遍受人接受,但是在網絡世界,也有好多人因為網上言論不用負責任而會批評人,否則就不會有秀恩愛的詞語岀現。再且有人為了這些事去翻人枱的話,受群情洶湧圍插的機會非常之大。

有責任的啊, 不過"大眾" 話 : who cares? 不過香港同亞洲令人這麼介意自己肥是好sad的一件事。

shiki :相信很多人厭惡的是“鼓吹”這一行為,而並非被鼓吹之內容。強調被鼓吹內容之政治正確性完全係牛頭不對馬嘴。

Creed Crescent:「 我絕對無歧視她的意思,她肥可以,但請她不要高調說自己肥。」代換成「" 我絕對無歧視她的意思,她gay可以,但請她不要高調說自己gay。"」,「"我絕對無歧視她的意思,她黑可以,但請她不要高調說自己黑人。"」。當膚色/性向變成一種身份認同高喊有什麼不可以?阻絕人家對外宣稱自己的認同就是歧視。

菜蔬停:藝人欣宜對自己胖胖的身材感到自信遭到網友撻伐。亦即是,肥的欣宜可以存在,但她卻有責任低調沉默,不可以表達快樂和自信,不能張揚地表示「自我感覺良好」。

Annie Lam(编按:本条留言容经过翻译为书面语):其實他已經建立了一個肥得自信健康的形象,歌又唱得好,又有人找她做廣告,如果我是她,我會嘗試外國市場,紅了回來光宗耀祖。她要撐自己,包括身形,某程度上沒得選,真的天生肥胖基因,更因為這個社會仍以男性角度主導女性形象,肥很難和美扯上關係,所以他要支持自己。要顛覆傳統審美觀念實在很難,但仍值得我們反思。

不過我覺得她實在仍介意肥(說真的,有哪個女子不介意),仍很刻意去自我保護,所以「整天提自己胖」。這樣確實很煩。欣宜已經是明星,實在不需要再沉淪過去被攻擊的痛苦,令人無端又在注視她的身材。

香港知名女性作家 卓韻芝 在分享本文时留言说:坦白說,作為旁觀者的我認為欣宜的心理並不健康。一個人窮,沒問題,但如果他經常提及自己窮呢?經常。公開談論。主動提及。不停地講。因此,對於自己的軀殼,欣宜極度在意,這是不能否定的。

好了,在意,也不一定就心理失衡——人們總得抓緊一些事來在意。就像一個人老是提及錢,只代表他關心錢財,不能斷言為心理失衡——因此問題不僅出於「過份在意」,而是在意,卻缺乏解決方案。欣宜說,我順其自然算了,多好的解決方案!可惜在她決定不刻意減肥以後,依舊經常提及自己肥胖,達至某種addictive(编按:痴迷的)的狀態,而且幾乎逢說必哭,請問這是心理健全嗎?開始時,我以為是宣傳,但看她每次都壓上心房去說話,這怎會「只是」宣傳?她發言,我有時會看得心痛。坦白說,如果胸懷惻隱,如果關心欣宜,就不應該繼續對她將肥掛在口邊的行為加以鼓勵……

肥生恨,但不能手持着恨而活。我有時覺得欣宜在宣傳恨意(雖然這絕非她的本意),如果相反,她笑,由心地笑出來,笑到停不了,這才真正的美滿結局,真正的歡樂今宵,真正的政治正確。

我渴望聽到你能夠如此說:「肥?肥是什麼來的?好舊呀講呢啲!今晚我得獎!打爆個邊爐!」戴上媽媽的眼鏡,哈哈大笑四聲。然後,下年再獲獎,你不再提及身形,在台上唱出一首感動香港的歌。

ht :其實不論誰獲獎都會引來一些反對,這是樂壇本身的運作,也是所謂的 haters gonna hate。但欣宜的姿態比較強硬,因此引起較大迴響,而且《女神》一歌也不是在宣傳女性要自愛的訊息,至少在自愛的層面上,競爭對手方皓旼的《你是你本身的傳奇》就更深刻,《女神》其實是高調地挑戰社會審美觀,要女性去「爭寵」、「爭光環」。不少反對欣宜的,是接受社會主流審美觀的女性,覺得追求瘦不等於錯,不等於沒有自我。我覺得欣宜比以往更用心唱歌,也敢於接受自己的外表,是值得欣賞的。但她和黃偉文都不大量,不達觀,他們要去挑戰社會價值觀,這不是錯,只是註定會比較多閒言閒語。

2010年8月1日,郑欣宜与王祖蓝在香港完成三场“演口野会”。
2010年8月1日,郑欣宜与王祖蓝在香港完成三场“演口野会”。

欣宜是挑战主流的社会“异常者”吗?

近些年来,欣宜曾经试过积极减肥,“去做世界上的普通人”。但在2014年,她在脸书宣布对减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她说:“要做回自己,令自己最快乐,要令自己最健康”。有认可欣宜的人认为,她的行为是对于这个社会主流眼光的突破与挑战。

Quote:每一個社會「異常者」高呼,都係一種反抗。

by陳文安

9_9OOps : 鄭欣宜是不是真的挑戰社會主流審美其實很難說,至少我從接觸到的有限的資料無法判斷這一點。但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她的批判就更顯得這社會缺乏包容和平等對話的習慣,就和昔日以宗族關係建立起來的村子一樣,辯論的目的並不是思考,而是為了分出勝負,讓贏的一方近乎為所欲為,而他們之所以容忍少數派存在,並不是因為真的覺得少數派重要,而是依賴少數派獲得優越感。也因為如此,污名化和刻板印象無日無之。

Han Goh:其實作者可能不知道,近幾年西方國家對於Fat-shaming的討論也是相當火熱。一方說女人有胖的權利,不該被審視羞辱,另一方則認為不該宣揚肥胖的正面訊息。

作為前胖子,還在努力繼續瘦的我,對這個課題是保持不支持,也不反對,只要別太過分的態度。不管你有什麼看法,發表的時候都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羞辱謾罵(針對胖子)得意跋扈(肥胖無罪)都不是我能接受的。

肥胖與健康有關,但卻又沒有絕對的關聯。的確有肥胖而健康的人,但在少數。大部分人還是維持正常的體重才會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這是我個人經驗。但減肥需要用對方法,欣宜很明顯就是用了太激烈,無法持續的方法,沒辦法從心理上 生理上和生活上進行有效的減重,才會復胖的。如果她真的瘦的那麼痛苦,還真的倒不如胖了。保持愉快積極正面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管做什麼。

肥瘦與社會審美息息相關,就如作者所說的,這是幾千年男性主義的潛移默化,深入社會的各個層面。我們可以嘗試去改變,卻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夕間改弦易轍。現實點說,這根本就不是幾十年間就能改的,畢竟連女性投票權都是上個世紀才有的事。明白很多社會及個人心理現象的原理,從而找出自己能夠接受、能夠釋然的態度,對保持正能量才有所幫助。縱使世界再大, 一個一個的改變持續發生,總會有奇蹟發生的一天的。

但關於胖還是瘦,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吃得健康點、多運動。不管體重如何,多做這兩件事一定不會錯。但重點是,身體是別人的,要怎麼做還是得他們自己做決定、做選擇。別把別人的擔子扛上身…

孙嫣然:这不是尖酸刻薄而已,认为女性必须遵循男性审美,就是认为女性必须服从男权社会的要求。因为自己在这种畸形压迫的社会中为奴太久,有的人顺从而获利,所以害怕他人打破旧秩序以后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是要说出来,要高调,如果不能打破话语体系如何挑战制度本身!

BIll Cheung:鄭欣宣是否經常將「肥」掛嘴邊我沒有留意,但我可以肯定網民經常將貶義的「肥」掛口嘴邊,但「肥」是她生命中一部分,也因此孕育她的性格及一反social norm的形象。我認為鄭欣宣的「肥」所挑戰的正正是「女神」(男性主導的思想及追求;女性則是處於被動) 一詞。

陳文安 :每一個社會「異常者」高呼,都係一種反抗,唔能夠同靚仔唔標榜自己係靚仔相提並論,因為靚仔靚女已經喺社會度明明確確咁感受到自己嘅優越。要諗嘅係,點解呢個社會仲係會令到一個肥人咁介懷自己肥,傳媒、普通人嘅目光同埋批評,真係冇責任?

StanleyK:欣宜通過公然反抗主流審美的方式,獲得了大批對主流審美不滿(不只是身材)的人的讚賞。實際上,對主流審美的討伐十分像是Kitsch的一種,因為討伐主流審美與討伐審美之間並無明顯界線。其他審美觀念有權力存在並施加影響,那麼主流審美也有同樣的權力。更何況,不論是欣宜還是她的支持者,其話題性均依賴主流審美的存在而存在。而對其「消費脂肪」的質疑,意味著其Kitsch屬性正在被意識到。

莊清瑋:對我來講,說這樣很美那樣也很美其實是很消極的做法,真正積極的做法是你看到有人的身體偏離常規,而你跟他說這樣最美。倒也不用害怕哪種身體會成為新的常規新的典範,畢竟社會不平等不會停留在一個點上。

季百路:感覺不只是女性,東亞社會不少人在意社會上主流的價值觀,而且常常用這套價值觀審視自己,也審視別人。

有没有人能够逃脱无处不在的“凝视”?

如网友 愛讀著 所言:“观看的方式决定世界的样貌”。在他人的视角之下,如何自处,如何自我定位都会变得愈发复杂。网友 Calvin Wan 抛出了几个问题:有没有人不被凝视?被凝视之下,有没有自主?有没有被“充权地”觉得产生了自主?不仅是欣宜,“凝视”似乎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无处不在,你能逃脱得了这张弥天大网吗?

RoySen:欣宜為什麼要獲得他人無謂的認可,不論是男性凝視還是女權主義?

其實這是很典型的女權主義者和女權主義同情者的矛盾。後者會覺得,不斷強調反而說明你自己陷入了父權而不自知,但前者會說,現在的社會還沒平等,必須要多走一步來改善。比如 he/she、history/herstory之類言辭上的。很多爭議都是這個矛盾在後面。

读者 kam yuen 在其个人Facebook说(经授权转载):以往的想法是,當我們打破了male gaze視角,人類就可以以更平等、更多元的眼光去觀看女性,甚或其他有別於自己、有別於社會標準審美觀的人。 然而,今天我們發現,單一標準的審美觀沒錯被鬆動了,在全球資訊流通下,每個人接收到和內化的discourses可以愈來愈多、各有不同,但我們沒有因此而不gaze不judge任何人,只是我們會用不同的discourses不同的標準各自去評判他人,而不一定會參與社會整體較統一的壓迫(又或者不自覺參與了卻會找其他標準去cover)。

卓韻芝:該文作者引用John Berger的spetacle、male gaze理論(但我依稀記得這是70年代由所second-wave feminist提出?無論如何),是政治正確的觀點,我絕對相信作者的誠懇和苦心,該篇文章無疑是出自良心,是英雄式的見義勇為,卻略嫌覺得有點......射錯波——關於欣宜的輿論重點,並非作者所說的不公義之male gaze(「評論者「容許」欣宜保持肥胖身型,卻「不准」她把「肥」掛在嘴邊」),而是欣宜多番提及自己因肥而被打壓,卻不見得她找到出路。引用John Berger,變相就是落藥證實欣宜因肥被打壓,都說重點並非她肥呀!而是她「經常提及」呀!每次提及都情緒浮動呀!就像一個人失戀後不停喊「我狠他!我狠他!我要活給他看!」,而朋友竟去加多句:「對哦!你應該狠他!」請問作者跟欣宜的新聞跟得有多貼?有多明白網民此刻在說什麼?高登文已越過了male gaze theory,想請欣宜別再提及那些(大家已經對她)不存在歧見呀。

Sid :實際只能講,提供了一種伯格的理論框架,然而實證上是不是嚴謹吻合的,便是另一回事。除了檢驗現代人類是否有較為統一的審美標準以外,我覺得還有一個有趣的角度來審視是否「女為悅己者容」:訪問女同性戀者如何在沒有男性角色的戀愛關係中處理容貌這一要素。然而因為不是在女兒國,整體社會行為無法擺脫男性因素,實證研究和論證根本上還是困難的。

Mok Kwun Kow Justin: 無視世俗目光,但又想得到世人嘅讚賞…矛盾也。

Calvin Wan:凝視理論,一種建構,值得參考。其實,有冇(编按:有没有)人不被凝視?被凝視之下,有冇自主?有冇可能自主?有冇被“充權地”覺得產生了自主?

Carrie Lui(编按:本条留言容经过翻译为书面语):我也還記得讀Cinema Studies時,第一次接觸Male Gaze理論當下的震撼。也曾反駁女性打扮不但是為討好男性,但最後也理解到這個是我們的社會文化將我們教導如此。叱吒之後看到很多網上評論說,不明白為什麼欣宜要經常「消費脂肪」,將「胖」都可以是「美」常掛嘴邊,這是因為大家不明白「胖」這個課題有多麼影響她一生。她在西方國家受教育,而她回到香港這個社會工作所承受的是第二種價值觀的衝擊,從而深思及認識自我。然後就有《女神》這個創作。《女神》講的不只是「胖也魅力」,而是世界上有好多「美」的形式,視乎你用什麼眼光去看。

空心二胡 in Treehole:女人的定義從來不是女人給的。同樣,任和弱勢的定義也不示弱勢給的,如果只是單純談一下,主流(或認同主流的人)就覺得天崩地裂,這難道不就是主流優越別人的證明嗎?

Yn Kly:破除男性凝視(或任何女性面對的困境)造成的困擾最難的地方,就是各種圖利於此事的男性去脈絡化地「鼓勵」女生做自己(例如跟你說變壯好棒棒女生不要這麼笨被商業牽著鼻子走),以及女性自己的否認(例如覺得哪有這種事綠茶婊不要玻璃心裝弱了)。

愛讀著:觀看的方式決定世界的樣貌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的就把社會現象和理論掛勾。因為理論有一個既定的思考模式,會令人輕易走進單一思考方向或有以為自己已經思考過的假象。
    欣宜的事件是一個錯誤的二分法(false dilemma),你支持欣宜就是支持女權,唔支持欣宜就係男性觀點(male gaze)。欣宜點解會話自己肥,其實同男女觀眾都有關係。14年我有幸在演唱會聽過欣宜唱Live是Ok的,當時冇人話欣宜消費肥、消費老母。Actually我唔覺得會有人真係年年都留意住佢今年肥左定瘦左。只係呢兩年大家比「乜野好聲音」個模式潛移默化左,覺得歌手一定要包裝到有咁慘得咁慘、個故事有咁勵志得咁勵志、啲觀眾要有咁感動得咁感動。試問今日香港娛樂圈一個歌手如果腳踏實地淨係唱歌,會唔會有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