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大选进入最后角逐。正如希拉里和特朗普两名候选人不可避免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一样;每四年的美国大选,也是中国大陆公众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从官方媒体到论坛微博,到处是候选人与选举关键词。而由于信息不畅或扭曲,以及观念异同,观察中国大陆舆论对美国大选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端传媒陆续推出“美国大选在中国语像分析”系列文章。通过对官方媒体及民间舆论中关键词及数据的解析,透视历年来大陆舆论中的美国总统选举。在此,我们选择了中国普通公众表达公共意见最频繁的新浪微博与代表中国官方语态的《人民日报》作为观察对象,相关数据不包括本次选举,而是过往历年。
在中国,没有哪张报纸像《人民日报》一样,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如此密切,观察《人民日报》刊文成为考量中国政治动向的重要方式。通常《人民日报》写什么、怎么写都有深意;写多长、登几版亦有讲究。
有趣的是, 这份“又红又专”的报纸自1948年创刊以来,,一届不落地报导了每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甚至在“文革”期间也不曾间断,选举新闻更数次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位置。
民主党?共和党?《人民日报》更爱谁?
在外界看来,外交政策更温和的民主党可能更容易获得《人民日报》的好感。然而,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报导中,能够登上头版的几乎都是共和党总统获胜的报导。
自《人民日报》创刊以来,美国大选曾6次登上头版,分别在1952年、1980年、1996年、2000年与2004年。其中,2004年的大选更两次登上头版。其中,除1996年获选者克林顿是民主党外,其他几任都是共和党获选总统的报导。
实际上,在早期《人民日报》的报导中,对于共和党的批评火力更强。更倡导自由市场和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常被《人民日报》批评为“代表大资本家利益”和“帝国主义”,对民主党的批评则使用“虽然更看重人民的利益,但在本质上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等较温和的说法。
但发生在共和党人尼克松总统任上的中美建交改变了这种状况。共和党人在《人民日报》上的形象开始从绝对负面走向较为温和与中立的评价。1980年共和党人里根当选时,《人民日报》还在分析他的胜选原因称“里根对他自己的非常保守的主张作了某些调整,这样,他就从那些举棋不定的人当中赢得了较多的支持者。” 这种态度中立的描述在中美建交前的《人民日报》上很难存在。
两登《人民日报》头版 2004年是中美“蜜月期”?
200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或许是《人民日报》最爱的美国总统。在所有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报导中,“布什”是出现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人名。这可能归功于布什父子都参选过美国总统。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就文章的篇幅及字数来看,小布什参选的2000年与2004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导达到58篇,这个数字也远超其他年度的总统选举报导,也超过老布什参选的1988年及1992年总统选举。
小布什在《人民日报》的高人气,很可能源于他自9.11事件后发动的反恐战争。由于成立反恐同盟的需要,布什政府对中国释放出了极大的善意。两国领导人亦有史无前例的亲密互动。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更拜访了小布什的私人农场,据媒体报导,两人一同泛舟河上,进行了一场私人交谈。
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随之出现了有趣的现象。2004年,在报导布什与克里的竞选辩论时,《人民日报》先是写道:“布什在克里的激烈攻击中,偶有微笑,但不时抿嘴、皱眉、连续眨眼,流露出感到困惑的表情。克里在维持一贯的严肃表情之外,不时露出微笑,同时在布什发表意见时做些笔记,显得相当自信。” 这一番看似赞赏克里的描述后,文章笔锋一转,称:“事实上,辩论只能增强观众的印象,而不能立即改变观众的选择。”
无怪乎小布什的父亲乔治·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布什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上最好阶段。
而在希拉里与特朗普之间,中国官方媒体对希拉里一向恶评较多。
一方面由于她自二十多年前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就不断批评中国人权状况,另一方面也因为她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倡导围堵中国。2013年她卸任国务卿时,中国官媒称她为“中国网民最不喜欢的美国政客”,2015年希拉里在推特上发文,称“习近平一面迫害女权主义者,一面却在联合国主持女权会议?可耻。”对此,《人民日报》下属民族主义倾向鲜明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希拉里这样讲话像“大嘴特朗普”,又批评她“把自己放LOW了”。
这一次,希拉里或者特朗普当选,《人民日报》将怎样展现中国官方的喜好呢?
日人民报当然最爱看到美国从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