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L的回信:人生这种事没有什么专业老手

在这封来自Mr.Pizza的回信里,他说“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之分,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胡乱闯一下吧。”
小端信箱
编读手记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小端信箱”将不定期邀请特约嘉宾与大家回信。本期来信的读者提到了TA与《1984》的渊源,因此我们邀请了《1984》的作者Mr.Pizza先生来与TA对话,希望这种用文字与文学奠定的交流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小端信箱008:远方有没有光?

你们好,我是一个大陆的准大学生,看到你们的征稿主题:“你心中的自由是什么?什么阻挡了你对自由的追求?”所以叨饶写这么一封信,写写我心中的一点困惑,希望可以收到你们的回信吧。

很早就开始关注你们,不过第一次在你们的网站上读文章是《1984》的连载,那个时候我还在高二下学期,我的理想还是做一个律师。然后我升入高三,明明只过了一年,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我没有考政法大学而是跑去学戏剧批评,没有再看1984的后面篇章,我不敢想那是为什么,尽管我隐隐约约觉得我知道这些为什么。

但是这一年,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我看着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又一个变成了所谓的小粉红,我知道他们在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人,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喜好,甚至有些人是某些被围攻的明星的粉丝;我知道他们曾经在彭州石化事件的时候曾经私下表示过不认同;我知道他们有很多人出国、去台湾、去香港,对那里印象很好,可是同样是这些人,围攻赵薇、抵制何韵诗、赞同限韩令、甚至有些人参加了“帝吧”的远征FB行动,然后把我归做异类甚至是不爱国的人,老实说,我觉得压力很大,我觉得不寒而栗。

的确,我可以算得上是我同龄的朋友同学中的异类,我喜欢何韵诗,即使现在也是,我敢在班上公开谈论六四,我还写了一个时评类的公众号,我想当律师,因为我想帮弱者发声,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在这一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从同龄人身上受到这么多的压力,因为之前我觉得意见不同,我们还是能好好讨论好好对话,然后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抛弃意见上的分歧,做很好的朋友。

但现在这种事情已经成为奢望,不要说公开地反对这样的行为,就算你只是保持沉默,你都有可能被列为不爱国,而更残酷的事情是,你被归为不爱国的人之后,你的社交平台会充满指责,甚至你会失去一些朋友。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我的主张,坚持我的梦想,我不知道为什么政治课本上教我们要关心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要勇于斗争、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不要跟随大众放弃自己的想法;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要跟随主流、不要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或许真的像他们说的一样,我不该“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回答那个问题,我心中的自由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TA生活的方式,可以自由地表达TA的不伤害他人的观点,可以不会因为自己的认同而受到伤害。可是我离这个自由,好像还蛮远的,远得我觉得就像海子写的最后一句诗:“你说的曙光究竟在哪里?”

不过昨天晚上想起一句话“我真的看到远方真的有微弱的光,没有骗你。”这是李志的歌,所以我是不是不该放弃,即使前方无比黑暗,仍要坚持去看无比光明的未来?我不知道。

写到这里,回过头去看前面的文字,真的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抱歉啦,要你们读这样一篇啰啰嗦嗦又逻辑混乱的信。

最后,祝端传媒不忘初心,越办越好。

此致

L

小端信箱
小端信箱

给L的回信:人生这种事没有什么专业老手

十分感谢你的来信,信件到手后读了两遍,编辑请我回信又迟迟未复,是事忙,但更诚实的原因,其实是怀疑自己没有资格去回答,当一个人生导师,讹称自己走过你在走的路,然后随便写一些文字去胡乱指一个方向。

不,此信之首,我必须强调,你在找寻的答案我都没有,你正在走的路,我不曾走过,我没有足够经验和能力去提醒你,当心,那里会有顽石流沙。问题的答案也许是引申到更多的问题,所谓人生,可能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在你信中看到的,除了是你对同辈、学校、制度的不满,字里行间还是一种隐然的,成长阶段所经验的孤独感。我推测你会是个对社会有想法,也许是个喜欢阅读、电影、音乐及文化的青年人。在香港,我们称这一类人为“文青”(注意:是真文青,而不是整天混在上环的咖啡店里装中产的伪文青)。而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代里,当一个文青,本来就是孤独。

阅读是孤独的。听乐团是孤独的。到图书馆找早已绝版的小说是孤独的。到电影中心看闷片也是孤独的。除非你是香港的教育局长吴克俭,他是一位能够在一个月里读到三十本书,然后面不改容(气色甚至有点红润)地向普罗大众分享到东京食放题经验,学富五车的神级文化人,不然我猜想,在华人社会里追随任何跟文化有关的志向,都是孤独的。

这听起来也许不太鼓舞人心,可世界就是这样。你愈知道得多,或自以为自己愈知道得多,你就会觉得身旁的人和事都愈朦胧。大家都活在一个幼稚园里,有些孩子喜欢打千秋,有些孩子喜欢在树下说故事。但这并不代表说故事是对,或打千秋是错的。

不,如果这些年来我对身旁一切有个怎么样的体悟,我会说,原来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之分——你知道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很差劲的。在我求学那个年代,我们习惯不断操练公开考试的past paper(相信现在的学生也是),务求自己能对每一条试题都撃中要害,答中point的东西,就能考高一点的分数。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个model answer去让我们抄考,待下一次有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可以照板煮碗。

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恶习我始终没戒掉。有时候,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难题,我会下意识去问前辈,正确的答案该要怎么做,有没有reference去参考?人生不是一张考卷,我们遇到百分之九十五(比率是我乱作的)的问题,到头来,原来也只是个问题,上帝根本没有预备答案。所以,今后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胡乱闯一下吧,就像你今天有魄力去写这样一封信,总没有人是有资格去告诉你是对是错。

最后,容我用很仰慕的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的一句话,为这信作结:“说到人生,不管谁都是业余新手啊。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人生这种事没有什么专业老手。”

谢谢,祝旅途愉快。

Mr. Pizza

聊过自由,让我们说说情感。大至山河家乡,小至身边的人事物,有没有什么对你有特殊意义?给端写信:editor@theinitium.com,交换我们的故事。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唯一同意的某领导的一句话就是:少谈主义,多干实事。证件不同就不要和你的朋友谈证件,也不要刻意的去营造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没什么意义,因为这么做你相当于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去营造一种人际之间的高度差,相信这样是没法交到朋友的,而且自由也只是部分人的追求,我们要做的也只有尽力去接近想要了解的那个真理而已,你的心是自由的就够了。

  2. 昨天因为价值观问题,与朋友吵了一顿,两人的分歧很大。我是很喜欢端的,给朋友介绍翻墙软件,端传媒,可到头来她的反应是“你是一个loser,爱抱怨就是无能”而我的解释也很苍白,以至于在心中产生一个疑问“非暴力抵抗,消极抵抗就那样的另类,充满误会而无人理解,恐怕真理与孤独是同义词”---单身狗在看端😭

  3. 说到人生,不管谁都是业余新手啊。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人生这种事没有什么专业老手。 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