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节一年只一次,鬼片却源源不绝。华语电影受到市场限制,鬼买少见少,不过这是横跨古今中外的题材,在恐惧和惊吓之外,鬼片往往可以融入许多玩法,不仅可以有历史,生理,社会等哲学探讨,也可以有嬉笑怒骂等不同表现手法。
现实中鬼,“信则有”还是“宁可信其有”?但银幕上如果少了鬼,就太乏味了,且看盂兰节之际,我们从银幕上捉来十只特别“鬼”⋯⋯
01 心中之鬼?
The Innocents(1961)
导演:积‧克莱顿(Jack Clayton)
中文片名有译作《古屋惊魂》或《无辜的人》,本片并不是鬼屋电影类型的先驱,却开了心理惊悚片先河,先入围1962年的康城影展,后来又获选英国电影百大。传奇女星 Deborah Kerr 扮演一位家庭教师,只身来到僻静的古屋大宅,教导一对男女童。然而很快就为重重鬼影所迷。导演用洗练的技法,通篇制造幽静的通灵氛围,又用恰到好处的特技将恐怖元素烘托得恰到好处。到底是心魔作祟还是阴魂不散?这似乎是影迷多年来争执不下的疑团。
02 绮丽之鬼
怪谈(1964)
导演:小林正树
改编自小泉八云的经典同名著作,共有《黑发》、《雪女》、《无耳芳一的故事》与《茶碗中》四篇组成。导演花费心力和钜资搭建布景,辅以多重视觉呈现,发挥了伊士曼彩色的最大功效,堪称鬼片之中最斑斓绚丽的一部电影。《怪谈》并不一味追求惊吓和恐怖,反而力图表达日本恐怖故事的美学。与其称其“恐怖”或“惊吓”,毋宁说是优美吧。
03 诡异之鬼
Don't Look Now(1973)
导演:尼古拉斯洛(Nicolas Roeg)
港译《血光鬼影夺命刀》,全程在威尼斯实景拍摄。男女主角为一对丧女的落寞夫妇,寻找寄托转往威尼斯工作生活。尼古拉斯洛在本片中将蒙太奇手法用得富有哲学意味,在水城的氤氲中颓废到暗无天日。巧妙的摄影机定位,利用了当地的建筑之美,拍出了一幕幕诡异的构图,加上音乐与内容的映衬,的确是一部让人不寒而栗的电影。其中的鬼到底是什么,主角面对的是恶灵还是厄运?这缘由也总是众说纷纭。
04 东西方撞鬼
Dracula and The Seven Golden Vampires(1974)
导演:洛以活柏克(Roy Ward Baker)
中文名《七金尸》,是邵氏兄弟的惊人计划,与英国B级片大厂咸马公司共同筹拍的中西合璧之作,在数部邵氏与西方联手的电影里,cult 得尤其可爱。你能想像姜大卫,施思与B级片殿堂级演员 Peter Cushing 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之中吗?中国道士遇上西方吸血殭尸,碰撞出奇异火花。如今再看,应该毫无恐怖之处,倒增添许多乐趣。过去的电影工业,想像力可以如此放纵,也是奇景。
05 市井之鬼
撞到正(1980)
导演:许鞍华
许鞍华拍过几套惊悚片,部部细致描写本地市井生活。《撞到正》取材长洲,就地拍摄,完全展示了长洲当年风物。编剧陈韵文面面具到地编写出戏班蛮花旦的撞鬼故事。电影利用长洲的街道,庙宇,居室,巧妙设计了一幕幕搞笑又灵异的撞鬼场景,人与鬼飞腾挪移,脚步变换,借由萧芳芳,刘克宣,刘天兰的精湛演出,将现代思维种植于传统工闲,发出新浪潮的这一枝独特青翠枝芽。
06 怪奇之鬼
Twilight Zone the Movie(1983)
导演:尊兰迪斯(John Landis),史提芬史匹堡(Stephen Spielberg),祖丹提(Joe Dante),佐治米勒(George Miller)
《迷离境界》又或《阴阳魔界》电影版,若交给剧集死忠评判可能难以过关。毕竟这套六十年代的怪谈式剧集实在太过出色,也贡献过太多奇思妙想。当年四位敢于异想天开的导演联手,才是这一版本的最大噱头。电影版由四个故事组成,同样是“短篇集”,为向剧集版表示敬意,后三个故事翻拍自旧版电视剧。改头换面之后,带着八十年代特有的怪奇趣味。而当年拍摄时发生的事故,更让几位导演都对此片讳莫如深,就此锁进了潘朵拉之箱。
07 潮拜异鬼
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1986)
导演:尊卡本达(John Carpenter)
开篇字幕即光明正大用中文显示《妖魔大闹小神州》,cult 片大导毫不掩饰自己当年对港产片的向往之心,打造出这一部怪力乱神的欢乐B级片。Cult 片你肯定见过,但 Cult 得来带上“合家欢”气派,绝对少有。从唐人街的帮派对峙,到仿清装的妖法魔头,持剑的正邪对决,下水道的诡异怪物,种种画面简直是对六七十年代港产片的顶礼膜拜。而《Sex and The City》中的 Kim Cattrall 当年还未“主张性解放”,扮演魔头争抢的新娘,正正也是早期华语动作电影中无所作为的女性符号。
08 时局闹的鬼
鬼干部(1991)
导演:金扬桦
李碧华的红与黑,隐没在影业繁荣的九十年代,也是一部奇片。电影汇集王祖贤,梁家辉,林正英,午马,关山这般的鼎盛阵容,于俗之中写出不俗之处来。在九十年代初,编剧李碧华以还珠楼主笔下血魔为灵感来源,投书十几年前的文革背景,实则回应心有余悸的学运事件,人魔界线模糊,更有心魔难防。一幕幕景象试图制造恐怖片效果,却也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而电影主旨隐约透露:有人的地方,就有心魔。这感叹比江湖片中的主角心声更让人唏嘘。
09 隐约飘忽鬼
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
导演:Eduardo Sánchez, Daniel Myrick
以小搏大,靠“伪纪录片”包装以及耸动的推广手段在世纪末为恐怖片影迷留下深刻印象。尽管采取倒叙手法,但心寒程度未减半分。DV 自拍撞鬼全过程,无处见鬼,却处处见鬼。第一身视角,名不见经传演员的传神演出,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全无电脑特技,却靠本身品质打下口碑与票房,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记忆犹新。多年来无数恐怖片希望依靠DV低成本拍摄手法复制该片的盛况,不过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的轰动效应却未再出现。正统续作将于9月上映,不知能否再带回当年那种恐惧呢?
10 性之鬼
- It Follows(2014)
导演:大卫罗拔米切尔(David Robert Mitchell)
鬼片同样在进化。来到2014,鬼片的戏剧铺排已经逐渐摆脱了上世纪的经典公式,试图以新的视觉和戏剧语言制造新的灵异故事。《It Follows》讲出的故事非同一般,鬼依靠性行为由上一个肉身转移到下一个受害者,背景设定在恍如空城的底特律居住区,更让恐怖来得荒凉。这部独立电影,无疑带着新世代的影像气质,用迷离的音乐,写实的语言,表面上在讲鬼的恐怖,实则描写青少年对性的无知和迷茫。太过大胆的性,何尝不是鬼怪一般可怕?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