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每逢炎夏,总会想起森田芳光导演的日本经典电影《其后》。然后我会找一个不用工作的周末下午,重看一次。看着松田优作穿着麻质西装顶着草织帽子路上散步的闲适,听着藤谷美和子阴柔甜润的心声,加上梅林茂散发淡淡哀愁的原创配乐,仿佛一切所谓夏日暑气,都渐渐变得清凉,身心平静到可以在三十多度高温下喝一杯热茶。
这也许便是一种平衡吧。可能自己是天秤座的关系,从来都在和平衡打交道,下意识或潜意识都在寻找它的踪影。所以当因为暑热而感到烦燥,我便想到要看一次《其后》。这部于1985年在日本上映的电影,我要到1990年代初才在香港跟它初次相逢,那时松田优作已英年早逝(1949-1989),我先是在好莱坞电影《黑雨》里邂逅他,觉得型格鲜烈,虽然出场机会不多,但已很能压场,浑身散发一种不可言喻的魅力。
跟着竟然给我遇上《其后》。片子里关于松田优作的一切,由外型打扮到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我都照单全收,觉得很能对号入座,说《其后》里的松田优作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个男人形象也不为过。还记得那时候我连在香港《经济日报》副刊专栏都以“其后”命名,大家可以想像这部电影在我人生里占的地位。
事实上,直至今天,我还是经常拿《其后》里的松田优作作为自己对生活上,尤其是衣着打扮的重要参考。此外,他亦是我在创作上,当遇到一些审美观念的阐述或对比时的经典例子。
还记得之前接受香港《Milk》青年潮流周刊采访,谈这数年给炒得火热的“文青”潮流。可能是自己早几年出生的关系,他们把我定位为“文青”前辈,所以找我聊天,我便以《其后》里的松田优作做例子,解释我对“文青”的定义与看法。当然,今时今日,如果再拿松田优作来比较,大家可能会说他是“废青”多一点了,因为电影里的他年届30,但依然赋闲在家,做其怡然自得的纨绔子弟。
但我自己不会以“废青”来形容他。电影故事背景为20世纪初刚对外开放的日本,当时日本人从思想以至打扮都经历了西方概念的洗礼,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追求文化艺术上的思想解放,诉诸内而形于外,连打扮都全盘接受了西方衣着符码,《其后》里的松田优作便是典型例子。
当然,松田优作象征的是富贵版的“文青”,时常穿着整套麻质西装皮鞋,平民版“文青”则只能衬衣斜布裤布鞋的配搭,天冷的时候才加上毛衣或中山装外衣。有趣的是,发展至今天,西装已经平民化,不再是“文青”的制服,反而当年平民版的衬衣斜布裤布鞋俨然“文青”必然配搭,堪称长青经典。
而今天这种经典配搭亦有平贵之分。平民版的从无印良品到COS或Christophe Lemaire为UNIQLO设计的特别系列等。富贵版则大多为设计师品牌如Raf Simons、Neil Barrett及Polo Ralph Lauren等。但无论平贵,“文青”打扮最重要的定义自然是dress down的态度了。
事实上,dress down也是近十年的打扮大趋势,上班的人愈来愈少穿着正装,连喜欢时装追赶潮流的人都不会由头到脚全套设计师品牌的穿,而是搭配一些基本款如T恤或波鞋,整体打扮自然casual了许多,也显得愈来愈年轻;现在走在街上,你再难从打扮上分辨出一个人的实际年纪,所以一个作“文青”打扮的人有可能已经50岁,应该叫“文中”了。
关于“文青”打扮到底有什么必然搭配选择,网上已经有大量资讯,这里不再重复,但我自己反而有个有趣的观察,便是关于“文青”都戴什么手表,好像很少人会触及;而我发现,近年因为Instagram而大红大紫的Daniel Wellington竟然亦是“文青”挚爱。这阵子先后到过两间大学和传媒系学生分享工作经验,我留意到多位“文青”打扮的同学都戴DW。
当然,DW本身斯文简洁的表盘设计是很讨人喜爱,而且价格便宜,学生都可以负担,加上它除了皮革表带亦可更换颜色吸引的间条尼龙带,方便配衬衣服。而如果你要我选择富贵版但不是太贵的“文青”手表,我会说是NOMOS的任何一个型号,或Georg Jensen的Koppel系列,它们都充满文艺而现代的气息,很适合活在城市的摩登“文青”。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