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端传媒4月5日报导《由街头耍到网络,揭健身教练的“不道德”手段》,揭露香港健身产业种种不当推销手段,读者中就有人中招。对健康、身材的追求,成了一趟“噩梦之旅”。这位读者更现身说法,提醒大家如何防骗。
健身中心以不当手法招徕,时有所闻。2016年4月5日又有新闻,一名智障男子疑被诱骗签约25万,并被带往财务公司借贷,累计债息近一百万元,其家人可能要被强制拍卖自住的公屋抵债。2015年12月30日出现类同新闻,据报导,一名轻度智障男子疑被诱骗申请信用卡及透支,再被财务中介安排借贷,涉款至少30万元。11月24日《苹果日报》报导称,一名健身教练诱导四名客户签卡总计达140万元,其中一名客户因而宣布破产,该教练罪名成立被囚40个月。
香港自新修订《商品说明条例》2013年7月生效后,健身中心的销售手法似乎并没有太大阻吓作用。消费者委员会2015年接获577宗投诉(比2014年520宗增加11%),今年首两月已接获102宗投诉。海关近来采取积极的行动,2015年12月拘捕了六男五女,三人为管理层,八人为前线人员。另外,2015年8月创办舒适堡健身中心的夫妇同被拘捕,指以威吓手段营业。
为什么总有消费者掉进“迷魂阵”?
人们不禁再次拷问:健身中心是如何经营黑店?事实上,香港消委会每年收到的投诉个案均数以百宗计,在网上搜查苦主甚多。健身消费投诉在报章上屡见不鲜,但人们防不胜防,原因何在?人们看了报导,立即批评当事人不智、贪便宜,感觉自己不会这么蠢,于是冷不提防,不幸中招。但有关报导只说出事实,并没有较多篇幅作细节深入探讨。
本人最近便中招,涉及款项约十万元。我翻查了网上一些资料,发现情况与不少个案类同,但均没有披露细节:究竟健身销售人员具体地怎样令消费者无法跳出陷阱?怎么被迷魂似的?为何糊里糊涂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原来我的的损失还不算严重,早年有消费者曾陷入六十万元的健身合约,向报馆求助。事实上,有消费者自认可躲开健身消费游说,挑战一试,结果仍是逃不了厄运。可见,那里非一般的销售技巧。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在协助一些苦主时,曾表示健身中心都在法律上走“灰色”,意即手法不良,但又难以控告入罪。
健身中心不断在香港十多区扩张,价格低廉:在会员介绍下,花五百元便可试玩三个月。怎么如此低价?却可在各区旺点经营一个豪华又富现代感的健身中心?这是我心中的一个谜,原来销售手法便是“赚钱之门”。这次不幸破财,让我揭开销售“迷魂局”的乾坤,希望读者们趋吉避凶。
一间健身中心在我住的小区开店,我高兴得不得了,很想加入,有一个场所可以锻炼身子,做瑜珈,减减压,伸展一下。年初,一名销售员给我来电,说介绍一下中心的设备和服务,我心想:该健身中心服务真好。我爽快,过几天便到步。我把临时会员证递上,要求做个正式的,职员说要一个月。感觉有点奇怪,怎么上次签单做会员只须一个小时,办张证却要一个月?接着,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噩梦三步曲(被骗经过):
第一步:先向你建立信心,失去防范。职员A小姐叫我先在步行机热身十五分钟,期间不断问我:住那里,每周能来多次,退休了吗?表现很关怀,实质模索你的消费底线,我不为意。接着一名B小姐前来,说给我量度脂肪、水分、骨架等。由于我肩膊有高低,B小姐说,你需要锻练肌肉矫正。但我试玩器械时,从镜子看颈椎用了力。她说,如果不聘教练,用力错误,颈椎也会错位,出现头晕、头痛问题。事实上,我也经常头晕,情急由此而起。接着教练C先生为我做伸展,他问及我的肩部、背部及膝盖是否舒缓了,我客气一一说好。但心想:稍为自己做伸展,都会改善的。
第二步:不当预设,诱惑你签卡。接着,他们带我到一房间,说为我设计一个时期的训练(course)。我问教练单对单训练的价钱,职员不直接说出,没有价目表,没法选择,说道:把你的信用卡拿来,看哪张较优惠?我没有思索这是诱出卡来,很自然的“从命”。问及A plan , 还是B plan较好?我回答了A,但这不等于就此交易,仍有待商榷。可是,职员“预设”认为可以签卡了。实质我应跳出框架说:“我不需要。”当时说得很急,我仍未想通想透,究竟每次上课多少钱?总额多少?还可有折扣吗?满脑子是疑问。正在犹疑不决,准备发问时,他们已领我到大厅去。
心神未定,我的思绪被转移,签卡纸来了。还在思考该怎么脱身逃跑?此际,签卡纸又端在眼前。天啊 ! 高达十万元,怎么会这多?也忘记了,自己根本还未授权叫他去签卡。教练立即说:“分期便不这多?”在犹疑之际,心与手在角力,心里不愤,手却在签名,为何?一句“签了再决定是否分期”,把思路由签不签,变成分不分期。混乱间,内心竟然说:“签了不一定有效,之后再决定逃亡”,以为(妄想)之后可以调整。殊不知,这一关键点被攻破了,即正式授权刷卡,践进了深渊。
第三步:先隐瞒,合约露端倪。签了卡,合约才递过来。这时,才醒觉:内容未定,怎么已刷了卡?感到程序混乱,很不高兴。既然刷了卡,眼前的合约就看一看吧。我感到签卡后才告诉我不公道,心中满有不愤,但职员轮流催促叫签,刹那间感到既已签卡,无可奈何把合约也签了,在心绪杂乱之下,一人难以抗拒。职员还要在每个细节:金额、时期、教练条款....,逐一加签,正副本都签。最后,连柜台职员也特别声明不能退款。我感到这个交易是多层保障他们利益,内心感到不妥,但自己大势已去,觉得反抗无效。
“迷魂阵”技俩及对策:
1) 多名职员围攻、一人怎抵抗?
职员A、B小姐、C教练你一言,我一语。作为消费者,一人不容易抵抗。咀巴轮流转,思绪能不凌乱?我自知要反驳,但尚未及时反应,新的招数又来了。他们如果百分百硬销,恐怕早令我反感,拂袖而去。然而,在适当情况下,他们会来一、两句,令你松半口气。一会儿说“我是教练,销售员才紧张业绩。”又说:“如只参加短期保健,之后仍是要续的。”但更多是,利诱、恐吓等不同的招数,“如你不跟教练学好,您的健康会愈来愈差劲”,令你在有意与无意之间,透不过气来。
对策:消费者除了头脑冷静,察觉势色不对,便顿然起行,无论在签卡、签约时,大胆说不。
2) 没有价目表,分期迷惑你。
收费设计,掌握着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先是利诱,琐住客人的兴趣,说:“这次是试器械优惠,下次就更贵。”销售的技俩是从最高的价格不断下调,测试你的底线。当时,先从每月5000元服务费说起,再说4000元......都说" No"。其实,我是一直想了解服务,他日再作决定。说到2100元,有点不好意思,想转移一下不说"No",问一下能否聘指定教练。
“多问”成了我的弱点。教练说为期一年每月2100元,不能指定教练;要为期一年半每月2800元才可以指定教练。教练说:“只要每月多几百元,便可享有较长及较好的服务。”销售手法令我惘想:“每月付出2800元,为期一年半勉强可以。”原因是销售员只强调“服务期”,没强调“供款期”。我不为意,后来才发现,无论服务一年或一年半,供款期都要三年,付款差别很大啊。
对策:消费者最好沉默,不要问价;一旦问价,销售员便认定你感兴趣,叫你给个价钱。若提价过低,他们说你“混吉”(即打断人们正常工作),或骂你一顿。一般抵受不了连续say No ,总有一个价位停下来。若落到一个底线价格,你又不愿落搭,他们会继续纠缠,力求你投降。销售员爱用引导式提问:你喜欢A还是B?消费者只要答A 或B,便中招了,其实可以跳出框架说:“我不需要”!
3) 先收卡后签约的奥妙。
律师说,正常的程序是先看清楚合约,再拿卡、签卡。但他们是反过来,先诱出信用卡来,签卡再签约。我认为这招最狠,因为在房间里商议时,我是期望指定教练,才作出考虑。直至在签卡后,在合约中才说明,指定教练放假或调职时,可以替换别的,客人不得异议。这看来合理,但对消费者来说,那就意味着教练指定后,仍可随意改变,不同水平的教练可有不同的健身效果,这不是我的原意。如此安排签了卡才谈合约,有隐瞒在先,误导达成交易,被屈入局?如果商议时,职员预先告之,我便不会参与这项服务;如果先看合约,才行签卡,这样才是公平交易。
对策:作为消费者,必须谨记两个关键点:1) 签了信用卡,不一定失去主导权,因还没签合约。2) 合约是戏肉。千万不要妄想:“签了约,不对路,再叫银行冻结信用卡付款。”银行不会因卡主单方面取消付款的,须由店主取消才行。消费者签了卡和合约,意味已授权付款,必须履行责任。应该先看合约,才签卡。消费者最好事先了解相关服务,有个底线,不要轻易交出信用卡。如果购物经验不足,自认“耳朵软”,切勿带信用卡或提款卡(EPS)到场。
4) 不断分散你的注意力,令你无暇思考真正需要。
我喜欢笔录记东西。到步健身中心时,我手拿纸笔,准备记下器械注意事项及身体检测情况;如果当时手持纸笔便好,依我习惯,会一路听销售讲解,一路写下疑惑,以便发问。不幸的是,职员叮我把纸笔放回去,我顺她意。否则,我脑袋便不这混乱,肯定把疑惑如:收费总额、每次费用...记下及取得答案,当脑子清晰,便不会任由摆布。
再说,当我拿着合约阅读时,职员不断干扰我:你在哪里上班?你的工作是什么?.....多么令人烦厌。我后来才意识到:她不断分散我的注意力,令我无法安静思考,无法及时提问出隐藏的内容,无法衡量服务的价值、合同的漏洞,也无法找到脱身的理由.....
对策:请销售员给你安静时刻;或你自行离开房间,冷静想一想;或给家人打个电话谘询意见。思考关键是:你需要这产品吗?有多大需要?如不需要,即使付一元也是浪费的。
5) 游花园三小时,签卡却闪电式。
那天我很累,头晕,想放松一点,警觉性不高。由于我不爱购物,少有与销售员打交道的经验。该公司在全港各区有分店,我估计它是大集团经营,应不会骗人入局的。岂料迷魂推销,比硬推销更危险 ! 那天,最初叫交信用卡,以为没有所谓,就交吧。在未有想好情况下,职员便交来签卡纸。疲劳轰炸两个多小时下,身心疲惫,脑子无法考虑周全,心里很容易说:“算了,算了,就这样吧 ! ”此时至为关键,如未能及时反应,强势提出反对,便是愈陷越深。
对策:不要给牵着鼻子走,掌握发言权,感到不妥便立即脱身走。虽长时间磋谈,不要害怕“不好意思、怕老土”而盲目签下。
6) 密密加签,法律不能追究。
销售欠透明价目,以议价来定,被销售员摸底线签卡签约,其不良手法令人感到很不妥,但在法律上无法作出控诉。健身中心在港经营多年,“被投诉”的经验丰富,深晓如何不违法。因而懂得在合约细节上叫消费者密密加签,并另由职员再确认。消费者虽被催促急急签下,但难说不知道。因此,即使告到消委会,亦往往白费功夫。
对策:无论签卡、签约,都要加倍小心、冷静。所有口头承诺的内容,必须在合约中列明,如觉被屈,未能保障自身利益,需果断的拒绝签署。
其实,消委会也明悉健身中心的不良手法,有意以“冷静期”规管。但碍于这将涉及跨行业包括美容中心等,也要顾及商业考虑,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并参照海外条例需花上多年时间。因此,消费者要自我保护,事前上网查看健身中心不同的恶劣手法。香港这个消费者天堂蒙有污点,我们必须小心防范。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