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最新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报告显示,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明显加剧。在过去的八年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中国人增长了三倍。
两岸三地不断地出现不同程度和等级的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大陆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华人抢购奶粉潮,一直到2016年还尚未平息;在台湾被曝光的“馊水油”事件,与之相关的制油商,竟均是获台湾品质认证的商家,宝岛食品的声誉因此遭到重创;中国大陆制造的食品,例如加工肉类、罐头、水果等,在美国和欧洲饱受争议,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在2016年的最新情节。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究竟有多么不安全?
在食品问题上寻求自保,是非常困难的。
牛奶里面的三聚氰胺,会损害人体的生殖和泌尿系统;美味的牛扒中如果含有高剂量的激素生长促进剂,会导致人体荷尔蒙失衡;“馊水油”极不卫生,会伤害消化道与肠胃系统;使用苏丹红一号染色的肉类,或会致癌;米饭与蔬果若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会损害人体的肾脏和骨骼;制作营养豆浆的黄豆可能会是转基因,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一直存在争议;香甜的蜂蜜,却可能全部由糖浆制成,没有一点花粉成分;本来富含微量元素的金枪鱼和海螺、海贝,却因海水污染而不再安全,甚至在日本的一些海域会有核辐射的潜在危害;华人最钟爱的大闸蟹和海参,也曾因存在抗生素和甲醛等物质的残留,让人望而生却……
并且,克隆、转基因……这些新名词日日困扰着我们,与之相关的探讨随处可见,却依然模糊不可辨。
中国人在获取食物的方方面面,都困难重重。
中国人早已不再为了食品安全问题大惊小怪,甚至见怪不怪,但心中的疑问依然存在:我们还可以到社区的商铺里买水果和零食吗?我们还可以去农贸市场买肉买菜吗?那么大型购物超市呢?还是要依靠代购和电商,从国外购得进口食材?或者去那些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商店买呢?又或者,我们搬到乡下去,租一块地,自己播种、灌溉、施肥、饲养禽畜?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北京市民张贵春选择在自家的屋顶上种菜,每年收获一些西红柿、辣椒、茄子、窝瓜、南瓜等中国北方的常见蔬菜;屋顶农场同样出现在香港的钢筋水泥丛林当中,香港居民将其视作城市生态农业的有效实践。
香港的摩天大楼里还出现了“垂直渔场”,数层楼高的塑料管里灌满了海水,可食用的石斑鱼养殖在其中,不喂化学饲料,没有海洋污染,这种新型渔业模式为用地紧张的都市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这些尝试的产出毕竟有限。高收入的城市居民选择前往售价高昂的有机食品超市,花费数十元甚至数百元,买几颗草莓或者一小袋稻米,这对他们来讲是最便捷的方式。或者干脆到主打有机、绿色、健康的昂贵餐厅去用餐。
因为不再信任国产食品,很多消费者选择“海淘”,通过跨境电商、代购等诸多方式,千方百计地购得产自国外的肉类、水产、粮食和蔬果。他们却不知道,国外的并不一定都安全。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牛肉都曾经被检验出激素的残留物;挪威海域人工养殖的青花鱼等鱼类,也曾出现寄生虫;在美国出产的含有大豆、玉米、甜菜(经常用作甜味剂)和菜籽油的产品,非常有可能含有转基因食品,而食品制造商并不会在包装上刻意注明。
于是,北京、上海开始效仿纽约等国际都市,自发形成了有机农夫市集。由市集的组织者对城市周边的农户进行评估,把那些种植方式相对环保、绿色的农产品集合到市集上,并致力于建立农户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建立互信基础,增加城市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心。
也有一些城市居民,干脆租下一块乡间农田,雇佣农民为他们耕种,保证在耕种过程中不施加化肥、农药。接着,很多农场打出“绿色种植”的招牌,吸纳城市居民为会员,进行有机蔬果配送,每年的配送费用由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企业家与科学家将目光投到了未来食品上。2014年,李嘉诚投资的1.8亿港元人造蛋黄酱在香港发售。这种人造蛋是一种由植物提取养分研发而来的“植物蛋”,据称与真正的鸡蛋有相同营养价值,胆固醇更低,并且价格只是鸡蛋的一半。研发人造蛋的美国食品科技公司(HamptonCreek)曾获得了比尔·盖茨和PayPal创始人彼得·泰尔的投资,其产品被视作是未来的食品研发趋势之一。
2016年上半年,据称“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工厂”将在天津建成,主持这个工厂的北大博雅集团宣称,未来每年将生产100万头克隆牛,以满足市场对优质牛肉的需求。但有关克隆农畜会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各国的政策不一,欧盟禁止食用和进口克隆肉,美国、日本市场接受克隆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策还尚不明朗。
前媒体人罗昌平与德国OEKO-TEST共同打造了“优恪网”。这是一个第三方检测平台,意在为消费者挑选真正的优质商品,包括食品。罗昌平宣称所有检测产品都采用匿名随机的方式购买,不接受企业邀请和送检,所有检测均在德国自主完成。
2016年6月,北京将举办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中国和国际上的食品生产、流通、检测、追溯以及绿色种养植基地品牌机构将会参会。但是,在2015年参加此会的雀巢、旺旺、蒙牛等品牌,都曾被爆出了食品安全丑闻。
以上提及的信息和种种选择,仅是端传媒记者在资料搜寻中的一隅。但是,通过任何方式为自己建立一个隔绝问题食品的保护壳,都不会是长久、稳固的。关注食品安全的议题,学习科学知识,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呼吁提高商业道德准则,才是我们能够在2016年做到的进步。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