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乡下小学转至台北的明星学校,每天的家庭作业从30分钟可以完成,暴增至3小时都做不完。大量的抄写、自修习题、补充教材……让我因为压力产生腹痛而拒绝上学。父亲心疼患了“上学恐惧症”的我,因此写了一封〈万言陈情书〉给教务主任,痛批:“过多的家庭作业荼毒小孩!”
这封信,让我成了全校闻名的“特殊生”,许多老师在我背后指指点点。但是,却未赐给我“免写家庭作业”的特权。于是,父亲在无奈之余,发明了他独特的家庭作业完成法:每天做功课时,父亲就坐在我旁边,替我一一默写生字。如果某个国字我会写,他就叫我不用往下写一整行;如果我写错了,就叫我练习写三个,再默写一次。
至于数学,他将每种不同的题型各勾选一题,要我试解。如果我解题成功,那么同题型的题目就不必再做。其余科目的习题,父亲则是念题目让我作答,除了不让我花时间抄写之外,也不让我做重复的练习。
就这样,别的小朋友作业簿是整整齐齐,生字一行接着一行;而我的作业簿却是坑坑疤疤,有一个字、三个字、五个字的,也有半行、整行的。想当然尔,自此我更成为老师的眼中钉──她觉得我父亲简直是莫名其妙──哪有家长不让孩子写家庭作业的?
过多作业挤压课后生活
父亲不喜欢我花太多时间写作业,其实是有原因的。我家的课后生活极为多采多姿。父亲下班、吃过晚饭后,他会陪我练钢琴、下棋、画画、打羽毛球,或是和我们一起阅读、说故事。
犹记得,爸爸喜欢“动手做”。他常常会花上整晚的时间,与我一起做灯笼;或是替我用钳子弯曲细铁条成一支“九连环”(一种古代的益智玩具)。有一阵子,他买了国外进口的素描本,教我画素描;还有一次,他教我阴干枫叶、把蝴蝶翅膀做成标本。
一到假日,他会带我去看电影,或是全家一起出门旅行。每到这种时候,爸爸更是对我那些寒暑假的家庭作业不耐烦,因此我小时候,常有开学前全家替我一起赶作业的经验。
多年后,轮到我自己的小孩上学了。面对教育改革后变得“更为灵活”的家庭作业:猜灯谜、读书心得报告、小日记、品格小书、阅读记录、家事记录……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很多都变成了“家长的功课”,令人疲于应付。每每工作完毕,只想回家跟孩子下盘棋、讲个床边故事的我,总是得紧张兮兮的赶回家,花上许多亲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协助她完成各种各样的纪录、功课,为的就是最后可以在“家庭联络簿”上签上我的大名、以示负责。
当幼儿园的孩子周末竟然也有“回家作业”之后,我有一种“忍无可忍”的感觉。
我常常在想,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或许有人说,家长不应该协助小孩做作业,应当让他们自己完成。然而,在台湾,如果孩子的作业做错了,或是没做完,得到的结果就是“罚写”,于是,功课不但越累积越多,甚至,老师也会在联络簿上要求家长协助处理。往往在跟孩子共度一个美好的周末之后,总有一个很讨厌的结尾:“检查功课”、“签联络簿”。
常常,我在工作之余,飞车赶回家接女儿下课,带她和弟弟一起参加play group的活动,而她却得在绿荫大树下、洁净沙滩边,埋头苦写重复又重复的生字、数学习题,而没时间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常常,好不容易我有个空档,想跟她好好吃个点心、聊聊天,但是为了怕功课写不完,只好催促她先完成数学作业,好赶在我尚未出门之前,帮她检查。
当幼儿园的孩子周末竟然也有“回家作业”之后,我有一种“忍无可忍”的感觉。以往的周末,我们可以在外面玩到直接上床睡觉的时间,现在却总要匆匆忙忙地赶在晚餐前回家,因为他的作业我得陪他一起做──那个所谓的“亲子作业”。
过多作业造成亲子冲突
有一回,我在读完《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之后,在网路上撰文提倡废除家庭作业:小孩在学校一天8小时,为什么回到家还不能自由自在的休息、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认为孩子不该花这么多的时间在知识类的学习上,却减少了自由探索、户外运动、音乐艺术及与家人交流的时间。试想,如果大人每天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加班两小时,有谁受得了?
没想到,我的看法引起极大的回响!有上百则的家长留言讨论这个话题,绝大多数的家长表示认同我,他们并不喜欢孩子回家后要写超过1小时的家庭作业。有更多的家长指出,家庭作业造成了许多亲子的冲突与纠纷,取代了原本美好的家庭时光。
在华人家庭,每天回家,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常是“今天功课多不多?”再以功课多寡来决定下半天的生活排序。过多的家庭作业,已经成了亲子焦虑的来源。国外有专家学者证实,“强迫学习”几乎等同于“无效学习”,过多的家庭作业,事实上并没有增进学习的成效。但是我们却不敢、也不能取消掉几乎毫无例外、遭到所有孩子厌恶抗拒的“家庭作业”。
台湾的“家庭作业”中更可笑的,是家长要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记录”。我统计过,所有小学生家长要签的记录有:“洁牙记录”、“阅读记录”、“家事记录”、“运动记录”……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心知肚明,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为什么孩子们下课后不能单纯的“只是做个孩子”,玩玩具、看书,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
为什么华人社会的老师总是规定“家庭作业”为老师的责任,并且推说是家长要求的,却从来没有人想过它的功能有多大?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为什么西方的小学生回家作业量很少,却仍然可以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为什么当我带着孩子畅游历史古都、回到精彩的历史现场、享受风土民情及户外运动时,却要担心假期作业──明明我们就正处在一个比家庭作业更棒的学习契机里?
这些,都在我的儿女转到了“体制外教育”学校就读后,得到了解答。
事实证明,孩子们并不如一般老师或家长所想像,没有功课就无所事事、浪费时间;相反的,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所长。
在体制外学校就读近两年来,除了一、两次的期末报告、外出行动学习需要在家上网查资料之外,我的儿女放学后完全没有传统学校的“家庭作业”。
事实证明,孩子们并不如一般老师或家长所想像,没有功课就无所事事、浪费时间;相反的,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所长。我女儿几乎将所有放学后的时间投注在音乐、画画及写作上。今年,她不但拿下了全国管乐赛的奖项,写作与绘画也都有长足的进步。
至于我儿子,他喜欢阅读,没有那些抄抄写写的功课之后,他阅读的层面更多、更广,也喜欢在家自己动手做实验、养昆虫,画图或是学习做家事。
放假时,我们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旅行,不必担心功课;我们常常可以欣赏电影、参观博物馆,孩子们也喜欢上网下载英文歌曲练唱,或是在电脑中绘图、制作动画。
当然,我们家有一些对于线上游戏及电玩的使用限制。我发现,在没有家庭作业与考试成绩之后,我和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一起下厨、好好聊天,他们也学会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负责、分担家务,亲子冲突的次数比以前少了很多。我这个“拒绝回家功课”的家长,并未尝到任何“恶果”。
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身处在更信任孩子的教育环境中,届时,家庭作业将成为“历史遗迹”,而孩子们则享有更愉快的童年。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