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后两周,美国加州发生一起枪击案,14人死,17人伤。翌日,美国一份报纸头版使用标题:“穆斯林杀手”。据查,凶手是两名南亚裔美国穆斯林,作案动机目前不明。
“当凶手是非穆斯林白人时,从来没人在意过他信仰什么宗教。”美国密歇根州小镇Hamtramck的一个穆斯林对我说。
一个月前,Hamtramck市议会选举中,当选的六名议员中四名是穆斯林,这个伊斯兰教徒人口过半的小镇成为美国第一个穆斯林占市议会多数的小镇。
不断高涨的反恐情绪夹杂着公众对伊斯兰教的质疑与好奇,使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为一窥穆斯林群体的窗口,美国各大媒体一时间接踵而至。
只要20分钟,就能走完Hamtramck的主干道Joseph Campau 大道。这个住着约两万三千人的小镇,面积只有五平方公里,走在Joseph Campau 大道上,却犹如环游世界。
从北到南,你会依次经过已建成约三年的清真寺、营业三十年的波兰超市、非裔美国人经营的理发店、复古衣和二手唱片店、倒闭的酒吧、即将开门启市的清真餐厅、纪念波兰籍教宗John Paul II的小广场、孟加拉人的杂货店、飘出异国香料香气的也门餐厅……不少店铺的招牌都写着阿拉伯语和英语,麦当劳里帮我点餐的女雇员戴着头巾,再盖了一顶棒球帽。我首次到访小镇时适逢感恩节,一些店铺没有开门,而穆斯林经营的商店照常营业。
美国人口普查并不记录宗教资料,但据估计,Hamtramck穆斯林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至50%。而在三、四十年前,Hamtramck约90%的人口是波兰裔,有“小华沙”之称,乃至教宗John Paul II在1987年访问美国时,都专程到访Hamtramck。近15年来,波兰裔大批迁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也门和孟加拉移民。
如今,小镇有四座清真寺。我去拜访的清真寺名为“Hamtramck伊斯兰中心”,三年前由仓库改建,没有清真寺标志性的呼拜塔。一个穿着全黑罩袍的穆斯林女性与我擦肩而过,黑色面纱把她的头发和脸部都遮盖起来,只露出了深褐色的眼睛。她没有与我对视,匆匆消失在一道门后。建筑物安上了茶色玻璃窗,里面还有窗帘遮蔽。门口没有招牌,只贴了一张告示:“免费《可兰经》”。那是清真寺的女宾部,与挂着显眼招牌的男宾部隔着一个停车场。
“我是美国人,但首先是穆斯林”
Um Ammar也长了一双深褐色的眼睛,但我在清真寺门口遇见的,并不是她。感恩节这天,Um Ammar感冒了,没有如常到清真寺祈祷。我到她家拜访,给我开门时,她用黑色的头巾裹住了脸部。进门后,她才把头巾稍微拉开,露出清秀面容。
Um Ammar今年26岁,在美国出生,高中毕业后才回到也门,与比她年长两岁的Yasser Abdulsalam成婚,当时她19岁。婚事是由双方父母安排的,之前她从未见过Yasser。“但如果我不喜欢他,我可以说不。”Um Ammar的英文美国口音纯正,她还爱看美国热门电视谈话节目Dr. Phil和The View,后者主要讨论两性、时尚和健康话题。
Um Ammar跟Yasser第一次见面聊天,觉得与他投缘,决定成婚。“我能感受到,我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从此,出门时她的面纱要遮住脸部,避免与异性有不必要的对话。“这样才符合规矩。”她说,自己性格内向,本来就不喜社交。
三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Hamtramck。与其说是将文化融合同化的大熔炉,Hamtramck或许更像salad bowl(沙拉碗),不同的蔬菜混在一起,分别却依然明显。多元族群紧密混居,互为邻居,但各有“势力范围”,例如小镇北部是孟加拉人聚居地,南部则成了“小也门”。各族群间的交流有限,Um Ammar说,她和波黑及波兰裔的邻居会打招呼,但仅此而已。她与陌生男性的对话,则仅限于必要的一问一答,再多则是跨越到了“调情”的范围。由于饮食上的禁忌,穆斯林也不常光顾非清真餐馆和超市。
Joseph Campau 大道上穆斯林经营的杂货店货架上,摆着牛肉培根和中东出产的坚果甜品,而隔壁卖猪肉香肠的波兰超市,已挂起了圣诞装饰。我在里面遇到一对穆斯林母女,试图与她们搭话。穿着黑色罩袍的妈妈似乎不讲英文,对我摆了摆手,牵着女儿匆匆走开了。店员告诉我,她们最终买了牛奶和奶油。他说,偶有穆斯林光顾,买些奶制品和蔬菜。“通常是小孩跟我们对话,妈妈不会出声。”
Um Ammar是家庭主妇,丈夫Yasser担任清真寺中主持礼拜的伊玛目(Imam),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指“带领者”, 也引申为“领袖”、“师长”,十分受人尊敬。如今,他们育有一子两女,住在清真寺提供的房子中,内里装潢简单但整洁。客厅墙上空荡荡的,只贴了一张未经装裱、写在A4白纸上的阿拉伯语书法,上书“真主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先知”,字体美丽飘逸。
Um Ammar高中时曾想当护士,一次偶然帮忙照顾亲戚的孩子后,她感到,为人母才是她最有热情的工作,便打消了在外工作的念头。她希望孩子跟她一样,虽在美国出生成长,但要保有穆斯林的风俗习惯,讲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未来的伴侣最好也是穆斯林。她的孩子们不时从玩具房中好奇地探出头来看我,三岁的女儿已戴上了头巾。大儿子在Hamtramck公立学校上学,Um Ammar说,如果是为了学校功课,孩子们可以跟异性交流。
感恩节那晚,Um Ammar一家吃了鸡肉和米饭,并没有特别庆祝。美国感恩节设在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是全国性节日,人们在这天感谢上天赐予丰收,节日本身没有宗教意味。亲友会在感恩节晚餐时共聚一堂,分享烤火鸡、蔓越莓果酱、南瓜派、番薯等节庆传统食物。
“我有美国护照,也身在美国,但我首先是穆斯林。” Um Ammar这样解释她不庆祝感恩节的原因。她认为,伊斯兰教弭平人与人之间的出身差异,弱化国家的观念,穆斯林是她的首要身份。
在美国,有一半的穆斯林与Um Ammar持相同观点。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的调查显示,49%的美国穆斯林认为,穆斯林为首要身份;有26%认为,自己首先是美国人;18%认为两个身份同样重要。
而在美国天主教徒中,认为天主教徒和美国人身份为先的各有46%。
Um Ammar觉得,与感恩节相比,次日的“黑色星期五”可能更具意义。在这天,商铺都会大幅打折,Um Ammar一家也打算出门逛逛商场,趁机购置降价商品。
“我希望它永远是‘小华沙’”
在离Hamtramck半小时车程的城市Troy,25岁的Chris正在帮忙准备感恩节晚餐。Chris有四分之三波兰和四分之一意大利血统,外祖父母在50年代末从波兰移居Hamtramck,在此出生的祖父亦在Hamtramck居住了半个世纪,直到两年前才搬走。Chris的父母就在Hamtramck相识相恋,虽然他没有在Hamtramck居住过一日,“但可以说,我是Hamtramck的产物。 ”Chris说。
感恩节是Chris最喜欢的节日,他对Hamtramck穆斯林居民不庆祝感恩节感到一丝不解。“这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我能理解穆斯林出于宗教原因不庆祝圣诞节、复活节,但感恩节没有宗教意味,为什么身在美国的穆斯林不庆祝呢?”
Chris一家和亲戚共十多人,在表姨Róża和表姨丈Andrzej的家中聚餐庆祝感恩节。在大快朵颐前,他们飞快地以波兰语和英语感谢主赐予他们丰盛的食物。餐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菜色,主菜烤火鸡自然被放在当眼处,旁边摆着好几款波兰沙拉,其中一款酸奶油拌黄瓜,名为“mizeria” (悲苦),最初是波兰穷苦人家的食品。
上个世纪移居Hamtramck的波兰移民,大多是苦过来的。Andrzej夫妇在1981年从波兰移民至Hamtramck,同时打多份工、上夜班。“什么工作都做,前后换了二十多份工。”Andrzej带着浓重的波兰口音说。
他们从到美国第一年就开始庆祝感恩节。“我还不知道感恩节是怎么一回事,亲戚就塞给我一只火鸡,让我负责料理。” Róża回忆,波兰人家庭观念重,移民更重视与附近亲友的联系,与感恩节家庭团聚的主题一拍即合,绝大多数的波兰移民家庭都大肆庆祝感恩节。
跟大部分经济条件改善的波兰移民一样,他们在1999年搬到环境、学区更好的市郊,谈起Hamtramck从波兰小镇摇身一变为穆斯林城镇,Róża坦言心中难过。“我当然还是希望它永远是波兰人的聚居地。”听说我要在Hamtramck采访,她双手紧紧攥住我的手,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似乎担心Hamtramck如今的治安情况。
Chris的阿姨Jackie是Hamtramck的警探,已在Hamtramck警察局供职二十年。
她说,Hamtramck内发生的罪案,绝大多数是小宗抢劫案。作案人多是城外人,从底特律来犯案,当地穆斯林不仅不是作案人,还经常是受害人。“穆斯林女性容易成为抢劫的目标。”
Jakcie说,穆斯林女性走在街上不会四处张望、留意周围状况,作案人抢劫她们容易得手。穆斯林女性被抢之后,也大多不会报案声张。
“历史总是重复自己”
“历史总是重复自己。”Hamtramck历史博物馆馆长Greg Kowalski感叹说。他是波兰移民的后代,从1950年出生至今,一直居住在Hamtramck,写了八本关于这座城市变迁历史的书。
“如果妳在一百年前来这里采访,我可能会是个德国人,谈论着波兰移民涌入Hamtramck。”他开玩笑说。
Hamtramck在1798年建城,最初的居民多为德国移民。直到1910年,道奇汽车(Dodge)在这里建厂,大量蓝领工作虚位以待,鼎盛时期雇用了四万五千人,吸引了大批求职的波兰新移民迁入。
起初,德国裔居民并不欢迎这批外来者。“变化发生后,恐惧和抵制往往紧紧跟随。”Kowalski说。但波兰移民数量巨大,且和德国移民在教堂中多有接触,两个族群渐渐融合。十年后,波兰裔人口就达到了Hamtramck总人口的80%。
历史在1990年代重演。经济条件改善的波兰移民迁往市郊,大批孟加拉和也门移民被低廉的房租吸引,迁入Hamtramck。穆斯林移民迁入,减低了Hamtramck的房屋空置率和犯罪率,为该市注入了生机。Kowalski记得,曾有吸毒者聚居在城中北部,但自从孟加拉移民迁入后,改区治安大为改善。“他们是体面人,大肆整修房子,再把家人接过来。”
如今,Hamtramck的人口密度是底特律的九倍,是密歇根州人口密度最高的城镇之一。穆斯林移民多经营小商店,登陆市中心的商业旺地。Chris的外祖父母经营多年的生鲜鸡肉店,如今成了南亚服饰店。
杂货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小的Hamtramck内,就有44间大小超市。超市兴旺除了由于穆斯林饮食习惯不同外,还因新移民不少没有车辆代步,有光顾自家街区肉菜杂货店的需求。像Hamtramck这样,在可步行范围内能买到新鲜肉菜的小城镇,在美国并不多见。
与杂货超市的兴旺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酒吧的凋零。蓝领工人喜欢下班后小酌,再加上波兰人天性酷爱饮酒,盛传Hamtramck曾是全美酒吧密度最高的城市。酒吧文化鼎盛时期,在五平方公里内竟有两百余家酒吧。70年代起,底特律及周边的汽车制造业受到重创,Hamtramck人口剧减。大批波兰移民迁出,搬进来的是教义中严禁饮酒的穆斯林,不少酒吧生意受到打击,无以为继。近年靠着外来顾客,生意才逐渐回稳。
孟加拉移民们盘下了全市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位于市中心的一座四层高的家具店,计划将它改装为清真寺。依州政府法规,清真寺方圆五百英尺内的商铺,不予发放贩卖酒精牌照。市长Majewski担心,随着清真寺的数量增加,市内的商业发展会受到影响。“经济是Hamtramck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城市需要更多的钱。”
然而,经营杂货店已17年的老板Neil对生意信心十足,他在市内有七家店,售卖包括酒精饮料在内的商品。他说,穆斯林居民增加,没有对他的生意造成打击。“穆斯林不买酒,但会买其他杂货。”他眨了眨眼,接着说:“有的穆斯林也在我这买酒。我想,大概一半一半吧。”
在两波移民潮中,新旧居民之间的矛盾如出一辙。曾有非穆斯林居民抱怨,清真寺一日五次的宣礼广播声音太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还有人抱怨,穆斯林经营的咖啡店,优先服务穆斯林,怠慢非穆斯林顾客。据闻在市议会选举时,还有穆斯林守候在票站,手把手教选民把票投给穆斯林候选人。
在Hamtramck住了数十年的波兰移民Mark对我说,穆斯林邻居们很封闭,“只跟自己人来往”。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伊斯兰教不如天主教、佛教等宗教包容开放,容易走向极端。“我担心类似巴黎恐袭的事情,会发生在Hamtramck。”
巴黎恐袭后,媒体纷纷聚焦甫选出穆斯林占多数市议会的Hamtramck。波兰裔市长Karen Majewski接受CNN电视台采访时,主持人一开口就问:管治一个穆斯林人口为多数的城市,妳害怕吗?“不,我不害怕。”她这样回答。
但她承认,由于文化差异,在非穆斯林居民中,“穆斯林非我族类”的想法普遍存在。在市议会选举前夕,一名穆斯林候选人的海报上就被涂鸦了“Don’t vote! (别投票给他!)”的字样。
Majewski担任Hamtramck市长近十年,她说,以往在地方选举中,当选人的姓中必有“ski”。“因为只有波兰裔参选。”她笑说。她在两年前的市长选举中,以不足百票险胜穆斯林对手,她还没想好,两年后是否再次竞选连任。她说,Hamtramck近年来经历了许多变化,她对该市难以预测的未来有点担心,“但我的担忧并非针对穆斯林。”
新移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亦如历史再现。Hamtramck还是“小华沙”时,波兰移民热衷参政,市议会开会一度以波兰语进行。如今孟加拉和也门移民在市议会中非常活跃。“他们在母国无法就政治发声,到了美国后,发现这里他们可以很大声!”Kowalski说。
Um Ammar的丈夫,伊玛目Yasser曾在市议会前夕的礼拜上发言呼吁与会信众投票。“投票给你心目中最佳的候选人,无论他是否穆斯林。”Yasser说,所有候选人都可到这所清真寺来发言拉票。“无论他是不是穆斯林,我们都会给他递上麦克风。”
空气中满是“歇斯底里与恐惧”
感恩节次日下午,Yasser准时主持每周五的大礼拜。他用阿拉伯语作了半小时演讲,语气铿锵,显得驾轻就熟。28岁的他留着络腮胡,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稳健。在演讲中,他特别提到了巴黎恐袭,谴责实施暴行的恐怖分子,指出他们并非穆斯林。“《古兰经》中禁止杀害无辜的人。”
敬拜结束后,信众之一的Omar跟我谈起了巴黎恐袭,解释他为何绝对不会在社交网站脸书上为自己的头像添上法国国旗。 “我为巴黎发生恐袭感到遗憾,但绝对不会因此悲痛大哭。”他愤愤不平地说:“每天都有更多的穆斯林因战火、袭击死去,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哀悼?” 他还质疑,一个穆斯林杀了人,整个穆斯林群体就被标签化为恐怖分子,但其他教派的人杀了人,人们却不会将之与其宗教信仰挂钩。
Omar所言并非简单的情绪发泄。皮尤调查的数据显示,40%的美国大众认为,美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有“一定的或大量支持”。
Omar今年32岁,几个月大时就从也门移居美国,跟Um Ammar一样,他认为穆斯林是他的第一身份。他还清楚记得,他在电视上看见“911”事件发生时感受到的震惊,他默默地想,“千万不要是穆斯林做的啊……” 自那天起,在某些美国人心中,他所在的穆斯林族群开始与恐怖分子划上等号,形象急转直下。
“911”发生一个月后,美国ABC电视台进行的民调显示,47%的美国人对穆斯林抱有好感;到2011年,数字跌到37%。在2014年,“阿拉伯裔美国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只有27%的美国人对穆斯林仍有好感。
巴黎恐袭无疑如火上浇油,让美国穆斯林处境更加艰难。“美国伊斯兰关系理事会”的公关主任Ibrahim Hooper在事件后受访表示,美国如今的政治气候,比“911”后更糟糕。他形容,空气中满是“歇斯底里与恐惧”。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在‘911’后。”Hooper分析,ISIS恐怖分子的目标之一,是离间分化西方社会,让被孤立的西方穆斯林选择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们(美国穆斯林)已经觉得孤立无援。”
变化在这些孤立无援的穆斯林群体中悄然发生。
中东及伊斯兰研究学者Geneive Abdo在著作Mecca and Main Street中写道,“911”后,不少穆斯林更深入地钻研伊斯兰教义,让宗教信仰在其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调研还发现,50%的美国穆斯林每周到清真寺礼拜,其中大多数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穆斯林。她写道,年轻穆斯林展现出更多探索教义、以理智解释信仰并向公众宣导的渴望,他们思索:作为美国人口中的少数,要如何在这个世俗国家中当一个穆斯林?
美国穆斯林分布广泛,不少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大底特律地区等地扎根。据估计,2010年美国穆斯林人口约为260万,占全国总人口约0.9%。
巴黎恐袭后,共和党籍的总统参选人Donald Trump表示,要在美国清真寺外安装摄像头,强制穆斯林在政府数据库中登记注册。另一参选人Ben Carson呼应Trump的说法,称政府应该监控包括清真寺在内的公众场所,他还曾将部分叙利亚难民比作“疯狗”。
从2011年至今,密歇根州接收的叙利亚难民数量高居美国五十州中的第三位,但巴黎恐袭后,州长Rick Snyder宣布,出于保护州内居民的考量,停止接收叙利亚难民。
对此,市长Majewski付诸一笑。“州长是共和党人,他说他必须要说的话。”此前她在脸书上发布五、六个叙利亚难民家庭搬到Hamtramck的消息,底下的留言都在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帮上忙?
就连担心恐怖分子混入难民中的Mark也说,应该有比拒绝所有难民更好的办法来保障Hamtramck的安全。Kowalski则认为,只有从来没踏足过Hamtramck的人,才会以为这里会因有穆斯林或难民聚居而变成危险之地。“恐怖分子这个词从来没有在Hamtramck现居民的脑海中闪过。”Kowalski说。
“我们其实没有那么不一样”
“的确,这波穆斯林移民带来的文化冲击更大。”Kowalski坦承,由于宗教上的差异,比起波兰移民,穆斯林移民较少和其他族群来往。 “混杂融合或许还不多,但融合终究会发生。”他估计,更高程度的融合会发生在穆斯林移民的下一代身上,一些穆斯林的传统可能会被打破。“成人的思维方式已定,但从小浸淫在美国文化中的孩子不一样。”
Chris估计,就如他的父母搬离Hamtramck,这里的穆斯林移民后代终有一日也会离开,分散到美国各地和社会各阶层,成为带有母国和美国文化的独特混合体。“但如今,穆斯林移民的宗教、语言和母国纽带,似乎仍在其生活中保有难以撼动的地位。”Chris说。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1年针对美国穆斯林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56%希望适应美国的习俗和生活方式,20%希望与美国主流社会保持距离。目前,63%的在美穆斯林是第一代移民,37%在美国出生。
市长Majewski受访时,一再提到“社区”这个词,强调Hamtramck是一个紧密社区,不比人口密度低、邻里关系疏松的郊区。“我们跟邻居靠得那么近,不可能不来往。”她说:“或许不总是容易,但作为一个社区,我们会一起克服困难。”
Majewski的其中一户邻居,是一群年轻的文艺青年,青年群体正在Hamtramck崛起,其中多为艺术家。设计师和乐手们在Hamtramck北部改装废旧建筑群居,开办艺术画廊,每年举办音乐节。有的年轻人经营餐厅、唱片店和瑜伽中心,成为近距离观察Hamtramck各族群互动的第三群体。
“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族群间的紧张气氛。”演奏低音大贝斯的爵士乐手Ben认为,某些媒体是“标题党”,企图炒作煽动族群间的矛盾,标题耸动的报道和波兰裔和穆斯林移民之间所谓的冲突,是“鸡与蛋”的悖论,难以辩明哪一个先发生。
26岁的他三年前搬到Hamtramck,看中这里租金便宜、治安较好,又紧邻音乐文化底蕴深厚的底特律和周边几所大学,演出机会不少。搬到这里后,他迅速爱上了孟加拉人开的Aladdin Café和也门人开的Yemen Café。
离Hamtramck伊斯兰中心不远的Rock City Eatery也是市内很受欢迎的餐厅,它贩售世界料理,菜单里包括韩国泡菜薯粉汤、羊肉汉堡、西班牙风的八爪鱼料理。留着长发和大胡子的店员Chad说,穆斯林也会来用餐。“当然,他们只点没有猪肉的料理。” 穆斯林顾客还常点甜品派,这家餐厅出品的派曾获密歇根州“最棒派”奖。“没有人不爱吃派!”Chad笑说。
餐厅并不大,生意好时客人可能要拼桌,有时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食客会被安排坐到同一桌。“没等我把饮料送上桌,他们就聊开了。”Chad说,从来没有人要求换位置。“为什么非要以宗教、人种来将人分类?我们其实没有那么不一样。”
坐落在Joseph Campau大道上的复古衣和唱片店Lo&Behold已经开业五年了,一只白色波斯猫瘫坐在橱窗里,音箱中传出高分贝的实验性音乐。老板Richie也是乐手,唱片店就是他的录音室,这里也不时举办音乐演出。“有时候穆斯林年轻人也会来看看唱片,买店里的二手复古衣。”
佛教禅修中心也在Hamtramck扎根,禅名Majin的美国白人青年已在这里业余禅修十年。在清晨,他会先击鼓提气,再到佛堂中盘腿坐下冥想。有时刚坐下,就听见附近清真寺的宣礼广播,呼唤信众到清真寺中叩拜真主。紧接着,不远处的天主教教堂也会鸣钟。他不觉被打扰,反而感到身心涤荡。
“在几分钟内,就听到与三个主要宗教有关的声音,多奇妙呀。”Majin说,他在Hamtramck没有嗅到冲突的气味,只感受到和谐。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