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电影节风暴扩大:倪重华没有回答的问题

台北电影节风暴发展至今,有些争议言论倪重华或许没说,但有些关键问题,倪重华确实没有回答。
台北市长柯文哲参与台北电影节的宣传活动。
台湾

台北电影节风暴愈演愈烈。昨日(12月1日)傍晚,包括小野、侯孝贤、张艾嘉、王童、李烈历任台北电影节主席与国内外影人,发起“回归电影专业,重返文化正轨 北影节争议电影人联合声明”,再次要求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倪重华将专业自主的独立空间还给台北电影节。

上周四(11月23日),台湾知名影人李烈无预警闪辞台北电影节主席,声明稿直指“台北电影节的主席已无法再为电影节捍卫不受干涉的独立空间”,她选择离开主席的位置,外界一阵哗然。一时之间,媒体报导台北电影节受到政治介入、播二手片、为政策宣传、商业化等传言满天飞,五位台北电影节谘询委员先总辞表达抗议,接着纪录片工会与上千人也参与联署声明,引发一连串效应。

然而,身为事主的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倪重华,面对相关质疑,全盘否认,让整起事件显得疑云重重。在台北电影节总监与主席相继愤而离职的问题没有解决下,倪重华的新人马传即将上阵,让电影人相当不满,再次发出联合声明,联署名单也扩大,除了历届九位台北电影百万大奖得主,台湾电影各司的主要工作者几乎名列其上,海外也有策展人与影评人加入。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倪重华晚间先透过发言人道歉,隔日承诺将在一个月内召开检讨会议,并邀各界参与,重新调整台北电影节方向。

台北电影节风暴发展至今,有些争议言论或许倪重华没说,但有些关键问题,倪重华确实没有回答。《端传媒》追索台北市文化局未能妥善回应的疑点,“台北影视中心”是一大导火线,也是这次电影圈不满倪重华“商业化”的主因。

倪重华在回应李烈辞职的声明提到,未来文化局会在既有基础上,整合文化部、文化局、台北市电影委员会及台北电影节既有资源,在“台北电影节”国际品牌之下追求提升。据了解,所谓整合,即指原来将在2016年1月成立的“台北影视中心”。

早前韩国釜山影展主席李庸观访台,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倪重华(左四)颁赠电影文化成就奖。照片由影委会提供
早前韩国釜山影展主席李庸观访台,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倪重华(左四)颁赠电影文化成就奖。

“台北影视中心”的概念,来自2010年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谢小韫,意在整合台北电影节统筹部与台北影委会。

台北影委会是2007年才成立的单位,专门协助国内外电影工作者在台北勘景、拍片,包括《露西》等国际大片来台拍摄,多是透过影委会居中协调或牵线,近年来,影委会也加强国际结盟、影片制拍与人才培育等,对台北的“城市行销”至关重要。

台北电影节已有17年历史,在台湾是仅次于金马的第二大影展,以“挖掘新锐”的独立精神在海内外打响名号。过去包括《海角七号》、《乘着光影旅行》与《醉.生梦死》等,都在台北电影节引起关注;而国际新导演竞赛更是台湾影展中,唯一的剧情长片国际竞赛,吸引海外策展人与片商为此来台观摩选片。

前者的工作需要聚集镁光灯,后者的工作要为独立制片开创空间,若合并,未来谁主导,权力如何分配等,牵涉问题复杂。

综观倪重华的声明,这份由官方语言所描绘的政策愿景,关键字以“行销”、“推广”与“产业连结”居多,看不到倪重华对台北电影节原有特色的理解,也没见到文化精神层面的坚持,这样的政策蓝图要放到台北电影节的国际品牌,很难不引起疑虑。

一位不愿具名的台北电影节工作人员表示,“合并若有好处,当然没问题。但,竞赛与协拍的本质矛盾,北影一边协助拍片,又一边举办竞赛,如何维持国际公信力?还有,办商展、市场展应该是影委会工作,局长要电影节来配合?实在不能理解。”

他语重心长的说,“局长很想有一番作为,让台北电影节跟产业技术有所连结,大家也赞同,但他要先了解台北电影节的角色,这17年来经过非常多人的捏塑、造就,并不是偶然。”

此外,设置“台北影视中心”本身也是一笔迷糊帐。《端传媒》致电文化局艺术科科长郭佩瑜询问台北影视中心的进程,她明确表示,台北影视中心的计划,因实际执行发现两者性质不同,整合困难,已于今年3、4月废除台北影视中心设置要点,预算各自编列。

但在2015年9月台北市议会审核文基会预算时,议员谘询特别针对台北影委会计划2016年转型为台北影视中心的预算询问(1亿800万元台币),郭佩瑜无奈表示她不清楚,可能是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内部组织调整。

《端传媒》再致电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营运总监黄文彦,或许碍于业务范围,以及计划还不明朗,他解释含糊,仅说明台北影视中心是文基会整合部门的一个名称构想,实际内容,还没定论,目前因为北影总监与主席双辞,计划暂时搁置;未来编制如何,留待文基会新任副执行长葉升宗上任决定,传言他也将接任台北电影节总监。

敏感的是,这位即将上任并主持台北影视中心计划的副执行长,才被议员童仲彦指出,过去在郝龙斌担任台北市长时期担任副市长李永萍的秘书,虽然业内对他能力评价不低,仍因争议而上了新闻。

倪重华的影视蓝图,还没上路,就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与反弹,一方面是未能在整合计划的过程中,适时了解与沟通,另一方面,也来自艺文人士对他累积的不信任。

台北市长柯文哲参与台北电影节的宣传活动。照片由台北电影节提供
台北市长柯文哲参与台北电影节的宣传活动。

这位柯P新政下由遴选产生的文化局长,在80年代后期创立音乐厂牌“真言社”,是至今红遍两岸的林强、伍佰、张震嶽、林暐哲、猪头皮、崔健等创作音乐人的推手,在台湾有“摇滚教父”之称,一直是打造品牌、创造趋势方面的先锋人物。因为有过电影技术人员背景,他多次表示希望上任后能聚焦技术人才的培养。只不过,因为遴选过程及几起文资争议,这些光环并没有跟着他来到文化局,也让他在推行政策理想时,面临更严格的挑战。在电影人最新的联合声明中,对于倪重华是否适任,提出质疑:“为何应以文化优先的局处,在各议题上,却都是产业、商业、政治服务的思维挂帅?”

影展与政治的关系向来既紧密又紧张。一封辞职声明,竟引起这么大的风暴,甚至威胁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职位,始料未及,也让电影节为何而办的讨论再次搬上台面。2000年后,台湾各县市政府广办影展、广设影委会,好似拍电影与办影展是行销城市与施政业绩的方法,一方面让影展沦为政治附庸,过度泛滥而失去特色。另一方面,政治也成为影展独立性的紧箍咒,去年高雄电影节的预算因议会恶斗遭到统删;韩国釜山影展则因未听政府阻劝,强行上映世越号事件的纪录片《潜水钟》,被中断国家补助。

台北电影节这场风暴如何收场?端看倪重华能否在改革之际,理解影展与政治的关系,同时展现沟通诚意了。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